山東人愛美食煎餅卷大蔥,你喜歡吃煎餅卷什麼呢?為什麼?

快樂成長美一天


老家淄博博山,地地道道的山東人。煎餅可以說是我少年時期的主要食物。上磨推煎餅糊也是我這段時期的主要任務。每次早上都耍早起推磨,然後再去上學。

我們博山人吃的煎餅與其它地方的煎餅有所不同,煎餅是酸的。為啥是酸的,主要是經過了發酵,容易吸收消化。煎餅的標配也不是大蔥,而是菜菜煎餅,是博山傳統吃法之一,堪為當地風味一絕。主要工序是拌餡和燒烙。製作方法是先將豆腐、韭菜、粉條切碎,加蝦皮、調味品,用花生油炒熟,拌勻成餡,然後將攤好的煎餅攤上餡,再摺疊成方行、長方形或三角形,在鏊子上煎烙至熟呈深黃色,有內軟外脆、菜香撲鼻之特色,即可食用。另外還必須要配上一鍋“酸糊嘟”,就是用攤小米煎餅磨糊子後刷磨子的水,上火燒開然而裡面還要放入予先泡好的花生、西紅柿、豆芽、豆腐、粉條,開後倒入麵粉水,待粘糊後放鹽、蔥姜芫荽(香菜)未。吃一口菜煎餅,喝一口酸糊嘟,那真是香啊!

博山煎餅更高檔的吃法,就是煎餅卷豬頭肉。過去這種吃法,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吃。現在是想吃也不敢吃,因為為了健康啊。




半個南山人


我是山東菏澤的,從小愛吃煎餅。

看網友說的他們那裡的煎餅好像和我們那裡的有點不一樣。

我小時候在老家吃過幾次我那急脾氣又慈祥的姥姥做的煎餅,用平鍋攤出來的,平鍋我們那裡叫鏊子,就像一個圓鐵板,先塗層豬油,把鹹白麵糊倒一勺上去攤平,過一會兒,用竹片做的抹子玩雜技般地挑起來空中翻一下,馬上就好了。出鍋就吃,是軟的,又鹹又鬆軟又香,根本不像老草咬不動,一放冷了就不好吃了,口感不好了,有點粘。我們一般在餅上抹點甜麵醬,再加根蔥捲起來,像根油條,從一頭開始吃。記憶力裡她們也不常吃,她們平時吃地瓜雜麵窩窩,看我們從城裡來了,要改善生活,姥姥才開心地給我們做,我幫她燒柴火,還老被她訓斥:“火又被你搗搭滅了,光幫倒忙!”。我們兄弟們都愛吃,姥姥不吃,她邊烙煎餅,邊笑吟吟地看著我們:“慢點吃,別燙著,多著嘞。”

後來長大了,老家回的少了,姥姥也回自己家去了,就沒吃過了。我媽不會做,好像也沒有鏊子那個奇怪的鍋。

聽我媽媽說,我們兄弟小時候都是我姥姥帶的,我媽媽上班,沒時間帶我們。我和我哥後來在上海工作了,曾經請姥姥來上海玩了一個多月,那時她已80多了,她回家後,一直到去世一直誇我們兄弟好,我感到很慚愧,我們只帶她玩了一個月,她帶我們長大,我們的回報算個什麼?

唉,姥姥去世十多年了,寫到這裡,想起了她的音容笑貌,宛若眼前,想起了我兒時的點滴,想起了老家那古樸的院落,想起了快消失在記憶裡煎餅的味道。。。恍然如夢,自己也白髮初生,唉,不說了,心有點酸。

唉,那小時候的煎餅啊。


老紅纓槍


我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可能有很多人不會理解,山東人為什麼會喜歡吃大蔥,其實在魯菜系裡面,大部分的菜都加入了蔥薑蒜這幾種調料製作而成的。

山東人的口味偏鹹鮮,比較重,所以吃醬香味的菜品比較多,大蔥在山東又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種植作物。記得小時候在農村,家家戶戶在自己家的自留地裡都會種上一席大蔥,有時候種的太多吃不完,蔥會長出花骨朵,那時候在田地裡玩耍,就會摘了花骨朵直接往嘴裡送,竟也不覺得辣。山東人吃大蔥的習慣由來已久,直到現在如果有外地遊客來到山東泰安等地,都會看到在山下的附近餐館裡都會賣山東的特產煎餅卷大蔥。



