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陽浴道河“賀魯”廟供奉的原型是誰?

呂梁山東麓有一座神奇的山,稱白虎嶺,亦稱彪嶺。嶺上白石起伏,奇峰突起,有如白虎臥地。古時,“汾州八景”裡的“彪嶺樵歌”就指這裡。

白虎嶺下是“汾州八景”的又一景馬跑神泉,說的是東魏將軍賀魯帶兵進入此地,士兵幾日無水,乾渴難忍,人困馬乏,軍馬難行。將軍煩躁,遂走馬深山,去尋覓水源。怎奈白虎嶺下山峰重疊,獨無河流。將軍仰天長嘆,天亡我也。正當危難之際,馬蹄踏處,一股泉水湧出,瞬間便流成一泓清泉,且汩汩不斷,溢滿池中。三軍歡呼跳躍,隊伍始得救。從此以後,泉水便從泉眼汩汩湧出,匯成一條河,河水順著峽谷奔流,一直流到峽口外,然後浩浩蕩蕩地匯入汾河,這就是峪道河。

為了更深瞭解這個傳說,我再次前往汾陽峪道河。來到了“賀魯廟”仔細查看,碑記載:北魏將軍賀魯帶兵進入此地,據我瞭解北魏將軍只有“斛律”而沒有“賀魯”,賀魯是突厥可汗,屬唐代而非北魏時期,

乾隆版《服務、汾州府志》卷二十四記載曰:

元至元中,馮玉撰《河村新脩潤濟侯廟記》,以北魏源賀貫之。案白彪山之馬跑泉,即《水經》原公水,以趙襄子之臣原過得名,後世獨有原公池之稱稱。俗傳北魏賀魯將軍駐師於山,馬跑得名,故其泉一名賀魯泉,又名馬跑泉。考之北魏,無所謂賀魯將軍者,馮鈺因原公池之目,遂歸於源賀。三晉之原過,在北魏源賀之前八百餘年,馮氏未察原公水為古名,而原源音同,又取一賀字傅合,鑿矣。唐時,突厥室點密可汗之五世孫名賀魯,屢入寇。顯慶初,西域平,蕭嗣業執之以歸。賀魯謂嗣業日:“我亡虜也,先帝厚我,我則背之。今大降怒罰,尚何道?且聞漠法殺人必都市,我願就死昭陵,謝罪於先帝也”。既至,獻昭陵,赦不誅,裂其地為州縣。賀魯死,詔葬頡利塚旁,紀其概於石。是賀魯實有其人,然在唐而非北魏,其足跡亦未至河柬。白彪山之麓名壺盧谷,此泉又有壹溪之稱,殆壺盧、賀魯一聲之轉,遂致滋異說,而忘其水之由來不起於北魏,且忘原公水之為古名。今此水宜復舊名屬原公水,則主是水者宜以原過實之。襄子減知伯,祠霍太山三神於百邑,使原過主之。又有原通水,在今榆次縣,水西阜上有原遇祠,皆地相速屬。此地或古有原公祠,故以之名水耳。

譯:元(公元1271—1368年)初至元朝中期,一個叫馮玉之人撰寫的《河村新脩潤濟侯廟記》屬北魏源賀而稱之,白彪山(現白虎山)跑馬泉《水經注》記載叫原公水,原公是趙襄子的大臣,後來獨有原公池的稱呼,相傳北魏賀魯將軍駐軍在此山跑馬而得名,所以叫叫賀魯泉和跑馬泉。考察北魏沒有沒有所謂的賀魯將軍。馮玉因為原公的名字將池歸於源賀,三晉的原過在北魏源賀之前800年,馮玉沒有考察原公水為古名,而原源同音,又取了一個賀字合為源賀。唐朝時候突厥點密可汗第五世孫名叫賀魯,顯慶年初西域平息,蕭氏後代掌握政權後歸順,賀魯和嗣業說:我被俘虜,先帝對我不薄,我則背敗了他,今天降罪怒罰還說什麼?聽說法度殺人定在都市,我願意死在昭陵,和先帝謝罪。到了昭陵,赦免不殺,將此地封為州縣,賀魯死後,下詔書葬在頡利的墓旁邊。賀魯確實有這個人然而在唐朝不在北魏,況且賀魯就沒有來過河東(運城以東)。白彪山下是壺盧谷此泉又有壺溪的稱呼。賀魯一點傳說就這樣稱呼,忘記此水起源不自北魏,也忘記了原公水為原來的名字,現在改水應該恢復原名原公水,此水主要以原過而冠名,襄子祈求霍太山的三神降福百姓,讓原過主持,也有原通水,在今天的榆次縣,水的西岸上有原過廟,此地應該古代有原公廟,所以以原公為水取名。

