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活著》中的福貴?

宇哥帶你讀原著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是《活著》這本小說,結尾的時候,福貴慢慢遠行時吟唱的一句歌謠......

年青時的福貴家庭還算優越,他是富二代出身。可是福貴卻是放蕩不羈,嗜賭成性。放著好好的家珍不珍惜,胡天胡地。最後落了個破產清算,妻離父亡(活活給氣死),這時候的福貴就是一個好吃懶做,不學無術,成色十足,百分之百的----敗家子!!!

“浪子回頭金不換”,面對由自己親手製造的毀家事件,福貴最大的優點,就是他還有羞恥之心,深深的懊悔。隨之而來的就是甘心勞作。而善良的家珍帶著有慶回來,更讓生活在谷底中的富貴又看到希望。通過一家人的辛苦幹活,慢慢把一雞變成一隻鵝,再變成一隻羊……。福貴被抓了壯丁,歷經千辛萬苦,活著回來了。因為,他心裡一直牽掛著他的一家人。解放了,龍二之死,讓福貴有種死裡逃生的感覺,他對自己說:“這下要好好活了”。而家珍也說“不求什麼福分,只求能每年給你做一雙鞋”。這時候的富貴也是步入中年了,在經歷了家道中落,兩次死裡逃生。福貴終於明白了,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中年想掘藏”,福貴已經掘到寶藏了,那就是他的家,他的親人。

事與願違,或許就從這裡開始,悲劇才拉開了序幕。隨著時代的發展,福貴經歷了各種運動。而他的家人也一個個相繼離去。而且死的很慘,兒子抽血抽死(偏偏又是春生的女人),女兒生產大出血死了,妻子勞累多年病死了,女媳被水泥板夾死了,唯一的小外孫居然撐死了。這一個個滅頂之災都沒有讓福貴倒下,他總是艱難活著,彷彿每次都走到懸崖邊了,可他每次又堅強的回頭了,生命中充滿了韌性。承受了生命的苦難,進而化解了苦難,富貴活的越來越豁達了。又或許在富貴的心中,這些親人都只是出遠門了,都還會回來的。所以,他每天都給老黃牛在唸叨著。“老年做和尚”,此時福貴的心已經入定了,已經置身事外了,一切都是“塵歸塵,土歸土”……

你心中的福貴是什麼樣的?


古道晴天


福貴的一生沒有福,也沒有貴,更沒有人們希冀出現的最後時刻的逆襲。

他短暫的做過地主家的少爺羔子,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在經過一番惡賭而淪落後,各種苦難紛至沓來,簡直就像被惡鬼纏身一般。

即使剛剛出現一點生機,也隨之被更大的苦難包圍,生活對他而言,就像一記記重錘,不斷的砸到他已經孱弱不堪的肩膀上。

但是,福貴就像那隻打不死的小強一般,一直頑強的活著,他不再探尋活著的意義,因為對他和大多數人而言,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本身……

小時候,我生活在鄉村,在每個村莊都會見到一些表情寡然平淡的老人,我也聽過關於他們其中一些人的事,在風雨飄搖的年代裡經歷過很多沉浮跌宕。

但是到了暮年,他們都如福貴身邊的那頭老牛一樣,默默地吃東西,幹活兒,或者眯著眼睛曬太陽。

生命對他們而言,就是每天的日出日落。

我認為福貴生命中最彌足珍貴的是他曾經擁有過一個不離不棄的愛人——他的妻子家珍。

她完全有理由回到孃家過好日子——福貴以前的荒唐行徑傷透了所有人的心,事實上,她確實也在孃家呆了一陣子。

可她最終還是選擇回到福貴身邊——為此她不惜和家裡人徹底鬧翻。

她和福貴一起經歷風雨,承擔苦難,沒有任何怨言,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不願分開。

