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重疾險真的比內地的便宜嗎?值得買嗎?

龔秀梅


嗯,香港的重疾險確實是比國內相對便宜一點。這是因為重疾險它是基於生命週期表的那個來制定費率,而香港的生命週期比大陸人的生命週期長一點,所以它生命週期越長,當然費率當然低了,也比大陸便宜一點。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很多的客戶去香港買保險,他並不是為了買保險,而是他為了就是兌換一點美金資源,因為香港的結算貨幣是美金。而中國政府對美金的管控是非常嚴的。另外關於保費的繳納也是一個問題,因為中國政府禁止在人民幣外流,做這種投資性的資產,比如說保險啊,所以嚴格意義上說到香港買保險是不合法的。所以現在很多客戶的大額保費都是通過螞蟻搬家的方式找好幾個親戚,然後用美金出去。而未來保費回來也是比較麻煩的,比如說你得到理賠款了,香港是給你一張支票,一般是美金支票,你要把它美金轉化成人民幣也比較麻煩,因為中國大陸的銀行,所有的美金協會都必須有合法的途徑,如果你沒有合法的途徑,你手上拿不到的錢也沒辦法轉換成人民幣的。所以如果你未來在國外有定定居的需求或者有求學的需求,或者你的美金是不需要回來的,那可能你可以通過自己的一些途徑去香港買保險也沒什麼問題但是如果你只是為了跟風別人去買保險你也去買三個保險那我覺得香港保險是不是和你的而且很多人買的香港保險總費用也就2萬一兩萬人民幣,劃分美金也就大概在2000美金左右,我覺得這樣的方式對大陸的居民來說是不合理的。而且香港的中集合大陸的病種也是完全不一樣的理賠的不柯克程度也是一樣的因為保監會明確說明境外的保險不受中國保監會的保護儘管香港也是中國,舉個例子,香港保險當中的甲狀腺它屬於是輕症,而我們中國是屬屬於重症,所以理賠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總而言之香港的保險雖然比大陸便宜但是他的不足之處也很多所以如果您願意承擔風險承擔就是法律的風險包括會兌換美金的風險包括未來理賠的風險去香港買沒有問題如果你都不具備具備對抗風險的能能力,我覺得你還是在大陸買保險比較划算,因為畢竟保險是保障一輩子的人的。


Flyer520


先說結論:2016年以前的產品我認為確實香港重疾險有優勢,但是現在這種優勢全無。

這個問題我太有感觸了。

先說說香港保險給我們什麼印象:

高端、嚴謹、產品形態先進、服務到位。

想去買香港保險也成了一種標籤,甚至不少工薪家庭也趨之若鶩,以為那是更好的保險。

很正常,一口港普,夾雜著英語,合同要麼是純英的,要麼是繁體字,看著不清楚,所以感覺會“厲害”很多。

更重要的是,覺得他們都是專業人士,與印象中的內地保險代理人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認為他們不存在銷售誤導。

我從收益性+保障性兩方面說(本文僅針對保障性產品):

很多人買香港重疾險是覺得保障與收益兼顧

我這有一份香港代理人做的重疾險計劃書,很詳細,而且收益誘人(沒錯,現金價值呈現地很誘人)。

這份保單的投保人年齡及保費如下:32歲,女性。年交保費2600美金。換算一下約1.6萬多人民幣,交費25年,共計需交費40多萬人民幣。

重點來了,大家看下邊圖片中,藍色字體寫的:“太早退保不划算,錢少沒保障,76歲退保可以獲得養老金(171萬人民幣)”。

大家注意看,這個171萬,指的是保證金額的4萬美金+非保證部分特別紅利的20萬美金得出來的,其中20萬美金部分是非保證獲得的,但是卻絲毫不提及這一點。

這是赤裸裸的虛假承諾!

