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远比我们所想的浪漫

每年的七夕节,不少人都会在朋友圈晒礼物、秀恩爱,处处弥漫着爱情的浪漫气息。

2006年,七夕节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夕节也逐渐成为年轻人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七夕,远比我们所想的浪漫

七夕的浪漫,是古老的传说

七夕节又名七巧、乞巧、双七、双星,各地说法不ー。对于七夕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

古代最早对七夕的记载,是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书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唐宋诗词中,七夕也被屡屡提及。《开元天宝遗事》曾记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节相当隆重,京城中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

七夕的浪漫,是美好的习俗

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2、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把瓜果食品放在果盘中,最先发现喜蛛结网者大吉大利。

3、拜织女

七夕当天,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去到主办的家里。等在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希望织女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

4、为牛庆生

小孩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是老牛牺牲了自己,才得以让牛郎织女再相见。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5、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6、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愿更多人知道:七夕,不止是中国情人节。

古有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之时,

今愿大家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之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