即使在他們那個簡陋的房子裡,我都彷彿聽到教堂裡傳來的聲音:從今以後,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環境是好是壞,是健康是疾病,是成功是失敗。我都要支持你,愛護你,與你同甘共苦,攜手共創健康美滿的家庭,一直到我離世的那一天。


田獲三狐


看完之後心情很沉重.也許自己是一個很容易有代入感的人,所以看到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如果我是福貴可能早就活不下去了吧,不會像他一樣到最後還能笑談人生,看完書之後才去看的電影,葛優當時那個形象和在我看書時的時候想象中的福貴的樣子差不多。希望自己在遭遇了那麼多苦難後能像他一樣活著


lucifer阿卡卡


看到這個問題,不僅讓我想起一個千百年來人們一直都在思索的問題“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活著是為了什麼?”。

有人說,活著是為了愛的我人和我愛的人;也有人說,活著是為了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或許更多的人會說,為了追求心中的夢想。我們總能為活著找到一個理由,一些寄託。願望總是美好的,可血淋淋的現實那麼殘酷那麼無情,它輕輕鬆鬆的就擊垮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福貴的親人在天災人禍面前,一個個離他而去,就連最後陪伴他的那頭老牛也要被宰殺,可他還活著,是在生死麵前麻木了,還是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結局沉默著?是啊,他也會死掉,不管以何種方式,他都要去尋他的父母、妻子、兒女。可是這個過程中,要經歷怎樣的心痛,一個至親的離去便是挖走了一塊兒心,他沒有能力留住她們,無論他怎樣後悔自責內疚,父母妻兒都走了,心也跟著沒了,空留一個軀殼在人間行走,那麼他的一遍又一遍的訴說是不是對親人的一種懷念呢?

福貴,沒有福也沒有貴,當命運把所有的不幸都加諸於一個人時,他除了承受別無選擇,這就是生活吧。活著,是因為還有氣息,還能吃飯,還能睡覺,還能勞動,只有活著,一日一日等待死神的降臨。



安中格


在1998年的一次訪談中,餘華先生說:“我見到的這個世界上對生命最尊重的一個人,他擁有了比別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著。”這句話指出了一個事實,作出了有一個判斷。

一個事實:福貴比別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然而他活著。《活著》是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用一天時間對其一生苦難的敘述。在近四十年裡,他經受了人間的很多苦難,面臨了與一家四代人的生離死別,是一個痛苦致極的人,他本應該死掉,可他活著,甚至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正如作者餘華自己所說的那樣: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福貴的不死,讓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著,有著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著自己活著的意義,有著自己的不死。

福貴是徐家的大少爺,可他卻是個敗家子,從而引出了他一生的悲慘,一生的孤單,一生的無奈和一生的“失敗”和“成功”。

“福貴”是中國農村文化中重要的一個比較全面的的因素,大多數農民追求的都在這兩個字裡得到充分的實現,這在一定程度是我們牛耕民族的悲哀,同時這也是福貴的一生的悲哀。希望兒子既福且貴,他卻偏偏是既苦且悲,如此天壤之別的反差,構成的悲劇命運正是福貴一生的寫照。

福貴的人生厄運是從他的墮落開始的,按照大多數人的說法,福貴的苦難和受罪,是他自作自受的結果。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敗家子,他的“美名”遠近聞名,被公認為註定“無藥可救”的人。長大後,他無師自通的繼承了父親惡劣的遺風,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整日沉溺於嫖娼與惡賭之中,最終將自己的祖業輸的一光二淨,至此他苦難的一生才真正的開始。先是父親掉進糞缸而死,接著是母親病死,然後是兒子有慶抽血過多而死,再是女兒風霞產後大出血而死,不久妻子家珍病死,幾年後女婿二喜遇難橫死,小小的外孫苦根也吃豆子撐死。一個個親人相繼離去,可他卻依然活著。

