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數學就特別好,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長大後才明白,原來數學好是因為智商高?

財智觀察


數學特別好,往往意味著其它學科不好,即便是其它學科成績一般,也會在數學特別好的襯托下變成偏科。由此可見,數學學霸的感覺,往往就是 語文學渣的伴生物。人對有的東西總是忽略,而念茲在茲的都是缺少的,因此 學渣的感覺 往往佔據主導地位。

我這麼笨拙的人不是一樣可以學數學嗎?所以說,數學好,對於極少數天才是因為智力,對於大多數人只是因為花費的時間多。正因為在數學上花過多的時間,才導致某些學科花時間少而成績不佳。我一直到高考,都在為語文學的不好而苦惱,直到大學看了金庸的小說後,才愛上文學並享受到文學的美。

其實,我從小到大數學成績都非常好,但是我一直都沒什麼感覺,總覺得自己語文不行是個學渣。我父母從來沒有誇獎過我數學好,數學老師是班主任好像也沒有過,倒是物理、化學老師總是誇獎我,才讓我的中學生涯不那麼絕望。即便是現在,我學的數學老爸已經看不懂了,但換來的也只是:數學要結合實際,你應該去學學力學,如:結構力學、彈性力學、材料力學、...,這樣才有意義。

除去專業原因,一個人可以堅持學數學,最主要的還是內在的興趣,而非在於外界的認可,因此學數學的感覺應該是單純的快樂。

最後,長大才知道,學校學的那些數學遠遠不夠,數學的好壞和數學成績毫無關係。對我來說,那些考試成績只是肥皂泡沫,它嘲笑著我的青春在其壓縮映射下的不動點——優秀線。


思考思考的動物


來來來,先吹一波。

我數學就挺好,小學基本就是100,或者扣幾分,都95以上。初中彷彿開了掛,比小學還好,初三以前,基本都是滿分,代數幾何都挺好,初三開始有扣分,但是也扣不到10分。

高中以為數學很難,結果一學還行,我也愛做題,捲紙不離手,高一期中期末四次考試,立體幾何三次100,代數也都是90多分,高二學數列時還考過一次99,高三考不了那麼高分,一般數學也都是年組前五。

再來黑的,就我這麼一個人,高考絆在了數學上,本來高考題很簡單,做起來毫不費力,我自己覺得130+,直逼140沒問題,結果我只考了98分,而相比之下,我不太擅長甚至考過69分的政治反倒考了106,命吧,有得就有失,半點不由人!

其實我數學還是可以的,大學學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我分別是93,98,94,還行哈,以後學西方經濟學,各種計算也是信手拈來,各科專業課,計算題都滿分,學數據庫,c語言,都不費勁,自考c語言93分,連帶著邏輯也將就,參加管理類聯考綜合(數學+邏輯+寫作)140分(滿分200)。單位工作離不開計算,憑這點數學底子還是業務能手,進了好幾個人才庫。

我的感覺,學校裡學的數學其實很簡單,但是我畢竟學歷有限,僅限在我學過的範圍內,應付生活也可以算得心應手了。但對比高斯那種可以用尺規畫17邊形,或者阿基米德利用原始工具測量太陽地球距離的能力,還是差太多太多了,人家是人中龍鳳,自己畢竟只是普通人。

數學其實很重要,不誇張的說,整個世界都是構建在數學基礎上的,大到身邊一花一木,小到身體裡的基因,小人物生活裡的雞毛蒜皮,高大上至文藝範的音樂藝術,都與數學密切相關,計算機科學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有世上一切皆算法的說法,啥是算法,看起來是計算機程序,其實也是數學的一個分支!

我愛數學,現在還和上初中的兒子一起做題,大家也一起來吧,超好玩的!