山西汾陽浴道河“賀魯”廟供奉的原型是誰?


原過: 原過是趙襄子聯合韓、魏滅智伯的功臣和主要策劃者之一,他“假託天書,借神成計”,致使趙襄子消除了畏懼智伯之心而滅了智伯。原過死後,趙襄子念原過生前的功勞,在今榆次城東為他立祠祭奠。據唐代李吉甫撰《元和郡國志·榆次》中記載:“原過祠,俗名原公祠,在縣東九里,原過祠附近的水叫原過水。”原過祠附近的村莊也就命名為原過村。到了北魏時,榆次最早的名人古祠一一原過祠被廢棄,後人因諧音以及此地水源豐富又緊挨洞渦河(瀟河之古名),便把原過村名演變為源渦村。

山西汾陽浴道河“賀魯”廟供奉的原型是誰?


賀魯 阿史那賀魯(?―659年),西突厥汗國大將,室點密可汗五世孫,後自立為西突厥沙缽羅可汗。早年為西突厥葉護,在多羅斯川(今額爾齊斯河源頭)一帶遊牧。646年,乙毗射匱就任西突厥可汗,擊敗原可汗乙毗咄陸,將其逐入吐火羅。賀魯原為乙毗咄陸一黨,遂率3000部眾畏罪逃奔唐朝。是時唐軍正征討龜茲,即封賀魯為昆丘道行軍總管,進軍龜茲。之後,賀魯又被封為瑤池都督府都督。唐高宗即位後叛唐自立,658年被蘇定方率軍平定並獻俘昭陵。翌年去世。賀魯就沒有來過汾陽。

山西汾陽浴道河“賀魯”廟供奉的原型是誰?


這位享受了一千四百多年祀奉的賀魯將軍是誰呢?志書上與民間傳說中均認為他是北魏時的將軍,但是查賀魯並非北魏時將軍。北魏時期帶領千軍萬馬在此戰鬥過的名將斛律金。史書記載有十二部,斛律氏就是其中之一。東魏武定年間,大司馬斛律金曾率兵從黃櫨嶺出發襲擊過西河雜部(烏突)。看來,這裡指的行軍至白虎嶺(白彪),就是那次西征離石的軍事行動。北齊天保三年(552)十月,文宣帝高洋平定離石,並從此修築南起黃櫨嶺、北至社平戍的北齊長城。據史書記載,修建北齊長城的總指揮就是斛律金將軍,現黃櫨嶺頂峰仍存長城遺址及古戰場、屯兵寨柵等遺蹟。斛律金是勅勒族的名字,汾陽人習慣把斛律念成賀魯。以訛傳訛,便成了後來的賀魯。其實,賀魯他是唐代時突厥人,從未來過汾陽,與此無關。

斛律金,敕勒族字阿六敦,擔任過汾州刺史 。敕勒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敕勒族人民過著逐水草而居徙的遊牧生活。敕勒族包含許多部落, 這位馬上將軍領唱的《勅勒歌》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美名!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斛律金逝世天統三年(568),享年八十。也就是說在受命督修長城這一年(552),斛律金已是六十六歲的高齡老人了。如果說,《敕勒歌》是斛律金留給後人的一筆精神遺產的話,那麼,北齊長城則是他留給後人的物質遺產,而“馬跑神泉”的傳說則是他流芳千古的墓誌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