死亡是極其悲慘的厄運,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柔弱的福貴竟然在一次又一次滅頂之災的打擊下,一次又一次地在死亡的邊緣止步,於苦難悲傷的極限處善待生命,默默地承受生命之重而無怨無悔地活著。不僅活著,而且越活越通達。這就讓人不得不就他活著做一番特別的研究了。

餘華曾感嘆福貴是“這個世界上對生命最尊重的一個人。”同時餘華又表達了這樣的意思:《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有這樣一種說法,說福貴是一個善於利用“精神勝利法”的人,說到底這也是現今大多數中國農民的基本世界觀之一。福貴的人生觀是活著,或者說是僅僅只為了活著而活著,而這也不全是他的人生觀,但他畢竟還是活著,這既宿命又有點自慰,是餘華筆下比較常見的活在宿命中的人物,同時又不完全在宿命中完成自己所有的一切。從這裡可以看出,福貴的不死,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餘華賦予他存在的理由和活著的意義。餘華是一個善於寫宿命的先鋒派作家,他的宿命觀往往會使他的作品的人物達到一定的高度,叩問人的心靈,闡述人生的意義。

亟待追述的是福貴的精神史。福貴的精神史是在有個億人性的層面展開的,這讓許多讀者有點意外。《活著》沒有將一部苦難史寫成革命史或思想史,卻寫成了樸質的生命精神史。福貴的苦難史折射出戰爭的血腥、政治的荒誕、精神的恐怖、飢餓與貧窮等等,這一切都是在福貴的苦難史和精神史的視域的展開的,這一切都無法改變我們對福貴的精神史的追問。福貴的一生作為一部偉大的精神史,是一個永遠存在的實際,也將是永遠活著的現實,因此,福貴在作為精神史方面的存在有著他自身所無法估量的價值,也正因為如此,他活著,即使一度在死亡邊緣徘徊。

在解讀福貴的過程中,讀者往往會有這樣的追問:福貴為何不死?福貴為何而活?

下面再次從作者餘華方面,說說福貴為何不死。餘華在創作《活著》的時候就沒有打算讓福貴去承載社會——歷史與啟蒙——革命的宏大意義。福貴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普通的地主家的少爺,一個普通的農民,一個生活在那個苦難時期的平凡的一個受難者。福貴的活著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現象,在《活著》中的一切都是圍繞著福貴的活著而展開的,如果沒有福貴的活著,《活著》作為餘華的最具有代表性和最高成就的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福貴的活著,註定是一種苦難,一種悲哀,一種現象。因此便有了福貴活著的另一個理由,福貴是一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形象,是一個時代具有存在意義的形象,福貴的活著,代表著那個時代的一個群體——農民——的活著或者是存在。雖然這似乎違反了作者賦予福貴的形象的存在的意義,但卻在沒有承載社會——歷史與啟蒙——革命的宏大意義的前提下,承載了更多社會存在的意義。

福貴的生命意識以及精神史是在苦難—死亡的維度展開的,他的“活著”時刻遭受著苦難與死亡的威逼與誘惑,他沒有順從,也沒有屈從;他取忍耐、承受的方式,即取“不爭之爭”的方式,與苦難與死亡進行抗爭。就這個意義而言,似乎福貴更有活著的理由。這是一種人類存在的本性,一種人類比較贊同和欣賞的人生態度,一種人類存在之所以不同於其他生物存在的重要表現。在這裡,福貴代表的是更加高層次的人類存在的意義的一個叩問,這樣的叩問和這樣的意義將使福貴的活著更加有活著的理由,福貴的意義在這個層面上超越了餘華讓福貴存在的本來的意義。

