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我監測血糖?

隋中平


家庭自測血糖是糖尿病管理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反映降糖治療的效果,評估血糖控制是否達標,是評估治療效果的有效證據。目前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購買血糖監測儀,為了保證測量的正確性,建議購買經過國家質量認證管理的血糖儀,以及使用與血糖儀匹配的血糖試紙。下面,我將從如何測量血糖,監測血糖的次數,監測血糖的點,以及其他注意事項幾方面分別簡述。


一,如何測量血糖。

  • 洗手,用酒精棉球或者酒精噴霧消毒採血的手指。
  • 手臂下垂30秒,以便使血液充分流到手指。
  • 採血針刺破手指指腹邊緣,當血糖儀指示取血後,血糖試紙吸入指尖血,數秒鐘後,從血糖儀上讀出血糖值。
  • 記錄本上記錄血糖值和監測時間。


二,監測血糖的次數

血糖監測的時間和頻度,您可以和社區全科醫生商量後自己決定。當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時,應監測空腹及餐後兩小時血糖,它們能較準確地反映出您血糖升高的水平。而當您近期經常出現低血糖時,您最好注意監測餐前血糖和夜間血糖。可以嘗試間隔一段時間,在某日的不同時間測4~6次血糖,瞭解一天24小時中血糖的變化規律。對於血糖控制較穩定的患者,血糖監測的間隔可以較長。但對近期血糖波動較大的人,及使用胰島素治療,新被確診糖尿病,近期血糖控制不穩定,近期有低血糖發生,換藥或調整劑量,妊娠,出現生病、手術、運動、外出、飲酒等各種生活應激情況的患者,應增加監測頻率。另外,駕車時發生低血糖是非常危險的,因此駕車前監測血糖十分必要。

三、監測血糖的點:空腹,三餐後兩小時,睡前血糖

  1. 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8小時以上、早餐前採血測定的血糖值。中、晚餐前測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

  2. 餐後兩小時血糖:指早、中、晚餐後兩小時測定的血糖。餐後兩小時是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並且精確到分,用同一塊表計時,不能從進餐中間或結束後開始計時。
  3. 隨機血糖:一天中任意時間測定的血糖,如睡前、午夜等。

四,自測血糖多少屬於血糖控制良好。

  1. 空腹血糖4.0~8.0mmol/L
  2. 餐後兩小時血糖6.0~10.0mmol/L
  3. 任何隨機時間血糖:10.0mmol/L以下1同時又不發生低血糖,就可以認為血糖控制良好了。
  4. 由於個體的差異,血糖控制目標也因人而異,病人有必要隨時向社區全科醫生進行諮詢,根據自身情況確定血糖的適當範圍。
  5. 由於老年人容易發生低血糖,制定的血糖標準可略高一點。

五、其他監測血糖的注意事項

  1. 血量不夠、血糖試紙超過有效期、手指消毒酒精未乾、血糖試紙與血糖儀不匹配時都會影響檢測的準確性。
  2. 手指消毒後,一定要等酒精揮發乾燥後再採血。採血部位要交替輪換,不要長期刺扎一個地方,以免形成疤痕。在手指側邊採血疼痛較輕,而且血量足。妥善保管用過的酒精棉球、針頭等,最好集中送到社區衛生站處理。
  3. 血糖儀要放置在乾燥清潔處,不要讓小孩、寵物觸及、玩耍。
  4. 血糖儀都應該有售後服務,要定期到購買的商店或廠家指定處校正血糖儀是否準確,到醫院與抽血檢查結果對比也可知道其準確性。

急診科鮮醫生


買個血糖儀,每天扎手指。

我有段時間,十個手指輪流扎,餐一餐二都在測。

我說下我怎麼治好糖尿病的

我是二型糖尿病,最高餐一測試9點幾。

糖尿病不可怕,怕的是糖尿病的併發症,我認識一個病友,因為長期糖尿病,雙腿截肢。很嚇人。

所以,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花錢學習國外的先進理念,總結如下:

