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大洋上的守護女神,令人尊敬的PBY“卡特琳娜”水上巡邏機

在當代影視作品中,時常會出現的船型水上飛機似乎總會和某種浪漫的情懷聯繫在一起,而這些飛行器與大海之間的聯繫使其散發出與陸地起降的同胞們完全不同的魅力。之所以水上飛機如此的盛行也是有其無奈之處,在那個跑道條件不理想的年代,廣闊的水面往往是大型飛機起降最簡單直接的解決方式。

而我們今天的主角——PBY“卡特琳娜”水上巡邏機就是這當中的佼佼者。整個二戰期間,“卡特琳娜”活躍在世界各大海域的上空,有美軍作戰的海域就必然有這種水上巡邏機。作戰中,“卡特琳娜”曾擊沉和重創過至少20艘軸心國潛艇,它們在大西洋沿岸進行的反潛巡航很大程度地避免了運輸船隊受到潛艇的襲擾。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一同回顧這架飛機的傳奇生涯。

一、傳奇的誕生


“卡特琳娜”這個綽號來源於洛杉磯沿岸不遠的美麗小島——聖卡特琳娜島(Santa Catalina),不過其真正的起源之地倒是與溫暖乾燥的加州相差甚遠。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美國海軍開始尋求新一代遠程水上飛行艇,認為新機型必須採用全金屬上單翼佈局,空重5.9噸以上,翼展至少30米,巡航時速177公里的前提下最大航程需達到3219千米,這一艱鉅的任務最終被紐約州水牛城的團結公司所拿下。

團結公司之所以有如此足的底氣是有原因的:成熟的航空設計和天才設計師艾薩克·“麥克”·拉頓。拉頓之前曾參與過波音的XPB飛行艇的設計,這些寶貴的經驗讓公司有信心參與到海軍新型水上飛機的競標中,即便公司此前從未推出過任何多引擎大型飛機或船型水上飛機。

美軍在大洋上的守護女神,令人尊敬的PBY“卡特琳娜”水上巡邏機

綽號為“海軍上將(The Admiral)”的XPY-1飛機於1928年2月完成了設計工作。次年1月10日,原型機首飛成功,但由於研發費用過大,原型機的費用變得十分高昂。公司決定立即改變戰略,下令讓工程團隊將 XPY-1 改為商用飛機來回收成本。在拉頓的帶領下,可乘坐22至30人,最大航程1609千米的商用飛行艇 Model 16 綽號“海軍准將(Commodore)”便應運而生。

美軍在大洋上的守護女神,令人尊敬的PBY“卡特琳娜”水上巡邏機

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後,團結公司打算對 XPY-1 的設計實行更大幅度的改進。拉頓在維持原有機身長度和翼展的前提下,在機翼下方增加了一對長度大約是主翼一半的短翼,並將浮筒安裝於短翼的下方。這樣做雖然看起來略顯保守,但實際上既增加了起降時的抗衝擊能力,並且使翼下掛載深水炸彈等武器成為了可能。此外機身中原本的開放式艙室也全部改為封閉式結構,尤其是駕駛室。

1931年5月,也許是預感到了這個機型的巨大潛力,海軍向團結公司撥款要求製造一架 XP2Y-1 原型機,同年,在進行了多次的測試之後,海軍要求拉頓修改 XP2Y-1 的設計,後者將一架 P2Y-1 的發動機拆除,換裝了兩臺功率更大的發動機並將佈局改為半埋式,與機翼融為一體,使其成為 XP2Y-2 原型機。

美軍在大洋上的守護女神,令人尊敬的PBY“卡特琳娜”水上巡邏機

這項改進使巡航速度提高了16千米,並且有效航程進一步增加。心滿意足的海軍下達訂單對現有的23架 P2Y-1 進行升級,將其稱為 XP2Y-3。

美軍在大洋上的守護女神,令人尊敬的PBY“卡特琳娜”水上巡邏機

1933年6月1日,對現役 P2Y 的航程和攻擊能力愈發不滿足的海軍向團結公司提出了新型飛行艇的性能需求,綜合性能指標比起6年前更嚴格。在審核過機體的初步設計和模型之後,海軍以及團結公司於同年十月正式簽署了原型機的研製合同,將其定名為 XP3Y-1。

新的原型機無論在佈局、機翼、機身和武器的配置上,都要比之前的P2Y系列有了巨大的改動。1935年3月21日,XP3Y-1在美軍諾福克空軍基地進行了首飛測試,1935年6月29日,團結公司最終與美國海軍簽訂了合同,將提供60架以 XP3Y-1 為標準的新型水上巡邏機。考慮到其擁有一定的魚雷和炸彈掛載能力,這批飛機被賦予了正式代號 PBY-1。

二、“卡特琳娜”的秘密武器


“卡特琳娜”的首批型號PBY-1為全鋁合金制上單翼機,機身呈船形,其內部有5個水密隔艙,提高了飛機的抗沉能力,而為了長時間作海上巡邏,機上有床位、廚房和食物儲存艙,其機頭為導航員和投彈瞄準員艙,其後為配有正副駕駛員的駕駛艙。機身中段為防衛機槍手艙,其擋風玻璃罩在PBY-5之前是平面而之後被改為蛋形而且凸出於機身外。

美軍在大洋上的守護女神,令人尊敬的PBY“卡特琳娜”水上巡邏機

機身下是船底狀,其起落架在PBY-5A之前都是固定而不能收起,在PBY-5A之後改為主起落架在機身中段可向上折起收藏在機身左右兩側,前方的起落架為單一支柱而且也可向上收起,之前的型號也依此被改造。