下邊看健康保障

很多人說了,保障型產品本來的重點也不在收益性上邊,退保領取現金價值,保障不就沒有了?保險姓保,應該關注保障內容。

我們再看看這個保障內容:

我們大體上看一下:

前十年確診增加保額50%

特定疾病多次賠付

保費豁免

原位癌等輕症賠付額外保額加豁免

熟悉不熟悉?基本上內地保險公司2015、16年之後的產品都帶這些保障內容,而且保障地更多。

病種保障

有人說香港保險病種有優勢

鑑於內地的保險病種其實只要按照監管方要求的6大類25種疾病,就夠了,這裡對比病種的多少沒有意義(如果比病種數量,內地的一般都是150種起步)。

這裡談兩點內地保險普遍的優勢:

1.輕症額外賠付和豁免保費。內地保險的輕症賠付,一般是不佔主險保額的額外賠付,而且一旦賠付後將免交餘下的所有保費。而港險的輕症賠付,需要從主險保額中扣除,賠付後不豁免保費或僅豁免未來一年的保費。這一點是大陸保險的絕對優勢。

2.甲狀腺癌算重疾賠付。甲狀腺癌是高發癌症,在大陸保險是按照重疾理賠的,而在港險裡T1N0M0及以下級別的甲狀腺癌僅按輕症賠付。

至於有限如實告知和無限告知原則,我給人講了太多遍,但是消費者對這個往往不在意,買了就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寬進嚴出(但還是支持嚴格的如實告知流程,這一點內地做的比較差)。這裡就不在贅述。

結論

香港保險的重疾險在之前具有多次賠付、輕症豁免、保額遞增等優勢,但是近年來內地產品層出不窮,輕症、中症、前十年額外贈送保額、女性特疾等都成了常規搭配,而香港重疾曾經的這類形態先進的優勢也不復存在。而在收益性方面,香港保險的重疾險也在鼓吹“有事看病,沒事存錢,集保障與儲蓄於一身”是明顯的銷售的誤導。因為它的現金價值的80%增長在合同裡寫的很清楚,是不確定的。

但是香港保險具有他自己的優勢,寬鬆的投資環境、各保險公司豐富的投資經驗,以及保費與美元掛鉤,具有一定的風險分散作用,作為高淨值客戶,配置一定的香港保險是有益的。

但是單純買個重疾險,內地的便宜實惠,理賠還方便,就算出現理賠糾紛,還有銀保監會可以找,不香嗎?

寫在最後:本文不針對香港保險代理人,但是文章中的圖片確實是某公司代理人寫的,和內地一樣,代理人群體中大部分都是遵紀守法的,但是也都有利益燻心,銷售誤導的少部分人,大家注意辨別,找靠譜的人士諮詢。

(老媽從業25年,本人從業6年,這個行業你知道的不知道的事我都略知一二,歡迎探討和交流)


保貳代l淼淼爸


香港重疾險從費率而言確實比大陸便宜一些,這點是香港重疾保險的優勢。但劣勢卻更為明顯,風險過大。具體原因如下:

1.重疾認定標準不同。香港與內地在重疾理賠條款上區別很大,一些疾病程度按內地標準可以達到重疾條件,但香港標準不行。

2.醫師及醫院資格不同。香港保險對開出鑑定報告的醫生和醫院的資質認定也與內地不同,且內地符合香港標準的醫院和醫生並不多。

3.匯率風險。香港保險對應貨幣為美元,存在匯率風險。

4.香港保險公司允許倒閉破產,而內地保險公司只可兼併或收購,對投被保人權益保護較高。

5.香港保險遵循最高誠信原則,要求投被保人必須自動告知以往疾病史。比內地保險業詢問告知原則嚴格的多,當然風險更大。

6.法律風險。內地人不在香港長期居住,但購買有香港保險的,不受香港及內地法律保護。這點不容忽視哦。

7.理賠風險。罹患重疾理賠後,香港保險理賠款如何轉入被保人賬戶?在當前外匯管制環境下,不容易實現啊!

