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社社評:揭祕宋代僧尼亂象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不拘法度,放浪形骸的宋代僧人

(一)宋代僧人放浪形骸,空空色色今何在?

到了宋代,僧人的入世傾向變得普遍和深入,宋人胡寅對此批評道“既已為僧,而又隳敗其業,甚則破戒律,私妻、子,近屠沽市販”,說當了和尚還娶妻生子,又經營那屠宰、放貸、販賣等商業活動。

宋代社會的開明和包容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佛家的戒律對於宋代的僧人而言不能說形同虛設也差不多。除了擅長烤肉的僧人惠明宋人江少虞《事實類苑》中記載了邢州開元寺一個叫法明的僧人,不僅愛喝酒、好賭博,而且喝醉以後還愛唱柳永的淫詞豔曲。為後世所熟知的詩人秘演和尚

也是愛酒之人,他跟另一位北宋大文學家石曼卿是好朋友,歐陽修在《釋秘演詩集序》裡感嘆:“二人歡然無所間……當其極飲大醉,歌吟笑呼,以適天下之樂,何其壯也!”正所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酒肉和尚【葫蘆和尚 立軸 設色紙本】

娶妻生子問題上,地域範圍大大擴大,不像唐時主要集中在敦煌等西北地區。宋人莊綽《雞肋編》記載,“廣南風俗,市井坐估,多僧人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家室,故其婦女多嫁於僧。”意思是說,在嶺南地區,僧人靠聰明才智,多經商致富,以至於非常受當地婦女歡迎。對於宋代的僧人,不僅可以迎娶平民百姓家中的女子,而且連青樓的娼妓也不在話下。宋人陶谷的《清異錄》中就記載了相國寺星辰院的比丘澄暉“以豔倡為妻”,還每次喝醉的時候指著妻子的胸部說:“二四(注:放肆)阿羅,煙粉釋迦。又沒頭髮浪子,有房室如來,快活風流,光前絕後。”真可謂是放浪形骸之外。更有甚者,江南的僧人公然包起了“二奶”,根據宋人莊綽《雞肋編》記載,當時的“兩浙婦人皆事服飾口腹,而恥為營生。故小民之家不能供其費,皆縱其私通,謂之‘貼夫’,公然出入,不以為怪。如近寺居人,其所貼者皆僧行者,多至四五焉”,在繁華富庶的兩浙地區,已婚婦女愛慕虛榮,紛紛傍上了有錢的僧人,甚至公然成雙成對,毫無羞恥之心。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宋】劉松年《醉僧圖》

更有甚者,有些僧人痴迷於娼妓,甚至在求愛不得時狠心將女方殺害,宋人王明清《揮麈三錄》中就記載了蘇軾審理的一樁案子:杭州靈隱寺的僧人瞭然,經常留宿娼妓李秀奴家,後來錢花光了,秀奴就跟他絕交,結果瞭然無法釋懷,藉著酒瘋一怒之下殺害了秀奴,當時身為杭州知府的蘇軾對這種放蕩不羈的僧人深惡痛絕,判了了然死刑,還寫了首《踏莎行》的判詞:“這個禿驢,修行忒煞,雲山頂上持戒。一從迷戀玉樓人,鶉衣百結渾無奈。毒手傷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間刺道苦相思,這回還了相思債。”

放浪形骸的僧人同樣把這種不良風氣帶到了尼姑那裡,據宋人周密《癸辛雜識》記載,當時杭州城附近有一座名叫“明因寺”的尼姑庵,凡是有權勢的大和尚來庵裡,“必呼尼之少艾者供寢”,晚上必須讓年輕的尼姑提供服務。庵里尼眾非常煩惱,於是專門準備了一個“貴賓房”,讓那些曾有不潔行為的尼姑住在那裡,名為“尼站”,以備不時之需。

(二)宋代“全僧皆商”令人歎為觀止

宋代寺院和僧人在商業經營上,無所不用其極,行業涉及質庫、冶礦、制墨、紡織、造船等行業,甚至開旅店、賣豬肉、開妓院,還開創了中國最早的彩票行業。所以當時的高僧居簡不得不慨嘆,“僧者,佛祖所自出。今也貨殖,賢、不肖無禁。”無論什麼和尚,都競相逐利。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清明上河圖》的繁華市井中招徠客人的僧人

