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別人的錢,省自己的錢!"錨定效應"瞭解一下


賺別人的錢,省自己的錢!

公司對面開了家茶餐廳,翻開它的菜單,前面幾個招牌菜價格很貴,一個菜兩百左右。

菜單後面是一些炒飯、煲仔飯,均價40左右。

不少同事中午去吃煲仔飯。我問他們貴不貴?他們說還行吧。沒人說貴。

一碗煲仔飯40還不貴?明明比對面食堂貴了一倍好嗎!

那為什麼同事覺得不貴呢?

因為這家茶餐廳前面的菜太貴了,拉高了顧客的價格印象。

這就是"錨定效應":

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特定數值作為起始值,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在做決策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給予最初獲得的信息過多的重視。

錨定效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優勢談判》是汽車銷售人手一本的經典書籍,作者羅傑·道森算是世界上最會談判的幾個人之一了,也被"錨定"過。

在書中,他說兒子有一次問他要20塊零花錢。他和兒子"談判",最後給了15塊。事後反應過來,怎麼給這麼多?零花錢一般1,2塊就夠了。

因為一開始,兒子的報價太高了。

道森在《優勢談判》中介紹過一個技巧,同樣用到了錨定效應:

你去買東西,即使你對報價很滿意,也要表現得不情不願。

一定要做出難以置信的樣子,臉上寫著:這麼貴?你在開玩笑嗎?

人的表情能傳遞豐富的信息。對方會想:我這個報價確實高了些,但真的很離譜嗎?還是說,有人報了更低的價格?

於是報價可能會再降一些。

"錨定效應"暗中操縱你的四種方式

基準之錨


賺別人的錢,省自己的錢!

降價促銷運用了錨定效應

去商場買衣服,有件衣服賣300,你一看原價1500,趕緊買了,還感覺佔了便宜。

仔細分析,1500塊這個定價多半是不合理的,但你被這個不合理的基準給影響了。

這個套路並不侷限於定價。

我以前的老闆讓我們每天晚上9點下班。如果活兒幹得好,週五可以6點下班,以致每次6點下班就覺得很開心。這其實是正常下班時間!

事實之錨

客戶來看樣品,先和你說,之前看了兩家,價格分別是多少。你一聽慌了,比你要報的價格低很多。趕緊和領導申請,能不能報一個更低的。

客戶將事實用作錨。不過,事實是可以選擇的。可能這個客戶之前看了十家樣品,挑兩個最低的。

區間之錨

汽車銷售常用的一個技巧,就是通過區間提高客戶預算。

比如和你說:你購車預算多少?是12到15萬元,還是21到24萬?

如果你的預算是10萬,那多半會選擇12到15萬元那檔。

這樣,銷售只說了一句話,你心中的預算就多了2萬。

銷售根本沒指望你選21到24萬的預算。

中點之錨

小王去看全屋傢俱,店員問:你的預算加一起,有沒有超過7萬8?如果超過,我給您一套大牌精品方案;若沒超過,我給您一套性價比方案。

小王的預算是3萬,給店員這麼一問,回答說沒超過。

但在挑的時候,不自覺把預算往7萬8偏移,最後花了近6萬塊。

潛意識告訴小王,7萬8這個數字定的有零有整,肯定是經過測算得出的可靠結論。即使是性價比方案,也不能和這個價格差的太遠,否則這傢俱肯定沒法看。

讓“錨定效應”為我所用

看到這裡,你肯定明白了錨定效應。但即使這樣還是可能被它影響,像上文中的談判大師道森一樣。

怎麼做,才能既不被別人"錨定",又能成為"握錨"之人?

牢記目標

去購物時,心中要有個目標,比如我這次要買一件羽絨服,最多花1000元。

心中牢記這個目標,就會阻隔外界的干擾。

相信專業


賺別人的錢,省自己的錢!

如果你的專業能力足夠強,就能對客戶報的不合理低價提出質疑。

報價是由各個成分組成的,問幾個關鍵成分,就能知道這個價格有什麼貓膩。

如果你不專業,就去問專業的人。

深入我心

即使只是在心中記住"錨定效應"這四個字,也能有效抵禦它的影響。

關鍵時刻,內心小小地提醒一下自己,就能避免釀成大錯。

把握機會

你和客戶在談一個項目合作,在信息有限、任務細節不明確的情況下,可以報個高價。在這種模稜兩可的狀態下,錨定會對最終結果產生重大影響。把握住這個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