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人們終於回想起來,被非典支配的恐懼

瘟疫,向來是人類的噩夢。

每一次大規模的瘟疫,都可能帶來千萬級的死亡,恐懼,黑暗,痛苦,在人群中散佈開來,然而,卻遲遲看不到消散的那一天。

那時,彷彿整個天空都暗淡下來。

1347年,歐洲黑死病,死亡人數達到了千萬級。

16世紀,美洲瘟疫,歐洲人帶來病毒,致使美洲土著幾近滅種。

17世紀,中國清朝,天花肆虐,大量人口死亡,順治皇帝也直接喪命。

當時間來到了今天,人類的醫療技術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像是天花這種曾造成數億人死亡的病毒,在1980年5月28日,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宣佈,被人類“徹底”消滅。

但是,這卻並不意味著

瘟疫,已經離我們遠去。

2002年,中國廣東。

非典病毒爆發,蔓延全國。

直到最後病毒消失,患病人數達到了8000多人,死亡人數774人。

這個數據看上去似乎並不嚇人,但是,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當時造成了多大的恐慌。

這一天,人們終於回想起來,被非典支配的恐懼

為了遏制病毒的傳播,那時,中國的人員流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隔離的隔離,封城的封城,人人自危,旅遊業受到重創,經濟也受到了影響,最後的死亡數據,已是無數的經濟損失和人員行動才換來的。

如果將非典放在古代,沒有什麼有效的防治措施,那麼它很可能會是造成上萬人死亡的瘟疫。

對於人類而言,瘟疫造成的死亡量級相當於戰爭,很多時候甚至高於戰爭,是人類一直無法迴避的災難

在人類對抗瘟疫的歷史中,人類的醫療技術確實在不斷髮展,但與之相應的,是瘟疫病毒的進化與升級。

更何況,人類還會自己製造病毒。

在電影《生化危機》中,人類製造的T病毒把人變成了喪屍,通過人咬人的方式傳播,最終把世界變成了一副喪屍圍城的末日景象;在電影《猩球崛起》中,人類為了治療老年痴呆症而研發的病毒最終反噬其身,使人類面臨種族滅絕的危機。

這些對未來的想象都可能會變成對未來的預判,因為人類科技的發展以及人類政治的博弈始終伴隨著不確定性。

當未來的戰爭越來越科技化、精準化,造成的傷亡越來越小時,未來的瘟疫卻可能會越來越強大,越來越難以解決。

這一天,人們終於回想起來,被非典支配的恐懼

事實上,瘟疫的真正可怕之處,也並不在於病症的高死亡率和痛苦程度,而是在於它的傳播,它那有時驚人的傳染性

當一種疾病具有了一定的破壞性,而且可以一傳十,十傳百,在人群之中迅速擴散,那麼它的恐怖程度,就是某些絕症也無法相提並論的。

歷史告訴我,一種傳染性病毒,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防治,它是可以持續造成數億人死亡的。

這一天,人們終於回想起來,被非典支配的恐懼

在人類社會誕生之前,實際上也並沒有任何的防治措施,而大自然,正是通過“瘟疫”的方式,來維持生物界的平衡。

我們知道,傳染病的高發有一個條件:

密集的人群

當一種生物的數量過於龐大,那麼傳染病發生的概率就會急劇上升。

密集的生物密度,會導致環境衛生的下降,也為各種細菌和病毒提供了溫床

以及那無數可能向它們提供養料的寄主。

這,就是大自然平衡生物數量的策略。

如果一種生物的數量過於龐大,那麼它很有可能會破壞整個生態平衡,導致資源緊缺,食物鏈失衡。

於是,通過一次次瘟疫,去消減那些數量過多的物種,就益於整個生態的發展。

就算到了如今的人類社會,情況也並沒有什麼不同。

這一天,人們終於回想起來,被非典支配的恐懼

人類的數量已經超過70億,早就已經越過了大自然控制生物數量的安全閥,傳染病的高發是在所難免的。同時,人類飼養的家畜甚至比人類的數量還要多,而且家畜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更為糟糕,這就為近年來多發的禽流感、豬瘟疫埋下了伏筆。

不同的物種之間病毒可以相互傳播,不同的病毒之間寄主們也只是它們的食物。

面對這些,人類和動物其實也沒有什麼區別

同樣那麼脆弱

…………

時間,回到2020年1月23日。

這一天,武漢關閉了所有的離漢通道。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又一次疫情的起因。

目前已經公開的信息是:

傳染源:野生動物

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

傳播途徑: 未完全掌握,存在人傳人、醫務人員感染、一定範圍社區傳播

病毒是否變異:可能

疫情是否擴散:是

雖然這篇文章說了這麼多,似乎有點悲觀,但是我想,一定的悲觀是必要的,因為這能夠引起我們對瘟疫、對傳染病的足夠重視。

避免去往人群聚集的地方,避免接觸野生動物。

還有,出門不要忘記戴口罩。

正值春節

健康和安全


仍然是第一位


請保護好自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