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釣魚時,天氣明明很好氣溫也穩定,為什麼基本上沒魚口呢?

小青年釣魚人


早春,北方冰雪開始消融,南方氣候卻不是非常理想,常常伴著大風天氣。

以上是要考慮的大的氣候因素。這兩個變化下,都是水溫驟變的主要因素,水溫驟變,不利於水生物的進食。

因此,在早春想釣好魚,一定要先看前兩天的天氣,越穩定越好。

像題主說的,早晨陽光明媚,但卻沒口,很可能是前兩天溫度變化下來的餘留問題,開口較差。

排除前兩天的影響,以及當天釣位沒魚的因素,可以再摸索,是不是釣的過深了?陽光明媚,魚容易在淺水區活動,南方的魚更容易上浮。越靠近中午,魚上浮的越厲害。

如果釣淺,儘量不要釣西岸,釣東也可以。一是冷熱對流,東邊的魚在水底開口較多,西邊的魚反之,水層與釣位要結合。

最後,要反思細節,是不是線組不對?是不是自己的著裝顏色過亮,動作多了魚會害怕。


又切我子線


有幸看到你的問題。剛好這幾天我在釣魚,結合實際我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我們這裡(陝西西安)最近溫度在0到16度之間,和你說的溫度差不多。我最近垂釣的地方是當地一條河,去年下游新修了攔水壩,這是上游淹沒區,蘆葦水草非常多,所以淺灘很多。這幾天這幾個蘆葦蕩釣友非常多,基本都是長炮杆的。但是通過觀察我發現,越是晴天,魚口反而不好。前兩次釣魚我選擇十三米長杆,釣1米5的水,1.0加0.8,4號袖,蚯蚓做釣,時間為上午10點半至下午5點。結果魚獲慘淡。第三次我選擇上午8點多來,選擇一個老釣位(上次看別人在這釣的好),水深1米,7米2手竿,掛4米5線,1.0加0.6,3號袖,釣草頭。沒想到釣到10點半時,收穫大板鯽4條,小鯽魚30多條,11點過後,直到下午3點都沒什麼口了。最後一次我是下午3點才到釣點,當天天氣晴朗,剛好一位釣魚要走,沒口,看著只釣了3條小鯽魚。我就坐在他的位置。掛上蚯蚓釣,等了好久,沒口。到周圍轉了一圈,發現大家都沒口。我改為釣離地,魚鉤換為袖2。沒想到接二連三是魚了,最後收穫小鯽魚幾十條。

分析下,最近驚蟄前後,溫差大,魚是變溫動物。還是要釣淺水,一般50公分到1米5以下。魚口輕,慢。要小鉤細線。要釣草,要打窩,最好提前打,效果更好。在晴天,最好釣早晚,魚一般這個時間活動,而且容易釣到大魚。中間天氣升溫,魚要麼到淺水活動,淺水升溫快,要麼上浮了。這時,可以選擇釣離底。要適當變通,多觀察,多學習。





辛言686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這個怎麼說呢?只能回答,你認為的好,並不是魚認為的好。

你說的這個情況,我碰到過,我相信很多釣魚人也碰到過,不奇怪。

有一次,我記得是晚春季節,當天天氣不是很好,風很大,坐在河邊還有點嫌冷,拋竿都不方便,但那一天我釣獲了9斤鯽魚,大的有一斤。第二天,風停,而且天氣很好,人也感覺很舒服,那天下午就在家意淫,這晚上要去夜釣不得爆護啊。結果……,那一晚搞了整個前半夜,只收獲幾尾小鯽魚。

為毛?事出反常必有妖,這種事後來又遇到過不少。雖然作為釣者,摸不著頭腦,其實是有原因的,只不過你不知道,或者沒有觀察出來。

隨便舉個例子,放水,就是某一河或塘,突然放水導致水位驟降,而你又不是連續作釣,到達河邊,根本不知道水位比前一天下降了近一尺。而這種水位驟降,絕大多數水域裡的魚是不開口的,河裡有魚是不錯,但魚就是不吃。水位的下降,導致水壓變化,當然可能也有別的方面影響,水域裡的魚處於適應狀態,這時它們多數是不願意進食的。

這只是一個例子,其實還有其它的種種可能,比如突然升溫,雖然岸上的人感覺很舒適,但對於水裡的魚來說可能不是好事。再比如河道有汙水注入、昨夜剛剛有人電過、下過絲網、有鸕鷀光顧過、風向的不對、江裡的潮水不對甚至水亮的影響,等等。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個人主頁下有更多精彩內容。


江釣人狂龍


導語:從立春到驚蟄的這段時間,稱之為早春。這段時間雖然氣溫有所回升。但水溫依然整體不高,乍暖還寒。魚兒的活性及覓食情況並未發生太多改變,依然活性不高,攝食慾望不強,導致魚口輕微,甚至一度少口,停口。給我們的垂釣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早春釣魚,我們要根據這段時間的氣候特點,除了選擇適合的天氣和出行時間段外,還要根椐對象魚的生活習性和覓食特點,選擇合適的釣位和調釣方案,才能夠釣有所獲。

