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苦思甜——小時候很苦卻很教育人

“憶苦思甜”是一個屬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專有名詞,現在不學黨史方面的年輕人不懂這詞的含義。我經常和單位老同事聊天,我曾建議單位凡是來培訓的幹部,我們食堂都要做一餐“憶苦思甜飯”。單位食堂的大哥向我抱怨說他每天都在絞盡腦汁安排每一餐的食材,儘量做到均勻、口味大眾,還要有經濟效益,但是年底的測評卻不高。依我愚見,還是吃的太好了!

憶苦思甜——小時候很苦卻很教育人

能按時吃到飯,是我小時候的一大奢求。幼兒園至一年級時,有一段時間我父親在外打工,我母親每天在紡織廠裡坐著上班十五六個小時,中午也不休息,早上五點多就去上班,經常晚上八九點才回來,也就是為了多掙錢。我就經常坐在門口的路邊等母親下班回家煮飯吃,家裡婆媳關係不佳,有時他們關著門在家吃飯,我就在路邊坐著,我也不知道當時腦子想的是什麼,只知道我只能坐著等母親回來才有飯吃,我母親後來說她回來時經常看到我坐在路邊哭,不過我忘了這茬。有時鄰居會喊我去吃飯,因為鄰居家蓋房子,有時工人弄的晚了就留下來吃晚飯,這樣我就能蹭上一頓飯。三年級的時候家裡蓋了二層小樓,這是相當艱苦的,借了很多錢,父母為了還債每天依然工作到很晚才回來,父親比較老實,不會做生意,只能靠苦力賺錢。這段時間我每天放學回家後多了一項工作,就是煮晚飯,當時為了節約錢不是用電飯鍋煮,是燒的農村的土灶,每天都是九點多吃晚飯。天天如此,我就生氣了,有一天回家我沒有煮晚飯,等到他們回來的時候,他們以為有飯吃,我說我沒煮,母親說我不懂事,想罵我,父親就說了一句:沒煮就沒煮,然後他去煮飯了。後來我每天都去煮飯。

憶苦思甜——小時候很苦卻很教育人

初中往後就住宿了,每天可以按時吃到飯了。我們老家那裡是計生紅旗縣,都是獨生子女,學校吃的很一般,米飯管飽,但是沒有什麼菜,那時候很多同學家長都來送飯菜吃,我是很羨慕的,我父母很少來,他們不想浪費一點兒的時間,到後來初三的時候,才偶爾來一下。再後來我就出門上學了,特別是大學和研究生的時候,也不經常回家,每次都要自己煮飯吃,有時他們會用電飯鍋把飯煮好,但是沒有菜。現在工作了,和家離的比較遠,現在每次回去父母都會等我吃飯,去年國慶回家的時候,因為路上堵車,我開了12個小時,凌晨四點半到家,母親已經將早飯煮好了,父親在殺雞,我吃完也不洗碗,就去睡覺了。

憶苦思甜——小時候很苦卻很教育人

剛開始來的上班的時候,每天都能按時吃飯,而且吃得很好,一時沒有管住嘴,吃胖了很多;漸漸地也吃膩了,台州這邊的口味比較淡,很多菜我都吃不習慣,我就吃一兩個味重的菜。儘管如此,我還是感覺超級幸福。我說憶苦思甜,不是說要回到那個困苦的時代去,而是勸人們不要因為物質生活條件好了就忘記那個艱苦的生活。當年的艱苦今天難以想象的到,包含在這種苦的時代裡卻有一絲甜,這種甜就是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前叫樂觀的革命主義精神,不要有悲觀的情緒,能有這種心態,往後的生活就會甜,這就是我要表達的什麼叫憶苦思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