北宋蔡襄曾說過:“凡人情莫欲富,至於農人、商賈、百工之家,莫不晝夜營度,以求其利。”這反映出隨著商品經濟的繁榮,宋人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再以經商為恥,而是希望通過經商發家致富。於是,在全國範圍掀起了下海經商的全民運動浪潮。寺院中的僧人也成為商業浪潮中的弄潮兒。

①開辦質庫(典當行),放高利貸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開封汴京大相國寺也放高利貸

古往今來,金融業都是最掙錢的買賣,自然少不了僧人的身影。全國的許多寺院都開設了“質庫”。東京相國寺首當其衝,而且是其中最財大氣粗的一家。宋人劉道醇的《宋朝名畫評》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商人劉元嗣花費銀子四百兩買下了王齊翰的十六幅《羅漢圖》,後來將這些畫質押給相國寺普滿塔院中的僧人。宋人洪邁在《夷堅志》中記載了鄱陽一帶寺院的僧人整日忙於發放抵押貸款,全然不過問禪律,其中永寧寺羅漢院,“萃眾童行本錢,啟質庫,儲其息以買度牒,謂之長生庫。”度牒是唐宋時期官府頒發的出家人憑證,永寧寺剛出家的少年把本錢充入質庫,然後利用發放貸款後的利息向官府購買度牒。

②經營房地產租賃生意

宋代的寺院往往規模都很大,除了供僧人使用外,還能空出許多空間作為“邸店”,既可以作為客棧使用,也可以作為商鋪和倉庫對外出租。許多讀書人在參加科舉考試前常年寓居寺院,一來僧舍清靜,二來租金便宜,三來有些寺院還有大量藏書,比如司馬光《涑水記聞》中所記載的李擇:“少讀書於廬山五老峰白石庵之僧舍,書幾萬卷。”士人進京趕考的時候,也會寄宿在寺院中,《蘇軾詩選·蘇軾年譜簡編》記載,

蘇軾在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就曾投宿在東京城外興國寺的浴室院。當然,對於像東京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還有許多在京城任職的官員一輩子都買不起房,於是也常年租住在寺院開設的邸店中。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宋代寺院廣有房產

③經營宋代化妝品行業

愛美的宋代女子會在臉上搽一種美白粉,這種粉由鉛白和香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在

宋人周去非的《嶺外代答》中就記述了廣西僧人制粉的情形:“西融州有鉛坑,鉛質極美。桂人用以制粉,澄之以桂水之清,故桂粉聲天下。桂粉舊曾僧房罨造,僧無不富,邪僻之行多矣。厥後經略司專其利,歲得息錢二萬緡,以資經費。群僧乃往衡嶽造粉,而以下價售之,亦名桂粉。”那裡有鉛礦和乾淨的水源,所以造出的美白粉馳名天下,造富了一方僧人,後來被官府盯上了這個好買賣,每年連同利息能掙兩萬貫錢,可見十足的暴利。

④經營燒烤店

東京相國寺有一個名叫惠明的僧人廚藝高超,而且特別會做烤肉,在燒朱院開了一家燒烤店。宋人張舜民《畫墁錄》中有記載,“相國寺舊日有僧惠明,善庖,炙豬肉尤佳……楊大年與之往還,多率同舍具飱。”北宋文學家楊大年還在太學讀書的時候,就經常帶著同學一起到這裡烤肉。因為受到了士大夫們的喜愛,所以這家燒烤店遠近聞名,以致於原來用作燒製硃紅顏料的“燒朱院”被戲稱為“燒豬院”。

