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比三國精彩多了,為什麼沒有三國火?以下幾個原因限制了

三國一直是一個很熱門的影視IP,這些年來拍了又拍,無非是換一批新演員上臺,服裝變一下,畫質變一下,拍來拍去好像還是那樣,觀眾都有些審美疲勞了。我國曆史上不乏精彩有趣的歷史片段,譬如春秋戰國就是一個非常完美的IP,有謀略、有戰爭、有愛情、有忠義,幾乎具備一切影視IP需要的元素。

那麼為什麼國內很少有導演和編劇去碰春秋戰國,而是抓著辮子戲和三國翻來覆去的拍,翻來覆去的改呢?其實這個還真的不能怪咱們國內的編劇和導演們,因為春秋戰國這個歷史IP太龐大了,以我的觀點,目前暫時還沒有哪個優秀的編劇可以把這個龐大題材進行改編,而且也沒有哪個導演有能力可以將這部大IP的完美的重現。

春秋戰國比三國精彩多了,為什麼沒有三國火?以下幾個原因限制了

即便分系列的拍攝春秋戰國題材,保守估計得拍成“星戰系列”一樣的大系列電視劇。恐怕沒有500集以上,基本無法將春秋戰國的精彩之處展現在電視熒幕上,其投資和需要動用的金錢和影視人員恐怕都是一個天文數字,這恐怕也是讓投資方不願輕易觸碰的原因。

因為它面臨著許多不切實際的難題。

  • 無文學劇本

現行的三國IP基本上就是按照《三國演義》這部文學作品作為劇本支撐,這是現成的,幾百年前羅貫中就已經給導演們寫好了。所以像劇情吶、故事吶這些根本不需要導演和編劇們操心,這需要在服裝、動作和影視環境上下功夫就行。

但春秋戰國根本就沒有文學小說作為劇本支撐,數千年的歷史裡,也從來沒有哪個人突發奇想把這段歷史給它寫成一部小說。畢竟這太耗費精力,而且需要對整段的春秋戰國歷史瞭如指掌,這樣才能編排出一個精彩的故事。

它有多少年的歷史呢?長達549年,所以小說家所以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在這549年尋找到一條故事的主脈絡,然後循著這條故事主脈絡多線穿插講述春秋戰國時代的故事。其實主角也很好找,最好的主角就是秦國,因為它自始至終都參與到了這段歷史裡,而且最後統一了中國。

春秋戰國比三國精彩多了,為什麼沒有三國火?以下幾個原因限制了

但遺憾的是由於沒有文學劇本作為支撐,所以現在想要動手拍這段歷史,恐怕是不現實的。而且它的時間跨度那麼長,導演也不可能完整的將它表現出來,所以這更加需要劇本作為支撐,就像羅貫中把一段60年的三國曆史匯聚在120章的《三國演義》裡,這就讓導演們很好下手了。

而且最要命的是缺少文學劇本作為支撐,就讓這段歷史缺少了故事性,簡單來說就沒有了看頭,一拍出來就成了紀錄片,恐怕大多數觀眾看了都瞌睡來。而《三國演義》因為本身就擁有了龐大的群眾基礎,所以根本不愁沒有受眾。

  • 投資大

另一方面導演們在拍攝電視劇的時候肯定最在意的是效益回報,不可能僅僅為了還原這段歷史,就無腦的往裡面砸錢,恐怕沒有任何一個投資人或導演願意去做。94版的《三國演義》據傳投資總額高達1.7億元,其中主要是建設影視場地花費了大頭。

其中像涿州和無錫的兩大影視基地就花去了將近一個億,陳凱歌為了拍《貓妖傳》,拉來30個億的投資修建了一個影視基地,不過這個影視基地後期作為旅遊景點,多少可以回收一些。據傳他派這部電影的投資額高達9.7億元,雖然沒有得到證實,但是想必也是製作不菲。

春秋戰國比三國精彩多了,為什麼沒有三國火?以下幾個原因限制了

除了影視基地佔據大頭外,演員的費用也是一大筆,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經常打仗,譬如著名的“長平大戰”,如果要派出那大場面的磅礴氣勢,恐怕光是這些影視人員的薪酬就是一大筆支出,何況這又是一部時間跨度如此漫長的歷史片段。

即便光是截取戰國時代的歷史來進行拍攝,恐怕這其中的投資總共下來得在近百億左右。如此龐大的投資,恐怕世界上沒有那個國家的投資人和導演敢於拍攝這樣的題材電影。不過一個好處就是隨著現在CG技術的進步,譬如戰爭的大場面以及城池這些元素都已經可以通過電腦來完成。

如克里斯托弗·諾蘭在拍攝《敦刻爾克》沙灘上那場戲時,就運用了大量的“製片人”以及後期電腦特效的幫助,最終營造出密密麻麻的人群效果。在製作費用上,必然讓拍攝成本得到極大程度的降低。

  • 收益難

說到底,拍電視劇就是為了賺錢,就算是拍紀錄片,導演也肯定希望有很多的觀眾去看自己的作品。而春秋戰國這段歷史雖然很精彩,但實際上缺乏“文學上的故事性”,譬如三國的歷史本身也很精彩,但是估計讓大家去看《三國志》的話,並沒有人願意去看。

但一部《三國演義》因為對這段歷史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編,並且加入了許多有趣的情節,這就讓整個故事擁有了看點。就像梁山伯起義原本只是一場不成氣候的歷史,但是在施耐庵的筆下硬是被改編為讓觀眾津津樂道的精彩故事。

春秋戰國比三國精彩多了,為什麼沒有三國火?以下幾個原因限制了

所以這些年來導演們才會不厭其煩的翻拍三國和水滸,翻拍西遊記,尤其是西遊記,各種系列的翻拍可以說層出不窮。從央視的西遊、再到周星馳的改編惡搞、以及近幾年的西遊降魔,足見這些超級IP的生命力和看點,也讓這些導演們賺了很多錢。

但是拿春秋戰國來說,由於在民間缺少群眾基礎,所以一旦投入龐大的資本進去拍攝出來後,多半可能落個僅僅賺了吆喝的結局。因為不得不承認這段歷史由於缺乏文學作品的傳播以及故事性,一旦拍出來多半可能會被當成一部紀錄片。

看似精彩起伏的故事背後,可能只是枯燥乏味的歷史重現。而在這個講究痛點、刺激和精神爽快的時代,觀眾一旦發現自己不能從這部電視劇中獲得過癮的感受,恐怕只會紛紛棄劇。而一旦沒有收視,這也意味著它無法為投資人收穫的收益,那麼多的錢肯定都是打水漂了。

因此,恐怕這也是很多投資人、導演和編劇對這段歷史不感興趣的原因。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