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太陽,閃閃發光


做一個太陽,閃閃發光


“微風吹著浮雲,細雨慢慢飄落大地,淋著我,淋著你,淋得世界多麼美麗……”春雨細細密密地下了一整天,我坐在窗前,聽著鄧麗君的《微風細雨》,看雨中的山茶花落了一地的紅。


翻開朋友圈,無意間看到好友發的一段在飄著雨的窗前獨自吹著憂傷的口琴的視頻,那迷離的雨簾和傷感的琴聲隔著屏幕傳遞著淡淡憂愁。


春雨總是如此這般的綿長,淋溼了大地,也淋溼了人的心。

做一個太陽,閃閃發光


戴爾•卡耐基說:“如果你不開心,那麼能變得開心的唯一辦法,是開心地坐直身體,並裝作很開心的樣子說話及行動。如果你的行為散發的是快樂,就不可能在心理上保持憂鬱,這點小小的基本真理,可以為我們的人生帶來奇蹟。”


我想把這段話送給那位朋友,送給在陰雨綿綿的禁足日子裡憂愁著的人們,也送給自己。


在心理學上,這個叫做“念力”。積極地自我暗示,自我肯定和強調,漸漸會內化成一種心理需求,內在於心,外化於行。這樣試一試,真的會有用哦!


如果細心回想一下,就會發現,在我們的身邊,總有那麼一兩個整日臉上帶著笑容的人,這樣的人,內心是充滿正能量的,像太陽一樣,照到哪裡哪裡亮堂。這樣的人具有一種強烈的吸引力,我們會情不自禁地喜歡和這樣的人呆在一起,因為他們身上的光芒能夠驅散內心的陰霾,給黑暗中的人帶去光明和希望。

做一個太陽,閃閃發光


  有個剛做完手術的孩子,他的眼睛上還蒙著紗布,等待光明。


  一天,他摸索著來到醫院後院,坐在一棵大樹下。他在黑暗中幻想著將要看到的五彩世界,而又擔憂手術不成功。一片樹葉飄到了他的頭上,他隨手一摸,拿到手裡,自言自語地說。

“這是場樹葉,還是…”

“是楊樹葉,”

一個低沉的聲音傳過來,接著一雙大手摸到了他的臉上。

“小朋友,幾歲啦?”

“12歲。”

“你眼晴不好?”

“啊,從小就有毛病。伯伯,你說這世界美嗎?”

“美啊!你看,這天空是藍色的,遠處的山雄偉挺立,那雲朵潔白可愛。在咱們對面有一江清水。水面上浮著粉紅的荷花碧綠的荷葉。這四周綠樹成蔭!那邊不知是誰在放風箏。你聽,這樹上的小鳥在叫,你聽見了吧?孩子!”

“我聽見了。”

盲童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幅美麗動人的圖畫。當他沉浸在歡樂中時,突然他抓住那個人的手問道:

“伯伯,我的眼晴能治好嗎?”

“能,能!孩子,只要你認真配合醫生治療,就會好的。”

“真的?”

“真的!”


以後,就時常看見這兩個人在交談著。

做一個太陽,閃閃發光


  過了一段時間,這個盲童終於拆了線。他看到了光明。當他適應了刺眼的陽光後,便跑向了後院。他走到那個黑暗中給予他歡樂的地方,用他那明亮的雙眼向四周一望,他愣住了。原來,這裡沒有花木,沒有清水,沒有大山,有的只是一堵牆壁和一棵老樹。在殘秋冷風中坐著一個老人,他戴著一副墨鏡,身邊放著一根探盲棒。老人捧著片楊樹葉,在低低地說著什麼。以後,在這所醫院裡,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少年拉著一位失明的老人,在用他剛剛獲得光明的雙眼,向那位曾給過他一片光明的老人訴說。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除了用高明的醫術醫治人們的痛苦,其實人們更需要一束陽光、一陣風、一片葉子、一隻飛鳥等帶給人們的那種對生命的感動,有了它,人們才不再怨根,不再遺憾,不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

做一個太陽,閃閃發光


你給了生活什麼,生活就會回饋給你什麼。即使深處黑暗,也要做一個太陽。


做一個太陽,用閃閃的光芒去照亮周圍的人,用一顆慈悲心去體察關照他人。眼裡有眾生的人,自己的悲苦也會暗淡弱化下去


風雨過後是陽光,希望每個人都能做一個太陽,以樂觀的心態去應對生命裡那些灰暗的日子,活得健康、積極、陽光!


親愛的朋友,憂鬱的日子裡,抬起頭來,做一個太陽吧!閃閃發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讓溫暖傳遞下去,讓世界明亮起來!

做一個太陽,閃閃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