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的屋脊、檐背上為何愛裝飾飛禽走獸?談古代的“建築文化”

古建築的屋脊、簷背上為何愛裝飾飛禽走獸?談古代的“建築文化”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國家。我們的祖先創造了非常多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在這些眾多文化之中,要說的是古建築物上的裝飾。這些裝飾紋樣在特有的歷史和時代之下不斷演變,流傳至今,其代表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社會發展的進步,裡面也蘊含著極大的知識價值。

歷經歲月蹉跎,代代相傳又代代不同,它向一面鏡子反映著千古年來的一切,告訴著我們,在現如今強大的國家背後也一樣輝煌。

一:屋脊上裝飾脊獸的原因

古建築物以其華美實用又寓意吉祥,在中國文化中佔有一席之位。說說古建築物,那應該就先說說古建築物屋頂之屋脊。我們所看到的古建築物的屋脊,或者簷背上的幾乎都是裝飾飛禽走獸,而且個個樣式精美。那為什麼在古建築戶上幾乎都是這一種樣式?

1:三個標準

其實中國古建築物乃至今各種社會器物基本遵循三個原則。

第一個實用性,第二個美觀性,第三個寓意性。在這些基礎之上健壯出來的東西實用又美觀也深受人們喜愛。勾股建築物上的飛禽走獸最多有10個,它們一般分佈在房屋的兩端的垂脊上,順序由下至上依次排列。

而這些飛禽走獸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狎,狎魚,獬豸,鬥牛,行什。它們排成一排,齊刷刷的都望向遠方的天空,寄予著主人的願望和憧憬。但最初其實只是為了保護門軒和鐵釘,防止漏水和生鏽,對脊的連接起到固定和支撐作用而已,沒有太大的意義。

古建築的屋脊、簷背上為何愛裝飾飛禽走獸?談古代的“建築文化”

可是到了後來脊獸發展成了裝飾房子的功能,慢慢的它有固定的形式,也有嚴格的等級,意義不同等級的建築物安排的飛禽走獸數量和形式都不同。就這樣這種形式就流傳了下來。

2:脊獸的寓意

以皇家宮廷的太和殿為例,它的屋脊上的走獸共有十一種,其多出來的那個是騎鶴仙人。其實每一隻神獸都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品質是美好願望的化身。從騎鶴仙人開始來說,它在民間的叫法是“仙人騎雞”,傳說他還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關係往上爬,那姜子牙知道之後就和他說你的官已經升到頂了,如果再往上爬就會摔下來。

古代的建築師們利用這個傳說把它放在了演講的最前端,可能也是為了警醒房子的主人,讓他們適可而止,懂得知足,要不然就會像“騎雞仙人”一樣,再往前一步就會摔得下去,粉身碎骨

“龍”是天下萬物的領袖,在古代傳說中,龍披上了一種神秘的面紗,能上天入地無所不能,而他也代表著尊貴無上,是歷代帝王的象徵,所以這也不難推出,它為什麼能在跑獸中佔據第一位。

“鳳”百鳥之王,是吉祥的象徵,它的出現象徵著天下太平人們的生活會越來越美滿,越來越幸福。“獅子”則是在古人的眼裡它是獸中之王,是威嚴的象徵,在一些寺院中又有護法之意,把它放在屋脊之上也寓意著勇猛威嚴,威力無窮。

古建築的屋脊、簷背上為何愛裝飾飛禽走獸?談古代的“建築文化”

“天馬”則是“神馬”,是人類重要的夥伴,一直和龍相提並論,也有個詞語叫做龍馬精神啊。馬在古代時期做站時是人們重要的武器,因也受到人們極力的寵愛。“海馬”絕對不是我們所認為的那個在海里面的問號,它是與天馬相提並論的形象,天馬上天,海馬入海,上天入海。

“狻猊”是以獅子為形象,是人類的護法神。“狎魚”譯為“下雨”,“狻猊”好火剛好與它互補,恰到好處。“獬豸”它的外形應該是取決於牛和羊,有一點像現代所說的獨角獸。象徵著智慧,能識辨是非,公平的化身。“鬥牛”它的名字也叫作“虯龍”,應該是龍的一種,喜歡依附在房簷之地,有傳說說他是古建築物的保護神,用來保護房子裡面的人。

“行什”它的前身並沒有什麼依據,在它的形象上是雷公。這些無極小說都是由瓦至成,高等建築物則都用玻璃瓦,其實都是為了保護木軒和鐵釘。在它變成裝飾五之後,

它寓意著各種象徵。

除了我們瞭解的神獸以外,火珠其實也是屋脊正中的一種裝飾物,是從隋代開始。我在清代時期,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宗教建築,大部分在正脊中央裝飾的東西,就有一些包括火珠裝飾,比如二龍戲珠,雙龍朝三星的。所包含的意義也是和神獸是一樣的,吉祥和避邪之類,所以這不足為奇

