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中林平之為報仇練了辟邪劍譜,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他做的對嗎?

ice-峰張開峰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說的,原文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應該翻譯為: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責任的人最為不孝,舜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妻,是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君子認為還是告訴父母比較好。

那麼來說說林平之,林平之為什麼沒洞房就自宮了呢?我想有兩點:1.從正常的想法來看,先讓嶽靈珊懷上孩子再去練劍也不遲,但要知道林平之一心想要報仇,嶽靈珊是他心愛的女子,不想因為仇恨而玷汙了這個女子。2.林平之揹負血海深仇,嶽靈珊是仇家的女兒,不想自己的後代上流淌著仇家的血,這會讓他時刻想起滿門被滅的仇恨,所以最後林平之選擇讓自己受苦受難也不想讓嶽靈珊為難。





瓦力說電影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語出《孟子離樓章句上》,是孟子專門評價舜的,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所以“無後”指的不是沒有後代,而是指舜沒有稟告父母,就娶妻了。不顧父母,沒有盡到做後代的孝道,是為無後。但後來被人們簡單曲解為無後就是沒有後代。

再說林平之,嶽不群拿到辟邪劍譜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他,也差點要了他的命。他後來在華山派是靠著嶽靈珊勉強保命,但嶽不群為了免除後患,仍是一直在找機會殺他。所以林平之拿到辟邪劍譜時,自宮練劍是他唯一能保命的選擇。命都要沒了還想什麼後代啊,先保命吧。


墨予白33


金庸老先生筆下的刻畫林平之這個人物比較細膩,從開始的懦弱膽小到最後的心狠毒辣,他有這樣的轉變完全因為他的內心完全被殺父之仇充斥,所以他為了修煉辟邪劍譜而自宮,因為他知道就算自己有了後代,等他長大想要報仇也是無望。林平之自宮修煉辟邪劍法是他最後報仇的希望,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不得不報,只要能報此仇,有沒有後代他已經無所謂了。


redis6


林震南作為江湖人,家學底蘊本來就不夠深厚,再加上是武林世家的思想體系一向和當時的朝廷思想體系是存在一定衝突的,所以林平之對於儒家思想應該並不會完全認同!後來福威鏢局被青城派滅門,對於林平之的世界觀打擊很多,弱肉強食的觀念在他心中產生了萌芽!後拜入華山派,華山派作為所謂的名門正派,本來應該在林平之的思想認知上是一次矯正的機會!但是嶽不群的偽君子的真面目被林平之發現後,徹底的摧毀了林平之皈依正統思想的念頭!弱肉強食的觀念深入了他的意念之中!想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想為自己的親人報酬,想出人頭地唯一的途徑就是比他們強,現在有一個絕好的機會放在面前,失去的只是無後為大這樣一個虛無縹緲的精神束縛,他又怎麼能經得起誘惑?更何況名門正派的掌門都會這麼做,他有什麼理由拒絕?關鍵他還有後路可退!他們林家的祖上不是也學了辟邪劍譜?當他出人頭地後大不了和祖上一樣,故伎重演!笑傲江湖金老對於令狐沖的的角色設計表面上看是放浪形骸而骨子裡卻是一個尊師重道的儒俠形象!嶽不群再怎麼對他,他也不願意對嶽不群下狠手,任盈盈怎麼對他好他也不願意加入魔教,令狐沖的內心深處隱藏著很深刻的儒家思想,而林平之的種種行為對於令狐沖來說,應該是一返襯的作用吧!

 

 

 


食客三千萬


對與不對,金庸在笑傲江湖的後記裡面有提到。道德標準把他們分成兩類:努力目標是為大多數人謀福利的,是好人;只著眼於自己的權利名位、物質慾望,而損害勞人的,是壞人。好人或壞人的大小,以其嘉惠或損害的人數和程度而定。

這林平之的作風,是不是錯不知道,但一定不對。


周大炮先生


武俠年代,註定江湖一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信仰,哪裡還有時間考慮那些繁文縟節。再者仇不報已然非君子,有何顏面娶妻生子教育下一代。


人性的判官


首先,林平之這個決定是不對的。儘管這是武俠中的劇情,但包括現實中,一個人若被慾望、仇恨、嫉妒等負面情愫充斥頭腦,左右生活、人情感,甚至為此葬送了本該完整的一生,是極其不幸的!林平之為了練就絕世武功,主動自我毀滅,正是金庸寫《笑傲江湖》的初衷,也是給世人的警示。何以笑傲江湖?當看透世間萬象,從容自定。


用戶93528720213


不管對與錯,假設你是林平之你會怎麼做,可能你比他的結局還慘!^_^!


玩玩遊戲聽聽音樂


如果再遲就性命難保,不得已而為之。


言舞97904916


辟邪劍譜本來就是邪功,心術不正肯定不行,不過也可以生完小孩再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