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父親的書!

父親上學那會,家裡條件雖然一般,在爺爺的堅持下,作為家中長子,承載著家族希望的他被送到了十幾裡外的鎮上讀書,祖祖輩輩都是農民,讀過幾年書的爺爺希望父親能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

民間故事:父親的書!

那時候交通不便,父親只能住校,拿著從家裡帶的紅薯面窩頭,吃著最便宜的飯菜,那場景和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平的境遇相似,但父親沒有孫少平的堅韌和聰慧。

他好像天生不是讀書的料,他雖愛讀書,但讀的都是一些文學類的書,對於外語、數學學起來非常吃力,更別說那些物理化學什麼的了,每次考試成績都不是很理想。

他已經到了要自尊的年紀,感覺自己是在浪費糧食,和他一樣大的夥伴早已經能掙大人的工分,成了家裡的勞力,而他卻在這一天天耗著家裡並不富足的糧食。

父親沒有和爺爺商量,在學校借了個平板車,拉上自己的行李和書就回家了,爺爺勃然大怒,一個巴掌過去,父親低著頭沒說一句話,扛起鋤頭就下地幹活了,爺爺餘怒未消,一把火燒了父親的那些“無用”之書。

父親看著牆角的灰燼,依舊一句話沒說,作為農民的孩子,他很快就展現了在種地方面的天賦,不到年底,出工的工分就被評了最高分,他好像沉浸於此,佈滿老繭的手再也沒有摸過書。

他的成長軌跡和大部分的同齡人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爺爺的安排下,早早的結婚生子,在我出生那年,又在爺爺的主張下,分家單過,有了自己的家。

讓母親好奇的是,分家後的父親開始看書了,每逢不能下地勞作的下雨天,父親總會拿一把凳子坐在門口,一手拿煙一手拿書,外邊雨下的嘩嘩響,父親的書也翻的嘩嘩響。

我的記憶裡也滿是父親讀書的樣子,有時候吃完晚飯,他坐在被窩裡,在煤油燈下翻書,經常我一覺醒來,他還在看書,眼睛都快貼到了書上。

他的書來源很雜,有從鄰居家借的,有從收的廢品裡撿的,有母親用來夾鞋樣的,只要是書,他總要翻上一翻,受家裡經濟條件限制,雖很少買書,家裡雜七雜八的書倒也不少。

書的品相也慘不忍睹,有的早已沒有了封皮,不知道什麼名字,有的沾上了飯粒,翻的時候總有幾頁粘在一起,有的被煙燙個洞,或乾脆被扯下一角,內容殘缺,但父親不管這些,依舊讀的津津有味。

父親讀書也較為隨意,有空就翻上兩頁,有時就隨手一放,經常在床頭、飯桌上、窗臺上看到書的影子,有時候看著看著,一有鄰居來串門,他都像藏寶貝一樣馬上藏起來,在他看來,一個農民天天看書,總有點不務正業的感覺。

我上學之後也愛看書,父親卻從來不讓我碰他的那些書,不是他不捨得,是怕那些“無用”之書耽誤我的學習,也有時候看的興起,指出一兩個生僻字問我讀音,不知是考我,還是自己在賣弄。

讀高中那會,他不再限制我看他的書,但那時心高氣傲的我已看不上他的那些書,都是些傳奇故事、家庭糾紛、法制風雲、婦女生活什麼的,沒有一點的營養和品味。

大學的時候,我給他買了好多書,都是一些我認為的適合他看的好書,有《平凡的世界》、有《活著》,有《白鹿原》等,我認為這些書貼近農村,一定適合他看。

可每次回家,我買的那些書都安安穩穩的呆在書架上,一塵不染,問及緣故,父親的回答讓我詫異不止,每天太忙,零碎的時間讀不了長篇大論的小說,往往今天讀的幾頁,到明天就忘了情節,只得從頭再讀,索性就不讀了。

我再也沒有給他買過書,他依舊自娛自樂的翻著他那些殘缺不全或微微發黃的書,一遍又一遍,被一些或粗俗或毫無邏輯的故事逗得哈哈大笑。

民間故事:父親的書!

成家立業後,父親從農村來到我居住的城市幫我照看孩子,脫離土地的他好像掉了魂似的,天天無所適從,沒有鄰居的他變的沉默寡言,半天不說一句話,為了緩解這種情況,我第一時間想到了書。

我按照他的閱讀習慣,訂閱了《故事會》、《小小說月刊》等雜誌,裡面的故事短而有趣,他應該會喜歡,可過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情況不是我想的那樣,每期的雜誌整整齊齊的擺在床頭。

不用說我也知道,他肯定沒讀過,按照他的閱讀習慣,讀過的書不可能這麼整齊整潔,我有點失望,晚飯後拉住母親問起原委,母親笑著說,不是你爸不喜歡,他眼睛花了,好幾年前就不看書了……

多年來在外工作,仔細想來,每次過年回家,父親都格外熱情高興,也確實未見其讀書,原來,那個一直愛看書的父親已經老了,而我卻絲毫不知,這種愧疚讓我一陣心痛。

我自詡是個讀書人,書房裡的書擺的滿滿當當,各種歷史文學書數不勝數,每當與好友聊天總能引經據典、談笑風生,心裡一陣陣自得。

可沒想到,到頭來卻沒有讀懂父親,從頭至尾一直沒有明白父親的想法,甚至還鄙夷過他的那些書,等我自以為知道父親喜好什麼書的時候,他已經眼花的不在讀書。

或許是看到我傷感,或許是母親對他念叨了幾句,出乎我們意料的是,一向反對戴鏡子的父親,在第二天去買菜的時候,自己配了一幅老花鏡,像一個小學生一樣,戴著問我們好不好看。

每次我下班回家,父親不忙的時候,總是戴著眼鏡看書,和年輕時候看書不一樣,他把書拿的遠遠的,一頁一頁輕輕的翻著,像個寶貝一樣,我欣慰的笑了。

妻子看著我欲言又止,在我的堅持下,妻子偷偷告訴我,父親其實平時並不看書,只有到我快下班時,拿起書做做樣子而已,他根本沒在看書,看的是我的臉色。

一種說不出的酸楚湧上心頭,因為我的疏忽,孝心也變成了父親的一種負擔,我不再糾結於書的事,每天給他講一些單位的新鮮事,和他一起聊一聊過去的事。

父親變的很健談,也常常給我談一下老家的新鮮事,主動給我講一些他年輕時候的故事,有時也會給我表達一下他對一些社會熱點的看法。

前天我下班回家,父親在廚房裡忙活著,餐桌上放著一本故事書,那本書翻開著,上面被兒子用彩筆塗的紅一塊綠一塊。

民間故事:父親的書!

剛吃完飯,兒子拿起書跑到了父親的房間,裡面傳來了父親的聲音,用家鄉話輕輕的讀著書裡的故事,兒子用稚嫩的聲音糾正著父親的讀音,爺孫倆樂的哈哈大笑。

我知道,父親又開始讀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