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地雅,精神文明之花競相綻放——蘭州晚報整版報道皋蘭縣精神文明建設紀實

文山地雅,精神文明之花競相綻放——蘭州晚報整版報道皋蘭縣精神文明建設紀實

文山地雅,精神文明之花競相綻放——蘭州晚報整版報道皋蘭縣精神文明建設紀實

歡快的健身舞蹈

文山地雅,精神文明之花競相綻放——蘭州晚報整版報道皋蘭縣精神文明建設紀實

乾淨的文化廣場

素養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城鎮市民尚需繼續努力,何況是偏遠山區的村民們。於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便很少見諸報端。鄉賢解開頑固的矛盾、“蘭州好人”引領村民向善、書法協會取代賭博、紅白理事會規範婚喪嫁娶、健身舞協會催生精神生活、門前三包徹底清除垃圾……在兩山夾一河的皋蘭縣石洞鎮文山村,變化在慢慢發生著。在這裡,黨員幹部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八個一”示範工程的要素變得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極大地激發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讓文明道德風尚深入人心,進而讓精神文明之花在這片土地上競相綻放。“鄉村是我家,我愛我家!”在文山,很多村民都“背熟”了這句話,並積極主動踐行著。這真是一個幸福的村子。

1 鄉賢和好人,成了村民“引路人”

6月13日,村民魏晉寬特地前往楊敬芳家,詢問她家小兒子畢業後的工作和最近的農忙情況。

因為在村裡有威望,63歲的魏晉寬便成了村民心目中的“鄉賢”,為村民調節矛盾、協調解決困難。文山村共有5個小組,每個小組有1名鄉賢。每當村上的新政策遭遇村民的傳統觀念無法落地時,鄉賢們就會出馬,而問題總會妥善解決。

“2012年村裡修4.3公里路,有1公里路因為穿過村民聚集區,且將‘僅僅1個三馬子能過的路拓寬至4米’,因此牽扯到徵地拆遷問題。為此,村民紛紛索要補償款,可因為沒有經費,一時間項目面臨夭折。關鍵時刻,魏晉寬和其他鄉賢一起出馬,先後多天給多戶村民做工作。最終,所有人都沒有要錢,免費讓出院落修路。”文山村黨總支書記魏列峰說。他的說法得到了多位村民的證實。

從皋蘭縣城出發,向南驅車7公里,遠山、小河、農田勾勒的圖景突然變成一座整齊劃一的村落。這便是文山村,隸屬皋蘭縣石洞鎮,現有722戶2113人,耕地面積3980畝。文山村黨總支下設黨支部3個,有正式黨員58名。村主導產業以石料開採、制磚、運輸業、設施農業、勞務輸出為主。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54元。2016年被蘭州市文明委評為“市級文明村”。

和鄉賢一樣,“蘭州好人”則是文山村的另一個“引路人”。

楊桂蘭年過七旬,從13歲起便繼承了家中代代相傳的“正骨”衣缽,走上了扶傷濟困之路。60年間,她為5萬多人治癒了傷痛。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從不主動向傷患者收取治療費,對於貧困患者還時常給他們返程路費。2014年,楊桂蘭被評為“蘭州好人”。

在較為封閉、觀念傳統的農村,這種好人好事來之不易。楊桂蘭的事蹟在村裡家喻戶曉,且傳播得很遠,她用最質樸的人性的光輝照亮了“一條村道”。

在楊桂蘭的影響下,近年來,石洞鎮有多位村民被評為“蘭州好人”。而這種強大的輿論和價值傳導,慢慢改造著一個個村民和一座座村莊。

2 評優選先成了統一思想的有力舉措

在幾乎所有的決策性文件中,第一項往往是“統一思想”。這是起點也是難點。

而在農村,要統一創建文明村的思想,更難!