風險還有很多,以上是非常明顯且威脅較大的風險點。至於如何選擇,自己考慮。



半佛俗人


香港保險,之前確實比內地有優勢,在病種和數量上遠超內地。但近些年來,隨著內地保險公司的成熟,病種最高也已經達到了190種之多,相較於香港保險,所差無幾甚至超越。

那麼說說香港保險的劣勢,香港重疾險,是終身追責,也就是說,從0歲到您投保的那一天,所有病歷必須全部上報。有漏報,出了險需要賠付的時候,香港保險公司便會徹查,一旦發現,便會拒賠。而內地保險,一般是兩年內無重大疾病發生,便不會去追責。

再說糾紛,香港走的是英國法律,會偏向於保險公司,投保人個人去與公司抗衡,結果不言自明。而且香港律師費奇高,小時收費,作為投保人不一定承擔的起。

而內地的銀保監會,是更注重客戶利益,只要不是惡意騙保,都會得到滿意的結果。

再說資金,香港保險需要用美元結算,我國每年一個身份證的換匯是有限制的,就算咱們香港保險順利理賠,幾十上百萬的美元,換匯人民幣需要多久?

那麼如上分析之後,是選擇香港保險,還是內地保險,您心中有答案了麼?



囍悅說


看到有條友說,香港保險“非保證”部分太高,有可能拿不到,因為字數太多,不能單獨留言給他,所以就放在這裡吧!

看一看“非保證的紅利”

我們那麼少的錢放在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為什麼會給我們那麼高的保額呢?

這就要看保險公司的賺錢模式,說得高雅一點,叫“盈利模式”。

傳統公司都是賣產品賣服務,獲取收入後,減去成本,就是自己賺到的錢。而保險公司則主要通過“死差”、“費差”、“利差”來賺錢。

什麼是死差?

保險公司年初的時候會設定一個死亡賠付值,比如年初設定100個人死,結果只死了80個,沒死的20個就是死差利,如果死了120個,多死的20個就是死差損。

也就是賠付多和少的問題,賠少了就是利潤,賠多了就是損失。這裡特別說明下醫療險,很多保險公司的醫療險都是虧損的,就需要通過其他險種,比如重疾險、壽險等去彌補。所以醫療險風險大,很多公司為了減少醫療險帶來的損失,就在“續保條款”裡面設置門檻,比如續保需重新核保,續保年齡最高70歲等。所以我們在選擇醫療險時,一定要留意是否有【保證續保】這個條款,以及是否可以續保至終身。

什麼是費差?

費差就是各種各樣的費用,年初的時候,保險公司會設定一個費用預算,到年底的時候核算是否超支。

各家保險的公司的經營策略不一樣,那麼發生的費用也會不一樣。

費用主要由渠道費用、運營成本、稅費等構成,渠道費用又包括了龐大的代理人佣金費用、各個分支機構費用支出等,運營成本又包括廣告等。大公司需要支付龐大的銷售費用和銷售激勵,以及要圈養全國各地的分支機構,另外還需要支付各種各樣的廣告費用,他們的產品保費高,就是因為需要把這些費用分攤到消費者身上,這就是所謂的產品溢價。

小公司的產品便宜,一是沒有這麼多的費用支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薄利多銷。

那麼年終時,費用沒有超支的話,就是費差利,費用超支的話,就是費差損。

什麼是“利差”?

保單的預定收益率(要給消費者的錢)和保費的投資收益(利用收到的錢做各種各樣的投資賺到的錢)之間產生的利潤差叫做利差。

簡單講,假設一個產品的預定利率是3.5%,而保險公司將收到的保費進行實際投資後,其投資收益率為4.5%,1%為利差益;若實際投資收益率為3%,則-0.5%為利差損。

利差跟保險公司的投資水平有很大關係,當然,跟資本市場的行情也有很大影響。

死差是根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死亡率進行計算的,這個數據一般比較穩定。費差,一般根據過去多年,公司的營運成本及年初預算,一般也沒有太大的出入。所以,盈利的保險公司,絕大部分是通過【利差】盈利的。資金規模越大,存款、國債等固定收益的議價權就越大,保險公司就可以獲得一定的利潤基盤,其次再進行有限制比例的股票投資等高風險投資配置,博取更高的收益。

