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歸化球員打進世界盃,你會開心嗎?

體育大課堂


用歸化球員打進世界盃,會開心,但不能得意忘形,中國足球的復興任重道遠。

國足雖然一直不爭氣、成績一直不如意,很多都不是不關注、不看國足了,但一有什麼風吹草動還是會引起極大的反響,這不,最近關於國足歸化球員的問題引起了熱議。有人支持能迅速提高國足成績;有人反對只是表面功夫拔苗助長;有人開心進軍世界盃有望;有人憂愁擔心國家隊變俱樂部。


我們在歸化球員方面一直是保守的態度,而亞洲很多球隊在這方面早已經走在我們前面,比如日本隊、泰國隊、菲律賓等,甚至是歐洲的西班牙等足球強國也都有歸化球員。通過合理歸化球員,能使國家隊實力迅速提升,這就像是一個特效藥,讓你在短時間內見到奇效,從而推動足球更好地發展。



不過,歸化球員也有個問題——認同感。如果是華裔球員歸化國足大多人應該還能接受,但像沒有華人血統的埃爾克森和高拉特被歸化,或許有些人就不太能接受,可能他們會認為這就像是僱傭兵,或者就是把國家隊變成了俱樂部。那麼靠這些歸化球員打進世界盃就可能高興不起來了,或者沒有那麼歡天喜地,民族自豪感也會降低。

個人覺得如果埃爾克森和高拉特被歸化,還是可以接受的,他們在中超踢球多年,給中國足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他們又有意歸化,完全可以有個開放的態度接受他們。打個比方,在中國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外國科學家、或學者、或對中國有著貢獻的等等,他們也想得到中國的認同,或想加入中國這個大家庭,這時我們應該也有胸襟接受他們。大海之所以無邊無際,是因為它有海納百川的胸襟。


歸化球員不是不要青訓。

歸化球員是治標,先短時間內把成績提上去,增加球隊信心,讓更多的孩子熱愛足球也願意踢球。不過也不能盲目歸化,應該也有所限制,3、4名歸化球員為宜。

而校園足球、青訓和提高足球人口是根本,我們要培養更多優秀的足球教練,制定科學的訓練方法,引進更佳的足球理念,完善各階段的選拔體制,最後形成一個成熟的、健康的足球生態鏈。標本兼治、雙軌推行。


家有老魚


從今以後,見到歸化的新聞,我就發一次。

從內心來說,我是無法接受歸化的,但這卻是無奈之舉,就國足現在這個破敗不堪的樣子,指望他們在未來20年出成績,不可能!國人對足球依然是詆譭,無信心,不願意參與,青訓無人可選,踢臭了,又罵,死循環。

我是一個搞教育的,想對那些非要學日本搞青訓的人說幾句話:不可能,真的不可能。中國家長的觀念是必須上大學,不上大學就是丟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開明,開放的家長其實很少。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自古以來就是正途,其他的行當就算是搞出了名堂,仍然是邪門歪道。你們看看現在小升初考試,民辦初中擇校,就連義務教育都搞得烏煙瘴氣的中國,你希望他們搞校園足球?大家都有一雙慧眼,你給我說說,你看到的週末玩手機的孩子多,還是踢足球的孩子多?還是補課的多?所以不要自欺欺人了,你們所謂的民族情感,國家榮譽,只是你自己內心的倔強罷了。不懂變通,閉關鎖國的事,我們不是沒有幹過,最後帶來了什麼?落後!下一代繼續落後!

中國足球本來就沒有底線,它已經不要臉很多年了,大家也不要在乎那一點所謂的顏面,放手讓足協再去改一次吧,至少這一次比過去的每一次改革,看起來都要靠譜。


易中天腦殘粉


我認為一些反對的媒體和大微,原因有兩點。一,其自身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想保持漢族人的血統純正。然而,中國的歷史就是民族融合的歷史,漢族最早就有夏族歸化為漢族的先例,之後有匈奴,閩越民族,鮮卑族加入漢族等等,中華領土範圍之廣闊,文明之遠播就離不開民族融合,離不開民族歸化。目前也就是北方漢族較為純正些,南方漢族由大量民族融合而成。各個民族,包括南北方漢族都為保衛這個國家,發展這個國家浴血奮戰,艱苦奮鬥,南方雖然算不上純正漢族,難道在抗日戰爭時期就退縮了嗎?中國自古就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只要認可中華文化,願意加入中華文明的優秀人才,中國曆代統治者都不會拒絕。

二,不願意改變當前利益分配體系,作為足球界的媒體,大V,大多形成了當前一個利益集團,每個人在圈子裡都有一些共同利益,這種共同利益包括低能高薪的分配體系,一旦歸化球員成真,這些利益分配體系就被砸碎了,對於利益既得者這是難以接受的。

