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真實小故事,發生在山東棲霞一對普通的父女身上

父女小故事,不是說自己家裡的,是朋友家裡的,該女與閨女是要好的同學,從幼兒園時就在一個班級裡,在小學、初中、高中,雖然也有不在一個班的時候,卻一直是交往著,甚為要好。也因著此,也就瞭解了一些該女與父親間的幾個小故事:

三個真實小故事,發生在山東棲霞一對普通的父女身上

故事一:接送是第一要務。高中的時候,孩子要上早自習,要上晚自習。該父親就承擔起了接送女兒的任務,如果說一個周、一個月的接送倒也是罷了,偏偏是三年的時間堅持了每天,偶爾的也就是三年裡的出差的日子不能接送,好在出差的日子並不多,但凡可以不出的差也就在三年的時間就不出去了,加起來也就是不到十天的時間沒有接送。接送是很用心的,諸如冬天的早上,閨女吃飯的時候,父親就下樓了,把車啟動開來,打開暖氣,待車裡暖起來的時候,閨女正好也就下樓了,暖暖地坐車正合適;晚上也會有出去吃飯喝點酒的時候,必是不喝的,看著時間,開車將閨女送回家再回去喝酒,或者夏天喝點酒的時候,那就不開車,步行去接閨女,與閨女拉著手兩人並肩走著說著學校裡的種種,很快也就到家了。其實學校與家的距離也就是步行十分—十五分的路。

故事二:填報志願的原則。閨女高考結束,分數出來,開始忙著填報志願。父女兩個為主就低頭商議開來。比量著分數,選著專業,沒有特別中意的專業,也就根據自己的分數來選城市裡的學校。閨女看好一個學校,當父親的看了看,立即反應“不行不行,這個學校不行,這個學校距離有點遠,我不能一個周去看你一次。”閨女有點無奈,還是再重新選著。這樣反反覆覆地,直到選中的城市與學校兩人都比較滿意為止。距離家並不遠,開車走上高速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很是方便。當母親的在笑著兩個人選志願竟然是父親與孩子相隔的距離,說與我們聽的時候,是那種歡喜的神色。父親不願意與女兒隔開太遠,隔開的距離就限於在週末的時候能開車去。閨女也是享受著父親的寵愛,自然也是貼著心。

故事三:去修床。閨女上了大學之後,反映著床不是很穩,動動就吱扭著。大學裡,這樣的問題還是習以為常的,反映給宿管亦或是輔導員,概也是沒拿當回事的。說與父親聽的時候,父親是上心的。於是在某一個週末,開著車,找上會修理的人,拉上工具,帶上必要的木板,直奔閨女的大學。領著去閨女的宿舍,將床掀開,重新地整理,該加固地加固,把整個床板重新地換過,換成結實的。再使勁地搖一遙也不會動了,才放下心來。小工程,也是費時間不少,父親說著,反正是看閨女,順便帶著人去整理而已。與閨女說完話吃完飯,才又開車回家。這個故事是別人告知的,孩子上了大學之後,到了另外的城市,這個閨女其實是非常自立的,放假回家會為爸媽做好飯菜,只是在有了困難的時候,當父親的依舊是孩子堅強的保障。

三個真實小故事,發生在山東棲霞一對普通的父女身上


有人說,女兒是爸爸前世的小棉襖。小棉襖是要彼此貼心的才暖,故事很小,小至就是生活的日常,看著想著那樣地溫馨與幸福。林老師說,他是心裡有著,晚上的時候自然地會想著“閨女在幹嘛呀?”,閨女過生日的時候,想著“開車去她學校給她過生日去”,只是僅僅就是想著,在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