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製造業帶動效應仍高於服務業 基建投資“後發力”|大咖錄

嘉賓:諸建芳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研究發現2003年SARS疫情發生後,製造業對經濟增長具有更高的貢獻率。如今,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發生變化,消費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重從2003年的35.4%上升至2019年末的57.8%。這次疫情後還是製造業更能帶動經濟增長嗎?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為您解讀。

此次疫情後,製造業對經濟的帶動效應要高於服務業

諸建芳說,當今經濟結構已經變化,從絕對貢獻上服務業高於製造業,但就相對貢獻而言,疫情後由於製造業恢復比服務業快,補庫存加上正常需求的帶動,會使得製造業對經濟的帶動效應要高於服務業。諸建芳認為,製造業改造或者技術轉型升級、高端製造或者智能製造均有助於促進未來經濟增長,建議政策配套積極考慮進去,以利於未來的投資增長。

一季度損失的基建投資“後發力” 中心城市群的基建投資有大空間

諸建芳說,從經濟邏輯角度看,加大基建力度必會對經濟支撐有較明顯影響。一季度損失的基建投資活動很可能會“後發力”,目前還有一些“十三五”的重大工程正在收官, “十四五”規劃也已開始,有些工程需要提前開工。重大工程預計集中在:傳統基礎設施、新型基礎設施(5G商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公共衛生領域的基礎設施。就區域而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群的基建投入還有極大空間,比如公共軌道交通、醫療設施。

為助力基建快速發力,諸建芳認為儘管2019年底已經提前發佈了1萬億專項債,但未來專項債還有潛力可挖掘。

全年消費增速水平會比預想有所回落

諸建芳說,對春節依賴度較高的消費很難補回來,但旅遊業疫情後會出現補償性消費。從全年來看,消費增長速度水平可能比預想有所回落。

疫情后制造业带动效应仍高于服务业 基建投资“后发力”|大咖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