⑤宋代尼姑經營手工業

在宋代濃厚的商業氛圍下,不只是僧人忙著做生意,寺院裡的尼姑也沒有閒著。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東京相國寺每個月有五次作為市場對外開放,在佛殿兩邊的連廊裡,“皆諸寺師姑賣繡作、領抹、花朵、珠翠頭面、生色銷金花樣袱頭帽子、特髻冠子、絛線之類”,各個寺院的尼姑們都拿著自己織繡的東西來相國寺售賣,她們平日就居住在相國寺南邊的繡巷裡。這些尼姑們的手藝不僅受到了平常百姓的青睞,而且也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宋徽宗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試殿中少監(注:從五品,負責皇帝的衣、食、住、行、醫藥等事務)張康伯曾進言:“今朝庭自乘輿服御,至於賓客祭祀用繡,皆有司獨無纂繡之功。每遇造作,皆委之閭巷市井婦人之手,或付之尼寺,而使取直焉。”意思就是偌大的朝廷竟然唯獨沒有編織刺繡的部門,每次需要的時候都是委託給東京城街頭的婦人或者寺院中的尼姑來做,後來朝廷才設立了“文繡院”。作為封建時代的朝廷,吃穿用度都是當時最好的,在“文繡院”設立前的近150年時間裡,朝廷的繡活一直仰賴民間婦人和尼姑們,可見她們的手藝確實非同一般。

除了織繡之外,尼姑的紡織技藝也獨具一格,甚至不同地域的尼姑還打造出各自的品牌。比如越州一帶的尼姑生產的“寺綾”,據宋人莊綽《雞肋編》所載:“越州尼皆善織,謂之‘寺綾’者,乃北方‘隔織’耳,名著天下。”還有撫州蓮花尼寺的尼姑生產的“蓮花紗”,在宋人朱彧《萍洲可談》所載:“撫州蓮花紗,都人以為暑衣,甚珍重。蓮花寺尼凡四院造此紗,捻織之妙,外人不可傳。一歲毎院捻織近百瑞,市供尚局並數當路,計之已不足用。”這種擁有獨家工藝的“蓮花紗”被首都人民作為夏天的衣料,十分貴重,蓮花寺全寺上下的尼姑們都在生產,但依然供不應求。

(三)宋代僧人積極參與社會慈善公益事業

宋代的寺院、僧人的社會活動,絕不只是經商逐利,或談談情愛,它們還進行

社會福利、社會救濟,而且非常廣泛和持續,也非常具有成效。比如他們在災荒之年放粥賑災,提供寺院為避難所,平時也參與到濟貧、慈幼、醫病、助葬,以及修路、造橋、建浴室等各種各樣的公共工程。可以說,在古代所有形式的社會救濟形式中,都能看到僧人的身影。

在宋代,隨著“裡坊制”被“坊巷制”取代,城市裡的夜生活豐富了起來,夜禁也慢慢隨之瓦解。根據宋敏求《春明退朝錄》的記載,自慶曆、皇祐年間開始,以街鼓報昏曉的制度就已不復存在。但是,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於“報曉”還是有需求的,特別是在晝短夜長的冬天。宋代主要採用漏刻作為計時設備,當時只有達官顯貴和大型寺廟裡才有。宮廷裡設有專門負責報更和報時的鐘鼓院;對於普通人家而言,寺廟中修行的僧人就充當了流動報時員的角色。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宋人休憩圖

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天五更天的時候,東京城內來自各個寺院的行者僧人就會拿著打鐵牌子或木魚,一路敲打著挨家挨戶報曉。他們各自劃定了具體負責的路線和區域,白天的時候就會在分管區域求齋化緣。

在小說《水滸傳》第四十四回中也有類似的描寫:“只聽得木魚敲響,頭陀直敲入巷裡來,到後門口高聲叫道‘普度眾生,救苦救難,諸佛菩薩!’”在聽到僧人報曉後,那些趕早朝的官員和趕早市的百姓們就該起床了,之後京城的各個城門和橋頭的早市也開始了營業。

到了南宋的時候,行者頭陀除了沿街報曉,還順帶報告了當天的天氣。根據《夢梁錄》記載,僧人除了喊著佛家的口號,如果是晴天就喊“天色晴明”、“大參”、“四參”、“常朝”、“後殿坐”;如果是陰天就喊“天色陰晦”;如果是雨天就喊“雨”。即便是風霜雨雪,也不敢缺席。

(四)宋代僧人也有文藝範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宋代士大夫喜歡參禪悟道

宋代是士大夫文化極其繁榮的時代,“士大夫多修佛學”,這一群體喜歡參禪悟道,樂於與僧人結交,在交往中他們將自身的政治理想、樂趣喜好潛移默化地影響了這些僧人,使得宋代出現了一大批文藝僧人。

