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新古風詩詞怎麼看?

詩是情之極


漢賦的駢儷,唐詩的律法,這些都很講究。擱古代可不是隨便寫寫的,每一個字都需要推敲並不是在開玩笑。即使是看起來簡單些的宋詞,每一個詞牌的填詞也是一大堆的規定。

古風,指的是不符格律的詩。格律詩也稱近體詩,古風源於唐以前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從此以後,直至今日,凡不符格律的詩統稱古風。新古風詩詞相對靈活些,但又不失古韻,雅麗,佳作頻添,喜歡和不喜歡都是一種存在,就像蔣大為和朱之文關於“藝術家”之爭論,意歟哀哉!










徐夢建


古風詩詞相對格律來說有很大的靈活性,擺脫了平仄的束縛,古風對於古詩詞功底不足的人群來說更容易掌握。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組看圖即興創作,《耕耘山水間》我的古風原創作品:

耕耘山水間(古風)

一、

悠悠碧水繞青山,

老翁耕作小河邊。

黃牛哼唱春光曲,

不是仙境是人間。

二、

耕牛老翁在田間,

種瓜點豆盼豐年。

不負美景人已醉,

踏青何必到仙山。

三、

遙望田間一耕翁,

青山綠水似畫屏。

雙鬢斑白勤勞作,

凡人也能入仙境。

四、

穀雨時節忙耕種,

春風渡來好詩篇。

不論平仄與押韻,

妙句偶得盡天然。

五、

清風細雨潤農家,

黃牛拉犁忙種瓜。

一帆風順收成好,

新糧釀酒人人誇。

六、

弄土翻犁忙播種,

風調雨順早發芽。

期待遠山盡綠色,

寂寥田間勝繁華。​



李小連自由撰稿人


古體詩的用韻特點

古體詩是不必講究平仄的。用韻雖然也沒有限制,但還是有一些規律可以作為參考的(當然這些規律不是一定要遵循的,也是根據作者的需要來定)。

一是在意思轉折處轉韻;當敘述的意思一變的時候,往往應該轉為其他韻部來押韻,這樣一來,語氣得到了加強,通篇的層次也分明,而且顯得錯落有致。

二是在敘述高興,使人興奮的意思時,往往使用平聲韻;當敘述悲怨,憤怒的意思時,往往使用仄聲韻。

三是除了偶數句押韻以外,奇數句也可以押韻(格律詩除了首句入韻的以外,奇數句是不能押韻的)

由於古體詩產生於唐代以前,因此這種詩體是不必講究平仄的(也有講究平仄的,但為數很少)。為了使這種詩體更加容易朗朗上口,唐代人加上了押韻的概念,但其要求也是很寬鬆的。在一首古體詩詩中,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轉韻(就是開始押一個韻部的韻腳,以後隨著自己的需要,可以轉押其他韻部的韻腳),因此一首古體詩可能會押很多的韻(一韻到底的詩也有,為數也不多)。另外,古體詩的句數是不限的,也根據作者自己的需要而定。


偶然回眸


用韻

傅景世,2020年2月18日

或許是擔心李白杜甫讀著不押韻,

他們堅持用平水韻寫詩,

其實李白杜甫是不讀他們寫的詩的,

不僅李白杜甫不讀,

連蘇軾陸游辛棄疾也不讀,

甚至施耐庵羅貫中曹雪芹也不讀,

他們是替古人操心了……

他們能做的,

只是去讀李白杜甫的詩,

去讀蘇軾陸游辛棄疾的詩,

去讀施耐庵羅貫中曹雪芹的詩,

用平水韻讀可以,

用漢語拼音韻讀也可以,

讀出了美就是萬歲。

至於寫詩,

他們寫出來之後,

最先看到的還是活在今天的人,

今天的人都讀得懂漢語拼音韻,

讀著漢語拼音韻都感覺押韻,

都能夠體會到韻律美。

對於用平水韻寫的詩,

就沒有多少人能夠讀出韻律美了,

畢竟喜歡詩的是極少一部分人,

而喜歡平水韻的,

又是極少一部分人中的少部分人。

對於未來的人,

也不需要你擔心,

任由語言發展就是了。

可以預見的是:

未來的人讀著漢語拼音韻的詩,

可能像今天的人讀著用平水韻寫的詩一樣;

未來的人讀著平水韻的詩,

可能像今天的人讀著用甲骨文寫的詩一樣……


散人閒語


管他哪種風格呢,能被大多數人理解點贊欣賞支持轉發心既便是謊言也是人心需要,何況詩詞本來就是純文學美學載體,性質也僅是文字遊戲的其中一種,由他去吧,不干涉,不支持,不反對,不打壓,由時間自行選擇


隨遇而安的道士


古風,指的是不符《七絕》、《七律》、《五絕》、《五律》格律的詩。格律詩也稱近體詩,古風源於唐以前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從此以後,直至今日,凡不符格律的詩統稱古風。

我所要說的是,古風沒有新舊之分,只是作者有今人和古人之別。


五木逸仙


這是各人喜好不同的事,我不妄加評論。我自己比較偏愛古風,但是詩詞內容是我的思想,所有景物字詞都是現代的,簡單易懂為佳。



淡悟4947503966419


誰喜歡那種格式,就玩那種,沒有那種好,那種不好。


用戶若愛心相連


不合詩詞平仄的大多歸為“古風”,我偶有寫詩,或可歸為打油[捂臉]


南豆17


簡潔而純香,明瞭而不冗長!詩情又帶畫意。有味不帶狗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