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西方等外來干涉,清朝及以後的封建王朝更替還能持續多久?

裴紅義


沒有外部力量干涉 中國的封建王朝應該還會持續最多五十年,王朝更替沒有超過三百年的,最長三百年左右就更替了,至今也沒有證明可以跳出這個怪圈。


巴斯陶


個人認為即使沒有西方干涉,清朝也持續不了多久,甚至更早滅亡。

一、清朝後期由於人口增長、土地兼併等原因,下層民眾生活十分艱辛,民不聊生,農民起義運動風起雲湧。清朝開中後期,人口膨脹,中國的社會經濟仍以農業經濟為基礎,處於一種“人口猛增,耕地日減”的狀態。而土地兼併日益嚴重,絕大部分的耕地掌握在官僚、地主和官戶手中。這就引起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底層農民想做“奴隸”都不行的時候,就是揭竿起義的時候。清朝中後期,陸續爆發各種民變,如川楚白蓮教起義,湖南瑤民起義、癸酉之變等。當然影響最大的是太平天國運動,聲勢浩大,一度有推翻清朝政府的可能。

二、清朝中期後軍事力量開始衰落。八旗和綠營兵變得腐敗不堪,“將士吸食鴉片,聚開賭場,終日嬉戲”,軍隊裝備陳舊,操練不勤,軍務廢弛,紀律敗壞。甚至出現“因國家昇平久,民不知兵,兵不經戰...所招募壯勇,類皆市井無賴,不知紀律,不受約束,肆意搶掠,百姓畏兵甚於畏賊”的情況。能夠鎮壓農民武裝起義的力量極大削弱,無法保衛滿清政權。

三、吏治腐敗、朝廷統治力量衰落。清朝到乾隆朝後期,賄賂公行,貪汙之風盛行,出了個和珅這個人人皆知的大貪官。到了晚清時期,吏治腐敗的現象有增無減。在道光朝,“文官愛錢而惜死,武官惜死而又愛錢。”地方官“實心任事者,僅止寥寥數人,而惟顧一己之私者,比比皆是。”道光帝,深知吏治腐敗的危害,也曾下決心整飭吏治,並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但是,他的努力並沒有取得什麼明顯的成果。


烽火野史


既然是假設 那我們就徹底一點!

若沒有外部力量干涉 ,中國的封建 確切說是 帝制王朝應該還會持續很久很久!

中國是絕對的中央集權國家,要想自己發展出民主制度幾乎是可不能的! 甚至連分權而治都十分困難!

秦始皇創立的皇帝制度 在增強國家力量的同時也禁錮了人民的思想! 而且 兩千年的朝代更迭 不僅沒有破壞皇權專制,反而進一步加強了!

而漢朝初期的君主於宰相共治天下 好像可以算作皇帝制度以來君權最虛弱的時期吧,!然後便是不斷的完善 控制!

直到明清時期 ,皇權統治已經達到頂峰!

當然這是相對現代的民主制度來說的!

如果沒有世界上先進階級的干預,大清滅亡後沒準會再有個後明 然後再有個後清!!!

或許我們還會創造更多的皇權頂峰!

雖然這是不可能的 ,世界已經在改變, 中國也不可能一直自外於世界潮流!

民主的建立是文明的進步,而文明進步的力量是無窮的!




府少爺的歷史觀


歷史規律:商朝800餘年,其他300年左右。商朝在於分封制。其他朝代,隨著生產資料的私有化,壟斷。老百姓沒有辦法生存,不同階級,觀念不一致,這個矛盾不可調和。所以,新舊交替,不可避免!!更何況清朝末期,滿人接班人選擇錯誤,六王爺本可中興一把,除此之外權利盡在漢人手中。


姚繼成1533618


如果沒有西方自1840年開始的不斷侵略、蠶食,清朝或者封建制度在中國肯定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在中國的封建時代,皇帝及皇帝那一姓氏即是國家的主宰,更是國家的象徵。作為一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人口數量龐大的國家,在生產力比較落後的古代,如果沒有一個全民所認同的統治象徵,絕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國家為何物。“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無論是諸侯王也好、皇帝也好,他們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便於國家的凝聚和統一。類似西方古代那些鬆散的城邦就難以孕育出一個地域和文化大一統的強大帝國。