①結交士大夫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宋代僧人結交士大夫

這些僧人受士大夫的政治熱情感染,積極入世,如《冷齋夜話》的作者僧人惠洪有詩云“謝公捉鼻知不免,整頓乾坤民望深”(《寄華嚴居士》詩之三)、“明年再獻平戎策,順風高舉摩天翼”(《石門文字禪》),入世之心全然可見。其中一些僧人會因為與上層士大夫交好,還俗走上了仕途,比如

陸游《老學庵筆記》中所記載的思聰和尚,“其日登中貴人之門。久之遂還俗,為御前使臣”。也有一些僧人因為交好的士大夫遭遇政治危機而受到牽連,比如司馬光《涑水記聞》中的僧人曉容因鄭俠為人誣陷下獄而遭受牽連:“僧曉容善相,多出入當世家,亦收系按驗(逮捕監禁等候查驗)。”

②琴棋書畫無一不精

宋代士大夫普遍擁有較高的藝術和文學修養,於是也便出現了一批精通詩文和琴棋書畫的僧人。歐陽修《六一詩話》中談到“國朝浮圖以詩鳴於世者九人”,即宋初的九位僧人因詩歌方面的造詣被稱為“九僧”,歐陽修在題作《九僧詩》的雜記中稱讚道:“近世有《九僧詩》,極有好句。”當然最著名的詩僧還要數僧人道潛,別號“參寥子”,他與蘇軾、秦觀是詩友。宋人趙令畤在《侯鯖錄》記載了參寥子到徐州拜訪蘇軾,“坡席上令一妓戲求詩,參寥口占一絕”,酒桌上蘇軾讓歌妓跟參寥子討一首詩,結果他即興隨口賦得一首絕句。蘇軾說他“ 詩句清絕,可與林逋相上下,而通了道義,見之令人蕭然”,

陳師道讚譽他說“釋門之表,士林之秀,而詩苑之英也”。

當然,也有一部分僧人原本就是文人的身份。如蘇州的僧人仲殊,他曾經參加進士考試沒考上,還差點被妻子毒死,於是棄家為僧,蘇軾在《東坡志林》中說他“能文,善詩及歌詞,皆操筆立成,不點竄一字”。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宋】劉松年《攆茶圖》(局部)中揮翰的僧人

除了詩文之外,精於書畫的僧人也不在少數。宋人楊億《楊文公談苑》中就談到,“近年釋子(注:指僧人)中多善書者,廬山灝彬、茂蔣善王書,關右僧夢英善柳書,浙東僧元基善顏書……壽春惠崇善王書”,這些善於書法的僧人都有各自擅長的字體。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宋代僧人書法一覽

上文所提到的“九僧”中有一位僧人法號也叫惠崇,他不僅擅長作詩,而且也工於繪畫。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就是觀看惠崇畫作時寫下的;宋人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稱惠崇:“善為寒汀遠渚、瀟灑虛曠之象,人所難到也。”還有一些僧人更是道行和文藝兼修的全才,在宋人龔明之的《中吳紀溫》就記載了崑山慧局寺的一位僧人亮玉,“僧行甚高,旁通文史,又善工琴棋”。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宋代僧人巨然的《秋山問道圖》

③佛印與牛糞的故事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蘇東坡與佛印打坐,參禪悟道

有一次,蘇東坡和好友佛印在林中打坐。過了很久,佛印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酷似佛祖。"蘇東坡大喜,他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對佛印說:"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糞。"佛印聽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後說道:"我看你卻像一尊佛"。蘇東坡心想不禁暗暗得意。回家後,他把這件事告訴了蘇小妹。蘇小妹聽了哥哥的話,說道:"哥哥,你又輸了。參禪悟道講究明心見性,佛家有經雲:心有所想,目有所見。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糞,是因為你心中只有牛糞呀!"