堅持低碳飲食,如果嚴重就生酮飲食。

低碳飲食就是不吃米麵糖,吃大量蔬菜和肉。同時喝大量的水,每天至少2升,注意補充鹽分,推薦喜馬拉雅玫瑰鹽。適當輕斷食。

如果你需要生酮飲食,一定要做系統的規劃飲食,我生酮了3個月,糖尿病好了,中途出現營養不良,因為國內幾乎沒有完整的生酮飲食療法,生酮飲食,不瞭解的話,還是慎用。

我發有相關視頻,你可以看看。



處世國學


糖尿病人需要隨時自己監控血糖波動情況,並做好筆記,防止血糖在某一時間段升高或者降低,以血糖數值作為自己三餐和運動量的調整,並且養成習慣。

正常的血糖值需要保持在

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為3.9~6.1毫摩爾/升(70~110毫克/分升),血漿血糖為3.9~6.9毫摩爾/升(70~125毫克/分升)。
②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爾/升(120毫克/分升)、血漿血糖≥7.8毫摩爾/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複測定可診斷為糖尿病。
③當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爾/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漿血糖在6.4毫摩爾/升(115毫克/分升)以上,應做糖耐量試驗。
④當空腹全血血糖超過1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時,表示胰島素分泌極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顯著增高時,不必進行其它檢查,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餐後血糖正常值
餐後1小時: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過11.1mmol/L(200mg/dl)。
餐後2小時:血糖≤7.8毫摩/升。
餐後3小時:第三小時後恢復正常,各次尿糖均為陰性。
孕婦血糖正常值
①孕婦空腹不超過5.1mmol/L。
②孕婦餐後1小時:餐後1小時血糖值一般用於檢測孕婦糖尿病檢測中,權威數據表明孕婦餐後1小時不得超過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

③孕婦餐後2小時:餐後正常血糖值一般規定不得超過11.1mmol/L,而孕婦餐後2小時正常血糖值規定不得超過8.5mmol/L。

依照這個標準監控自己血糖並做好記錄

控制血糖需要知道為什麼要控制血糖,及血糖升高的危害

因肥胖或者遺傳、或者飲食營養不均衡等因素,造成胰島B細胞損傷胰島素分泌的少,或者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胰島素抵抗,也就是說分泌正常但是沒作用。所以吃進去的糖、蛋白質和脂類沒辦法轉化成能量供應給細胞,表現出來的就是血液裡血糖高,並且多餘的糖會隨著尿液排出,腎小球在過濾時長期泡在高糖分的水中就會功能失常引起腎衰竭,血管因為血糖過高引起血管壁病變出現各種血液疾病,並且細胞在高糖分作用下會引起細胞壁損傷,滲液差失衡,細胞損傷加重引起各種併發症,比如眼疾、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糖尿病足等等,甚至連神經系統也會慢慢損傷。

同樣的道理血糖控制的太低了人體運轉的能量都沒有了,更危險。所以控制好血糖及持續保持,不要掉以輕心。

所以糖尿病引起的疾病全是因為上述這個原因,所以要分兩種情況來看

1、胰島素分泌不足,人們的想法是,分泌不足我就打胰島素,其實這是錯誤的,胰島素要打,但也要養護胰島器官持續能夠分泌胰島素,此時就要每天吃些線油靈芝孢子粉,養護胰島細胞自然也會養護全身細胞,配合藥物一起增強胰島素的作用降低血糖,還能控制胰島素的量。

2、胰島素分泌正常,但是細胞抵抗胰島素,這類就需要調整細胞壁修復細胞壁的吸收功能,也同時要需要藥物和線油孢子粉。

3、已經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了就不要給個大器官添麻煩,控制體重,但是不是不吃,每天控制整體熱量在1300千卡,且葷素搭配全穀物和雜豆類代替精米精面。油脂每日不超過30克,鹽不超過6克都可降低併發症的發病率,只要不是重體力勞動都是夠用的,當然糖尿病了也就幹不了重體力活了。

4、運動,堅持長期的運動,在糖尿病發病初期血糖波動並不是很明顯,且併發症也沒有到來時可正常運動,每天中強度運動1個小時,既可以控制體重又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

糖尿病併發症時,根據併發症的病情特點選擇運動方式及運動時間,也可減緩併發症的強度。

5、心情愉悅。這個也重要,多數人是自己把自己嚇死的,控制血糖值在正常範圍並不會影響到生活和工作,所以不需要過度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


可欣高級健康管理師


你好,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會引起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種併發症,為了更好的預防多種問題,需要我們做好血糖監測。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管理中重要組成部分,其結果有助於評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紊亂程度,制訂合理的降糖方案,同時能夠反映降糖治療的效果並指導治療方案的調整。糖尿病患者如何在家做好血糖監測?

