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方言容易懂,為啥山東人聽不懂山東話?


北方方言容易懂,為啥山東人聽不懂山東話?


外省小夥伴總是覺得山東話好學又普遍,想著學會幾句山東話,走遍齊魯都不怕。

山東人對此只想說:你以為只會倒裝句麼我們?實際上,咱山東話的內部差異絕對超乎想象,足夠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喝一壺。


1


山東話,煎餅味兒VS海蠣子味兒?


北方方言容易懂,為啥山東人聽不懂山東話?

山東方言“好吃”得很 / 知乎


來到山東,一定要先搞清楚三件事:


你們叫人都叫“老師兒”嗎?當然不!


你們講話都像黃渤那樣一張口就是海味兒嗎?當然不!


你們講話都愛倒裝嗎?勉強承認吧我們。


同為山東人,其實我們講的話對方真不一定聽得懂。比如一個魯西的菏澤人碰到了魯東的威海人,威海人隨便客套一句“你是麼dǎi?(你吃飯沒)”,就能讓菏澤人的“認親之旅”戛然而止。


北方方言容易懂,為啥山東人聽不懂山東話?


曾有網友總結山東話內部難易程度,威海話煙臺話被歸入六級程度,算得上最難懂的山東話了。威海話講起來語速快,聲調生硬上揚,又有著很多特殊詞彙。


威海話測試,看看你能通過嗎:


“你聽聽這個豬蹄兒壞了麼?”中的“聽聽”要用到哪個器官?


“我上那邊去站站兒”中的“站站”又是指什麼呢?


范冰冰煙臺方言出演《桃花運》


而到了青島,情況又起了變化。老一輩兒的青島人講話,一口海蠣子味,本省人真不一定能聽得懂。


假期去青島旅遊,在語言方面感覺像是跨了幾個省的距離。

真的什麼都聽不懂好嗎!!!

我游泳完以後找不到住的那家旅館了在街上找了個人問路,那大哥真的很熱情啊!!!可是什麼都聽不懂啊!!!大哥你比劃很興奮啊!!!一氣兒說了將近一分鐘不帶停的啊!!!你這麼熱情我怎麼好意思說我什麼都沒聽懂啊!!!

@網友不落


青島話把“th”音安在“sh”、“x”、“s”上,普通話的聲調在青島方言裡被削弱成了小透明。他們將舌肌的功能錘鍊到了極致,聲速快,舌音重,加之膠東人說話變音又變調,青島話儼然山東方言考試中的奧數題。


但青島話可能是最洋氣的山東話了。歷史原因,青島方言中不少詞都是既有本土基調,也有洋文的韻味,比如“大嫚(女孩)”一詞就源於德語。


北方方言容易懂,為啥山東人聽不懂山東話?


最講禮貌的山東方言是濟南話,因為見人就得叫“老師兒”。但你要以為濟南話到處都是斯斯文文,那可又錯了。濟南人做事討厭迂磨黏痰(不利落),這種利落感帶到說話裡,就是濟南話中幾乎所有音節都披上了重音的鎧甲。


一句“四孩子,你幹麼?”霸氣程度不亞於“你瞅啥”;


一句義正言辭的“拔腚”,惹是生非的“癩皮狗子(混混)”嚇得沒了底氣;


一句“晚上去我那兒滋洇兩口(慢慢喝酒)”,這預示著濟南男人和酒的故事即將拉開序幕;


就連夸人,濟南話也絕對硬核:“這小妮愣俊!”不過,聽者絕對心裡美滋滋。


但,有時候濟南話也會捅婁子:


北方方言容易懂,為啥山東人聽不懂山東話?

“你想怎麼之啊” / 每日濟南


最有文化的山東話

可能是聊城話,因為對生僻字的應用爐火純青。


蒯kuǎi、扽dèn、噦yuě、諞piǎn、呰cī

(釋義分別是:撓、猛拉、嘔吐、炫耀、批評責怪)


這些生僻字,你知道怎麼讀嗎?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別慌,不是你沒文化,山東不少本省人聽見也得愣上幾秒。


說起最煎餅味兒的山東話臨沂人民應該留下姓名。


北方方言容易懂,為啥山東人聽不懂山東話?