保險資產的總體收益歷年來都是正的,是比較穩健的。有的保險公司有自己的基金公司,有專業的投資人士,將資產分佈在債券、股票、基金、房地產等不同的組合,根據市場狀況增減各種資產的配置比例,以獲得最好的回報。

瞭解了保險公司的盈利模式,我們再來看保單裡面的收益。以你提到的公司為例,171萬人民幣,是由【保證金額4萬美金+非保證部分特別紅利20萬美金】計算出來的。之所以你把這個問題擺出來,是你潛意識裡面認為“非保證”就是有可能一分錢也拿不到。這是因為你不瞭解那家公司的紅利模式。

【非保證金額】裡面包含了兩部分:累積歸原紅利和特別紅利。

【歸原紅利】通常投資於債券資產,因為回報相對穩定且可以預知,可於任何時候折現為歸原紅利的現金價值提取,歸原紅利率反映的是對長期債券孳息率的預期,是前瞻性的。

【特別紅利】主要投資於證券市場,只能在退保時折現為特別紅利的現金價值提取,特別紅利反映的是過去的實際投資經驗和成果,是回顧性的。

這兩種紅利的投資範圍與特性都不同,對於客戶來說,最終獲得的是“總現金價值”,所以要將這兩種紅利視為一個整體看待才有意義。

過去的兩年間處於【四低環境】,低企業盈利增長,低通脹、低利率,低經濟增長下,保險公司對長期債券孳息率的預期並不樂觀,預期較低,但是並不代表給投保人的回報都是低的。如果公司實際投資回報達到預期,公司會通過【額外派發特別紅利】將回報給投保人。假設最初,公司打算派10顆鑽石,其中4顆是白鑽(歸原紅利),6顆是紅鑽(特別紅利),但是實際上是白鑽少派了1顆,但是多派了1顆紅鑽,同樣總的是10顆,一點也沒少。

所以,當歸原紅利低於預期時,如果實際投資回報達到預期,我們將會通過增加特別紅利的派發,讓整體的紅利達到預期的數字。

雖然在全球投資環境較差的時候,分紅計劃短期內亦有可能出現實際回報暫時低於預期的情況。不過這只是市場波動反映出的短暫的現象,縱觀過往保單的中長期表現,那家公司的分紅保單回報都較為理想,最重要的是他們將不少於90%的可分配利潤以紅利的形式派發給利潤共享計劃的保單持有人,因此,無論賺到多少錢,都派最少9成給客戶,所以可以看到,【非保證紅利履行比率】有時會超過,甚至是大幅超過100%。

這就是“非保證”之中的“保證”。穩健運行170多年的保險公司,理賠也至少3代了,假若真的達不到“非保證”的承諾,為什麼還有那多人選擇這家公司?我們國家央行也持有這家公司的股份,就是因為他運行穩健。

2018年9月5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這家公司在北京舉行“研究項目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雙方將共同開展“中國養老金融發展研究”。

有國家做備書,我們有什麼好擔心的?


護你三生三世


“香港保險要比內地保險便宜”,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

1.保費便宜?

影響保費的原因有很多,有投保人群的平均壽命和健康狀況,有保險公司對保費的投資能力,有保險公司的人員工資、廣告投放等銷售成本,有保險公司的預留利潤等。

在第一點上,香港地區民眾相較內地民眾平均壽命更長,健康程度更高,即產品定價參考的生命表、疾病發生率低於內地市場。但是後幾點就不一定了。

從整體的產品價格來看,國內很多高性價比的優質重疾險,保費都遠遠低於香港保險。

2.保額能抵通脹?

香港的重疾險都是有分紅收益的,一旦罹患重疾,賠付額是保額+分紅,相當於保額有一定增長,有一定的抗通脹能力。

不過,不管是在香港還是在內地,分紅收益都是不確定的,可能高可能低也可能沒有,買保險之前保險公司為你演示的分紅收益不等於你一定能拿到的分紅,所以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3.香港保險保障病種更好?

