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我爸是李剛”,又來“我爸是縣委”,家庭教育的成敗不言而喻

文|小海豚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10年前,一句“我爸是李剛”紅遍了大江南北。

但這句話並非善意,是對飛揚跋扈“官二代”的嘲諷,著實有些諷刺。

然而,繼“我爸是李剛”之後,相似的一幕重新上演。他的臺詞是,“我把是縣委。”

繼“我爸是李剛”,又來“我爸是縣委”,家庭教育的成敗不言而喻

繼“我爸是李剛”,又來“我爸是縣委”

在疫情期間,全國上下都在做著抗“疫”的工作。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縣的一位14歲少年,和疫情防控卡口工作人員產生了衝突。產生衝突的原因很簡單,少年在取快遞時,被工作人員阻攔。於是,這位少年便和工作人員產生了分歧。

少年的態度十分惡劣,甚至有一些囂張。他破壞掉防控的設施,還對工作人員叫囂道:“你是哪個單位的?我爸是縣委的,你打我呀……”

繼“我爸是李剛”,又來“我爸是縣委”,家庭教育的成敗不言而喻

再後來,少年的父親匆匆趕到了現場,當即向工作人員進行了賠禮道歉,並賠償了被破壞的防控設施的費用。經調查,少年的父親確實是在縣委工作,但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這一幕讓很多網友感慨:“一個普通的縣委工作人員,孩子就如此囂張;如果不是普通的工作人員,孩子又是一個什麼狀態?”

但是對於這件事,他也只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對於家庭教育,父母也應該正視其存在的問題。林則徐曾有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而對於現在的“二代事件”,我們並不少見。除了“官二代”身上發生的一些劣跡,還有一些“星二代”和“富二代”。

繼“我爸是李剛”,又來“我爸是縣委”,家庭教育的成敗不言而喻

李某某和另一個李某某

李某某

李雙江之子李某某事件,很多人早有所聞。但其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卻讓人歎為觀止。在2013年李某某發生強姦案前,還發生過一些事情。

在李某某十五歲的時候,曾開著一輛夢鴿的寶馬車招搖。我們知道,15歲的孩子並沒有到法定的駕齡,這件事他的父母也應該知道。而且,李某某開的車是經過專門改裝的,其改裝費就花了20多萬元。

你看,孩子喜歡什麼,父母就為他準備什麼,而不考慮違法帶來的後果。這就是一種溺愛。在李某某打人事情之後,其父李雙江出面道歉,懺悔自己教子無方。但是兒子勞教一年後,父母是怎麼做的?父母立刻又送給孩子一輛價值百萬的跑車。

然而,李某某在這次事件過程中是一個什麼狀態?他不僅態度十分囂張,上來就動手,還公然大喊:“誰敢打110?”為人父母,但凡有一些家教,孩子能是如此的狀態嗎?

在2013年李某某事出後,媽媽是怎樣做的?她不僅沒替兒子悔過,還不顧法律,猛爆被害者的隱私,把責任全部推卸到被害人身上。她就是要努力證明,自己的孩子是單純善良的、是一個好孩子。

繼“我爸是李剛”,又來“我爸是縣委”,家庭教育的成敗不言而喻

另一個李某某

曾經的山西首富李海倉,原山西海鑫鋼鐵集團董事長,其子是李兆會。這位鋼鐵大王在2003年時被刺身亡,當時李兆會還在澳大利亞留學。家庭遭到如此變故後,他立刻被召回,急匆匆地上任首要職務。

在剛開始的幾年內,企業還在蒸蒸日上,但是在2014年企業便成了負資產。不僅負債累累,還被告上了法庭。在2017年時,李兆會被限處境。

對於這些孩子們所做的事情,其家庭教育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而家庭教育不僅僅是針對這些“權貴”,還是普通父母引以為戒的。那麼,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呢?

繼“我爸是李剛”,又來“我爸是縣委”,家庭教育的成敗不言而喻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們教育孩子過程中,有三大教育的支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家庭教育則是這三大教育的基礎。

1)兒童教育學家蒙臺俊利指出:在孩子6歲之前,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僅是智力發育高峰期,也是孩子的依戀期。孩子對父母依戀的程度,則決定他成長到青春期時,被管教的“成敗”。簡單說,如果在孩子6歲前,缺乏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很難被父母管教。

2)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道德品行、生活習慣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但並非是說父母在自律上沒有問題,孩子就不會出現問題。這還需要父母不要太溺愛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還要考慮到“界限”的問題。比如:道德和法律。

3)常言道,知子莫若父。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對孩子的品行和做人的態度有著更深入的瞭解。在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要及時地改善孩子的行為習慣。不能因為愛孩子而忽略了孩子本身存在的問題。

繼“我爸是李剛”,又來“我爸是縣委”,家庭教育的成敗不言而喻

家庭教育中,“爸爸”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爸爸”的角色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不僅會影響到孩子良好性格、行為習慣和道德準則,也會影響到孩子如何處事、如何做人。

但是,在很多的家庭中,經常會出現父愛“缺失”或“缺位”的現象。其中,又存在著3方面的原因:

1、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爸爸會認為自己是一家之主,出現“男主外、女主內”的現象。爸爸認為養家餬口是自己的責任,而媽媽認為管教子女是分內的事情。這也就容易造成父愛“缺失”或“缺位”的現象。

2、家庭教育觀念的陳舊:父親還會保留一些傳統的觀念,比如“嚴父出孝子”等。在這種教育下,父親經常會“板著臉”,無視孩子的自尊心和獨立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父子關係緊張。

3、家庭角色的“傾斜”:在現在社會中,年輕父母的壓力大。爸爸為了工作早出晚歸。早起時,孩子還未睡醒;晚歸時,孩子已經睡了。這就迫使孩子出現和母親的關係密切,疏遠了父親。

繼“我爸是李剛”,又來“我爸是縣委”,家庭教育的成敗不言而喻

那麼,爸爸應該怎樣做?

1)爸爸的角色很重要,那麼所要承受的壓力也是同等的。在忙碌的工作之餘,要留出時間來多陪伴孩子。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培養親子間的情感,並教會孩子為人之道。

2)爸爸在教育孩子的傳統觀念上,需要有一些改變。一個家庭,每個成員的角色都是平等的,不能因為父親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就要佔據主導家庭的地位。對於家庭而言,更需要的是情感。

3)不要過於溺愛孩子。現在溺愛孩子,是一些父母的通病。過於溺愛孩子並不是在愛孩子,還可能是在“害”孩子。

關注小海豚的奶爸,每天分享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