千葉0000001


我媽有個同事的孩子,數學就超級好。人家小孩上學也算早的,二年級開始上奧數班,那個班是每次考試不合格的都沒資格上了,她每次都能留下。小學就得過數學的競賽獎。她五年級的時候我上高二,有一次問我一個很複雜的題,我費了半天勁用方程式解出來以後,她說方程式太簡單了,老師不讓用方程式解,所以我想不出來怎麼做。她因為小學數學競賽得獎,上了很好的中學,初中數學競賽得獎,又保送了高中。高考數學考了滿分150。真的是我見過的超級牛人了!當然,她屬於聰明還超級超級刻苦的。還有一個聰明朋友,她屬於班裡座位被老師轟到最後一排,因為老說話不聽講,然後人家高考物理滿分150。屬於什麼都不學,看幾眼就什麼都會的!


肖肖Vicky


一件小事來說明。


小學時候,有一次在一個小店裡買文具。

老闆找我錢,我看了一眼就說:您找錯了。

老闆愣了一下,算了算,確實找錯了。我倒是沒什麼,退給老闆一點錢後就走了。

但老闆到處去宣傳,我是一個神童。

後來我中學得了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考上了大學,他還到處說他一點都不意外,早看出來了。說我算題是秒算。


他的話再輾轉傳回我的耳朵的時候,我自己都愣住了。

“我給您是10元,文具總價是偶數毛,您找給我奇數毛,肯定錯了。我根本就沒有算啊。您到處誇我有計算器一樣的秒算能力,我這……”


生活中這樣的體驗太多了,有些是關於幾何方面的,有些是關於概率方面的,有些是邏輯方面的,我覺得很平常,但……

這個算術的案例最簡單,分享給大家。


最後說一下,我不認為是智商高,只是思維習慣。


愛編程的魏校長


我80後人,三年級以前數學沒及格過,就因為一個老師侮辱我永遠都學不好,激起我骨子裡的那股不服輸的勁兒。

三年級後,數學不管大考小考,基本上都是滿分,中考數學拿了滿分,高考數學滿分150我拿了149。

首先來說說自我感覺吧。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智商有多高,也從來不是那種好學的孩子,下課就玩從不做題,作業有時候太多也會抄別的同學的,上課有時候還看小說課外書。

但有一點我做的比較好,每學期開學發新書我都會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新書學完,包括書中的例題課後習題都在一星期內解決完。之後上課,老師佈置的作業任務我看似不放在心上,但很顯然基本上我都是會在心裡過一遍的,也就是說所有的題目我就算不拿筆寫,在腦子裡我也是做過了的。

好不誇張的講,有時候碰到難題,我偶爾還會在夢中做題,往往前一天晚上不會做的,睡一覺起來答案就完完整整的出現在腦子裡了。本來平時做夢醒一會兒就忘了,但是夢中做題不一樣,會記得特別清晰。

但如今的我也平庸的不能再平庸了,我也從來沒覺得我的智商有多高。

所以我總結了一下:數學學習未必靠天賦,方法跟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初高中英語田老師


從小數學好的表現:

1、會特別自信,自我感覺很美好,在同學中有優越感,我從一年級到高三,數學都是班上第一,所以很清楚這種感覺。

2、膽子大,第一不代表所有題都會做,一些題目是通過自己的猜想,然後動手試了,通過不斷的設想最終找到合適的方法解題。

3、意志力強,在遇到困難的數學題時,會不停的思考,加班加點的嘗試,通過長時間的奮鬥,最終獲得正確的答案,從而培養了自己的意志力和自信心。

4、快樂,學習成績好,生活特別自在,家人和老師的肯定,讓自己有榮譽感。

5、出眾,我從小數學比較突出,所以不怯弱,很多時候在班上起到帶頭學習的作用。

數學好與智商是否有關

1、正常人的智商都差不多,有的人從小數學特別好,初高中後就一塌糊塗,怎麼解釋。有的人小的時候數學糟糕透頂,初高中卻名列前茅,如何分辨。

2、數學好的原因有很多,每個人的原因也不一樣,其中家庭教學特別重要。就我而言,我是堅持努力學習的那種,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