前幾年,內地重疾險發展尚不成熟,重症往往只有30~40種,輕症也不是很多,中症更是還沒出現,與港險60~70種病種一對比,顯得十分寒磣。

但是現在的內地重疾險,在病種範圍來看,已經完全不輸港險了,甚至遠遠超過了香港。

比如,很多港險已經明確在合同中寫明T1N0M0分期的甲狀腺癌是不屬於癌症理賠範圍,而是屬於輕症,而在國內只要符合(ICD-10)定義的惡性腫瘤,都按重疾賠。如果保額50萬,輕症一般只能賠付10萬~15萬,重疾可以一次性賠付50萬。

而甲狀腺癌是十分高發的癌症病種,理賠率也較高。內地某家保險公司的理賠案件中,甲狀腺癌的賠付率甚至超過半數。

4.香港理賠更寬鬆?

不少香港不良業務員說內地保險對於癌症只有“擴散”了才賠,香港不擴散就可以賠,所以香港理賠更寬鬆。其實,這是赤裸裸的“套路”。

國內重大疾病產品,惡性腫瘤的定義是統一的,定義中的確存在“擴散”字樣。但是如果只是從字面意思理解,那就外行了。惡性腫瘤(癌症的醫學定義)本身就具有“擴散”的特性,可能會“擴散”不代表必須要求“擴散”。癌症確診就賠,是不需要有任何質疑的。

的確,在一些疾病的具體釋義上,香港重疾不像內地一樣有保險行業協會統一規定的25種高發重疾賠付標準,各家保險公司可以自行規定一些疾病的具體釋義,這也使得在一部分疾病的定義上,港險會更寬鬆一些;但與之相對的,有一些疾病上的要求會更嚴格。

在高發重疾的釋義上,兩地差異其實並不大。


小孟來理財


你好,作為一個投保人,在香港和內地也要投保,香港重疾險確實比內地便宜,但買保險不是隻圖便宜,可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首先,買保險是保自己的,要自己方便,投港險,萬一出險,來回費用你要考慮,如果是單買一兩百萬以內的重疾險,還是建議就近購買。

其次,如果是選擇高端醫療的,可優先考慮香港保險。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


熱愛生活的文文


  關於香港保險,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買的原因有三點:高收益、理賠松、價格便宜。

  

  關於高收益

  

  投資香港保險關注收益高應該注意三點:長期、波動、不確定。

  

  長期的意思是投資看長期,在購買的時候,業務員一定會把投資週期計算到足夠的長,然後就可以計算出那比較吸引人的,就是站在長週期的視角上所看到的增值部分。

  

  波動就是匯率波動,畢竟很多人就是預期著美元貨幣的長期升值空間,這個點也是為購買港險做了不少背書。但是美元的升值空間到底有多大?未來的匯率波動如何走勢?近幾年政府也在外匯投資上出了不少限制的手段。簡單來說就是錢不好出去,錢也不好進來。

  

  不確定性就是收益不確定。那個演示的分紅高收益是不確定的。而且關於分紅的披露情況,香港那邊貌似做的還不如內地規範。

  

  最後,這個高收益對應的產品價格也會高,畢竟增加一個分紅功能,就需要一定的保費成本。

  

  一句話:如果期待高收益,也請理性的去承擔相應的風險。

  

  關於理賠松

  

  就我所聽到的理賠松,很多的就是以相關的保險條款來說。在此之前請銘記“香港保險”這四個字,這就意味著它是一個特定區域的保險產品。

  

  特定區域意味著三點:理賠要在香港,糾紛要在香港,購買也要在香港。

  

  這個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違規購買的“地下保單”在不受中國內地法律保護的同時,也不受香港法律的保護。地下保單就是指:保險合同在內地簽署,而不是本人親自前往香港簽署的。未成年人不用去,監護人要去。

  