山東人喜歡吃煎餅,這個是與地理位置有著密切的關係的,也是從古至今延續下來的一個飲食習俗。

山東位於黃河下游,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的一個省份,氣候夏季乾熱,冬季寒冷,特別適合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的種植。其中小麥磨出來的麵粉屬於細糧,價格較玉米來說相對較高,玉米是粗糧,價位比小麥要低1/3左右。所以在以前都比較貧窮的情況下,農民的收入入不敷出,所以都會賣了糧食來補貼家用,當然是要選擇賣價位稍微高一些的小麥,留下的玉米就自己磨成玉米粉,來製作食物去解決溫飽的問題。



我小時候就是吃玉米粉製作的食物長大的,比如窩頭,煎餅等。

小麥都是用來賣錢,我跟弟弟從小的學費都是賣糧食的錢湊足的。父母親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特別節約,有著農村人的樸實,雖然家裡只能吃到玉米麵,但是母親也會變著花樣地去給我們做,那時候竟也覺得吃起來特別香,特別美味。其中玉米麵做的煎餅是經常吃到的,在我們村裡有兩戶人家都有石磨,全村人攤煎餅都是去他們家去磨麵糊,磨好了以後提回家放在鏊子上,攤成薄薄的煎餅,每次母親攤煎餅的時候,一做都是一上午,攤幾百張的煎餅放起來晾乾,然後掛在晾衣條上,吃的時候取一張出來,打個非常好喝的湯,把煎餅放入煮軟,連湯帶煎餅一起下肚,那感覺真的是超級美味。又或者是把煎餅放在蒸籠裡面熱一下,軟了之後捲上新鮮出土的大蔥,不用吃菜,一會兒就能吃好幾張,特別過癮。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直到現在人們的水生活已經不用為了吃什麼而去擔心,也不會為了省錢而去吃什麼東西,同時現在口味卻更加的刁鑽了,但是吃煎餅卷大蔥的這樣一個習俗,在山東卻沉澱了下來。

前一段時間去泰山腳下見一個朋友,我們去了一家餐館,那裡面賣的煎餅卷大蔥非常好吃,外地的遊客絡繹不絕,來了之後都去買這樣的煎餅帶回家,有的甚至來過兩三次還要去買,過去詢問了一下,他說這個煎餅真的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煎餅,而且大蔥也不嗆口,也不辣。現在的蔥品種非常的好,經過改良以後,不管是大蔥還是小蔥,都有著天然蔥的清香,沒有嗆口的感覺,所以也流傳著一句話,叫做“雖然我愛吃大蔥,但是嘴裡卻沒有大蔥味”,實際上煎餅裡面捲上蔥是非常美味的。歡迎大家來山東旅遊,一定不要忘記去嘗一下山東的煎餅卷大蔥,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我一個美食領域創作者,也是為了孩子吃的健康而努力學做飯的寶媽,每天分享美食做法,歡迎關注一起交流成長!

鏟子愛廚房


我以一個土生土長的山東人來說,並不是所有山東人都喜歡吃這個,例如我老家以前是因為窮沒有白麵饅頭才吃這個,現在只有母親輩的還會做手工煎餅年輕的都不會做了,偶爾吃一次也是在超市買機器加工的,至於大蔥反正我很少卷,卷菜吃的時候多一些或者直接吃什麼也不卷


疤痢頭


大蒜和大蔥作為最重要的調味品,是每個家庭做飯所不可缺少的兩樣食材。然而就是因為這兩樣東西,由於中國南北方生活習慣的不同,也發生了很多問題和爭論。

大蔥又名“菜伯”。“伯”指排行第一、老大。古人常食用五種蔬菜:葵、韭、藿、薤、蔥,其中的蔥是五菜之冠,所以叫做“菜伯”。史載:古人在食蔥時,只要食用蔥白,並將其作為主菜,並非只作為調味菜,正所謂“勻和豌豆揉蔥白,細剪蔞蒿點韭黃”,蔥白和韭黃的地位同等。由此看來,山東“煎餅卷大蔥”裡有飯有菜,一張餅一根蔥就解決一頓飯,簡單快捷,這就不難理解大蔥為什麼深受山東人喜愛了。

在朋友的勸說下,也學著“卡擦”了一下,鼻子頓酸,威力超於勁霸芥末,催人淚下。晚飯用盡吃奶力氣刷牙,呼吸回味,全是蔥味。第二天起床,除了口腔,整個房間都飄著揮不去的大蔥味。從“咔嚓”之後的十多個小時裡,三次刷牙漱口,舌頭和口腔壁依舊有些麻木。