福貴活著在很大程度上是與他一生中最偉大的兩個女人在連在一起。他的母親和他的妻子家珍分別對他的前後半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福貴的母親對於福貴的溺愛,超出了常人可以想像和接受的範圍,也正是由於他母親的這一偉大“舉措”使得福貴前半生幸福無比,同時也埋下了福貴無師自通的繼承了父親惡劣的遺風,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整日沉溺於嫖娼與惡賭之中,最終將自己的祖業輸的一光二淨,致使他苦難的一生開始的種子。福貴在前半生是個一個名副其實的敗家子,是母親的過分溺愛使他這方面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他母親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福貴好好的活著,在很大程度上是母親的這個願望使他放棄了第一次死亡的念頭,從而在死亡邊緣都不曾有過死亡的念頭。活著的願望佔據了他的思想中的大部分的空間。妻子家珍對福貴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的。妻子家珍對福貴的愛可以在很多方面得到體現,特別是家珍不嫌棄福貴落魄後的窮困潦倒,在生下兒子有慶後就回到了福貴的身邊,讓福貴在困苦中可以好好的活著。家珍是一個比較好的妻子,也是比較符合大多數眼中所謂的賢妻良母的形象,但是家珍這一形象在《活著》中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就是她讓福貴的生存的慾望打倒所有的一切,從而讓福貴越活越豁達,越活越活得有滋味。福貴在妻子家珍的影響下,也終於明白活著對於自己存在的種種。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會有一個成功的女人,何況福貴有兩個“成功”的女人,因此福貴這個形象“活著”也就順理成章了。

福貴為何不死、為何活著,最深層的原因恐怕還是傳統文化性格的使然。假如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個主幹——儒家和道家構建的人生論出發,追問福貴忍受苦難,進而化解苦難、超越苦難而活著的人生態度,就會發現福貴活著的歷史根源,以及精神力量的來源。福貴的活著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種特徵的重要表現。與此出發,特別是道家學說,闡述了“無為”“無為而治”等觀點,福貴在此作為小國寡民,活著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也是一種正常的文化效果。

由此可得福貴活著,有著其存在的特別的人物形象意義。


徐府娛樂八卦


福貴是廣大經歷過苦難的貧窮人民代表,但也是超脫於這一類人的佼佼者。

餘華小說裡的人物大多都是十分悲慘的,而福貴的悲慘並不亞於其他主人公。雖說從小是在小富裕地主家長大,但是隨著國家的動盪,也因為這個身份飽受折磨,被抓去當壯丁。

眼看著自己的親人一個一個死在自己面前,最後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和一頭相依為命的老牛,一直掙扎在命運的最底層。

這要換做旁人,早就崩潰了,但是福貴卻彷彿早已看破生死一般,堅強的活著。

其實福貴身上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歌頌的地方,因為他就是一個小人物,在舊中國也只是時代前進的犧牲品。

他的悲慘經歷其實也是那個時代的縮影,但他身上卻有著全中國人都有的一種精神:超強的忍耐力。

我想之所以最後是這一頭老牛陪伴著他走完這一生,大概是因為他就和這個老牛一樣吧。

在他的世界裡,其實沒有反抗精神,也沒有什麼為了集體所犧牲自己的精神,有的只是忍。

每次遇到不好的事情,總是會想著,忍耐一下,咬咬牙就過去了,於是就這麼忍耐著過了一生,成了村裡的老不死的。

也許福貴一開始也不是這樣的,本是富三代但是自己敗家,遇上這樣動盪的時代,自己活著已經不易。

經歷了那麼多親人的死,他也慢慢變得麻木了,覺得生與死都是天註定的,人只要活著就好,但是活著的意義在哪裡?

可能他不會知道,他也不想知道。

但這是作者想要問我們的,我們每個人來到這世上,或者的意義在哪裡呢?