三,說歸化了就不重視青訓了,這是偽命題,為什麼就不能兩條腿走路?誰能就確定歸化就絕對不青訓。也許歸化更能刺激球員的競爭意識,混日子的將難有立足之地。

四,如果不歸化,中國足球的現狀,能到諸位兩鬢斑白也不一定能進世界盃,短期的進步也許更能刺激相關足球產業的發展,摸石頭過河,沒什麼不好。

五,世界上足球強國都有歸化球員的先例,何況我們這類足球弱國,不是什麼事。


衝破拂曉的晨光


肯定開心了!歸化球員也不算見不得人的事情!中國的大環境在這裡,有人說13億人找不到11個會踢球的!這個問題還用問嗎????青訓你看看,普及了嗎??從小愛好踢球的孩子,哪個不是被父母扼殺了足球夢?天朝只能學好學校裡面的書本知識才是好孩子!

就算父母有心讓孩子踢球的!也看看青訓的費用啊!一般家庭房貸都夠還半輩子了,哪裡有能力???

歸化球員為啥這樣多人反對???唐朝的時候我們世界第一!外國人在大唐做官的也不少啊!強大必定包容!法國隊這幾年也是黑人的天下了!你看前幾年國產車全部垃圾的時候,合資車和進口車都是大爺!這幾年在合資車和進口車的包圍下,國產車不也發展起來了麼????吉利,比亞迪都不錯了啊!!

歸化球員首先是進入世界盃的捷徑!其次也可以刺激本土球員水平!





流年吾慰


用歸化的球員進軍世界,就一定能進四強嗎,能拿世界盃冠軍嗎,你把世界各國的明星球員都給拉過來嗎,像什麼羅納爾多,C羅……。全部拉進來嗎?再把高俅給復活嗎?這樣就能奪冠嗎,能奪冠你敢確定嗎?要是那麼容易,國家還用花每年2億的年薪重金聘請外教來中國養豬嗎?養豬需要技術不假,但需要花那麼多錢嗎?把這2億的年薪拿到農村就搞基建。會有多少老百姓心裡樂開花了?請外教和歸化外人都不切實際。投資太大。有真本事的球星你能歸化回來多少個,把他們全部放在一起又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了。別像印度那樣,把世界各國的好東西都買回來了,就是死活消化不了這些高科技。最後就起三不像,還讓世界和軍事強國在高端武器方向牽著鼻子走。

聘請了一些二流的回來能衝刺多遠了。別搞到最後就起走起印度的老路就真的很丟人。


喝點早茶


回答問題前,我先問個問題,歸化高拉特或者埃爾克森這樣的球員大家糾結的是什麼? 血統?膚色?不是我們從小培養的? 那麼抨擊歸化政策的有多少人用的是蘋果客戶端呢?又有多少抨擊者一看到白種洋妞就流口水呢?呵呵。曾經有多少外國人幫助過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呢?如果現在歸化一個純血白人能解決戰鬥機發動機的研發,有人會反對麼?一個頂尖黑人科學家帶著尖端航天技術來投奔我們,我們要考慮他的膚色麼?沒有當年萬里迢迢從烏克蘭拉回來的“瓦良格”會那麼快造出“遼寧號”麼? 魯迅先生在近百年前就提出過“拿來主義”,“總之我們要拿,拿來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先人在百年前就有這樣的思維和胸懷,我們今人為何會如此狹隘呢? 足球本來就落後,請來外籍教練還有很多媒體人嘰嘰歪歪,說不如鍛鍊本國的教練,真是好笑啊!他們這些人的主張就像抱著他們的老祖宗留下來的那本秘籍“葵花寶典”閉關修煉飛針一樣,不管人家早就發明了可以一千米外狙殺人的步槍,還是千里外能精確制導的導彈,他們就特麼堅持自我犧牲地練飛針穿牆,幻想橫掃武林!只能說不可理喻。 我認為“歸化”政策本身沒什麼好質疑的,拿來先進的東西使用,學習掌握。至於能掌握多少,怎麼把歸化得來的東西用於青訓,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你的培養體系出不出人才,跟歸化政策不沾邊。擔心足協會一代一代的歸化老外來建國家隊,放棄青訓,我覺得更是杞人憂天。


流氓兔


歸化有什麼不好?唯有廣納天下人才,國家才能永遠富強,多歸化些科學家,將科技實力搞好;歸化些足球人才,讓中國進入世界盃成為常態,讓老百姓擁有更多的自豪感。將搞青訓的錢更多地投入到教育中去,這是對目前崛起中的中國來說更為重要的事情,孩子讀書比踢球重要,讀書永遠是孩子們放在第一位的事情,足球人才理應從讀書人當中去挑選,現在的這些球員大多都是些沒腦袋的蠢貨,怎麼能將球踢好?再說了,足球強不強是次要的,國家強盛才是根本。

不過話說回來,希望儘量歸化白人或與我們黃種人膚色差別不大的,黑人還是算了,真的有損中國人的形象,別人也會說閒話~


ljflzeon


個人而言不會很開心,哪怕拿了大力神杯。

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我們的祖先有著優良的基因,多次稱霸全球,一個足球就讓我們束手無策了?