臨沂的新年 / 視覺中國


臨沂話輕聲音節顯著,喜歡“子、頭、巴、漢”做名詞後綴。


普通話:鼻孔、光棍兒、菜園、

臨沂話:鼻孔眼子、光棍子、菜園子


沂蒙革命老區的深邃豁達滲透進臨沂人的骨髓,提煉出剛毅、不做作的臨沂話。臨沂人一開口,保準是煎餅味兒的,感受一下臨沂費縣方言:


“及門早晨,俺趕城裡集,遇個娘眉頭子,俺木看到。柴了她一絕,她就不敵了,俺還木疊地自聲,她就拿可樂頭子撈俺葉樂蓋雜須青,就跑了,俺木段上……”


當然,除此之外,日照、濰坊、淄博等地人民也都會跳出來告訴你:我們說話真不一樣。


2


都是山東人,我們說的話可不一樣

山東內部方言由西向東畫出勻稱的分隔符。


按照《中國語言地圖集》,山東內部可以細分出三種方言:山東半島說的是膠遼官話,魯西北是冀魯官話,魯西南是中原官話。


濟南、聊城、德州、濱州、淄博等縣市屬於冀魯官話區,菏澤、棗莊、濟寧、臨沂等被劃入中原官話區,而青島、威海、煙臺等則屬於膠遼官話區。


北方方言容易懂,為啥山東人聽不懂山東話?

山東地圖 / 旅遊地圖網


數百年來,冀魯官話和膠遼官話在省內相愛相殺。膠遼官話以濰坊、東營、濱州、日照等城市為前哨站,築起了與冀魯官話的隔離牆。


一旦跨過了這道牆,從方言的範疇來說就約等於出省了。冀魯區的濟南和膠遼區的青島長期以來的省內博弈,不同方言造成的疏離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冀魯官話區的山東人更能和河北人聊到一塊兒,同屬石濟片的濟南話和石家莊話能夠順暢地銜接,但要和膠東的山東人拉呱兒(聊天),慢了還好說,快了可能得捎上個翻譯。


膠遼官話區主要分佈在山東膠東半島、遼寧遼東半島,膠東方言很容易喚醒遼東半島老鐵們血液中流淌的“闖關東”記憶,煙臺和大連人聊上了天,幾個回合下來他們就得好奇地翻開家譜查查對方是不是遠親。


中原官話的使用人口僅次於西南官話。中原官話區的山東人不愁前路無知己,因為河南、安徽、山東、江蘇、河北、山西、陝甘寧,乃至青海、新疆都分佈著1.86億中原官話同好。


但就算屬於同一方言區,要想順暢交流,那也不一定是件容易事。


按照《山東方言的分區》,省內三種官話還可以再細分:東萊方言區、東濰方言區、西齊方言區和西魯方言區。也就是膠遼官話區可以繼續劃分為

東萊和西萊


北方方言容易懂,為啥山東人聽不懂山東話?

山東方言的四個細分區域 / 十三叔看歷史


於是,同在膠遼官話框架下的煙臺青島

,方言也互相不對付。整個山東方言格局算是諸侯爭霸的話,膠東半島內部的方言局勢堪稱神仙打架。


青島話裡的女孩叫“大嫚”,煙臺通常說“gūi ning”。青島話裡的“哈酒、吃由”還算親民,來到煙臺,“吃飯”叫“dei飯”,“大孫子”叫“打森呃”,“你們”說成“恁轟家”,外省人聽得當場涅槃。


不僅如此,就連同在登連片—煙威小片的煙臺威海,也能內部博弈。


北方方言容易懂,為啥山東人聽不懂山東話?

威海碼頭 / 視覺中國


然而縱使內部語言差異極大,關起門來,“我心也永遠是山東心”,山東人不變的是持重、果敢,外帶著舉手投足間流露出的樸實和堅韌,統稱“接地氣”


內陸的冀魯官話和中原官話,不用多說,十分硬核,連靠海地區的膠遼官話,也免不了山東“地氣”的洗禮。


拿混雜了德文、英文單詞的青島話來講,這些舶來詞也在多年海風海浪衝刷中,染上了蛤蜊青啤味兒,順便裹挾著一絲海鹽的清涼澀口,總讓你回想起那個拎著袋裝啤酒刷街的三伏天,話裡話外滿滿的生活氣兒。


當然,對於“接地氣”的山東話的傳播,畫風清奇的山東衛視自然功不可沒,民生節目和全民綜藝類節目一抓一把,全省各路方言雜聚一堂。


試問哪個山東小孩又不是看《拉呱》長大的呢?


不說了,我得去看《我是大明星》了。


你對山東話有什麼印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