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文學】那一抹豔紅

3月6日,晴。

豫西大地從冬眠中復甦,知春的柳樹開始發芽,她舞動著纖細的腰枝和柔軟的秀髮,輕輕撫摸著來往的行人。

上午10時,我來到三門峽市檢察院抗擊疫情的執勤點——三門峽市糧食局小區。換上志願者紅馬甲,站到神聖的執勤點上,和湖濱區檢察院張荻開始了兩個小時的值守。

糧食局小區坐落在黃河路中段,面積不大,位置卻很優越;住戶不多,人員成分相對複雜。由於建設比較早,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備,特別是無物管、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被人們習慣稱為三無小區。

我和小張一邊督促著行人掃碼進出,一邊聊著難忘的往事。

2月初,市檢察院受領了到糧食局小區值班執勤抗擊疫情的任務。從此,不分白天黑夜,晴天雪天,上至檢察長下至普通幹警,都到這個小區值守。主要任務是:對來往人員登記,督促其戴好消毒護具,管好出入車輛,處理突發事件。起初,這個任務都由機關年輕人承擔,後來隨著疫情防控逐步深入,年輕人擔任值班執勤這個不成文的規矩被慢慢打破——處長、副處長主動站了出來;年齡大的甚至快退休的幹警也主動請纓……

我先後到這個執勤點去過七、八趟,多是照相、採訪或者拍短視頻,光大檢察機關疫情防控的形象。在這裡採寫的報道也先後在檢察日報,河南法制報等媒體發表。而這次能自個兒穿上紅馬甲和同事一樣站崗執勤,對我來說機會難得,心裡自然也美滋滋的。

當兵十七、八年,站過不少崗,值過不少勤。新兵那陣,在騰格裡沙漠守彈藥庫,茫茫戈壁,人煙稀少,天上無飛鳥,風吹石頭跑,有時遇到狂風暴雪,幾個小時下來,要麼灰頭土臉,要麼成了雪人。但是,那時我和戰友們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守好祖國的北大門,不讓外敵入侵。後來,到雲南老山前線參加對越防禦作戰,也站崗執勤。不過,那時主要是防止敵人偷襲。炮火連天的兩年裡,我看到無數可親可敬的戰友倒在衝鋒的路上,犧牲在與敵人廝殺的疆場上。那時所有戰友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守好祖國的南大門,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再後來,到連隊任職,一干就是好多年 。每年除夕,我和連長都要在哨位上站崗。那時的信念就是給班子成員當榜樣,給士兵作表率。

沒想到,一晃30多年過去,當青絲變白髮,臉上皺紋爬時,再一次站到疫情防控執勤崗位上。這次站崗執勤也最讓人刻骨銘心,因為這是當中國步入新時代,全民奔向中國夢的關鍵時刻,新冠狀病毒卻突然來襲,它給中國這艘高速行駛的航母踩了急剎車。於是,在黨中央和習總書記的號令下,全黨動員,全軍上陣,全民行動,投入到各個層面的抗疫戰鬥之中。白衣天使趕赴武漢,從死神那裡搶過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無數醫用物資通過鐵路公路航空飛抵湖北,安撫哭泣的同胞,撫慰受傷的心靈。無數個志願者身穿紅馬甲,活躍在抗擊疫情的各個角落,成為一支不可戰勝的重要力量。責任重於泰山,使命高於一切——這是他們的誓言。

這些年,三門峽市檢察院在文明創建的征途上,也活躍著一支志願者隊伍,在冊的140多人,他們穿著紅馬甲常年出現在城市的街道,社區,鄉村和公共場合。他們不計名利,用青春和熱血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呵護福利院孩子成長,維護城市文明交通,做好旅遊節外賓嚮導,成為一條美麗的紅色風景線……祖國的山川大河也正是有像三門峽市檢察院一樣千千萬萬個志願者的無私奉獻和辛勤付出,才使無數個鄉村更加美麗,無數個城市更加漂亮。

我曾讚美過志願者:不論盛典還是災難/不論是大事件還是小場合/每個需要幫助的地方都能看到你奔跑的身影/沒有掌聲/沒有鮮花/沒有報酬/你用一顆躍動著心/完成著情的傳遞/將汗水融化成滿臉笑容/溫暖著神州大地/你堅守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用愛澆注成最美的花朵/綻放在每個人心裡/紮根在世界的每個角落……

這就是志願者,一個偉大而又響亮的稱呼。

儘管表面很光鮮,但有時他們也有受委屈的時候。曾耳聞目睹一些難以置信的畫面:路人不聽勸阻強行闖紅燈,志願者上去勸阻,卻被罵了個狗血淋頭;志願者堅守工作崗位,卻冷不丁被一個醉漢推倒在臭水溝裡……在眾多疫情防控執勤點上,也有少數的群眾添堵:有的不配合體溫檢測,有的不糾正不戴口罩,有的不接受登記簽字,還有的騎車、開車不聽指揮擅自闖卡造成重大事故……

雖然有的時候不被人理解,但是為了阻斷疫情的蔓延勢頭,志願者仍然義無反顧。小張家距執勤點比較遠,前段時間公交不通,每次往返都需要兩個半小時,經常是到了執勤點累得氣喘吁吁;小崔孩子小為了執勤她把孩子託付給了鄰居;小劉兩口子都是志願者,他們分別在兩個執勤點站崗,有時兩人一天見不到一面;小王的父親生病,需要送往醫院,可他堅守在執勤點上,只有拜託同事代勞……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壯舉卻撐起了街道、社區疫情防控的一片藍天……

11:00左右,進出小區的人慢慢少了,小張堅守崗位,我便在小區不長的巷子裡走走。一樓南戶的退休職工劉阿姨叫住了我:以前這個小區不敢在外邊曬東西,稍不留神,被子床單和衣服就被偷了個精光,自從有了你們這些紅馬甲,小區再也沒有丟過東西。她說著兜了兜曬在繩子上的被子。看她開心的樣子,我方知紅馬甲還有如此功能。不一會,清潔工開著三輪車過來清運垃圾,她告訴我,過去這個小巷子裡的自行車、摩托車等擺放比較亂,自從有了你們這些紅馬甲,這裡的秩序好多了。還有李大爺,他買菜回來笑呵呵的告訴我,有了你們這些紅馬甲24小時在小區門口執勤站崗,我晚上失眠的老毛病都改善了……

我在想,正是有許許多多默默無聞的志願者的堅守,糧食局小區的管理才秩序井然,居民配合疫情防控的意識才不斷增強。你瞧 ,社區工作人員關大嫂還帶著口罩定時給志願者發放,好心人還送來湯圓以表謝意,前不久這裡還被評為“流動紅旗執勤點”。

每一個志願者都有一個紅色的馬甲,那一抹靚麗的紅色代表著熱情奔放,代表著無私奉獻,代表著陽光開朗,代表著真誠善良。紅馬甲是冬日裡的一團火,熾烤著寒冷的大地,驅散黑暗,溫暖人間;紅馬甲是一面旗,指引著抗疫戰鬥向基層,向鄉村,向社區延伸,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紅馬甲是衝鋒號,激勵全體抗疫人員挑戰自我,戰勝疫情,奪取勝利;紅馬甲是一哨兵,為社會和諧穩定堅守,為人民平安健康守候。

啊,那一抹豔紅,定格在鄉村社區,溫暖著神州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