歸根結底就是我們的相關人員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一心想走捷徑,看看我們身邊的日本,人家幹啥像啥,我們幹啥老跑偏,這是為什麼?以前日本足球落後我們十年現在超我們二十年,我們有什麼理由鄙視他們!整天講國仇家恨,恨不得把人家祖墳給刨了!人家做事謀事我們做事謀人,能進入國家隊的都是什麼樣的人,守門員撲個球能進自家大門,空門能踢中門柱,這就是我們足球未來嗎?

規劃球員再好也是人家的孩子,雖然在當今世界有很多足球強國都在規劃,可他們規劃的是他們以前的殖民地的居民,也就是附屬國,在世界各地也有我們華人,可有歸屬感又有多少?今天的新加坡華人佔大多數,有幾個說自己是華夏子孫的?要想受人尊重和熱愛,還是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吧!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歡迎留言批評和討論!





吃喝玩樂aaa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

一個國家沒有天下英才為我所用的氣魄與能力,那麼,這個國家永遠也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

看看中國的歷史,盛唐為何強大?輸出的是文化、商品、生活方式,引入的是人才、物種、技術、藝術、文化交融和急需的人力資源,由此,疆域越來越大,影響力越來越大。

再看看大宋,漢儒文化鼎盛,但疆域越來越小,開拓精神越來越差,眼界越來越侷限於本就空間狹小的內部。

我非常崇尚一句話,胸懷固話格局,細節決定成敗!

以華為的任正非為例,任正非沒有懷抱世界的胸懷,沒有“包容並舉、兼收幷蓄”胸襟,如何能站的高看的遠!如何能讓華為如此高速發展?

當今世界,任何領域都是人才的比拼!當你存在短板的時候,要快速形成彌補短板,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引進!然後,接著領域的快速發展帶動產業鏈、帶動配套、帶動後備力量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讓一個行業看到希望,換取推動的力量,獲取各方面的支持與信心!

足球領域也不例外!沒有在關鍵點上的突破,沒有形成鯰魚效應,如何帶動全行業的轉變與深度的佈局和改革?

歸化這個問題早在2013年足協與裡皮第一次接觸時,裡皮就已經提出,當時裡皮提出歸化的對象是穆裡奇、埃爾克森、孔卡,因為當時中國在中後場人員年齡與能力都是當打之年,後腰有鄭智和吳曦,完全可以扮演輪番後插上角色。以這三位歸化對象組成前場攻擊群,加上當時的國內中後場好手,完全可以傲世亞洲足壇!但可惜的是,在當時歸化是個敏感話題!

2015年,裡皮再次提出歸化問題,但依然沒有能成型。

說句心裡話,當下提出歸化,在時間節點上,實際上已經晚了。中國最後一批還可堪一用的球員已經青春不再,已經到了職業生涯的末期,在競技能力上已經不如昨日黃花的境地。即便如此,年輕球員依然與這些人有明顯的不足與差距!這就是中國足球的現實。

面對現實吧!今天我們再不歸化以振頹勢,那麼,中國足球繼續蹉跎十年,後果會是怎樣的境地?

不要以為青訓那麼容易出人才,競技體育的淘汰率基本上達到千里挑一、萬里挑一的境地。就中國目前的足球青訓規模與選材人群。田徑素質高的,都被強勢項目選走了,剩下的才會輪得到足球選材!試問,這種局面下中國的足球發展希望將多麼困難!

只有足球在某一個短時間內出了成績,讓中國人直接參與足球運動的熱潮真正“熱起來”(不是隻看熱鬧)。那麼,中國足球才真的有希望!


理智悍虎


規劃球員只是快速提高中國足球水平的一條捷徑,早日達到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盃大舞臺的目標,短期內可行。而一些足球強國的二流球員也因此可以通過這種形式登上世界盃的殿堂,但說實話,從長遠來看,對於中國足球這樣一個處在足球發展中國家的過度,幾乎是又走了一條彎路,人才斷檔越來越嚴重,有幾個家庭的父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校外綠茵場,讓自己的孩子踢球,我們與亞洲鄰國日本韓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青訓底子越來越薄弱,這些都需要我們從自身抓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中國足球的復興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去努力探索,不走彎路,從青訓管理做起,試想有一天五星紅旗在世界盃舞臺上高高升旗,但是出場的11名球員只有1-2人是黃皮膚的中國人,連唱過歌都不會,這對於中國足球,對於我們的發展有什麼作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