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會延播,不如先看看,古人怎麼打假的?

3月9日,央視財經節目中心宣佈,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3·15晚會延遲播出,具體播出時間待定。

自1991年以來,每年的3·15晚會都會通過曝光一些弄虛作假的企業和產品,以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和市場秩序,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

但實際上,造假和打假並不是當今社會獨有,而是古已有之。造假和打假,甚至伴隨人類歷史長達數千年。

315晚會延播,不如先看看,古人怎麼打假的?

丹藥造假

首先,造假歷史最悠久的,當屬丹藥。正如影視劇中所表現的那樣,古代帝王們站在權力的頂峰,四海之內,要風得風,要雨有雨。這個時候的帝王們,自然而然就開始幻想長生不老。

有需求就有供給。帝王們的“長生夢”催生了一個職業——煉丹術士。術士們打著煉製長生不老藥的旗號,招搖過市。

315晚會延播,不如先看看,古人怎麼打假的?

自秦朝開始,煉丹術到唐朝達到鼎盛,最後在明清時期還有出現。幾千年間,術士們採用各種稀奇古怪的材料——例如胎盤、硃砂等——置於爐鼎中煉製所謂的“仙丹”。術士們聲稱,吃了“仙丹”後便可以羽化登仙。

但其實,很多“仙丹”中的重金屬嚴重超標,吃多了小命自然不保。歷史上也有很多因追求長生不老而被丹藥毒死的皇帝,例如唐太宗、唐宣宗、雍正皇帝等等。

食品造假

《禮記》記載,周朝時期便有關於食品的相關規定:五穀不時,果實未熟,不粥於市。意思是說,糧食、果實等食品如未成熟,則禁止進入市場。

到了漢朝時期,更有明文規定,因肉類腐壞而導致他人中毒,將嚴厲處罰相關人員。

這些資料都表明,食品造假的歷史也早已有之。

315晚會延播,不如先看看,古人怎麼打假的?

唐朝時期,在肉類食品方面,就有商販以次充好,兜售病、死、中毒的牲畜肉。

到了宋朝,商人的花樣更是層出不窮,為了追求利潤,黑心商販們會採用“雞塞沙,鵝、羊吹氣、魚肉注水”等等方式來造假。

此外,宋朝以後因茶葉貿易日漸繁榮,有的商販欺負外地人不懂茶,便在優質茶葉中摻入一些劣質茶葉,以獲取更高的利潤。

書畫造假

古代的書畫造假主要有兩種方式:其一,完全由造假者自行仿造作假;其二,直接在真跡上進行改動,另立名目。

例如唐代時期,便有人以硬黃紙蒙在原作上,用細墨線勾勒輪廓,再以濃淡幹墨填成。這種方式做出來的贗品,幾乎可以和原作媲美。

再比如,明朝時期的宮廷繪畫藝術表現突出,而且風格與宋朝繪畫相似,便有造假者直接把今人的作品改成宋朝名家的落款、印章,以求賣出高價。

315晚會延播,不如先看看,古人怎麼打假的?

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從古至今,造假之所以屢禁不止,均是因為不良商販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而採取的下三濫手段。

實際上,有的造假手段十分粗糙,但為什麼總有那麼多人上當受騙呢?究其原因,是那些黑心商販抓住了人性的弱點——你若貪小便宜,自然就會有人來騙你。

無論歷史的哪個年代,都有人在利益的驅使下,昧著良心去幹不良勾當。我們要做的,就是擦亮雙眼,莫貪便宜,從我做起,防範假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