初春釣魚,釣位的選擇很關鍵,魚兒有著很強的趨溫,趨食,趨氧性。早春雖然氣溫回升,但水溫依然會很低,只有在天氣晴好,日照時間充裕的淺水區域,魚兒才會在此間活動覓食。(釣淺灘時,要保持釣點的環境相對安靜,避免驚魚)但在大多數時候,由於水溫很低,釣點仍然要選在魚兒藏匿的深水區,或深淺結合部。



由於初春魚兒活性不強,魚口輕微,我們在垂釣時要講究策略,注重細節。

線組的搭配要合理。依然秉承冬季釣魚的搭配思路及匹配原則,力求精細化。降低魚索餌難度,食餌容易。

初春釣魚,餌料首選活餌。魚兒經歷了漫長的越冬,極需營養恢復體能,也是為甩籽做好準備。鮮活的紅蟲蚯蚓,衝擊著魚兒的味覺,對它來說,無異於美味大餐。使用商品餌,遵循”春腥“的特點。餌團要以軟,小,突出味型,保持適口性。這樣才能刺激魚口,促進魚口改善。



在調釣上,我們要儘量避免,為了追求所謂的靈敏,而給魚吃口帶來的不便。不要去調高釣低,這樣做只會增加了浮漂的剩餘上牽引力,魚吃餌就要克服很大的阻力,無形之中,魚兒就會有難度,試了幾次,就會放棄索餌行為。所以,在調釣上我們調目與釣目之間不要相差過大。一般來說 ,相差兩目就可以了。比如說調5釣3,調3釣1。當然調平水釣二目,也是可以的。這樣的調釣方式能夠很好的給魚吃口增加便利。

初春時節,由於晝夜溫差較大,氣壓難免不穩定。或在垂釣過程中,因為餌料的原因,或是釣法的改變,使魚情發生改變,造成離底上浮。那麼我們就要及時地調整,適時應對,改變釣法或是採取措施加以應對。

在垂釣過程中,遇到魚兒活性不強,魚口不好的情形。我們的垂釣手段要隨之改變,可以採取逗釣或以提鉛等方式實現動態誘魚,激發原始追餌本能,來提升魚兒索餌慾望,促使魚口發生改變。


影響魚口的因素有很多,魚情也會不斷變化。我們只有對應魚情,根據魚口變化,及時調整,適時應對,才會釣所獲。


魚不開口咋整


早春釣魚總體感覺比冬天難釣,天氣越好越難釣,這很多人早春釣魚的感覺。原本魚口一直不錯的老釣位,忽然之間就沒有了魚口,讓你摸頭不著腦,找不到是什麼原因。早春的氣溫有它的特性,在釣魚的時候尤其要注意到這一點,天氣晴朗與好不好釣魚,很多時候並不成必然關係,早春釣魚時,天氣很好氣溫穩定,基本沒有魚口,原因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理解:

一、早春天氣晴朗,光照充足,水錶溫度與水底溫度存在明顯差別,冷熱不均的水層,讓魚感覺十分的不舒服,魚離開了水底,到相對溫暖的水層活動,魚口並不會好。

二、水溫依然很低,大部分仍然處於半休眠狀態,活動範圍有限,覓食活動並不活躍。除非能找到水底溫度比較適合魚動的地方,魚群活動比較頻繁,攝食十分活躍,否則很難釣到魚。

三、釣位不理想。由於初春的時候,水溫比較低,魚喜歡聚集到水較深較暖和的地方。野釣的時候,垂釣深度建議在3米左右,最深不要超過5米,水太深太淺都不好釣魚。

四、流水好釣魚,靜水難釣魚。初春的時候,氣溫和水溫都還比較低,魚更喜歡在流動的水體中活動。流動的水體溫度相對較高,氧氣含量也較高,魚活動會比較積極。靜止的水水升溫慢,氧氣含量低,魚活動不積極。

五、初春時節,由於雨水較少,水質較清澈,能見度高,水中魚的食物變少,也限制了魚的活動範圍。





紅色小舟


您好我是小樂子愛釣魚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下:

1.天氣分析

初春一般溫度也就4-6等12-17度那樣,早上天擦明是上魚高峰期溫差最低時候,到中午溫度上來以後溫差大加上有太陽會導致魚起伏不入底的情況或者在更淺的地方,一般出太陽的話天剛亮到早上10點出魚最好,下午17點到天黑會出一點魚!

2.釣位選擇

儘量選擇有草的地方做釣水深2米左右,有些水域表面沒有草水裡往往有草這些地方漂會落不下去如果你能找空出來的區域做釣魚獲會多的多,因為魚大部分都在草裡等著溫度的回升等到溫度適應會甩子!

3.窩料選擇

窩料以大腥為主,紅蟲顆粒泡開加小米,紅蟲粉加小米。蝦粉加小米。野戰藍鯽加小米,這幾種為初春常用的窩料蛋白高誘魚快的窩料,餌料儘量用活餌如:紅蟲或者蚯蚓做釣!