1.購買一臺適合自己的血糖儀

糖尿病患者選擇的血糖儀應以讓他們感到最為舒適為宜。

2.購買高品質的血糖儀

患者應當從正規途徑購買高品質的血糖儀和配套用品,而不要讓低劣的產品影響血糖結果。

3. 血糖儀的校準

有些血糖儀在使用前需要先調整其顯示的代碼,與試紙盒的代碼相一致才可以檢測。每臺儀器都有其各自對應的試紙條,不配套的試紙和儀器不可交叉使用。新買的血糖儀第一次使用前通常需要先校準一下,且血糖儀每使用一段時間後也要重新校準。血糖儀的時間設置也要準確,有助於患者進行前後不同日期和不同時間節點血糖的比對。

4選擇正確的時間測血糖

測量方法方面一般建議您每天測四次血糖,清晨空腹和三餐後兩小時。

5.注意清潔、消毒工作

測血糖之前,一定要先洗淨雙手,否則手上沾有的物質可能會影響到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同時,也要避免用酒精或抗菌洗手液來清洗雙手。你只需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洗手,在用血糖儀之前徹底把手擦乾或晾乾。採血時可以選用酒精消毒,酒精消毒手指後,待其完全揮發再檢測,避免酒精混入血液而將其稀釋。

6.正確使用測試用品

正確使用採血針和試紙。為保證讀數準確,患者還需要確保試紙的儲存方法正確且未過期,通常試紙需要在陰涼、乾燥處避光保存。

7.採血量要充足,採血位置要準確

採血量要足,有時採血針扎破手指後只流出很少的血,達不到血糖儀要求的最小採血量。不少人會使勁擠手指,但這樣並不可取。擠壓手指會擠出組織液,血液容易被稀釋,影響檢測結果。此外,患者應當在手指尖的側面採血,而不是去扎手指正中間的位置。每次測血糖時都應該換一個手指,這是因為總從一個相同的位置採血會導致傷口結痂,形成硬皮。

8.保證體內有充足的水分

脫水會影響血糖讀數的準確性。如果你懷疑脫水導致了自己的血糖讀數不準,就請多喝水。

9.養成定時測血糖的好習慣

管理糖尿病的最佳方法就是有規律地定時測試血糖。

10.記錄測試結果

瞭解自己血糖波動方式的最佳做法就是每次都記錄測試結果,測試結果也是患者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健康之初心血管


你好,三諾講糖很高興為你解答! 測量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延緩併發症發生的重要手段。

重視血糖監測,這樣才能及時調整飲食運動計劃,方便醫生了解糖尿病患者的情況。

如何正確監測血糖?

1,首先,檢測血糖最好是測晨起的空腹血糖及餐後兩小時血糖,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0個小時後所測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狀態下的血糖。而餐後兩小時是指從吃第一口飯算起的兩小時以後的血糖。這樣得到的結果是比較準確的。



2,注意監測時間: 一般來說,如果血糖不平穩,初發的糖尿病需要多監測幾次。一天我們最少檢測三到四次,空腹以及早餐後兩小時,午餐後兩小時,甚至晚餐後兩小時,如果血糖比較穩定,一天最多一到兩次,甚至也可以看情況一週監測一到兩次。

3,測血糖的儀器有講究,需選購誤差較小的正規廠家的血糖儀,最好可以跟醫院的血糖值做下對比,誤差在正常範圍內是可以接受的。

4、測血糖時,採血的步驟一定要按照說明書來,這樣可以儘量得到比較準確的血糖值,採血針一次性。試紙最好與血糖儀相匹配。

糖尿病患者掌握好以上這些方法,這樣才能精準的測量出自己的血糖。

測完血糖後,記得及時做好記錄,以便發現異常,根據結果及時調整飲食及運動計劃,或者調整用藥。


三諾講糖


糖尿病人日常監控血糖和血壓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並且要記錄每天的數據,每個月分享一次,觀察波動情況。

自我血糖檢測,採集指間毛細血管血糖檢測是最理想的方法

糖尿病控制差的或者病情危險的人每天監測4-7次,直到病情穩定,穩定後每週檢測1-2天。

檢測時間是餐前血糖,餐後兩小時血糖,睡前血糖,夜間血糖

出現低血糖症狀時及時檢測血糖,劇烈運動前後易檢測血糖。

目前我國在治療糖尿病上有著豐富的經驗,並且採用的藥物控制結合細胞養護也取得了很好的收效,醫學界已經認知到單純降糖不能達到減緩併發症,必須配合養護細胞增強抗病毒和抗氧化來降低胰島素抵抗。所以在用藥上除了口服X格列汀、雙胍類降糖藥、α-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促泌劑等藥物;注射胰島素等(需到醫院開),同時口服線油靈芝孢子粉增強細胞的抗病毒和抗氧化能力來降低胰島素抵抗,特別是胰島細胞,提升其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增強細胞能量供應自然降低血糖,並控制藥物的服用量降低肝腎的藥物代謝負擔。