很久沒吃山東雜糧煎餅了,一直很想吃,但是因為一直買不到以前的那個味道,所以後來漸漸的漸漸的便不再想去嘗試。今天,頭腦發熱,再加嘴饞,又買了個。

大蔥的辛辣、大蘸中黃豆經過發酵後的醇香,以及煎餅被烙烤之後的那份自然的糧食香,這三種香氣完美融合在一起,對嘴中味蕾的刺激,會讓人在剎那間便有一種截然不同的奇妙體驗。

抹、刮、鏟、揭一氣呵成,剛剛從鏊子上揭下的煎餅酥脆鬆軟,散發著濃濃的谷香,放上一棵洗淨的大蔥,沾上大醬,然後順勢一卷,用力咬一口,煎餅筋道有嚼勁,和著蔥的嗆辣,還有一絲絲甜,奇妙的味道席捲著味蕾,就是不就菜也能吃上兩三個!

山東人愛吃大蔥,除了生活習慣以外,也多少與俺們的性格有些關係。山東人生性粗豪,滿不在乎,當然吃棵蔥自然不在不在話下。蔥助其豪,豪增其興,二者就這麼珠聯璧合起來了。

為什麼真正的山東人從來不說自己愛吃煎餅卷大蔥?

既然愛吃,又為什麼從來不說自己愛吃呢?一來這是常食,雖愛吃,沒見有誰把天天的晚飯時不時掛在嘴上誇耀的。二來生活水平提高,有必勝客的披薩、全聚德鴨餅......中外各種可食之餅食之,沒必要矯情極力推薦自家東西。三是聞者大概還不是真正山東人的老鐵吧。魯人不敢忘本最重鄉情,待到情深義重時,自然會向你目光晶亮地說起這方熱土、父母長輩,和這個愛吃的煎餅卷大蔥。

這種口味的形成來自於當地的物資。北方地處溫帶,冬季寒冷而漫長,無霜期短,時鮮蔬菜品種與數量都遠不如南方豐盛,尤其到了冬天,可供食用的蔬菜種類更少。因此北方居民會在夏秋季節醃製蔬菜以備冬天食用,他們也逐漸養成了吃鹹的習慣。

過去山東省是一個農業大省,為了節省在田間幹活的時間,於是發明了煎餅,便於攜帶,又便於儲存,同時,吃蔥也解決了做菜的麻煩,裹上大蔥,吃完就幹活,有利於節省時間,提高農耕的效率。

不過現在生活在外地,並不能隨時買到純正的山東大蔥,而大多數時候超市裡面賣的是黃蔥,黃蔥吃起來不管是口感,還是味道,都比大蔥差得遠。而小蔥蘸醬也可以偶爾品嚐一下,但也不能跟大蔥相比,現在好懷念以前在家時的吃法。我吃煎餅卷大蔥的時候,一般有這幾樣:炒熟的花生米搗碎,煮熟的雞蛋捏碎,切幾根自家醃製的醃菜,把他們包到煎餅裡,然後再用大蔥蘸醬在煎餅裡抹勻,這樣一個美味的煎餅卷大蔥就做好了。





小輝的幸福生活


很多山東人喜歡煎餅卷大蔥,其實是對山東人飲食的一種標籤。就像外國人認為中國人吃水餃一樣。

煎餅主要是濟南、泰安、萊蕪、濟寧、臨沂周圍。淮海戰役時,臨沂人民給前線也運送了不少煎餅。下圖是自己前幾天買的十塊錢煎餅。

這些地方喜歡煎餅一是從小養成的胃,適應得了煎餅。就像四川、湖南小孩子從小習慣吃辣。二是煎餅主要做備用,因為它相較其它食品更容易保存,也不用再加工,開袋即食。鰲子上揭下來的煎餅一張一張可以摞到一米多高。在不灑水的情洗下可以保存一年,即使長了白蟲子,老輩人把蟲子一掃也照吃不誤。

試想一下,哪天家裡的菜做的很好,胃口大開。饃頭、米飯、麵條不夠了,再做出來也吃不下去了,有沒有問感。這時侯如果有備用煎餅,順手來一個或半個是不是很方便。

《闖關東》裡傳傑用半塊煎餅救了夏掌櫃,真實反映了煎餅易保存。


如果當時在船上給夏掌櫃端上一盤熱氣騰騰的韭菜餡水餃。估計《闖關東》會被多才多藝的頭條網友們評為神劇了。

煎餅可以卷大蔥,如果說四川的辣椒可以炒遍天下食材,那山東的煎餅可以將大部分食材捲進來。

我的最愛:煎餅卷油渣子和大蔥


魯中莊稼菜


你好!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作為山東人,作為從小吃煎餅卷大蔥長大的我簡直太有發言權啦!😋😜😜