如果沒有西方的持續侵略和掠奪,就不會造成清政府財政的極端困難,自然也不會導致廣大平民階層不堪沉重的稅賦而心生不滿,乃至武裝起義。朝中大臣以及知識分子精英也不會逐漸對朝廷失去信心,更遑論袁世凱這樣直接仗著手中軍力強大而逼宮了。

但是,需要看到,封建皇權制度極大束縛了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在進入工業革命以後,西方科技和生產力水平發展極快,與封建中國的國力差距也會越來越大。“落後就要捱打”絕對不是一句空話,尤其是在國力差距越來越大以至於很懸殊的情況下。所以,即使西方不侵華,清王朝能夠挺過1911年的辛亥革命及袁世凱逼宮,它也挺不過1937年爆發的抗日戰爭。畢竟,多餘強者來說,通過武力掠奪生產資料是發展的最便捷手段。


子夜羌笛


我認為以清朝的體制維持三四百年不成問題,他的滅亡確實是因為西方列強衝擊造成的。清代只分旗不分族,旗人是由女真、蒙古、漢等等諸多民族組成的跨民族統治集團。清朝是多民族國家,統治的人口不是單單隻有漢人,所以不能說漢人是奴隸。在嘉慶朝開始,漢人大臣的勢力就開始抬頭,到平定太平天國之後,漢人大臣就開始掌握清廷實權,成為主導力量,清朝能在晚清亂世維持幾十年,主要是滿漢統治者組成的強大統治集團聯盟實現的。清朝不只是滿人的清朝,也是漢人的清朝。


波波視屏


我們一般的王朝,在興起的時候都是報以家國理想的,唐與民置業【二十畝的永業田】,宋與民休息,都體現了王朝興起之初的價值指向:以民生福祉為重。所謂的民可載舟、亦可覆舟。

隨著王朝定鼎,王朝治理的重心轉向拉攏士紳【宋以後】,利益開始板結,然後到了中葉,矛盾就比較大了,一般會來次中興,就是對積累下來的問題進行一次調整,這是由於王朝的心氣還沒完全消亡,所以會來次振作,但由於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不可能進行根本性的調整,所以一般中興也就是一代帝王的事,之後利益徹底板結,開始將矛盾向下轉移,底層壓迫加大,最後天災人禍觸發全面的農民大起義,新王朝興起。

這裡的關鍵是傳統中國的政治理念是定於一【政治上的定於一:皇權獨裁,思想文化上的定於一:儒學價值觀】,導致知識精英的理想破滅而彼此妥協失去了進取的動力。即家國責任的抱負很快就被追逐家族私利所替換。

滿清也是如此,但太平天國有兩點戰略性錯誤:

1、傳統中國的核心是獨裁的皇權和士紳支撐的儒學化的中國,明太成功就在於其反的是朝廷,而拉攏了士紳,太平天國兩個一起反,這顯然是沒有政治頭腦

2、滿清是少民臨大國,所以對漢族精英是拉攏分化監視鎮壓,導致力量分散,所以太平天國初起就成了席捲之勢,但太平天國沒有充分利用這一點,迅速北伐擊破北京動搖滿清的權威性,等滿清不得不向漢族精英讓權使其慢慢壯大後,遂被這些漢族精英所剿滅

太平天國之後,滿清的兵權已經掌握在了漢族諸封疆大吏手中,但由於滿清已經把底層的士紳都餵飽了,所以這些封疆大吏並沒有推翻滿清的動力,而只能等待滿清出昏君,但滿清是少民臨大國,本就是緊張警惕,所以一直等了數十年才等來了一幫少不更事的攝政王之流。

自鴉片戰爭以來,我們賠了這麼多錢,最終辛亥的規模還是非常小,所以真如題主所問,滿清可能會延續很長時間,完全是看攝政王之流的折騰能力,他們的所作所為肯定會導致漢族精英日趨自立,最後就是看他們能不能想明白及時收手,能收手,那就諸省自治的邦聯虛君共和,不能收手,那就是驅逐韃虜了。


江南蓬蒿人


夏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不管你多麼強大,當一個王朝腐朽了,第一.你的敵人打垮你,第二.自己打垮自己!


問道寒山


沒有外來勢力干涉,太平天國興許就成功了,如果你是個老百姓,那恭喜你,你會從亡國奴的身份直接跨越到地獄旅行者這個身份上[淚奔],到現在估計科技都不會怎麼發展,老老實實種田吧,餓不死萬幸那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