我想,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答案吧。


獨狼映畫


“活著”側重的是歷經磨難後對存留在這世界上的一絲責任。書裡的福貴能夠向過路人講述自己多苦多難的一生,對所有悲情的懷緬,對活著與死亡的麻木。餘華老師在書裡傳遞的是那個時代背景下,底層百姓的生活縮影,描繪了各式各樣的苦難。政治只是他想表達的一個方面,但是,最主要的,是對生命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慨,對活著的致敬。原著用真實的描寫塑造了福貴誇張的人生際遇,讓人們相信且思考。

影片中男主富貴,一生之中把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嚐了個遍,富貴身上有許多平凡,卻放光的品質。在手法上,面對自己發燒沒錢治導致聾啞的女兒,並沒有過去太多鏡頭去表現父女之間的感情,而是在從軍隊回家,見到女兒的第一面中,在相親的事情中的寥寥幾句話中,在女兒生孩子的前期準備中的幾個考慮中,以簡代繁的手法反而把這份平凡的父愛寫的更加偉大。

富貴唯一的兒子有氣,看到姐姐受欺負,有氣去幫助姐姐出頭,在吃飯的時候,引起另外一家人“挖社會主義牆角”的誹謗,富貴拖過孩子來就打。直到後來有氣被車撞死,富貴失控之後無奈,無奈之後便不去追究,更是沒有收不小心撞人的春生,也是以前的戰友的一分錢。從另一個角度去敘述了在父愛的偉大背後,這個年代人的質樸。

影片在表現男主富貴的時候,沒有去給他加太多的主角光環,而是從當時的社會現狀出發,用膽小怕事,胸無大志,不思進取的人格特性做鋪墊,以至於觀眾看到的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時代背景的的平凡人。活著,也是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按部就班的絕大多數人,他們從沒有想過改變世界,而是活在當下,即使是百般蹂躪,千般無奈,也會踏踏實實把現世過的安穩,便是歲月靜好。

我是王謙豫,一個影視創作小白,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還不錯,請您幫我點個贊,謝謝!🌹

王謙豫灬


少年的福貴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老年的福貴卻蛻變成海明威筆下的桑提亞哥。

一、年輕時的福貴:不學無術,風流浪蕩,但是輸光家產後迅速蛻變,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丈夫和兒子。

年輕時,他爹是有一百多畝田產的地主,他爹是老爺,福貴則是少爺。還是少爺的福貴不學無術,吃喝嫖賭。迷上賭博之後,一夜之間輸光了家產,連他爹都給氣死了,全家人被從祖屋你趕了出來,住進小茅屋,家珍被老丈人接走了,福貴自己從張狂跋扈的闊少,淪落成一無所有的窮人,得去給龍二種地。

因為不會種莊稼,披星戴月地忙活,成天累得死去活來。

福貴沒有時間去抱怨和悔恨,從前的胡作非為把他自己逼到了絕路上。他沒有一條褲腰帶吊死,所以他拼命地掙扎著活下去。就像人的本能一樣,渴了,想喝水,餓了,想吃飯。福貴要養活鳳霞和老孃,所以改頭換面,不穿綢衣,穿上了粗布衣服,再苦再累,也毫無怨言。

家珍在丈人家生下兒子有慶後回來,一家人團聚了。好景不長,老孃病了,福貴沒錢,家珍拿出兩塊銀元要福貴進城請郎中,福貴沒有請到郎中而是被國民黨抓了壯丁,給國軍拉槍炮去了。

戰場生死兩茫茫,兩年後福貴輾轉回到家裡,老孃已經病故,5歲的女兒鳳霞也因為一場高燒而聾啞。

二、中年時的福貴:愛妻子,愛兒女,有擔當,有責任。唯一的願望就是怎麼讓一家人的生活變得更好。一位地地道道的傳統農民形象,在大時代的浪潮中無力地掙扎著。無端的命運,讓他好好的一個家,支離破碎。

新中國成立,為了送兒子讀書,福貴和家珍忍心將女兒鳳霞送人。後來一天夜裡鳳霞自己跑了回來,福貴再沒忍心將鳳霞送走。眼看著日子越過越好,到了一九五八年年,人民公社化成立了。超英趕美,大鍊鋼鐵,吃飯的鐵鍋砸了,田地牛羊也收回去充公。很快就是大饑荒,一家人幾乎餓死,家珍得了軟骨病,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福貴幾乎毫無掙扎之力。

