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隸不練曹,楷不練歐”?

四為堂主人


有的書家善藏,有的書家外露,有的書家求奇。個人認為外貌風格明顯的字較為好模仿,原因是容易抓住信息點。坦胸露乳,紋龍畫虎的壯漢比衣冠整潔的謙謙君子更容易被看破,後者需要交往一段時間,慢慢了解,才可以一步步了知其內涵。曹全和歐體猶如後者,表象上容易給人留下穩正端莊的印象,將內心世界的豐富都深深的藏起來,歐體在點畫的起收筆動作較小,但並不一定動作缺失,可能歐公是位既大膽又謹慎的人吧,動作精微到不容易被發現,有一個雅化的過程,筆畫的情調變化,雖然豐富,但卻很是溫合,後人在臨習時容易丟失一些東西,有時抓住形,抓不住勢,不理解其思想,也就出不了神。我自已在臨習歐體的時候,關注以下幾點。一,先觀察一個字的四角,摸清四至,容易發現外形的特點。二,重點觀察字內部點畫的俯仰向背,聚散開合,這樣可以發現一個字活在哪裡,穩在哪裡。三,看字內空間的佈局,容易體會字內部的張力感,壓力感,可體會出字裡情緒化的部分。四,注意點畫軌跡的變化,尋找筆毫的壓抑感和反彈感,感受其心理狀態。五,點畫傾角及局部中心線的扭動和變化,從變化尋找書家的構字思維。努力瞭解了筆勢,字勢,手勢,沉下心與書家對話了,想辦法與其相知,臨他的字才會出神。也只有這樣,才知道,不習歐和曹這句話是不全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