先聲明一點,其實我們卷的都是小香蔥,又嫩又好吃的那種,不卷大蔥及老蔥,但是大家說習慣了,一直叫大蔥而已,大蔥通常用來炒菜。

個人覺得山東人愛吃的煎餅卷大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從文化上來講,煎餅卷大蔥是一種飲食文化,它代表包容和融合,也代表了簡單和直白,更代表一種生活態度。本來大蔥和煎餅兩種不相關的食材放在一起,碰撞出了火花,而且源遠流長,這是一種飲食文化的傳承!

其次:從味道上面來講,山東人是從小吃蔥和吃蒜長大的,單純只吃蔥會覺得味道很濃重,很多人不喜歡,但是放在煎餅裡面,在抹上醬,一口咬下去🌛☺️,那味道簡直不要太好,煎餅裡面的麥香和玉米香夾雜著大蔥的清甜,帶有一絲絲辣味,一次吃兩張絕對不誇張!

再者:煎餅卷大蔥與山東人的性格有關係,山東人簡單、直爽,熱情,不拐彎抹角。而煎餅卷大蔥的文化正好是這樣,做法簡單,煎餅打開,抹醬,大蔥放進去,捲起,開吃!一口下去味道超讚,這煎餅卷大蔥的文化,也像極了山東人的性格!

所以作為一個山東人,把自己的心得與大家分享,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大家喜歡!





安妮7788


“賣燒餅啦,賣燒餅啦。”《水滸傳》裡武大郎賣燒餅的印象至今深刻。

山東人為什麼喜歡吃煎餅?因為煎餅香啊!加上大蔥殺菌又爽滑,誰不愛吃?

煎餅,是我們的傳統美食,從南到北,許多人都愛吃。包括我們這些客家人。

煎餅之所以山東人愛吃,除了香以外,更主要的是它便宜又耐飽,很實惠。

現在煎餅作為早餐午餐晚餐食用,都不錯!特別是吃慣了的人,沒有它還不習慣呢!

大蔥就煎餅,我就不怎麼吃的習慣!有一次和山東朋友吃飯,他就點了這個餅,我呢,只吃煎餅不要大蔥。說明同吃煎餅山東人和廣東人也是有差異的。

其實,我們愛吃的麥當勞,肯德基,也和我們的煎餅差不多,只是它多了一些肉而已。看來煎餅外國人也愛吃!

如今,我們的生活富裕了,美食更是層出不窮。單餅類就不下幾十種,要什麼就什麼味,我們這代人也算幸福的了。

我到外地,都喜歡吃些當地的煎餅,有些是辣辣的,有些是酸酸的,有些是甜甜的,真是風味萬千。

你家鄉也有煎餅嗎?又是什麼味的?說說看。











英雄拒絕黃昏


大家好,我是伯爵lwh。一個熱愛美食,喜歡製作美食的烹飪屆的小學生。

說起山東,在飲食方面,人們首先想到的不僅僅是魯菜的【蔥燒海參】,【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 這些飯店酒樓裡製作的經典名菜。在普通家庭餐桌上,人們更多的想到的是煎餅卷大蔥。煎餅已經成為人們印象中山東的名片,好像烤鴨之於北京,鍋包肉之於東北一樣。


我是土生土長的河北秦皇島人。這麼多年對於煎餅的印象可以說是非常的模糊。但是媽媽的原籍是山東聊城。說起來和山東還是有一些關係的。但這麼多年,老媽回去的次數很少。即使前兩年,回去老家一回,也並沒見帶回來過煎餅。


說起對於煎餅的印象,還是在20多年前,有一段時間我在一家小飯店裡幫忙,那個小飯店裡,有個服務員兒是山東人。有一天她就拿出煎餅分給後廚和前廳的服務員吃。說是老家捎來的。那種煎餅是我第一次接觸,顏色是褐中帶著灰色,有一摞疊在一起用大塑料袋裝著。我拿起一片兒咬了一口,咬不動。非常用力的撕下一小塊,嚼在嘴裡非常耐嚼,累的我腮幫子都生疼。好容易嚼碎,嚥下去。給我的印象。就是非常非常的硬。吃的很累,也沒好意思問那服務員兒是什麼原料做成的。但是看她雖然吃的也很費勁,但是臉上的表情是非常陶醉的,好像在吃天下最美味的佳餚一樣。就是那次事件吃煎餅的經歷。讓我對煎餅留下了難吃的印象。


