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人這一輩子,修的就是“順心意”】


【貓和名畫 | 答案:人這一輩子,修的就是“順心意”】

01 救貓還是救畫

前一段時間,綜藝節目奇葩說中,大家對於失火時救貓還是救名畫的問題展開討論。李誕的觀點是要救貓;有意思的是高曉松在隨後發表的中年總結文章裡面也提到了這個話題,他的選擇是救畫。兩位名嘴雖然觀點不同,但是都有各自的道理。問問自己應該如何選擇,我居然發現自己有些搖擺不定。

事後仔細思考一二,發覺這個問題用了一點點取巧的表達方式來拷問人性。此類問題,一經拋出,往往會引起激烈的討論。李誕救貓的理由是:生命無價;好笑的是,高曉松救畫的理由跟李誕一樣:藝術無價。有人能說誰的理由錯了嗎?當然沒有。可是誰的理由又能壓倒對方嗎?也沒有!在我看來,不管是李誕或者是高曉松,對於這個問題都沒有做出真正全面的解答。實際上這個問題自帶陷阱,不仔細思考一下再作答,給出的答案難以揭示問題背後的哲思。

可以嘗試用極端假設的情況來判斷問題的屬性。比如在這種場景下把貓換成老鼠,他們同樣都是生命,李誕還會說他要去救生命嗎?再比如在這種情況下把貓換成子女,高曉松還會說藝術無價嗎?

因而這個問題背後真正拷問的是:什麼東西在你心中更重要?正如1000個人的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永遠都是一個問題。用當前剛剛播完的電視劇《擇天記》裡主角陳長生修煉的功法來回答這個問題。答案便是:順心意,你覺得什麼更重要,你便應該去救什麼。

【貓和名畫 | 答案:人這一輩子,修的就是“順心意”】

02 人這一輩子,修的就是順心意

電影《加勒比海盜》裡的傑克船長有一個寶貝:心之羅盤。這個羅盤並不能指出南方,它的作用是指出擁有者心中最想要找到的東西。在我看來,這個羅盤才是整部《加勒比海盜》中最為重要的寶物,也是這部影片想要告訴我們最重要的哲理之一。(另一個重要的哲理藏在這一句臺詞裡:Wherever we want to go, we go. That's what a ship is, you know.【我們想去哪裡就去哪裡,這就是船的真正意義,你明白嗎?】)人生不短也不長,每個人都面臨過不多又不少的選擇。在選擇的過程中最讓人感到迷惑,感到不安的是:人們往往無法分辨,自己內心中最為重要的事物到底為何,不知將來是否會為此刻的選擇後悔。倘若有了傑克船長的心之羅盤,是否便可以一往無前,人生開掛呢?

從故事和段子迴歸到人生,類似的選擇題總在某個人生的十字路口等待著我們。

大學畢業之後,是工作還是考研?

選擇創業,還是選擇繼續打工?

是呆在老家,還是去一線城市打拼?

是跟自己愛的人結婚,還是跟愛自己的人結婚?

是將就著過日子,還是一了百了離婚?

面臨絕症,是傾家蕩產治療還是盡情享受人生最後一段時光?

......

諸如此類的靈魂拷問,放在任何人的身上,估計都難以輕易給出答案。可是在漫漫人生路上,這樣的選擇會不時在我們面前跳出,讓我們不得不給出答案。面對這些重大抉擇,很多人感到失去方向,會迷茫,會焦慮,會不知所措。

浙江衛視有一檔節目,叫做人生AB劇,節目用貼近人心的日常生活場景設置來反應社會熱點問題,嘉賓們對故事情節中主人公不同選擇方向做出判斷,並進行各自理由的闡述。節目裡不乏類似讓人糾結萬分,左右為難的選擇項,可是節目畢竟是節目,作為旁觀者,可以用各自的三觀來進行理智判斷選擇,然而,當我們身臨其境的時候,理智是否仍然是唯一的判斷與衡量標準?顯然並不是。面臨人生重大抉擇,人的心理世界都是理智與情感的激烈交鋒現場。在這種時刻,我們到底要聽從哪個聲音的呼喚?最為理想的答案便如之前所說:順心意。

【貓和名畫 | 答案:人這一輩子,修的就是“順心意”】

03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然而,要做到“順心意”遠遠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其中蘊含非常多的考校與思量。順心意這三個字說起來好聽,想起來更是念頭通達,可是操作起來,卻是千難萬難。為什麼?因為倘若缺少智慧,則我們的選擇將不足夠支撐起來這三個字,它的份量過於沉重。試想一下:如希特勒一般的惡人們,都來玩順心意,世界將會變得如何糟糕?

孔子曾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樣一位教化了一個民族幾千年的聖人,也只敢說自己七十之後才可以“從心所欲”。因為孔夫子到了七十歲,才將主觀意識和禮教規則融合為一,個人修養與社會道德之和諧水平達到了最高的境界,如此,他才敢放此“豪言”。誠然,孔夫子的“從心所欲”的對象是禮教道德;而當今社會,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可跟他老人家所面對的問題大不相同。然而我們面臨的選擇層次與角度雖然與孔夫子不同,但困難程度卻是一般無二。人生,無非是一場接一場的選擇,選擇題做得好,人生便得通達。

【貓和名畫 | 答案:人這一輩子,修的就是“順心意”】

04 順心意就是明瞭自我,順應眾生的旅途

傑克船長的寶貝終究不可得,但是我們並非一無所有,能夠指引人心中最重要位置的寶物也誕生於人類智慧的想象。因而智慧同樣可以幫助我們修煉出類似於心之羅盤的能力。要保證我們可以秉直而行,行事“順心意”,需要一些更為基本的元素來支撐。

第一:要培養出符合時代主題的,正確的“三觀”。

符合時代主題是關鍵。每個時代對於社會中的人都有不同的要求,古代聖賢的行事法則拿到當今時代並不一定就能順風順水。自由、平等、法制這些基本的對於現代人的要求,拿到古代來說便是離經叛道。所以,智者當審時度勢,順應潮流,方能順水行舟,事半功倍。

第二:需要有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事實上,三觀正確,就保證了一個人擁有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所以這裡要強調的是“獨立思考”。之所以獨立思考如此重要,是因為這個世界上的道理千千萬,人們面對這麼多真理,不免感到迷茫。這時候就需要智慧來幫助我們撥開迷霧,尋找到最為適合自己的那條道路。

第三:要有抵制誘惑,約束自我的自控力。

相比於從前封建社會中的人們,這個時代的我們受到的各類誘惑要百倍於從前。各種誘惑在各個方面影響著人們的思想、道德和行為。其最直接的影響便是消耗人們的注意力,失去了注意力的人,無法完成任何一項成就。此外在道德層面的誘惑則更為致命,這種誘惑直接扭曲或者摧毀一個人的三觀,將其帶入深淵難以自救。

擁有堅定的信念,不受外物所迷惑,堅定立場,才能明瞭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

否則,連本心為何都不可得,如何才能做到“順心意”?


時光裡的對話:在茫然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行,在行走中遇見美好,遇見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