不過,文山村的黨員幹部卻將“文件”神奇地變成了有誘惑力的評優選先,自然而然的解決了統一思想的難題。為此,建立了道德講堂,按照有固定活動場所、統一背景標識的要求,成立了以道德模範、身邊好人、“五星級文明戶”、鄉賢為主的宣講隊伍,每月開展一次宣講活動,推動形成崇德向善的新風尚。

成立由村“三委”班子成員、黨員、鄉賢、村民代表組成的250多人的志願者服務隊伍,開展環境整治、走訪慰問、關愛弱勢群體等活動,推動村志願服務工作常態化。

為挖掘村裡的道德先進典型,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文山村大力開展“五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創評,“蘭州好人”推薦,“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選舉並表彰了優秀的先進道德模範,設立了“善行義舉榜”和“孝道紅黑榜”,樹立了正能量典型,倡導和諧家風,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常態化制度化發展。先後共評選出“五星級美麗庭院”2戶、“五星級文明戶”15戶、“蘭州好人”1人。這些身邊的榜樣,激發了更多村民追求文明的願望,不斷提高了農民文明素質。

3 建紅白理事會扭轉不良風氣

多少年來,美德新風尚這股風很少在貧困農村刮起來。因為農村要改變,就得從敏感的婚喪嫁娶開始。

“倡晚婚,優生育,生男女,都滿意;婚喪簡,莫鋪張,儉持家,不浪費;敬老人,合倫理,對兒孫,會教育。”在文山,黨員幹部卻想著要深入推進移風易俗。他們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按照“一村一策”要求,制定了“村規民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村民準則,教育群眾、約束群眾,著力破除“婚喪喜慶活動大操大辦、人情債、攀比炫富”等不良風氣。他們甚至將“村規民約”細化為《遵紀守法篇》《移風易俗篇》《鄉風文明篇》《民主和諧篇》《傳統美德篇》等10個方面,且成立了由村“三委”班子成員、黨員代表、鄉賢能人等35人組成的紅白理事會,制定章程,規定不論貧富,統一標準,菸酒檔次、酒席數量、菜品種類等方面都有詳細規定。

這個規定在文山村具有劃時代意義。它不僅減輕了農民的經濟負擔,也扭轉了大操大辦的不良風氣,更讓精神文明建設有了可以生根的土壤。

4 成立書法協會提升文化底蘊

6月13日上午,下課後的文山小學教師蘇青紅急匆匆地跑到位於村委會的魏振皆書法協會,為前來求取墨寶的村民寫下“瑞氣祥雲”。

魏振皆生於1889年,是書法名家,文山村人。受他的影響,多年來,文山人崇尚書法,尤其是2014年成立魏振皆書法協會以來,定期和不定期的書法活動一度代替了村民農閒時節的賭博,協會會員多達68人。該協會制定了協會章程,籌資10萬餘元建設了活動場地,徵集裝裱作品50多幅,先後舉辦書畫展覽活動12場次,不斷提升文山村文化底蘊,弘揚特色文化。

“自從有了書協,沒人賭博了,過年時村民們也不用買春聯了。”蘇青紅說。

而作為另一個村裡的文化符號,《文山史話》也值得說一說。

原文山小學校長魏仁科歷時5年,編纂出了20多萬字的村史《文山史話》。該書編修的歷史時間跨度400餘年,從歷史沿革、古蹟遺址、社會經濟、文化名人、民俗鄉韻等十個方面,全景式描繪了文山村的鄉村文化和民俗風情,從一個小村折射出中國農村的歷史變革。

“這本書,讓文山人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魏仁科說。

5 建設文化廣場豐富村民生活

在只有5個小組的文山村,竟有6個文化廣場,文化成果的共享走進了每一戶。

按照“服務優質、服務全民”的公共文化體系,文山村一大批文化民生工程相繼落地建成。按照鄉村舞臺建設“四個一”標準,積極整合涉農資金,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建設文化廣場6座,總面積達到6500平米,配備了籃球架、乒乓球、健身器材等30多套,實現各村民小組全覆蓋。建成綜合文化活動中心1個,設置農家書屋、多功能文化活動室、展演舞臺等,購置書籍1100餘冊,配備電子琴、音箱等器材15套,購置鑼鼓等社火道具28套,進一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極大地滿足了群眾的娛樂、健身需求。

