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只要一出事,中國就跟著倒黴,但此國被滅中國也沒好處

此國只要一出事,中國就跟著倒黴,但此國被滅中國也沒好處

在中原諸多藩屬國中,跟中原淵源最深的就是朝鮮,朝鮮稱臣的時間也最長,漢化也比較徹底。

朝鮮在歷史上不乏被中原王朝直接統治的時代,比如箕子朝鮮、衛滿朝鮮,其建國君主都是漢人。後來衛滿朝鮮被漢武帝滅了後,設立了四郡。在這四郡中,樂浪郡是最有名的,一直掌握在中原統治之下。三國時期公孫氏就是以樂浪郡為政權中心的。

五胡亂華的時候,朝鮮跟中原的關係發生了改變,橫亙在中原的少數民族阻礙了兩者的溝通,客觀上也促進了朝鮮的獨立。到了隋煬帝時期,朝鮮跟中原關係開始緊張,隋煬帝三次討伐高句麗,還御駕親征,不過慘敗。

高句麗是在朝鮮北部和中國東北部存在的一個政權,當時朝鮮半島還有其他政權與高句麗相抗衡,也就是說那是一個朝鮮歷史上比較混亂、分裂的時代。

此國只要一出事,中國就跟著倒黴,但此國被滅中國也沒好處

唐太宗時期爆發了新羅戰爭,朝鮮半島又經歷了幾次政權更迭,到了李成桂時期,也就是中國明朝同一時期,李成桂正式嚮明朝稱藩,此時朝鮮才跟中原建立了,長達六百年的宗藩關係。

從李成桂開始,朝鮮正式開始對中原稱臣,又不像之前一樣完全被中原轄制,它是獨立的。

不過,你說朝鮮獨立吧,它也不獨立,只要一遇到事,朝鮮就跑來找中國。

我們知道,日本滅中國之心一直不死,而朝鮮是日本入侵中國最好的跳板,所以我們不能不管朝鮮,日本只要一侵略朝鮮,我們就必須保護它,為此中國付出了太大的代價,太多的錢以及數不清的人命。

此國只要一出事,中國就跟著倒黴,但此國被滅中國也沒好處

唐朝時期,日本雖然積極派遣使者向唐朝納貢稱臣,還學習唐朝先進文化、建築技術,然而這也無法控制他們狼子野心。

白江口之戰,日本就是要利用朝鮮,達到稱霸亞洲的目的,可惜被唐朝一炮打殘。打得日本幾百年內根本不看正眼看朝鮮,中國也就安全了。

明朝中後期,日本在豐臣秀吉地帶領下狂飆突進,瘋狂發展軍事,再次侵略朝鮮。萬曆雖然很久沒上朝了,但他不糊塗,立即點兵十萬,開赴朝鮮與日本決一死戰。

明朝國力還是可以的,加上軍民一心,明將跟朝鮮將領聯合起來,將日本趕出朝鮮半島,豐臣秀吉病死,而幾個日寇的腦袋被割下來祭天,“傳首九邊”。

此國只要一出事,中國就跟著倒黴,但此國被滅中國也沒好處

明朝還是具有實力的,雖然後期幾個君王不怎麼管事,但是實力還是有的。日本那時並非中國的對手,所以一直到大明結束,日本也不敢再來挑釁。

崇禎時期,雖然明朝快滅亡了,皇太極入侵朝鮮,崇禎帝還是出海救援。朝鮮說大明對它有三個恩情,一是“大造之恩”,一是“再造之恩”,一個就是崇禎帝派兵援助朝鮮的“東援之恩”。

什麼叫“大造之恩”,朱元璋承認了李成桂國號,賜國名朝鮮,這就是大造之恩。什麼是“再造之恩”,豐臣秀吉入侵朝鮮,萬曆皇帝“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用全國的力量匡復朝鮮恢復宗廟。

朝鮮對大明可謂是死心塌地的感激,大明滅亡後,朝鮮不僅收留了反清復明的軍隊,而且舉國穿白,嚎啕痛哭。

此國只要一出事,中國就跟著倒黴,但此國被滅中國也沒好處

在清朝開始時,朝鮮不上貢,也不承認清朝政權,一直堅持穿大明衣冠,紀年也一直用崇禎多少年,而不是清朝的年號。

薩爾滸之戰明朝總指揮楊鎬兵力吃緊,就寫信向朝鮮國王借兵,朝鮮當時兵力一共三萬,一半都去支援明軍,因此得罪了努爾哈赤。

朝鮮的光海君也因為幫助明朝而流離失所,被努爾哈赤廢了,另立新君。新君依然忠於明朝,所以皇太極繼續攻打朝鮮,後來朝鮮跟明朝寫信說,讓明朝原諒朝鮮,實在是迫不得已。

在明朝滅亡後,朝鮮在國內養“死士”,準備反清復明,一直到民國朝鮮還用著崇禎二百多年的紀年方式,以至於日本人到朝鮮驚呼:大明回來了,這才是真正的明朝。

此國只要一出事,中國就跟著倒黴,但此國被滅中國也沒好處

清朝時期朝鮮雖然是清朝的藩屬國,並且心並不誠,然而在其後的日本侵略朝鮮戰爭中,清朝還是很重視,派兵援助,並且跟日本人一邊打一邊談。

不過清朝因閉關鎖國,早已落後日本,士兵操練、武器裝備都不如日本,甲午戰爭中國有多慘就不說了,都是被朝鮮連累的。

如果不是這場戰爭,日本的野心也絕不會膨脹到要吞下中國的程度,因為他們沒想到中國這麼孱弱,而中國也不能對朝鮮置之不理,畢竟是中國的一個渡口,朝鮮亡了,中國也沒好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