3:脊獸的來由

屋脊是屋頂上最容易漏雨的地方,其實在最初的結構上並沒有太完整,古代建築工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同時,更加注重了他的藝術性,從簡單的樣式,逐漸發展為10種神獸為主的屋脊裝飾。這些裝飾更加突出了中國古建築物的特點。實用性和美觀合為統一,中國古代美髮展到極致。總之這些神獸放在古建築的屋脊之上,用以象徵帝王的神聖和對世間美好的願望,象徵消災滅禍,逢凶化吉。

古建築的屋脊、簷背上為何愛裝飾飛禽走獸?談古代的“建築文化”

4:古建築物不同

國人非常有藝術情操,從古至今都如此。建築藝術上不斷的改用它的使用功能,前提之下不斷的改進,美化又在寓意性的框架裡越做越美觀,越來越有中國風。我們放眼看巴黎聖母院的司廷志,這種屋簷裝飾其實叫做滴水獸,而他們立在整個立面之上,也只是點綴而已。並沒有太大的意義,而且這種樣式的動物大概的形狀其實是由我們的神獸轉換而來。

但在看西方藝術代表建築時,其實他們是很少有這種脊獸的,但也發展出了很多類似的藝術,就像我們的垂花柱。這也不得不說中國藝術的博大精深。除了這一些中式古建築物會有屋脊之外,在外國其實是很少見有屋脊的,這個第一是因為,屋脊的功能雖然可以防禦,但是在工藝上面是比較難的,因為物體下面需要一根浮脊木,這樣可以加生他的汙衊穩定性。

但這種工藝在古代時期,在中國是非常精深至極,在外國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沒有太大的瞭解。其次也是文化上的需求,不同的屋脊, 搭配不同的建築風格,所以說古建築物的一大特色就是由此得來,這也是中國古建築物的一大魅力。

二:脊獸的演變

1:從新石器時代開始

從新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祖先在衣食住行方面基本都已經解決了問題。這是祖先們對自然的敬畏,在物質生活上還有精神方面為了滿足他們這些崇拜之情,慢慢的衍生出了這些神秘的紋樣。但是在時代推移之下,物質水平的快速發展,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古人的屋脊裝飾在不斷的變化。

古建築的屋脊、簷背上為何愛裝飾飛禽走獸?談古代的“建築文化”

2:定形

在漢以前我國比較重要的建築物上,人們其實多用的是鳳凰,孔雀和朱雀在防及兩端已是高雅和吉祥。並不是我之前所提到的十種神獸全部都在裡面,但它的寓意其實都是大同小異。因為古建築物都是以木建築為主,在初期因不注意常常起火,在漢代初期,有人提議到說,把蚩放在屋脊之上來壓火,這是因為蚩是東海里的一種神魚,,能噴水降雨,把它安置在屋脊之上及有滅火的寓意。

古人因怕蚩逃走,便把一把刀插在了它的尾巴上,所以也有許多人叫它為“蚩尾”,可它又和鴟同音,後來叫被統一移為“鴟吻”,也變成了十種神獸之一,叫做了“狎魚”。到了明清時期,所看到的屋脊神獸幾乎都是這個時期的產物。十種神獸與在此時期正式的定了下來。

在清朝時規定,騎雞仙人後面的神獸必須為單數,以故宮為例,故宮是古代建築中屋脊神獸最多的建築物,有第十神獸行什。而恰恰也是這個時期,這種藝術發展到了高潮,也變成了建築物上特有的東西。在《水經注,渭水》裡描寫道

“建章宮北有太液池,南有壁門,三層高30餘丈。中殿十二間,階殿鹹以玉為之。鑄銅鳳高五丈,飾以黃金,棲屋上。櫞首薄以玉璧,因曰玉璧門也”。

三:結語

中國古代建築物中,其實還有很多是很精美絕倫,也值得人們去觀察和欣賞的。比如窗隔扇的雕刻,花紋各式不同各有特色,在每一個院落中花紋的圖案不會相同,精美絕倫。還有古建築物中的門樓。這是在古代疑惑人家是否興旺與否的重要象徵之一。

精美的磚雕花紋,構圖豐滿,程序豐富,立體生動,展現出了中國古代時期磚雕藝術之美。更有體現東方人審美價值觀的雕樑畫棟,是中國古代建築物裡面的重要標誌之一……總之古人的技藝和智慧帶給我們現在的東西已深刻,價值非凡,值得我們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