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為大明親王,文武雙全卻含冤赴死,身後只留下一座衣冠冢

1998年,一夥盜墓賊在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荊州鎮太暉村使用炸藥進行盜墓。收到消息的荊州博物館對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根據出土的墓誌銘確定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獻王朱柏的衣冠冢。


翩翩少年,溫潤如玉

朱柏,出生於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八月初三日,生母順妃胡氏。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正月初一,年僅8歲的朱柏受封為湘王。洪武十七年正月,在荊州府興建湘王宮殿。

在明初才子觧縉所撰寫的"湘獻王神道碑"中描述朱柏"惟王㓜而羙異,長而通明。溫恭粹德,武而有文。"可見湘王從小就知書達理,聰明靈秀。朱柏不但聰明,學習還特別刻苦,"常至夜分不寐,篝燈屛枕"。又聰明,又努力,這妥妥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根據《明太祖實錄》的記載,洪武十八年九月,"冊靖海侯吳忠女弟,為湘王柏妃。"《湘獻王神道碑文》則記載"妃吳氏,靖海侯禎之女。"兩相印證,可以推測湘王妃吳氏是第二代靖海侯吳忠的妹妹。但是在《明太宗實錄》卻說"妃,江陰侯吳高之女。"

就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了。吳高是首封江陰侯吳良的兒子,而吳良是吳忠的伯父。吳良、吳禎兄弟倆和朱元璋是一個輩分的人,所以吳禎的女兒嫁給朱元璋的兒子,輩分上也合適。但如果按照《明太宗實錄》的說法吳氏是吳高的女兒,吳良的孫女,那和朱柏就差輩了。因此《明太宗實錄》的記載有誤。


文武雙全,醉心道家

洪武十八年十月,湘王朱柏正式之國荊州。之前我們說到朱柏的文學造詣很高,但同時他又"膂力過人,善弓矢刀槊,上馬奮捷如飛。"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優秀王爺。

在洪武二十二年,發生了一起"達兵反常徳"事件。蒙古叛軍在孛羅哥的率領下企圖由荊襄入陝西,再回到大漠。在到達荊州虎渡河時,朱柏決定率領本部荊州護衛官兵對其進行阻擊。在對部隊做戰前動員的時候,朱柏表示:"虜兵銳甚,必有以挫之。今漸沮衂,若縱使得入塞,遺禍將大。"

正是由於荊州護衛軍的阻擊,不但打擊了叛軍的氣焰,也有效的延緩了叛軍的行動。同時鎮守陝西的右軍都督僉事聶緯率軍進行增援,最後將叛軍一舉殲滅。

洪武二十八年閏九月重新修訂親王歲祿,當時能夠享受到一萬石足額的只有晉王、燕王、楚王、蜀王和湘王五人,可見老朱對朱柏的喜愛和器重。

洪武三十年五月,朱柏和六哥楚王朱楨受命掛帥討伐古州洞蠻。不過此時的兄弟二人不知是否在冊封皇太孫之後心灰意冷,或是過於低調。在領命出征之後,二人始終逗留不進。結果惹得老朱龍顏大怒,九月的時候派信國公湯和掛帥,另外打法兄弟二人去監工修造銅鼓城。

朱柏在荊州的時候曾經建造一座景元閣,專供文人賢士修撰圖書。另外為了讓皇太孫集團對自己放心,後期的朱柏頗為醉心於道家。他不但自號"紫虛子",還曾經特地登武當山尋找傳說中的道士張三丰。尋之不得後,還曾留下一首《贊張真仙詩》。—"張玄玄,愛神仙。朝飲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巖之紫煙。好山劫來知幾載,不與景物同推遷。我向空山尋不見,徒悽然。孤廬空寂大松裡,獨有老獼松下眠。張玄玄,愛神仙。匪抑乘飈遊極表,茅龍想馭遊青天。"


他身為大明親王,文武雙全卻含冤赴死,身後只留下一座衣冠冢

太暉觀

威武不屈,以死明志

皇太孫朱允炆即位之後,立刻大刀闊斧進行削藩。建文元年四月,有人向朝廷告密說湘王朱柏謀反,證據是其所造王宮(太暉觀)擅自使用蟠龍柱和銅瓦,譖越等級。這真真的是一起"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罪名。根據明代文學家錢希言所著《遼邸記聞》記載"城以內,西有子城曰湘城者,故湘王分封建宮之地也。"很明顯,湘王宮殿就位於荊州城內。太暉觀則在荊州城外,只是朱柏熱愛道教,這才經常來太暉觀居住。而且太暉觀建築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可以看到從建造佈局到制式風格,完全不同於明代王宮規制。至於所謂的蟠龍柱,也依然矗立在太暉觀祖師殿前,不存在所謂的僭越情況。

那麼導致朱柏罹難的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從朱允炆後來廢朱棣為庶人的詔書中,我們可以大概推測一下皇帝的想法。詔書中說:"去年,周庶人橚僭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這裡指的是洪武三十一年八月,以謀反為理由抓捕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

"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這裡指的是建文元年四月,同樣以謀反為藉口抓捕朱元璋第七子齊王朱榑。在這中間,矛頭都指向燕王朱棣和湘王朱柏,可見在朱允炆心中,二王就是謀逆的幕後主使人。

還有一件巧合而詭異的事情。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皇太子朱標去世。八月二十二日,湘王朱柏和燕王朱棣受召來到南京。觀摩完於九月十二日舉行的皇太孫朱允炆冊封儀式後,九月二十日,二王回國。巧合的是在朱允炆登基之後,朱棣、朱柏兄弟二人,一個被生生逼反,一個被活活逼死。二人在南京觀摩皇太孫冊封的時候是否發生了什麼,讓朱允炆必欲置二人於死地?

面對朝廷的汙衊,朱柏沒有反抗,這證明了他的忠誠。但是他也沒有像他別的兄弟們那樣束手就擒。看著包圍王宮企圖抓自己去領賞的朝廷官員,朱柏仰天長嘆道:"我乃太祖高皇帝之子,太祖病危我不能前去探視,太祖入葬又不能前去盡孝。現在又將受辱於宵小之輩麼?苟延殘喘,我做不到。"說完,整理衣冠之後自焚而死。從王妃到宮人,"闔宮皆從之。"

朱柏以死明志的剛烈舉動,並不能打動他那個侄子朱允炆冷酷而邪惡的心。得到朱柏死訊後,朱允炆勃然大怒,下詔賜朱柏諡號為"戾"。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大軍進入南京,結束了朱允炆的統治。七月,朱棣派工部員外郎唐鑑祭祀湘王朱柏,改諡號為"獻"並建衣冠冢。諡法,聰明睿智、向惠內德曰獻。當了皇帝的朱棣,內心應該是很感激朱柏的吧。正是朱柏的那一場大火,燒去了建文帝朱允炆和他那幫文臣的假面具,讓朱棣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