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家長裡短:你是否把父母當作陌生人

生活的家長裡短:你是否把父母當作陌生人

今天突然想談談關於“你是否把父母當作陌生人”這個問題。

生活的家長裡短:你是否把父母當作陌生人


也許是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養兒防老”等傳統思想影響,很多人不惜拼了命也要生個兒子。可是生了兒子就幸福嗎?

生活的家長裡短:你是否把父母當作陌生人

鄰居陳伯有兩個兒子,陳伯早早就準備錢建三層屋,一個兒子一層,一樓自己住。建好房子後,陳伯又用一生的積蓄為兩個兒子娶了老婆。

兩個兒子結婚後,每天買東西回來都是直接提上樓,沒分給過陳伯。每到中秋、父親節、母親節,兩個兒子都是帶老婆孩子去外家過。岳父岳母生日他們總是記得買蛋糕。而陳伯的生日,他們都不記得,更從沒有提起過。陳伯有病疼時都要照顧孫子,連看醫生的時間都沒有。有一次陳伯跌倒摔斷腰骨,醫生叫交一萬元壓金做手術,兩個兒子個個搖頭說沒錢,還說要上班沒時間到醫生照顧陳伯,最後還是一個親戚借的錢,又幫陳伯請護工在醫院照顧陳伯。從兩個兒子對陳伯的態度來看,他們在感情上基本上是把陳伯當作陌生人,更別說在責任上會把陳伯當作父親。

生活的家長裡短:你是否把父母當作陌生人

一個男孩,因為父母從小就對他很嚴厲,所以他一直懷恨在心。他長大後去了大城市工作就再也不回家看過父母,也不打電話,也不給錢,直到她的父母死了,村裡人通知他,他才回家幫父母辦後事。

有一個老婆婆,有三個兒子,個個都是大老闆,她得了不治之症後,兒子們不是把她送去醫院治療和照顧,而在屋旁搭一間帳蓬,讓她等死。

一個個現代的不孝順的例子都在說明一個道理:他們之所以這樣對待父母,是因為他們已經把父母當作了陌生人,父母的好與不好,都與他們無關,都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情緒,他們也不會有因對父母不好而產生的羞恥感,除非有人硬生生用法律來逼他們。

生活的家長裡短:你是否把父母當作陌生人


生活的家長裡短:你是否把父母當作陌生人


通過以上三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出來,有時候並不是生了兒子就萬事大吉。如果不好好教育,如果養出了一個不懂感恩父母、不懂孝順父母、不懂憐惜父母、不懂回報父母的自私自利的白眼狼,那真是應了 “生塊叉燒也好過生兒子” 這一句話了,不是嗎?

這些不孝順的例子少嗎?不,很多,很常見。

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你如果長大後把父母當作陌生人,那麼你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把你當作陌生人,因為從你的身上,孩子沒有學到孝順父母的方法,沒有複製到你對父母的感情,將來,你的孩子也一樣會這樣對你。

生活的家長裡短:你是否把父母當作陌生人


所以,真的很有必要將孩子從小教育好,讓他們學會感恩,學會懂得感恩父母。

大人一定要以身作則,不要把父母丟在一邊,像對待陌生人一樣,讓孩子從你身上學會到、看到溫馨的”父子情“、“母子情”,學會如何在生活的點點滴滴裡“愛”父母,孝順父母。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不懂感恩父母、不懂孝順父母、不懂憐惜父母、不懂回報父母的自私自利的白眼狼。

你是個孝順父母的人嗎?

感謝您閱讀完這篇文章,祝您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