一家人好不容易捱過最艱難的年月,因為一場醫療事故,兒子有慶死了。縣長夫人生孩子大出血要輸血,有慶被活活抽死。福貴找縣長理論,沒想到縣長是當年一起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戰友春生,福貴什麼也沒說,背起兒子默默往家走。腦袋裡黑乎乎的一片,只有眼淚嘩嘩地掉下來。

女兒鳳霞結婚之後,過了一年的幸福日子,因為生孩子,難產而死。福貴的一雙兒女都死於生孩子,有慶死於別人生孩子,鳳霞死於自己生孩子。一雙兒女的死,讓本來病重的家珍無法承受,不久也死了。女婿二喜在工地上被水泥板壓死,唯一的外孫苦根在七歲時吃豆子撐死。

三、老年時的福貴:老年的福貴就像那些被遺棄的農村老年人,他們的生命逐漸被耗盡。晚年的福貴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在親人相繼離世的悲傷和沉痛中,堅強地活著。此時的福貴,在精神上成為強人。

好好的一個家,就這樣支離破碎,福貴成了孤家寡人。苦根死後的第二年,福貴買了一頭老牛,他給這頭牛取名福貴,就此相依為命,繼續在那片土地上忍受著親人離世的悲傷倔強地活著。

我相信很多人是流著眼淚讀完這本書的。這是一次殘忍的閱讀,餘華的文字從不刻意煽情,可是看著福貴一次一次安葬自己至親的人,隔著書本就能感受到他的絕望,這種絕望讓人動容。

我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去,福貴親手安葬了他們。只有福貴自己能夠理解,他爹,他娘,家珍,鳳霞,有慶,二喜,苦根對於他的生命而言的分量。他們活著,帶給他生命的充實和希望,他們走了,福貴依然感受著這樣的充實和希望。

所以年老的福貴耕田時,依然一次一次地叫著他們的名字。

四、福貴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平凡的農民,強大的生存意志則讓他成為一個無懼命運打擊的硬漢。

福貴這一形象,一開始也許會讓人想到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在他還是一個浪蕩子的那一段風流且風光的時光裡,活脫脫的一個做了爆發富的阿Q。然而面對接二連三的生離死別,一連串的變故和磨難並沒有讓福貴這位弱不禁風的昔日浪蕩子倒下,一次次的錘鍊和對生存的抗爭使得福貴擺脫了富家子弟的阿Q形象,蛻變成阿Q一樣的下等人的福貴擁有阿Q所不具備的樂觀積極的強大的心靈抗擊能力。

老年的福貴守著那條也叫福貴的老牛,讓人不禁想到海明威筆下守著大馬林魚骨架的桑提亞哥。老漁夫桑提亞哥擁有輝煌的過去,福貴的過去卻是一無是處,但是當他們都年老了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強大的生存意志卻是一樣的,即是硬漢的生活觀念。在面對令人無法喘息的命運的打擊時,作出最大的努力去避免被打倒,被擊敗,這種不屈服不妥協生存意志是一樣的。

福貴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裡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活過,並且這樣活著。



博書


01

假期這幾天,重新看了一遍餘華的《活著》。雖說之前就看過這本書,但是隨著時間的經歷,我們的閱歷變了,所以再看這本書,感覺是不一樣的吧。

作者曾經聽過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的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作者說,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他,於是便有了《活著》這部小說,寫的就是人對苦難的承受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在寫作的過程中,作者也明白了,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的。

在一次去鄉間收集民謠的時候,我剛好遇到了一個叫“福貴”的老人。老人已經很老了,可是在他身上彷彿有著很長的故事。我便和他聊了起來。

福貴出生在有錢的人家,娶了有錢人家的女兒。家裡有一百多畝的地,可惜他並沒有把這份家業繼續發揚光大,而是迷上了嫖和賭。年輕的時候,幹過了太多的荒唐事。後來把家產全都輸光了。一家人被迫搬離了住了幾代的房子,住進了茅屋。他的老爹在搬進茅屋那晚摔死了。