④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蘇東坡與佛印大師談禪論道

蘇東坡在江北瓜州任職,經常與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禪師談禪論道,十分投緣。一日,蘇東坡自覺修持有道,寫詩一首: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

他對此詩深覺得意,特派遣一個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禪師品賞。禪師看後,拿筆批了兩個字:"放屁",即叫書童帶回。蘇東坡打開一看,又驚又怒,即刻乘船過江找佛印理論。船至金山寺,禪師早已在江邊等候。蘇東坡一見佛印,立即怒氣衝衝的指責佛印不該如此侮辱自己,禪師一聽,哈哈大笑說:"哈,你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屁過江來'呢?"蘇東坡聽後恍然而悟,慚愧不已。

⑤蘇東坡與佛印的三個有趣軼事

有一天,蘇軾和佛印兩個人遊覽瘦西湖,佛印把一面題有東坡居士詩詞的扇子扔到了河裡,大聲說:“水流東坡詩(屍)!”蘇軾一愣,很快就指著河岸上正在啃骨頭的狗說“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很是尷尬。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蘇東坡拜訪金山寺佛印大師

有一天閒來無事,蘇軾去金山寺拜訪佛印大師,沒料到大師不在,一個小沙彌來開門。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定地一指遠方,答道:“東坡吃草!”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蘇氏兄弟與佛印詩詞酬和

一次,蘇軾約其弟蘇轍並佛印大師三人結伴同遊,佛印即興出句:無山得似巫山好。關鍵在“無”、“巫”諧音。蘇軾對上:何葉能如荷葉圓。蘇轍聽了,對哥哥說:以“何荷”對“無巫”的諧音,固然不錯,但改作這樣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與蘇軾聽了,表示贊同,以“水”對“山”,勝在對仗更加工穩。

⑥伶牙俐齒蘇小妹逗趣和尚

一天,道士蘇東坡跟一群和尚出外遊玩,蘇小妹亦步亦趨地跟著,突然看到一個和尚在江中游泳,載沉載浮,碧波中就好像一個光溜溜的圓球滾動不已,蘇小妹少見多怪,看得興致盎然,謾聲說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滾葫蘆。"跟在她後邊的一位主持僧也是個愛開玩笑的,當即對道:"碧紗帳內坐佳人,煙籠芍藥。"這一下扯開話題就不止不休,蘇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聯:"僧眠錦被,萬花叢中一葫蘆。"主持立即對道:"女對青銅,半畝塘中兩菡萏。"

蘇小妹一時為之語拙,正無可奈何,抬頭望見江心有個和尚在撐船,話題一轉:"和尚撐船,篙打江心羅漢。"這聯有些難處,它是從"影子"落筆,必須要以"影子"對答才能貼切,主持不由得仔細推敲,終於說道:"佳人汲水,繩牽井底觀音。"蘇小妹不甘心,再次發難:"五百羅漢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這次蘇小妹遇到了對手,主持僧迅速對道:"一個佳人望月,人間天上兩蟬娟。"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宋代和尚佛印——了元大師

在蘇東坡眾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關係最密切的一位,他和蘇小妹鬥嘴也就百無禁忌。一天佛印戲謔地對她說:"我有一聯,敢請女施主對答"聯語是:"一女孤眠,縱橫三隻毛眼。"

蘇小妹是個女子,佛印知道她從來爭強好勝,與人對聯從不服輸,這次就選了這麼一副充滿黃色情調的想逼蘇小妹無法開口,誰料到蘇小妹從來頑皮大膽,早和她哥哥對過類似的聯語,根本就不覺得怎樣,雖然開始難免有些臉紅,但一想到你出家人都敢說,我又有什麼不敢說的,便對道:"二憎同榻,顛倒四個光頭。"佛印連連搖頭,自認失敗,連贊蘇小妹錦繡心機,才思敏捷。

(五)宋代僧人破戒的原因

為何從唐五代到宋,寺院、僧人顯得如此接地氣?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由唐入宋,整個社會的很多層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佛教身處其中也不能免俗。也就是說,唐中後期到五代,佛教處於轉型時期

。魏晉時期僧人們主要從事翻譯經典、解釋教理,忙著成立各種宗派,每天與貴族打交道。到了唐五代,那些佛教經典翻譯得差不多了,所以和尚們也就不用費心思琢磨經書,師父怎麼說就怎麼記好了。沒事幹的僧人們,心思自然活絡,開始深入到普羅大眾中去,佛教於是逐漸世俗化、庸俗化、庶民化,這些已成為宋代佛教之特色。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宋代普濟和尚

