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戰場上輕機槍是怎樣射擊的?真的是電影裡那樣連續射擊嗎?

真正的戰場上輕機槍是怎樣射擊的?真的是電影裡那樣連續射擊嗎?

美國人對M249輕機槍進行700發耐久性測試,射擊僅100發左右槍口處安裝的消音器已經處於紅熱狀態了。

真正的戰場上輕機槍是怎樣射擊的?真的是電影裡那樣連續射擊嗎?

150發過後消音器開始膨脹“自燃”。

真正的戰場上輕機槍是怎樣射擊的?真的是電影裡那樣連續射擊嗎?

600發過後消音器燒斷,並且槍管也處於暗紅狀態,實則槍管已經報廢了!

真正的戰場上輕機槍是怎樣射擊的?真的是電影裡那樣連續射擊嗎?

700發子彈射完槍管完全處於紅熱狀態...這種耐久性試驗是在檢驗槍管的設計壽命,而真正的戰場上是絕對不允許這樣破壞性射擊的。

通過上面的測試動圖已經說明了機槍在戰場上不可能採取過多的連續射擊方式,除非出現緊急情況有敵方“營以上級別集群式進攻”,為了保住陣地而不得已採取較長時間連續射擊的方式。

輕機槍完善於1920年代,它的出現不但減輕了重機槍的戰場負擔,而且使步兵班的火力打擊能力和火力持續性有了質的飛躍!也使得輕機槍成為了班排作戰小隊的火力核心,如果戰鬥當中沒有輕機槍火力支援,步槍手就會被敵方的輕機槍逐一壓制,戰鬥也就進行不下去了,比如說:阿富汗戰爭中,美軍一個海豹4人組(《孤獨的生還者》)與阿富汗地方武裝交戰,由於都是M4步槍射擊距離有限,反被阿富汗地方武裝的蘇制RPK輕機槍所壓制...最後只有一個人逃生!

所以,輕機槍在步兵班的地位非常重要,要精心愛護科學使用才行,因為這關係到了一個班戰士的生命。

真正的戰場上輕機槍是怎樣射擊的?真的是電影裡那樣連續射擊嗎?

那麼,輕機槍在戰鬥當中是怎樣有效而合理的使用呢?這張動圖是國外槍迷試射蘇制RPD輕機槍,捷格佳廖夫RPD輕機槍就是我軍56–1輕機槍的原型槍,使用M43型7.62×39子彈,100發彈鼓供彈,注意圖片裡這名射手在扣動扳機時的動作,不是一扣到底而是採用了3~5發短點射和5~8髮長點射。

真正的戰場上輕機槍是怎樣射擊的?真的是電影裡那樣連續射擊嗎?

這張動圖更明顯,這才是正確的輕機槍在戰鬥當中的使用方式,這樣的射擊方式即可以有效打擊敵戰鬥小組,又能合理的分配彈藥的使用量。

輕機槍的火力持續支援要從戰鬥開始一直到結束,而不是戰鬥中間就啞火了,現代輕機槍都配備正副兩名射手,子彈攜帶量在1000發左右(根據子彈口徑,7.62毫米在600發),但這麼一點子彈不足以維持到戰鬥結束,所以輕機槍子彈要與步槍子彈通用,而且班裡的其他弟兄也要給輕機槍攜帶一定數量的輕機槍子彈。

真正的戰場上輕機槍是怎樣射擊的?真的是電影裡那樣連續射擊嗎?

駐阿富汗美軍巡邏隊每個人都有責任給輕機槍攜帶彈藥,只有這樣才能持續火力保證戰鬥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