糖尿病人自身管理

正規的醫院和醫生進行診斷治療,且每年到正規的糖尿病專科就診1~2次,並接受較為全面的檢查。多與糖尿病醫生溝通和交流不要給自己負面的暗示。

糖尿病患者對於飲食要更加註意,葷素搭配,多攝入膳食纖維來減緩葡萄糖的轉化。也可口服維生素B族來補充飲食的單一。習慣記錄血糖情況,分析血糖升高的原因,規律的生活和飲食控制熱量不超過1300千卡。


全年不休的醫生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學會如何自我監測血糖對糖尿病患者十分必要。既有利於及時發現低血糖、高血糖的情況,又可以幫助判斷治療效果。下面將從監測時間,監測方法及結果判斷三方面來幫助糖友們學習如何進行自我監測血糖。

【監測時間】

1、對於血糖不穩定的患者最好每天分7次進行檢測,分別為: 早餐前、早餐後2小時、午餐前、午餐後2小時、晚餐前、晚餐後2小時、睡前。

2、對於血糖長期控制穩定的患者,每週至少檢測3次,比如: 每週一三五監測餐前空腹血糖,或者二四六監測餐後2小時血糖。如果檢測發現異常,應及時就診,遵醫囑調整用藥計劃。

【監測方法】

1、洗淨手指手臂自然下垂15秒,捏住手指兩側,從指跟向前推壓。

2、使用75%的酒精消毒手指(不能使用含碘的溶液消毒)。

3、選用合適的採血針穿刺皮膚,待血液自然流出後用無菌棉球拭去第1滴血液棄去,將第2滴血滴入血糖試紙的指定區域。注意穿刺後避免過度用力擠壓手指,以免將組織液擠出混入血液而影響測試結果。

【如何判斷結果】

空腹血糖在3.9-6.1mmol/l為正常

餐後血糖在4.4-7.8mmol/l為正常

當然,不同人群有不同控制標準,具體請以醫生建議為準。


糖人健康網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治療到糖尿病馬車之一,關係到我們用藥情況與血糖控制水平。非常重要,那在家我們怎麼監測呢,是因具體情況因人而異的。

一,緊急情況在血糖特別高的階段,比如說空腹超過13,餐後超過20,需要警惕糖尿病酮症和高滲昏迷的情況,如果這種情況真的出現,不要猶豫,已經不是在家自己打點胰島素就能解決的問題了,及時就醫,重複一遍,及時就醫。

二,在家不出現酮症,不出現高裡滲等危急情況下,怎麼監測,有幾套方案,依據你目前所使用的治療方案,看起來複雜,簡單化,就一句話,空腹和餐後2小時。 這是永恆的真諦,空腹達標,永遠是患者和醫者所追求的。雖然說,我們作為東方人,飲食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餐後標準更能反映血糖水平,不過,習慣問題,我們測餐後還是少,不是一般的少。

三,扯遠了,測血糖,首先要監測空腹血糖,空腹是血糖控制之根本,空腹不達標,餐後更無可談及,空腹血糖,體現著近期血糖的控制水平,餐後往往與進食習慣有關,比如愛喝小米粥,麵湯等等。

所以,如果在家監測血糖,第一,監測空腹,然後,監測餐後2小時,如果血糖不穩定,連續測量2天,然後把所測量數據記錄下來,到醫院裡,尋求內分泌醫生的意見,比如,如果是老年人,血糖控制標準會放寬,避免低血糖,避免併發症要求進一步強調,如果是一個年輕人,沒有超過40歲,那麼,血糖的控制,就是另一個標準。所有的降糖方案,都是因人而異,而非一脈相承。 接著說,比如,血糖穩定,還測不測,空腹達標,餐後達標,就不用繼續監測,隔個三天五天,再測一圈,還是達標,就可以再隔更長時間,比如半個月,然後一個月。 如果,血糖不穩定,今天監測未達到理想數值,請求家庭醫生調整方案,調整後再測一圈,達標,延長日期,未達標,繼續調整方案,再測,如此循環。 說到底,糖尿病,預防的是糖尿病相關的併發症,單純血糖控制無所謂,有些人控制很差,三十年二十年未見併發症,有些人,診斷一年兩年後已經出現了嚴重相關併發症。 如斯,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因人而異,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借鑑,多與你的家庭醫生建議,或者,多多參考孫醫生講糖等公眾號,切不可,隨性而為。


Bentham


糖尿病患者不僅需要自測血糖,還需要定期進行眼底檢查、肝腎功能檢查、血壓、體重、心電圖等檢查,不過有一些檢查項目糖友在家就可以進行:

1、血糖監測,糖友需要定期監測血糖,用來評估飲食、運動、藥物等控糖措施是否有效,並能及時發現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危險情況,每位糖尿病患者都應該購買一臺血糖儀,做到定期監測血糖。

2、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家定期監測血壓,高血壓容易引起血糖波動,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現自主神經病變,可能會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即患者從臥位或坐位變為站位時,會發生血壓降低,患者可能會出現頭暈等問題,使跌倒的風險增加。糖尿病患者定期監測血壓,有助於發現體位性低血壓,並及時採取治療措施。

3、肥胖是導致糖尿病,也是影響血糖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體型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減肥,如果患者能夠做到有效減肥,那麼則可以減輕胰島素抵抗,有助於平穩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定期監測體重,準備好體重趁稱和軟尺即可,軟尺用來測量腰圍,如果男性腰圍大於90釐米,女性腰圍大於85釐米,則為腹型肥胖,腹型肥胖與胰島素抵抗有重要關係。

糖尿病患者要保持健康體重,通過身體體重指數BMI來測定,BMI=體重(千克)/身高(米)2,如果BMI大於等於24則為超重,BMI大於等於28為肥胖,BMI低於18.5為過瘦,正常為大於等於18.5但小於24。


糖尿病之友


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我監測血糖?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人的守護神,因為吃多少飯要看血糖、胰島素打幾個單位要看血糖、運動合不合適要看血糖,糖尿病人治療中的任何調整,都要依據血糖的多少來確定,可見,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

糖友在家自我監測血糖,更是糖尿病日常管理不可缺少的一環。

怎樣才算自我監測血糖的正確姿勢?

確保血糖監測值的準確

1.合格的血糖儀和試紙是血糖值準確的前提

應該購買有藥監局批文的主流品牌血糖儀和同型號的血糖試紙,並且要注意試紙的有效期。

2.掌握操作要領,有助於提升血糖值的準確性

吸血量不夠、血液被稀釋、測量時間不足等等都會影響血糖的結果。1)備齊測血糖用品:血糖儀、採血筆、採血針、試紙(先不開瓶)、酒精、棉籤,採血筆調到合適的深度。

2)正確消毒:溫水洗手或酒精消毒(不要用碘酒、碘伏消毒)都可以,待水乾透(未乾透會稀釋血液)。

3)保證血量充足:採血前可將手指下垂幾分鐘,或者輕輕按摩下手指,以使血液充足(儘量不要擠血,自然形成的血滴最好)。

4)取血部位:要扎手指的側面偏指肚有肉的地方。不要扎手指正側面,沒肉血比較少,也不要扎指尖,以減輕疼痛(神經末梢豐富,同時做事情指尖會觸摸到髒東西,影響針眼癒合)。

注意:要輪換手指採血,給每個採血部位恢復的時間。

3.在正確的時間點測血糖

在標準時間點測的血糖才有標準值可對比,才有價值。

不要想什麼時候測就什麼時候測,浪費試紙,還沒有評判價值。

測血糖的7個標準時間點是:晨起空腹、三餐餐前、三餐餐後2小時(從吃第一口飯算起)。

特殊的可以測睡前、凌晨3點。

合適的測血糖頻率,有助病情管理又不浪費試紙

多長時間測一次血糖,沒有硬性規定,以血糖正常為目標,糖友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的經驗決定測血糖的頻率。

1)血糖不穩定、希望對血糖更精準管理、經濟條件允許就可以多測。

2)剛確診糖尿病,可以測幾天7點血糖,觀察血糖規律。

3)飲食、用藥方案確定,血糖也平穩,就可以減少次數,每週把空腹、早餐後、午餐前後、晚餐前後各測一次。

4)改變生活規律、需要調整降糖藥劑量、換降糖藥,應增加測血糖次數,直到血糖穩定。

5)遇患感冒、其他疾病、需手術等情況,也要增加測血糖次數

6)打胰島素比較複雜,請根據醫生的建議執行。

長效的短效的,測血糖方案不一樣,但要特別留意低血糖問題,尤其夜間低血糖,必要時要測晚餐前、晚餐後、睡前血糖。

根據血糖結果,調整方案

要記血糖日記,把時間、血糖值、飲食、用藥、運動情況認真記錄,以便分析血糖變化與飲食、運動、藥物的關係並及時調整。

歡迎您點擊右上角“關注”本頭條號“歐陽冬雲慢病管理”...您會在我的“悟空問答”“微頭條”獲得更多健康知識...我將從醫學和營養學的角度關注整體健康的早期維護、疾病的早期預防,願朋友們擁有更優質的健康!感謝您的閱讀、評論、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