一是佛、儒兩教融合並世俗化

的結果。自唐朝中期以後,佛家以六祖慧能為代表的禪宗南派的影響日益擴大。由於該派摒棄了煩瑣的宗教儀式,強調心既是佛,佛在心中,人一旦醒悟,立刻就可成佛,無須長期入廟專門修煉,簡化了程序,受到民眾的歡迎。到了宋代,禪宗世俗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在教徒心中,皇帝成了“佛”。宋代皇帝推崇文人儒家,反過來對佛教採取了寬容扶植的政策,加深了佛教思想與儒家思想的融合,這又更加加深了佛教的世俗化和儒家化。凡此種種,均導致了佛教戒律的鬆動。儒家傳統思想和世俗觀念都推崇“孝”,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宋代禪宗推崇儒家的孝道,無疑有意無意地促成了和尚娶妻的現象。

二是國家人口急需補充的需要。經過五代十國的多年戰亂,國家人口需要補充,而佛教的禁慾修身恰與儒家思想相悖,為了更適應國情民意,和尚娶妻生子這種兩全其美的現象也就有意無意地出現了。

三是由於宋代僧侶是比較富有和特殊的群體。宋代寺廟大都廣有田產,還能經商,放高利貸,香火收入也不菲,犯了罪處罰也較輕,俗人犯罪入了僧門還能免去一定的罪過。大概是由於利益所趨,世俗女子覺得嫁給和尚是個不錯的選擇。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宋代僧人綾羅綢緞很體面

四是執法不嚴導致的現象。其實,宋朝的禮法制度相當嚴格,當權者曾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規定:和尚、道士不得有性行為!這一點以宋太祖和宋太宗時期最為嚴格。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宋太祖詔:“道士不得畜養妻孥,已有家者,遣出外居止。”雍熙二年(985年)九月,宋太宗要求嶺南地區的地方官員,將“僧置妻孥”之禁在當地逐漸加以推廣。宋代法令規定:“諸僧道輒娶妻,並嫁之者,各以奸論,加一等,僧道送五百里編管。”而宋朝的法律雖然嚴,但執行不嚴,這條法令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六)宋新社追評: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經濟高度發達的一個朝代,正如柳永詞中所言“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商品經濟快速發展,不僅城市商業繁榮,就連小鄉村中也經常看到小販、貨郎走街竄巷。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宋人的思想觀念也得到極大轉變,不再以經商為恥,反而希望通過經商發家致富,再加上佛家管束無比鬆弛,僧尼的生活被燈紅酒綠的市井俗華所洗禮,紛紛掙脫清規戒律的教條,一路唱響“不務正業”的時代強音。除了研經佈道外,在僧尼身份的外衣下,他們擁有十分豐富的社會角色:商人、手工業者、城市志願者,還有廣交士大夫的詩僧、書僧和畫僧,更有一群僧尼,他們放浪形骸,超越了世俗的道德底線,為人貽笑和不齒。

宋新社社評:揭秘宋代僧尼亂象

宋代吉州窯彩繪和尚塑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朝以降,宋代是此後的中國歷史上僧尼最多的時代,宋真宗時期全國的僧尼數量達到了45萬餘人,僅在開封府就有寺院691座。如此龐大的僧尼群體,在宋朝這樣一個佛家律例極其寬鬆、商業文明高度發達、世俗文化無比包容的環境中,積極地融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上佛釋儒三教合流,佛教開始本土化、商業化、世俗化,與社會中的各個階層一起,演繹出讓後世歎為觀止的宋代僧尼圖景。

你認為宋代的僧人可以做什麼? (單選)
0人
0%
娶妻生子甚至“包二奶”
0人
0%
趨炎附勢,攀附權貴,攫取權勢
0人
0%
和士大夫酬和應答,參禪悟道
0人
0%
放高利貸,逼得民間賣兒賣女
0人
0%
僧尼聯手經營商業活動賺錢
0人
0%
參與社會慈善救濟,大發善心
0人
0%
不知道
0人
0%
憑藉身份做細作間諜
<button>投票/<button>

宋新社,一個專門寫宋代歷史舊聞的報社。熱愛宋史的90後公子權穿越時空來到宋朝,以一隅房屋作報社(租的,可貴了),為您解讀宋代那波瀾壯闊的歷史,為歷史人物的行為作出註腳,以史為鏡,以史為鑑,拋磚引玉。歡迎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