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外戰無敵的高仙芝為什麼會敗在阿拉伯帝國手裡

今天我們說一下高仙芝為什麼會敗在大食(阿拉伯帝國)的手上,高仙芝呢,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將領,唐朝唐玄宗時期的一位將軍,他軍事才能卓越,儘管他是少數民族(高句麗人),但由於他的功勳依舊還是名揚四海。他一生戰果累累,為唐朝的繁榮發展、邊疆的安寧、為疆域的擴大立下了汗馬功發,被後人稱為唐朝十大將軍之一,以及帝國雙壁。

唐朝外戰無敵的高仙芝為什麼會敗在阿拉伯帝國手裡


但是高仙芝卻有一個足以致命的缺點——貪婪,而且還自大,他的這個缺點或許也是他失敗的因素之一,甚至最後還被人陷害,應當也是一部分。其實在唐玄宗早已經看出來了高仙芝的貪婪,貪墨絲綢之路上的東西,但是看在他的功上沒有多說,依舊重用,其次就是當時唐玄宗開始不理朝政,說難聽一點就是開始犯渾,沉迷於美色,娛樂,享受,這才有後來的安史之亂。高仙芝20歲封將,前期功勳卓越,可以說是外戰無敵,可惜後期貪功冒進,最後死於安史之亂。

天寶九年(也就是公元750年 高仙芝以石國“無番臣禮”為由,征討石國。石國請求投降,高仙芝允諾。不久高仙芝違背承諾,擄走石國國王及其部眾,格殺老人與小孩,搜取財物。這就是戰役的起因了,因為他的無信,才有了後面的果,次年,高仙芝入朝,將被俘的國王獻於玄宗面前,將其斬首,高仙芝也被唐玄宗授予右羽林大將軍。僥倖逃脫的石國王子向大食(阿拉伯帝國)總督求救。

而剛好,大食這個時候正在大肆東征,不斷的對中亞動兵,早在公元705年,屈底波就任阿拉伯帝國的呼羅珊總督,大帳設在謀夫城(今天土庫曼的馬裡城)。屈底波肩負征服中亞的使命,多次對那裡的一些小國用兵。經過數十年征戰,阿拉伯帝國控制了中亞的一些地區,不過唐朝在那裡的勢力和影響還是要比阿拉伯帝國大的多,在高仙芝時期,任總督的是阿布·穆悉林。

唐朝外戰無敵的高仙芝為什麼會敗在阿拉伯帝國手裡


高仙芝得知後消息,決定先發制人,主動進攻大食。高仙芝率領大唐軍隊與受降國軍隊長途奔襲,深入七百餘里,最後在怛羅斯與大食軍隊相遇。結果在兩軍交戰之日,隨唐軍征戰的葛邏祿部忽然反戈,與阿拉伯軍配合夾擊唐軍。高仙芝大敗,部下將李嗣業,段秀實等苦戰突圍,返回安西城。 唐軍在這次戰役中損失慘重,只一小部官兵回到安西,其餘大部分或被殺,或被俘,或逃散。回京面見唐玄宗後,唐玄宗也沒有怪罪高仙芝,這裡面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我大概猜想,也許是當時唐玄宗對國事不大過問吧!

事情大概就是這樣了,不過戰時的具體情況我們也無從得知,就連當時參加大戰的軍隊有多少大唐軍隊,古籍記載也不一。

唐朝外戰無敵的高仙芝為什麼會敗在阿拉伯帝國手裡


根據《舊唐書》說兩萬人,伊本·阿勒·阿西爾卻說有7萬人,中亞史學專家說7萬是誇大了的數目。然而唐朝政治家、學者杜佑所撰寫的《通典》卷一八五邊防類說:高仙芝代石國於恆邏斯川,七萬眾盡歿。”與伊本·阿勒·阿西爾的記載吻合。杜佑是當時的官員,這段文字是根據其族子、親身參加過恆邏斯戰役的杜環提供的材料寫成的,比較可靠。在尋找了眾多資料和百度後,我偏向於參加此役的唐軍只有兩三萬人,不過隨唐軍征戰的番屬應該有四五萬之眾,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記載七萬人的原因吧。

其實說起來高仙芝在國內的知名度並不夠,相反在韓國的知名度還高一點,他們還拍了一部紀錄片《高仙芝》,不過大家應該都知道古代高句麗可不是朝鮮半島,至於在國內知名度不高我看到有兩個原因,1,他是少數民族,2,他是敗軍之將,尤其是唐朝的敗軍之將,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敗給了其他國家,這是大家所不能接受的,戰爭就是這樣,不論過程,只問勝負。不敗就是神話,敗了就有各種負面言論。其實高仙芝也是一位悲哀的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