後來,老丈人帶著人把他懷孕的老婆接回去了。家裡就剩他孃親和他女兒了。一切只得重頭開始。什麼都沒有的他只能跟地主租了五畝地,跟別人學著怎麼種地。後來媳婦在兒子出生後跑回來了。誰知孃親病了,在去城裡請大夫的路上,他被國軍抓壯丁抓去當兵了。

從此背井離鄉,他一路渡過了黃河。誰知國軍節節敗退,他們被困在一個地方。看到過了戰爭的殘酷,聽過傷兵的哀嚎,見過戰友的死亡,福貴在被解放軍俘虜後選擇了回家。

回到家的時候,他才知道,孃親已經去世了。自己的女兒,因為生了一場大病,從此便又聾又啞。傷心之餘,他覺得踏實了,因為他回家了。

後來,老婆生病了,軟骨病,沒法治。家裡的負擔漸漸重了。為了讓兒子可以去上學,福貴忍痛把女兒送人了。後面,女兒自己跑回來了。那些年,又剛好遇到了三年饑荒,家裡窮到連充飢都是問題了,有些人為了一碗飯豁出一條命。老婆的病也是在那個時候加重的。

後來,老婆的病情有所好轉,兒子卻出事了。為了給他讀書的學校的校長輸血,醫生差點把他的血抽乾了,然後他就死了。他怕老婆在兒子死後便活不久了。

一直以來,他們最放心不下的是女兒。終於找了一個夫家把女兒嫁出去了。後來,女兒懷孕了,一家人都十分歡喜的等待著新生命的降臨。誰知女兒生完孩子後大出血也去世了。老婆看著一雙兒女雙雙離去,她也離開這人世間。之後就剩下福貴和外孫,女婿相依為命了。

這世上的很多事情,豈止一句禍不單行能夠道明。一次事故奪去了女婿的生命。所以他只能把外孫帶回來撫養。外孫七歲那年,以為心疼外孫給他煮了很多的豆子,結果外孫撐死了。

失去了所有親人的福貴變成了孤身一人。他買了一頭跟他一樣老的老牛,從此兩個老人家相依為命。以為自己活不久了,卻不曾想過,一直活了這麼多年。

02

聽著福貴的故事,內心卻有一種抹不去的悲傷。那是多麼多舛的命運啊!人生的悲劇之一便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在福貴的一生中,他是親手送走了自己所有的親人。每一個人親人的離開,對於活著的人都是一種無法放下的割捨。

福貴原本想著說,他有子女,死了有子女來幫他收作。豈料,他的子女都先他而離開。而原本以為終於為女兒找到一個可以照顧她的人,卻不曾想,女兒也是離開了。以為女兒留下了外孫,日子還有盼頭,結果外孫,女婿也走了。人生,走到這一步,還有什麼可期待呢?

在福貴的身上,他說有時候覺得傷心,有時候覺得安慰,因為他親自送走了家裡所有人,萬一哪一天他也走了,就不用擔心誰了。

孤身一人之後,買了一頭老牛,在年邁的時光裡,和一頭牛相互守護,相互作伴,一起走向了生命的盡頭。他沒有太多的抱怨,覺得這就是命。即使有著再多的無可奈何,他都一步步走過來了。

我們感謝生命中為數不多的給我們帶來的喜悅,比如,大病初癒,日子越過越好,新生命的到來;可是,我們同樣得接受生命時不時地意外,比如,白髮人送黑髮人,意外,還有最後的念想都不在了。

