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想提升,必須要大量閱讀

英語想提升,必須要大量閱讀

妙面爸遇到不少英語學習者,英語入門後選擇光聽不讀的方法學習,結果學了好幾年,聽力和閱讀水平都沒什麼長進,單詞量也長期停滯不前。這些人是誤解了某些英語學習理論,犯了機械主義和教條主義錯誤,可惜!

其實,英語想提升,必須要大量閱讀。

光聽當然不行

矯枉過正,不少人從聾啞英語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盲人英語,從不讀或很少讀。這也是錯誤的做法。學英語為什麼一定要有閱讀參與呢?單憑反覆聽行不行?閱讀區別於聽力的關鍵是什麼呢?

用聽力再怎麼樣學習,一般只能停留在泛學的層面原因就在於聲音是一種線性、轉瞬即逝的物理存在。人很難定位語言難點在一串聲音流中的具體位置,你沒法停留分析、查詢、識別、記錄和複習。即使你用反覆聆聽的方法進行精學,也必須通過閱讀的方法來輔助定位。

非母語環境下學英語,要保證語言知識的準確性、記憶的重複性和效果,必須要精學,精學必須要有閱讀的參與。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雅虎國際隨便拎幾段英文新聞出來

The president of Mexico halted upcoming plans to visit the White House after a reportedly tense phone conversation with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ccording to the Washington Post.

U.S. and Mexican officials told the Post that President Enrique Peña Nieto called off his visit to Washington D.C. after Trump refused his request to publicly affirm Mexico’s ongoing stance that the country will not pay for a border wall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during a phone call on Tuesday.

President Peña Nieto has long maintained that Mexico will not pay for Trump’s plans to fortify the border with a wall, as the country finds the gesture offensive.

The officials who were familiar with the call spoke to the newspaper on condition of anonymity because the 50-minute call was confidential.

上述內容若發現加粗部分聽不太明白,如果單靠反覆聽想弄懂,你會發現有如下嚴重困難:

1、難以定位

單靠聽你甚至難以第二次定位找到聽不太懂的地方,難以用搜索的方法找到原出處,這樣就讓複習、查詢和分析成為不可能。

2、難以識別

語言學研究發現,連續的單詞間根本找不到語音間隙。

比如Nice to meet you這句話。很多人誤以為每個單詞中是有間隔,即/naɪs/tə/mit/juː/。但實際上,單詞都是連讀在一起的,是naɪstəmitjuː。

我們之所以能夠識別並切分這些單詞發音,是因為大腦中已有了這些單詞的原始音,聆聽時只是進行對比,從而以概率來猜測判斷。如果你沒有學過Nice、to、meet和you這4個單詞,你就分不清這一串語音到底代表幾個單詞。

Schönsiezusehen這句德語,意思也是Nice to meet you。但因為我們沒學過其中包含的單詞,所以根本不能正確切分單詞發音。正確的切分是Schön, sie zu sehen。這也是目前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的重點和難點。

換言之,學外語光靠聽一般只能激活、細化和強化以前學過的單詞或單詞的組合,但很難學會新的語言知識點。

3、難以查詢檢索

靠語音你難以對語言難點進行查詢。President Peña Nieto這個人名詞組,如果不採用文字來進行查詢,很難找到相應的釋義信息。

在英語母語環境下,一般可採用複述發音詢問的方法,問身邊的人難點的含義。但在非英語母語環境則行不通。身邊缺乏高水平英語者,而機器語音查詢的方法目前還是屬於初級階段,語音識別技術在人工智能上還不成熟,查詢成本高,正確率偏低,很不靠譜。最好的方法依然是閱讀並查詢。

4、難以記錄複習

人類發明文字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記錄和保存語言;單憑語音,難點無法保存複習。摩西在西奈山上得到刻有十誡文字的石板的深刻含義,就是記錄、保存和重溫聖言。古代很多優美的曲目之所以失傳,就是因為沒有樂曲標記法。

5、難以分析猜測

語音的線性和轉瞬即逝性與大腦工作記憶廣度的有限性是一個巨大的矛盾。

1956年,心理學家米勒發現年輕人的記憶廣度也就是同時在頭腦中保持的內容,大約為7個單位,稱為組塊。其他研究者還發現,其中單詞的工作記憶廣度為5個組塊,且較長詞彙的記憶廣度低於較短詞彙的記憶廣度。通常,口頭內容的記憶廣度強烈取決於朗讀這些內容的時間因此難以將短時記憶或工作記憶的能力限制在許多組塊內。年老或年幼者工作記憶組塊要更少。