但是對於大蔥蘸醬,我還是非常喜歡的,尤其是山東大蔥。山東大蔥的蔥白長,而且是辣中帶甜。不論是蘸著爽口的甜麵醬,還是鹹香東北大醬,將近有30釐長的蔥白, 掰成小段兒。放在軟糯清香的豆片兒中,刷上薄薄的一層醬汁。帶來的滿足感是其他食物代替不了的。 這麼愛吃大蔥蘸醬。可能也和媽媽祖籍山東,脫不了關係,我想。

我的飲食習慣,更多的偏向東三省這邊多一些。豆片卷大蔥蘸醬或者是新鮮的生菜,豆片兒,還有小蔥,剛摘下來的青椒,紅椒,黃瓜蘸醬,每次都能吃的肚皮滾瓜溜圓。



發現大蔥和甜麵醬真是一對好搭檔。甜麵醬吃起來鹹中帶甜。帶有醬香和脂香。 無論是煎餅大蔥蘸醬還是豆片大蔥蘸醬,吃起來都能讓人食慾大開。大蔥裹上那一層黃褐色的醬汁,也能消解蔥本身的辛辣味 ,非常的不錯。


現在接觸最多的煎餅,就是早餐的時候,給閨女買的煎餅果子。在手推車的早點攤上,賣煎餅果子的大姐,用手麻利的舀一勺綠豆麵漿,在餅鐺上攤出一張薄薄的煎餅。再加上油條,火腿腸,打個雞蛋,刷上甜麵醬,蔥絲,香菜一樣都不少。每次閨女都非常愛吃,幾大口就消滅乾淨。

我是伯爵lwh。一個熱愛美食,喜歡製作美食的烹飪屆的小學生。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轉發,收藏。


伯爵lwh


山東煎餅

煎餅是著名的山東特產之一,是一種非常有地方特色的傳統麵食。就是將五穀雜糧磨成麵糊,倒入燒熱的鏊子上,用煎餅筢子攤平烙制而成,而且易保存,耐存放。

我生活在濰坊,外邊賣的煎餅有玉米煎餅、小米煎餅、高粱煎餅、綠豆煎餅、地瓜煎餅等等,煎餅裡邊的原料是多樣的,比如糙米,玉米麵,豆麵,高粱面、小米麵,說某樣煎餅是因為它裡邊所含的某樣糧食成分的比例稍微多一點。



山東人並不是人人都愛吃煎餅的,以煎餅為主食的地方,一般比較集中在魯中南地區。

臨沂、泰安、萊蕪、日照、 棗莊、 濟寧、 淄博沂源縣一帶有以煎餅為主食的傳統。

為什麼愛吃煎餅卷大蔥

第一:跟當地的自然環境有關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靠山吃山,生產什麼就以什麼為主食,跟當地的農作物有關係吧,早年民眾生活物質匱乏,食物儲存條件有限,能夠延長食物保質期的做法,現在雖然條件好了很多,但口味習慣卻保留了下來;尤以山東臨沂地區煎餅更為出名,和當地山區山多田少的自然環境有關係。

第二:煎餅簡單方便

同時煎餅作為一個包容性較強的食物,煎餅的吃法非常簡單方便,除了卷大蔥,還可以卷豆腐,捲土豆絲,卷海帶絲,卷肉絲,卷油條,甚至米飯都能捲上,只要你能想到的,飯桌上的菜幾乎都可以卷.

第三:吃煎餅健康

煎餅原料由五穀雜糧精細研磨而成,既不是純細糧,也不是純粗糧,營養豐富,便於人消化,富含粗纖維,對消化很有幫助。同時因為煎餅的硬度和韌性都高於饅頭及其他主食品,長期食用煎餅,能夠鍛鍊牙齒功能。

煎餅是可以代表山東的一道傳統美食,歷史悠久,是先輩留下的寶貴飲食文化,時代如何改變,飲食如何更新,山東人對煎餅的情懷是不會改變。



一個在山東生活多年的南方人,因為煎餅的以上各種優點,所以煎餅也成了我們日常飯桌上常吃的食物。(個人覺得卷些土豆絲,加上點肉醬,少來點蔥) 好吃。

以上屬於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評論;多指教。

我是一個生活在北方的南方人,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的寶媽。每天在頭條持續分享家常菜的做法,感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