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懷觀道》《難得糊塗》你更喜歡哪個


《澄懷觀道》《難得糊塗》你更喜歡哪個

澄懷觀道,語出六朝山水畫家宗炳。宗炳一生“棲丘飲壑,三十餘年”,好山水、愛遠遊,歸來將所見景物繪於壁上,臥以遊之,謂澄懷觀道。
澄懷觀道,本是禪的境界……拈花微笑裡領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禪境,精妙地呈示了在審美主客體的交融昇華中達到的最高審美境界,是國人文化心靈所深深領悟的一個審美主題。
澄懷方能觀道,觀道適以澄懷,澄懷與觀道是統一的,審美的主體與客體是統一的,心懷的澄徹是審美主體的昇華,以達到實現最高的審美境界。
這一心靈境界,是文人以達至澄澈的空明的心境來看待世事,潛心創作,娛情於純淨創作中的一種悠然自足之人生態度,是人們審美心態極其生動的描繪!


《澄懷觀道》《難得糊塗》你更喜歡哪個

鄭板橋寫的“難得糊塗”字幅下,有他題的一行款跋:“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這行款跋,當是鄭板橋對“難得糊塗”的解釋了,即對自己處世哲學的一種解釋。

從字幅上標明的日子看,字幅寫於乾隆十六年,當時鄭板橋正在山東濰縣當知縣。一向正直、率真、清正廉明的鄭板橋在當時黑暗的官場上很吃不開,常常受到惡勢力的嘲諷、刁難。他一面以嬉笑怒罵來抗爭,一面又彷徨悲觀,產生了脫世思想。這時他的情緒,是壓抑、苦悶、孤獨、自嘲、彷徨、悲觀、痛苦交織在一起。就是在這種情緒下,他寫了“難得糊塗”的字幅,不久便辭官歸隱。

這樣,就可以明白款跋的意思了:“聰明難”———要進取,要“眾人皆醉我獨醒”當然難。“糊塗難”———得過且過本來並不難,但一個一心想勤政執法,為百姓做事的人心中並不願意這樣做,因此也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抗爭不過官場的黑暗勢力,又不願昧著良心去“糊塗”,這種“聰明”之後的“糊塗”更難。款跋最後一句“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在前面種種的“難”面前,只有小心從事,知進知退,不冒失,不惹禍,只求心裡安寧,不求後世福報。

鄭板橋的這種心理和處世哲學,既有積極的一面,即表現了不同惡勢力同流合汙的立場和骨氣;也有消極的一面,即看破紅塵的悲觀脫世思想。“難得糊塗”中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消極的脫世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