這被稱為7±2法則。

因此,對於一門外語,由於大腦的工作記憶廣度極其有限,如果單憑聽力,遇到難點時根本難以分析。聽一句英語,如果連續有數個生詞,人就會發懵,後面聽得懂的都會變得聽不懂。就是因為人同一時間在工作記憶中能保持的單詞數量非常有限,注意力難以調配。所以對難度較高的內容,用聽力只能發小抓大,猜測出非常粗略的大概。而文字是一種完整的、固化的語言,閱讀時可在頁面上自如進行檢索、移動、跳躍、整合和查詢,工作記憶的廣度侷限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克服。

6、難以標記

語音因為無法記錄,所以也難以標記。這樣就不可能進行針對性的複習。要想複習語言難點,只能進行重聽。這樣相當耗時費力。

從以上幾點可以得出一個明顯而簡單的結論:如果不閱讀,就根本沒法積累單詞等語言知識。這個結論不僅適合英語學習,而且適合一切有語言參與的活動。學習和工作中做筆記之所以這麼重要,原因就在這。

例外,其實不是例外

從表面看,一定要閱讀參與的要求也不是必然的。這裡有2個例外:

例外1:基礎薄弱的幼童

第一個例外是基礎薄弱的幼童。基礎薄弱且年幼的孩子學英語,孩子本身不能也不需要直接閱讀,家長往往要通過閱讀的方式,在孩子大量聽力輸入的基礎上將生詞等語言重點找出來保存,幫助孩子理解、鞏固和複習。因此入門期孩子的英語提升,需要家長大量閱讀的幫助。因此並不是不需要閱讀的參與,實際上是用家長的閱讀替代了孩子的閱讀,本質上是一種替代性閱讀。這種情況下,孩子單靠聽也不行,必須利用圖畫或者動畫等視覺元素幫助理解和提升興趣。這個在《耳朵磨好久,孩子單詞量還是零,因為不懂磨單詞!》一文裡有詳細闡述。在聽力提高的基礎上,要儘快讓孩子的認讀能力同步增長。

因此,基礎薄弱的孩子學英語,家長一定要有一定英語水平且願意付出,否則親子英語極難開展

。在妙面爸1對1VIP終生英語學習計劃裡,孩子想報名,一般要求家長至少具備800個單詞以上水平,並能每天安排一些時間來輔助。

妙面爸有個朋友說了句一針見血的大實話:孩子學英語,本質是拼爹,不是拼錢就是拼時間。有錢的家庭花大筆資金直接送孩子國外生活或上國際學校,或者找個好老師甚至外教常年陪伴輔導,英語就解決了。家庭條件欠佳、家長英語水平差又不肯花時間學習和陪伴輔助的,孩子的英語基本上就只能靠碰運氣了。

例外2:聽力落後閱讀者

還有另一個例外。就是學習者閱讀能力大大強於聽力能力的,需要將閱讀詞彙量迅速激活為聽力詞彙。這時大腦裡已保存大量單詞原型(即單詞的拼寫以及以前學得不標準不牢靠的單詞發音),這時可儘量少閱讀,先將素材大量反覆聆聽,注意力高度集中進行積極的語義猜測,然後再用閱讀將灰色模糊地帶徹底掃清。這樣就能進行大批量的音形配對,讓聽力迅速追上閱讀能力,從而產生奇蹟般的跳躍式聽力進步。

即使是這種特殊情況,還是得藉助閱讀來精學。妙面爸本人就是這樣的例子,閱讀一直不差,但簡單童話都聽不懂,通過大量聽力輸入,配合閱讀查詞,只花了一年時間就聽懂了整部原版英語聖經。

這些聽力落後的閱讀者能通過大量的聽力訓練迅速進步,其原因是聽力訓練前進行過大量的閱讀訓練。而這個閱讀訓練與聽力訓練不是同時的,而是前後分隔脫節的。因此聽力落後閱讀者要激活聽力詞彙,之前的大量閱讀也必不可少。

結論:聽讀結合是最佳模式……

因此,英語學習要提升,必須進行大量閱讀。

可以聽讀結合,

甚至可以只讀不聽,

但絕對不能只聽不讀。

光讀也不行。

最好的方式,當然是聽讀結合。視覺和聽覺雙管道輸入,效果最佳。英語是拼音文字,發音是英語的根本載體,所以聽也必不可少。

結論是,聽讀結合是英語學習的根本學習模式。

References: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George A. Miller (1956)

http://psychclassics.yorku.ca/Miller/

https://baike.baidu.com/item/7±2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