機翼在機身上方並以一支柱互相連接,在其左右兩側也各有兩條細支柱連接,近機身兩側各有一具普惠R-1830風冷式發動機,左右各有一個浮筒,浮筒可向上折起而成為翼端從而減少風阻。

美軍在大洋上的守護女神,令人尊敬的PBY“卡特琳娜”水上巡邏機

在武器方面,擁有機鼻機槍轉塔的一挺 7.62 毫米機槍,腰部機槍站的兩挺 7.62 毫米機槍,以及腹部機艙內的一挺 7.62 毫米機槍。除腹部機槍備彈 500 發外,其餘機槍都是 1,000 發。腰部機槍站也可以安裝 12.7 毫米機槍,但彈藥減少到 800 發。攻擊武器包括 4 枚 147 千克深水炸彈,4 枚 225 千克炸彈,或 4 枚 454 千克炸彈,或兩枚 646 千克 MarkIII型魚雷。

美軍在大洋上的守護女神,令人尊敬的PBY“卡特琳娜”水上巡邏機

雖然“卡特琳娜”水上巡邏機在火力和防禦方面有著巨大優勢,但是缺點也是十分明顯,那就是它的飛行速度十分緩慢,容易成為攻擊的目標。以至於有人開玩笑說PBY的領航員需要的不是無線電與秒錶,而是一本日曆。

在PBY-1型服役後,為了更好地適應戰爭的需要,美軍隨後在PBY-1的基礎上分別研製了PBY-2到PBY-6A六種衍生機型。在機體、發動機、尾翼等細節方面有了巨大的改動,可謂是把機體的防護力和靈活性提升到最大。

三、翱翔在實戰


“卡特琳娜”的首次出場並不是特別成功。珍珠港事件中,日軍突然襲擊對夏威夷的巡邏機中隊來說簡直是個災難。其中第1巡邏機聯隊的 27 架飛機被毀,6 架受損,僅 3 架正在巡邏的 PBY 得以倖免。在珍珠港福特島整個 VP-22 中隊在遭受炸彈襲擊並摧毀滑行斜坡後失去了戰鬥力。而且在戰鬥中,日軍充分利用“卡特琳娜”速度偏慢的劣勢和防護力不足的情況,對“卡特琳娜”進行了幾乎滅頂性的摧毀。

美軍在大洋上的守護女神,令人尊敬的PBY“卡特琳娜”水上巡邏機

根據這種情況,美軍及時升級了PBY的性能和防禦力,升級後的“卡特琳娜”被要求用於魚雷攻擊任務,實際戰鬥中 PBY 實施了大量魚雷攻擊,多數是在戰爭初期的夜間多機實施攻擊。PBY 取得了一些戰果,並且自身損失很小。

在所有卡特林娜中隊發展和使用的戰術中,最有效和最壯觀的是 1942 年中期直到戰爭結束在南及西南太平洋實施的夜間搜索攻擊,此戰術被稱為“黑貓”戰術。由於在戰爭最初的幾個月中 PBY 遭受大量損失,在防空炮火和戰鬥機攻擊面前顯得很脆弱,所以海軍考慮將卡特林娜用於夜間攻擊任務。

當時日軍慣於在夜間使用駁船和登陸艇運送補給和人員,以維持他們在太平洋眾多島嶼上的駐軍,在安裝了有效的雷達後,PBY 將被用於夜間襲擾性攻擊。黑貓裝備的無線電高度計允許 PBY 可以在戰鬥機害怕接近的漆黑海面上掠過,在夜幕的掩護下悄然進入敵人控制的地區。黑貓可以整晚巡航,通過雷達搜尋獵物或在日本運輸艦航線附近伏擊。

在搜救方面,“卡特琳娜”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最著名的表現就是由LCDR Adrian Marks(USN)駕駛的PBY 從沉沒的巡洋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救出了56名水手。當船內沒有更多的空間時,船員就將水手綁在機翼上。保護水手免受暴曬和鯊魚襲擊的危險,直到救援船抵達為止。戰爭結束後的幾十年裡,“卡特琳娜”繼續在搜尋和救援中發揮作用。

美軍在大洋上的守護女神,令人尊敬的PBY“卡特琳娜”水上巡邏機

結語


無論是在戰爭當中,還是在戰爭結束以後,PBY“卡特琳娜”在它輝煌的戰鬥生涯中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在攻擊日軍補給船的“黑貓”行動,還是在友軍被攻擊後展開的救援行動,都得了美軍上下的一致好評。對於被“卡特琳娜”從救生艇或荒島的海灘上營救的空勤人員來說,那天毋庸置疑​是他們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日子。“卡特琳娜”的努力得到了感謝——不僅來自那些被營救的人,還來自於那些相信自己被擊落後一定會被營救的人。一名陸軍飛行員說道:“每當我看見一架 PBY,我就會立即站起來向它敬禮!”這恐怕是空勤人員對樸實的 PBY 的最高評價!

1. PBY卡特林娜水上飛機,10 年的輝煌歷史

2. Andrew Hendrie,《Flying Catalina—The Consolidated PBY Catalina In World War Two》

3. Ragnar J Ragnarsson,《US Navy PBY Catalina Units of The Atlantic War》

4. Dorny, Louis B. US Navy PBY Catalina Units of the Pacific War.

5.《二戰美軍軍機大揭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