  比如港險對於壽險責任的除外條數最少,一般僅除外了一定時間內的自殺情況。而內地保險公司呢,一般就是六七條,還包含什麼戰爭、酒駕、無證駕駛和核爆炸等。

  

  再者,就是對於大病保險裡的相應條款,說港險有優勢。比如很多人所說的癌症除外甲狀腺癌,說這個除外好,因為甲狀腺癌花費少,僅僅理賠輕症,其它還能繼續享受保障。而可能有的人也不能接受,明明都是癌症,為什麼不能按照重症來理賠。

  

  當然了,今年國內大病也可能與之接軌,把甲狀腺癌從癌症中去除,一來為了確定重症花費問題,再者也是為了規避過渡醫療。

  

  同樣的特色,在關注點不同的人眼裡優缺各不同。

  

  再如對於腦中風後遺症,國內明確規定了對應的具體表現,而香港保險規定比較寬泛,寬泛的另一個代名詞就是解釋可能性比較多,但是這種糾紛可能性也會比較大。

  

  所以具體條款的寬鬆也要分兩方面來看,一定要具體分析,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分析才是王道。

  

  關於價格便宜

  

  價格便宜這個點,也是很多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一大特點。

  

  價格高低其實要看跟誰比,畢竟國內壽險公司八九十家,香港保險公司應該也得有幾十家吧。這個也就是說價格高低要具體分析,絕不是一概而論。

  

  某安和某邦比,某邦有價格優勢,但是和現在興起的更具性價比的公司比,它就是相當貴。所以單純的籠統說價格,可以說沒什麼鳥用。

  

  我們很清楚的知道香港的平均壽命比大陸長,所以其定期壽險的價格優勢比較大。壽險這個點貌似比較清晰,但是重疾險可不能和定期壽險的方法一致,僅僅看什麼除外責任,看什麼價格優勢。

  

  一來重疾險的費用構成按照預定利率、重疾發生率及費率,再者,重疾險的條款很多,除了責任免除部分,還有保險責任和重大疾病釋義部分。就是啥時候能賠、這些大病達到什麼情況能賠、怎麼賠和賠多少。

  

  購買香港保險,還應該把後期使用時的成本加進去,比如一旦保單變更和申請大額理賠時,需要當事人到場。這個成本也是應該考慮進去的。

  

  既然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那麼就要承擔後續坑坑窪窪的不平整。

  

  購買香港保險應比較明確的考慮清楚三個問題:匯率、收益和糾紛。

  

  換匯出現問題怎麼辦?

  

  收益沒有達到預期怎麼講?

  

  出現糾紛了又何去何從?

  

  多一點深思,再分析一下。

  

  香港保險的優勢也是明顯,以美元為結算貨幣,投資渠道的全球化,理賠要求也是全球化。不再侷限於內地的那些公立醫院。貌似看起來很高大的有木有。

  

  要記住:看到優點的時候,不要忽略它的相關隱患。

  

  那些人適合購買呢:稅後年收入不低於10萬美元、對美元有剛需以及有海外居住或移民的家庭,最重要的一點:身邊能找到足夠專業的香港本地保險從業者。


心道主宰


香港的重疾險和內地的相關險種各有所長,在免體檢賠付方面,香港最高的保額可以達到200萬,而大陸只有50萬。但是賠付時香港保險有可能因為投保人未如實申報而拒賠。另外一個差別是,大陸的賠付只計算重疾,香港的賠付是輕、重疾都算的,加起來一共都可以賠付3—5次。


獅子也要等機會


是遊戲都有規則,既然有規則當然就有範圍。如果你是香港戶口,自然優先考慮買香港保險,如果是大陸居民,那就首要考慮大陸產品。其他說的再好,你破壞了規則,就會多很多麻煩。並且大陸保險並不差,畢竟中國的銀保監會不是香港或者其他地方的監管機構能夠比的。這一點大可放心。當然問這個問題可能都是社會的高淨值人群,那不妨壽險配置完善之後,可以考慮國內的基金定投或者香港信託等多元化的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