3、數學好,一直努力智商會變高嗎?當然會,不僅是數學,各個學科都一樣,只是每個學科獲得的知識不一樣,鍛鍊腦的方法雖然不同,但是始終是大腦在運動。

4、想變聰明,數學也學不好怎麼辦,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找自己喜歡的科目努力學,在某一方面成為專家,你就是人才。

5、厭惡學習和學習和學習無用論那麼多,學習了也不一定有高收入好回報。這怎麼解釋?學習肯定是有用的,主要看怎麼用,收入和學習是否能夠對等,這樣看,一把不快的刀和斧頭切肉,斧頭的速度快,也方便。但是一把特別快的刀和斧頭相比呢?是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所以學了也沒有好的收入,可能還不如沒有讀書的那種人,但是你堅持努力,最後的結果就不一定了。


委以心誠


數學好,既可以說成是智商高,也可以說成是天分高。

從小,因為數學好,父母和老師就想著怎麼打壓我的囂張氣焰。小學時,父母只會嘮叨,讓我不要驕傲。老師直接上“硬菜”:全校語數聯賽,全市語數聯賽,最後是“九章杯”全國數學競賽,決賽回來,我給全校的數學老師講了全部試題及其解法,當然因為競賽時間關係,決賽時我沒有做完題,只拿到了三等獎證書。後面的就不囉嗦了。。。。。。

總之,從小我就很自信(當然我也知道自己的缺點),膽大(因為對危險預見清楚,準確規避),堅定(難得住我的,必須得讓我服氣),快樂(學完了我就玩去了,不快樂都沒道理),出眾(從小學到研究生,都是別人在抄我的作業),冷靜(經得住忽悠,特別是來自女孩子的)。。。。。。

也因此,我的人生獲利頗豐,因為隨時都能更快更好地做好準備,所以比其他人能抓住更多機會。

也因此,我有很多取捨的權利,而不是陷入絕境或者一條道走到底。

等等這些吧。。。。。。


溫情默默的兔子


我就是那個從小數學就特別好的人,至於智商有沒有比別人高,這個我可不敢自誇,先來說說我的經歷吧。

小學數學就不用說的,沒有低過90分,100分也是經常的事情;到了初中,特別喜歡數學,到什麼程度呢?老師還沒講呢,我已經把後面幾節課的練習題都做完了;高中也是,雖然我讀的是文科,但最喜歡的還是數學,整個年級文科有8個班,我的數學成績經常是全年級第一,高考數學138分;到大學,很多人說起高等數學就頭疼,而我卻依然喜歡做數學題,解各種難題,大學不管是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還是幾何,我都得心應手。

而且我是個女生。

那麼我數學成績好,是真的因為智商高嗎?我覺得不是這樣的。

一、愛讀書,為我以後的學習打下很好的基礎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讀書,可以說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了,而且是各種書都愛看。那些被家長老師視為“禁書”的武俠小說、言情小說,我在小學四五年級就已經開始看了。而像鄭淵潔童話、故事會、童話大王這類兒童讀物,我接觸的就更早。

那時我家開著書店,家裡人對我看這些雜書從來沒有禁止過,隨便我看,這就養成了我愛讀書的習慣,每到放學後、週末、寒暑假,我都是泡在書裡的。從來不會像其他孩子一樣去找小夥伴玩,去別人家串門。

書讀多了,理解能力就比較突出,看到一些需要深入理解的數學題,總能很快地知道解題思路和方法。

二、喜歡沉入數學題海的感覺

在所有科目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數學。因為性格比較內向,不喜歡交際,就特別喜歡做數學題時的那份安靜。每到心情特別煩躁的時候,拿兩到數學題來解,心情立刻就平靜下來,那種沉浸在數學題目中的平均、心情的愉悅,以及解完難題的成就感,都讓我深深喜歡上了數學。

喜歡數學,不會因為是哪個數學老師而改變。有的學生,是因為喜歡這個老師,才喜歡某個科目,而我就是單純地喜歡數學,喜歡做題時的感覺,不管遇到什麼老師,我都只管學自己的,他講課的方式我也可以完全接受。

初中的時候,特別喜歡超前學校。每天寫完各科作業,就自己拿出數學書來看,看懂了就做題,書上的習題做完,就做練習冊上的。基本每天做數學題都要用去一兩個小時,還完全是自願的。

現在想來,之所以數學成績好就是因為打心眼兒裡特別熱愛。

三、數學好就智商高嗎?

