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套路有多深?明朝首輔申時行,就是例子

職場套路深,誰把誰當真?畢業之後踏入職場,小白們方知生活的不易。自己推心置腹,結果卻換不來幾句實話。當面站在你這裡,同事回頭就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職場上,真心朋友真是可遇不可求。職場如此,官場又何嘗不是?


職場套路有多深?明朝首輔申時行,就是例子


明朝的時候,有一位大臣,八面玲瓏圓滑得很,尤其擅長做和事佬。兩方鬧了糾紛,結了樑子,他總能左右逢源,沒有原則。事情結局如何,且不論,自己總能落個好名聲。

此人是誰?曾經擔任首輔的申時行。

歷史上,申時行是明朝一位出名人物。嘉靖四十一年殿試第一名,正兒八經的狀元出身。從一開始的翰林院編修,禮部右侍郎,他一路高升做到了首輔,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

明朝那會兒,首輔是對內閣大學士中位居第一人的尊稱。進入內閣做大學士的,明朝官員有不少,不過裡頭分個三六九等。雖說都可以獲得輔臣的稱號,上面還有次輔,頂端就是首輔。

明朝嘉靖隆慶萬曆年間,首輔權力很大,比如我們熟知的張居正,就在首輔一任上曾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細說起來,申時行後來的發達少不了張居正的提拔,可是同張居正雷厲風行的風格比起來,申時行就圓滑得多了。


職場套路有多深?明朝首輔申時行,就是例子


張居正去世之後,首輔過度了一下,申時行才坐到了這個位子上。由於張居正生前的風格,得罪了不少官員,而算起來,申時行受過張居正的恩惠提攜。夾在中間,怎樣處理雙方派系的矛盾?

一方面,申時行私下裡對挺張派的大臣表示,自己跟張居正的淵源,主動示好。另一方面對氣焰囂張的倒張派恩威並重。之後的時間裡,他話不多說,事不多做,和事佬的綽號不脛而走。

在明朝首輔裡,申時行後半生算是很不錯的,八十歲去世,兒子也做到了兵部尚書太子太保。跟張居正比起來,確實幸福多了,可見申時行八面玲瓏和事佬的處事風格之妙處。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申時行告老還鄉,就是一次和事佬玩脫手導致的。

明神宗一生,經歷過很大的轉折。張居正時候,曾勵精圖治。張居正去世之後,變化很多,後來甚至幾十年不上朝。其中的轉折點,就是國本之爭,這也是申時行命運的轉折點。

所謂國本之爭,就是立誰為太子的爭論,爭論目標是朱常洛,朱常洵,爭論雙方是明神宗鄭貴妃和文武大臣。


職場套路有多深?明朝首輔申時行,就是例子


大臣堅持立朱常洛為太子,因為長幼有序,他是長子;明神宗堅持立朱常洵為太子,因為愛屋及烏,這是愛妃鄭貴妃的兒子。對於朱常洛,則是厭惡得很,因為他是宮女生的孩子。

國本之爭,前後持續了15年,明神宗鬱悶生氣,大臣也沒少遭罪,罷官的罷官,流放的流放,被打板子的打板子。申時行是內閣首富,自然也避免不了。也曾帶頭給朱常洛撐場子,可是摸透了皇帝堅定的態度。怎樣對自己最有利,雙方都不得罪呢?這才有了下面的一幕。

在明神宗面前,申時行贊同廢長立幼;在百官面前,他又另外一幅說辭,恪守禮法,反對廢長立幼。實際上,他曾玩得不錯,化解過雙方危機。

有一次,申時行休假在家,一群官員又找明神宗說道,逼迫萬曆訂立冊封儀式好立朱常洛為太子。有一個叫做許國的官員,是申時行的同僚,出於對老朋友老上級的尊敬,把申時行的名字也加在了奏摺上,還是第一位。

明明不是自己的意思,來了這麼一檔子事兒,申時行知道後慌得一筆。趕緊給萬曆遞了一封辯解書信:臣正在休假,這事兒跟我無關。陛下自己主意已定,那些自以為是的笨蛋沒事兒找事兒,您不要一般見識。


職場套路有多深?明朝首輔申時行,就是例子


套路還是那個套路,言辭也並無不妥,問題是這封密信後來被扒了出來,文武百官氣炸了。

首鼠兩端,沒有原則,申時行竟然是這樣的人。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群情激奮彈劾不斷。雖然有皇帝撐腰,申時行也害怕了,擔心禍患辭官回老家了。

這件事兒上,申時行雖然做得很不地道,但是他的處事風格是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和前車之鑑不得已而為之的。無作為左右逢源,化解了不少矛盾,使得經濟民生得到短暫的休養。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