在這樣一層又一層巨浪中,能夠做到好好活著,已經實屬不易了。我們也會傷心,崩潰,絕望,可是日子依舊在繼續,在經歷過一切磨難後還能好好活著的人,才是一個大英雄。

03

作者以其樸實的筆墨,細膩的描寫,讓我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由自主便被帶入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之中。我們隨著故事主角的情緒變化而變化。讓我們更直觀地去領悟故事背後的情感。

而這本書的背景是中國近幾十年的歷史,那樣的一段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的人會淡忘。但是作者通過那個時代的一個小人物的視覺,把那個時代的故事向後來的人再現了出來。整本書注重細膩的細節描寫,作者並沒有帶入太多他個人的感情色彩。至於讀完書後的感想就看個人的領悟了。

一個好作家,應該是能夠客觀看待一個歷史的作家,同時也是一個敢於訴說現實的作家。通過自己的作品,把一個時代的故事告訴了後來的人。在餘華的作品裡,我們知道,他做到了。這本書同時被翻譯成多個版本,在世界很多個國家發行了。它也給外國的學者提供了一個瞭解中國特殊歷史背景下的社會的機會。

讀完了整本書,在感傷之餘,確實讓人看到了一種樂觀,一種對待生命積極向上的感覺。今天的這個社會,太多的人都在抱怨著活著不容易,生活的各種壓力更是讓很多人無所適從。有些人會開始懷念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更久之前的社會形態。事實上,每個時代的人都有每個時代的無可奈何。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可是,我們也學會了尊重活著這件事,為了活著而好好地活著!


平凡女子liz


有點小錢就不知姓啥的二百五到老了甘於平凡的隨性生活,苦難讓人成長,但這種成長的孤家寡人的代價未免太大了些。


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郭小川

而福貴在家人離開他後的每一天裡,大概都是活在負疚裡的吧。


最初的福貴真的不是個東西,吃喝嫖賭的浪蕩子,什麼事都幹過,家裡一百多畝地以及房子硬是讓他賭沒了。賭的開心時,媳婦家珍大著肚子找他,他卻對著家珍又打又踢。老了想起來,才發現年輕時真是個烏龜王八蛋,對自己當時的評價倒也貼切。他其實也明白“我這輩子能娶上這麼一個賢惠的女人,是我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輩子換來的。”人總是在擁有時不珍惜,失去了才懊悔,有什麼用呢?


福貴的爹算是死在他手裡了,他娘怕他想不開,還開導他:“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剛賭輸的福貴也覺得自己該死,但他並不想死,他認為那一屁股債並不會和他一起吊死。被爹揍死,總比在外面 像野狗一樣吊死強,這時候的福貴很孬。


給娘請醫生的福貴被國民黨拉了壯丁,跑也不敢跑,逃跑的都直接被打死了,然後被拉著到處打仗。福貴命大,見了太多死人,也見到傷號被扔到地上一堆一堆,然後成片,雪一片一片下著。最初還能聽到嗷嗷亂叫的聲音,而後嗚嗚,到天亮,什麼聲音都沒了,亂世裡的人命就是這樣不值錢。福貴想著家人,想著團聚。當他發現解放軍真的說話算數,願意回家的還給盤纏,福貴算是如願了。算他還有良心,還記著家裡的老人孩子。這時的福貴是有人情味的。


當我以為福貴的好運到來時,厄運接踵而來,一次次的打擊讓人無法喘息,都死了,留下了他一個人。活著本身就是對生命的敬重,他沒有主動尋死,生活太沉重,也許活得太麻木,自始至終,他都頑強地活了下來。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對福貴來說,大概就是活著本身吧,他沒有過多的想法。


老年的福貴只是一個最普通的人,只想平常地活著,那些風光的,比如龍二、春生,到頭來命都丟了。“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


福貴活得很清醒,也很通透。一輩子的苦難歷程,才有了他今天的通透豁達。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頭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一個能開導牛的老人,一個垂暮的老人,不需要活出什麼大道理,一切都順其自然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