數學好就智商高?我不這樣認為。

要說我數學好,那麼物理化學生物應該成績也好吧,不是的,我的生物就經常不及格,從初中接觸生物,到高中講各種染色體,我對那些染色體配對的題目是一直都搞不懂,而同宿舍的一個女生,數學沒我好,生物卻數一數二。

物理化學也學的很一般,物理還好些,化學也一直在及格線掙扎,最後我只能選擇文科。

所以,我覺得數學成績好,也就是因為閱讀量大,理解能力強,讓我在小學就打下基礎,等上初中高中後,慢慢地邏輯思維能力也開始提高,讓我學起數學來才得心應手,這跟智商關係不大,跟自身愛學習,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有很大關係。


花七七說事


你好,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認為數學好與智商沒有關係。

我說下我的情況:

我從小到大,數學在班裡一直不錯,很多時候都能出現一道難題只有我會的情況。但是我背東西特別慢,基本所有需要靠背的科目都不好,甚至不及格。

所以我認為,數學好不好與智商沒有任何關係。

那我為什麼數學好呢?我一直認為跟我喜歡數學有關,我上學的時候可以因為一道題做不出來而睡不著覺,甚至半夜做夢都是在做題,突然從夢中醒來,跟著把筆拿出來記下來夢裡的解題思路。

所以我認為,一個科目的好壞,跟興趣愛好的關係更大一點。

以上是我的答案。


教培行業於盼


本人70後,沒上過高中,初中畢業後上的師範,記憶中最強的科就是數學。

初中數學成績一直穩居前幾名,中招考滿分。但現在想想,數學學的好和智商關係真不大。

第一:我初中物理第一次考試45分。(滿分100分)

按說數學學的好,物理一定沒問題,但事實是,剛開始,我對物理真的是一竅不通。

第一次考試45分,被教家長。父親是老師,倒也沒批評我,只是說以後好好學。那時也沒什麼輔導班,父親教語文的,也不會,只有自己拿本參考書,慢慢自學摸索,最後考的也不錯,但過程真的是蠻辛苦的。

第二:我數學學習好最主要還是方法得當。

我上初中時,家離學校很遠,所以當其他孩子都上早晚自習時,我是沒法上的。每天早上6點起床自己在家背書,晚上自己在家學習。

現在想想也許正是這種自學的方式促進了我學習的極大進步。

我記得大複習時,為了提高自己的做題速度及訓練量。我拿到一份捲紙,先看題,只要一看題會做,直接過,不會的,或者比較難計算的,我才會動手去做。這樣每天晚上我都能完成好幾套題。

而且每套捲紙,我並不會一遍過,隔幾天我會拿出來再研究,當初不會的,現在是不是可以輕而易舉的解決?

還有的題,實在不懂,我就看答案。看懂了,不看答案自己再寫一遍,有的甚至做兩遍道三遍,目的就是為了以後一見到這個類型題,都要會做。

就是用這種極其笨拙的方法,我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後來我學習物理也用過同樣的方法,效果還不錯。

很多人都感覺數學好的一定聰明,智商高,但在我看來,真不是這樣的。像作家三毛、瓊瑤智商很低嗎?但上學時,數學都不好。

數學的學習關鍵是方法以及意志力。

只要有努力學習的決心,再加上適當的方法,沒有學不好的。

有的孩子是一看不會就不做了,給個答案也不想研究為什麼是這樣?有的孩子是從來不總結反思,一個類型題第一天會做,換個數字就不會了,這些孩子都是懶得思考的人。說白了,學啥也學不好。太懶!

如果你數學不好,如果你認為自己比較笨,不妨試試我的方法,也許對你有用。

加油吧,就算你很笨,數學也有可能學好!相信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