同時,依託文化底蘊和政策扶持的大好機遇,堅持“三貼近”原則,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為重點,充分發揮鄉村舞臺主陣地作用,吸引優秀農民人才成立了健身舞協會和社火協會,依託“我們的節日”“三下鄉”“結對子、種文化”等,廣泛組織開展文藝演出、社火匯演、健身娛樂、政策宣傳、法律知識宣傳等展演活動,極大地豐富活躍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近三年來,共舉辦文化下鄉活動3場次,秦腔演唱15場次,書畫交流5場次,群眾喜聞樂見、健康向上的活動自發有序開展。

楊敬芳今年53歲,卻顯得在逆生長。每天傍晚,作為健身舞協會會員,她和農忙了一天的鄉親們帶勁地舞動。等到很多村民有了“不跳睡不著”的心態,6個文化廣場每天都很紅火,各種曲目不同風格的廣場舞盡情表演著,看得人眼饞。

這個小村子,多麼幸福。

6 綜合治理環境制定長效機制

記者在文山村採訪走過的兩三公里路,竟然沒有發現一處垃圾。只是臨走時相遇的一群羊路過文山轄區留下了幾個羊糞蛋,不過一會兒也被清掃了。

這種超乎尋常的乾淨,記者還從未在下鄉時見到過。“村裡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引導農民群眾主動參與環境綜合整治,自覺維護村容村貌,夯實精神文明建設基礎。”看來,魏列峰和班子成員制定的相關規則和倡議見效了。

在文山,一個村級行政機構竟然建立了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文山村建立了村有專職清掃員、社有清運員和義務監督員的環境衛生整治隊伍,實行網格化管理,村上的5名專職清掃人員,主要負責對村內公共區域進行及時清理,各社的1名垃圾清運掩埋人員,負責及時清理社內垃圾臺(點),做好垃圾掩埋工作。各社義務監督員督促村民遵守義務,落實責任。同時,在全村實行包衛生、包秩序、包綠化的“房前屋後三包”責任制,畫標線、分區域,引導村民自覺清理房前屋後的垃圾、雜物。

堅持村民自治原則,定期召開村民聯戶代表大會,嚴格“四議兩公開”程序,按照每人每年10元的標準收繳衛生保潔費,作為垃圾收集、清運、掩埋等費用,並鼓勵村民互相監督,共同管理,大大提高了村民衛生保潔自覺意識,提升了全村環境衛生整體水平。

同時,建立了“文山環境”微信群,專門用於全村環境衛生工作安排、典型通報、溝通協調、出謀劃策,注重營造“文山是我家,美麗靠大家”的全民參與氛圍。

此外,皋什公路、文泥公路兩側指定專門清掃人員,垃圾分段清運,每人負責兩個垃圾收集臺,對垃圾清運不及時不徹底的人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扣除經費,第三次停崗。清掃清運人員除完成正常的任務外,還要按規定時間完成臨時性的任務,對垃圾外倒、建築垃圾未進池的個別社員及時進行勸說和教育引導。

值得一提的是,文山把環境衛生工作開展情況作為村社幹部年終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與評先評優掛鉤,落實待遇和保障,對錶現差的村幹部採取通報批評、取消年度評優等懲罰措施,對成績突出的給予評優和獎勵,進一步調動村社幹部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採訪中,當地人也說不清文山村深厚的文化底蘊從何時發端,可他們一直銘記那些遠去的先人的開拓,並深知做好當下的重要,也明白腳踏實地的未來可期。

正如魏列峰感慨的:一眨眼,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以文明村鎮創建為抓手,以文化樂民文化惠民為重點,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八個一”示範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在文山村紮實開展;再一眨眼,便是一個新時代裡煥然一新的文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