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和柏油路到底哪個好?為啥農村基本上全是水泥路?

周言華


八十年代的農村掀起了一股修路熱,特別是針對於偏遠落後地區,很多優質農產品無法因為運輸的問題無法銷售出去,所以當時提倡的“要想富,先修路”的政策,讓很多農村都脫離了貧困,與外界加大了聯繫。

我們當地農村直到2000年才修上一條水泥路,以前沒修水泥路的時候,在農村居住那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掛風滿大街的塵土飛揚,水泥路面不僅改善了農村的交通,也大大提升了農村的居住環境。在我們東北農村幾乎村村都修建的是水泥路,很少有修建柏油路的。

水泥路和柏油路這兩種路是各有優缺點,柏油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瀝青路面,這種路面最大的優點就是地面比較平,車輛行走在上面噪音小,施工修路過程中也容易省事,後期維護起來比較容易,但是施工花費卻比較高,特別是瀝青路面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夏天的時候比較軟,農村夏天正是各種農用車使用最頻繁的季節,所以負重比較大的農用車容易造成道路的損耗,更加重了後期的維護費用。

而水泥路面的特點就是施工成本比較低,在我們農村修建水泥道路的時候,都是相關部門撥發一部分工程款,剩下的施工費用由農民集資來完成的,本著誰修路誰受益的原則,所以家家戶戶都出勞動力來共同完成村主幹道路的建設活動。

水泥道路的鋪設是比較繁瑣的,特別是在我們東北地區,由於水泥有熱脹冷縮的特性,所以東北地區的水泥施工必須分段進行隔離,分成很多小塊然後用木板隔離起來,所以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舒適性不是很好,特別是水泥路面的後期維護很費勁,但是水泥路面抗壓能力比較強,更適合農村使用。

所以,兩種道路雖然各有優點,但是從農村的實用性上和經濟投入角度出發,大部分的農村都選擇修建水泥路面。現在看來當年農村提倡的“要想富,先修路”的政策促進了農村的經濟發展,而隨著農村的不斷髮展變化,這句老話也應該根據形勢發展改變一下了,隨著農村的車輛增加,原來修建的農村道路過於狹窄,已經不適合農村的發展了。現在應該應該提倡“要想富,拓寬路”,這才是農村百姓所盼望實施的工程。

水泥路和柏油路到底哪個好?為啥農村基本上全是水泥路?歡迎大家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