4.竿子和線主搭配

如果本區域做釣人數比較多水還淺建議使用6.3-7.2魚竿做釣,人少可以使用4.5-5.4做釣,

主線0.8或者1號,子線0.6或者0.8,鉤子建議:秀鉤3-5號!

5.靈活運用

釣魚不能太死板硬套在不出魚情況下適當坐下改變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穫,如換長杆換位子!

您好我的回答完畢,希望你能有一個好的魚獲。有空可以交流釣技釣法!昨天實戰魚獲下圖!





小樂子愛釣魚


釣友你好,很高興交流這個問題!早春萬物復甦,是垂釣的好時候!影響鯽魚開口的原因很多,有天氣、氣溫、氣壓等等。依照你說的4~14度,又是晴天應該是好釣的,但也不排除還有其他因素,個人覺得你還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考慮魚不開口的原因;

一、釣位。初春垂釣,建議選擇淺灘做釣,至於有多淺可根據實際情況來定。選擇淺灘的原因有:

1.水溫適宜。初春氣溫升高,淺灘相對來說升溫比較快。

2.天然餌料充足。因為水溫適宜,所以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到此集結,這就為鯽魚提供了大量的天然餌料。

3.為產卵做準備。鯽魚過久就要產卵,所以它們也會提前尋找適合產卵的淺灘。

二、氣壓。按照常規,溫度越高、氣壓就越低。4-14度的天氣,按理來說氣壓不高適合魚覓食,但也不排除很多時候是氣溫高氣壓也高,這樣魚的活性也就大大的降低了。

三、風向。不知道你們那裡有沒有這樣的一句話:颳起東南風,氣死釣魚翁。我們這裡就比較明顯,不論什麼天氣,只要一颳起東南風就基本可以收竿回家了。所以個人覺得風向應該對魚進食還是有一定的影響。

四、餌料。初春垂釣,因為冬季消耗了魚大量的體力,所以初春鯽魚要補充大量的蛋白質,因此建議選擇活餌。原因有:

1.活餌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如蚯蚓、小蝦鯽魚就比較喜歡吃。

2.活餌會動,極能激發鯽魚的覓食積極性。

3.蚯蚓、小蝦或是其它浮游生物是鯽魚平時就能吃到的,所以它們警惕性低又比較喜歡吃。

總的來說,影響魚開口的原因很多,以上僅為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如有不妥之處望諒解,謝謝!








胡人913


我認為不上魚的原因有五:1.水溫問題。溫度過低,魚重又游回深水;2.水質問題。水質太好,中午太陽高照,水清望見底,致使魚不敢靠邊;3.噪音問題。釣魚釣兩頭,早(上)晚(傍晚)是關鍵,早晚時間,岸上寂靜;下午岸邊噪雜,魚驚不近岸;4.補窩問題。下午垂釣沒口,一般是水下窩子食被吃完,需補窩。5.魚餌問題。每次開餌要少開,用完再開,切不可徒省事,一次開一大團;魚餌變質,也是釣不上魚的原因之一。




洛城公子


簡單說,只說重點。

釣不到魚說明窩子裡沒有魚。

窩子裡沒有魚就說明你這窩子不行。

那麼問題好解決了,換個好點的窩子。現在季節,屬於早春,氣溫4-14℃,溫差還是比較大的,簡易早晚釣水底有亂石、陡坎、橋墩之類的地方,而且水深要深,兩米到三米最好。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三點如果是晴天,就釣水裡有草的地方,水深一米左右。

如果是釣點地形比較簡單,水底沒有什麼特別障礙物,俗稱“亮水”,釣這種地方你就提前去打窩,頭一天晚上打窩第二天去釣,找水深1.5米以上的地方,這個季節對付“亮水”只能是提前打窩,沒有魚窩也通過窩料製造出魚窩來。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祝大鯽大鯉。


CFCC釣魚人九道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現在正是乍暖還寒,春暖花開的時節,正是出行踏青的好時節,那作為我們釣魚人,那肯定也是在經過一個寒冬的煎熬後,出去釋放一下壓抑已久的釣魚癮的時候了。


  • 這時節有時天氣明明很好但是魚卻沒口這也是常遇到的,初春時正是春冬兩個季節交替的時候,所以就造成了在這個時候氣溫極不穩定,有時陽光充足時,感覺就像夏天時甚至都可以穿短袖,但也有從新穿上冬裝的時候。

  • 所以有時你感覺明明天氣很好但魚卻沒口,這個就很正常了,魚不是恆溫動物不像人冷了加衣服,熱了減衣服。溫度對他們的各種習性影響極大,就像你問題中說的那樣當日氣溫在4至14度這個溫差達到了十攝氏度算是比較大的了,所以沒什麼口就不奇怪了。
  • 最後是在釣位的選擇上考慮下是否合適,雖然說是春釣灘,但有時背陰的釣位溫度就沒那麼高,可以適當釣深,還有釣位多選擇靠近水草或有樹樁等障礙物較多的地方,既食物豐富,有能給魚提供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