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一個人的朋友圈來識人,判別出3種人,八九不離十

鬼谷子先生說:“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嘴巴是心靈的門面和窗戶,心靈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慾、思想和智謀都要由這個門窗出入。因此,用開放和封閉來的把守這個關口,以控制出入。所謂“捭之”,就是開放、發言、公開;所謂“闔之”,就是封閉、緘默、隱匿。

當我們說話或者沉默的時候,都會有意或無意地表達出我們的內心世界。但在當今世界,人與人的空間距離越來越遠,而溝通方式越來越網絡化,更加方便與快捷,也衍生出了新的表達內心世界的意識形態——朋友圈!

通過一個人的朋友圈來識人,判別出3種人,八九不離十


其實,我們通過一個人朋友圈的設置、封面、簽名、發佈內容、發佈頻率等,也可以大概判斷其為人。運用#識人術#的原理,大概歸納出3種不同的朋友圈,也正好對應著3種不同的人,八九不離十!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通過一個人的朋友圈來識人,判別出3種人,八九不離十


011、朋友圈內容全部可見;

一個人把自己朋友圈設置為好友全部可見,說明了2點:一是他渴望朋友瞭解自己的所有心思、過往,對親戚朋友沒有什麼好隱瞞的;二是因為他根本不懂得怎麼保護個人隱私,自己的內心世界習慣性地對所有人開放,或許只是簡單的單純。

不管怎麼說,將朋友圈內容設置為全部可見的人,心胸坦蕩,能夠坦誠待人,若不是真人君子,也是憨厚老實之人。對於這類人,可以大膽與他們交往,前提是你們志同道合,處於相同的層面。

孔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君子胸懷坦蕩,問心無愧;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

《菜根譚》也說:“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心胸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正大,沒有不可告人的事,應該讓人知道。所以說,朋友圈內容全部可見的人,也算是為人坦蕩,能夠坦誠待人。

通過一個人的朋友圈來識人,判別出3種人,八九不離十


022、內容三天可見,時不時發一下朋友圈;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人將朋友圈設置為“三天可見”。或許是因為大家的朋友數量越來越多,其中摻雜了許多“水分”,又聽聞網上關於洩露隱私的新聞,吃一塹長一智,提高了警惕,也對身邊所有人都有了“防人之心”。

但是,朋友圈設置為三天可見,有個很大的弊端:讓人覺得你總是處於“靜音”狀態,好像消失了一樣。因此,這種人喜歡時不時發個朋友圈,紀錄一下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上的思想動態,也算是冒個泡,刷一刷存在感,好融入大家。

但若是站在看朋友圈的好友角度,則顯得很不友好。因為每當朋友想翻看你的朋友圈內容,想更加了解一下你的時候,總會顯示冷冰冰的一行字——“朋友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所以說,朋友圈內容三天可見,但時不時發朋友圈的這類人,屬於不想與外界封閉,但又有“防人之心”的人。結果往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也會在無形中拉遠破與親戚朋友的關係,傷害了他人而不知。

通過一個人的朋友圈來識人,判別出3種人,八九不離十


033、幾乎從不發朋友圈;

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要不就是非常務實,天天忙得不亦樂乎,哪有時間玩朋友圈;要不就是城府特別深,不想讓任何人知道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默默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自娛自樂。

這兩種人看似極端,實則是一類人,因為他們屬於那種能幹大事的牛人。畢竟,喜怒不形於色,懂得控制情緒的人,往往都是厲害角色。

演員雷佳音曾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道:“自己不發朋友圈,也不搶紅包。一個真正強大的人,他就存在在那兒,他不需要證明自己存在,我不需要非得發朋友圈。”

通過一個人的朋友圈來識人,判別出3種人,八九不離十


企業家任正非說:“以前社會,人們很注重個人隱私保護,但現在年輕人把自己隱私拿到網上去曬,非常不理解,也很不安全!”

白巖松則說:“我不想在那麼多的朋友圈裡待著。我覺得時間是有限的,一天就24個小時。朋友圈裡有價值的東西沒那麼多,我跟手機不是很親。我沒進各種朋友圈,我活得很好。我覺得現在有很多的怪現象, 這種怪現象就是朋友圈非常多,真正的朋友越來越少。”

真正厲害的人,根本不需要把自己的成就展示給別人看,因為他們即使不去炫耀,也能從內心深處獲得強大的自信心和滿足感!所以說,越是厲害人物,越是幾乎不發朋友圈!

通過一個人的朋友圈來識人,判別出3種人,八九不離十


​結語:

老話說得好“一葉知秋”,讀朋友圈也是一種識人術,也可以讀出一個人的大概品質!以上所說的3種不同的朋友圈,正好對應著3種不同的人,大家不妨自我對照一下。

通過一個人的朋友圈來識人,可以判別出3種人——“坦蕩真誠的人”、“有防人之心的人”、“務實厲害的人”,基本上八九不離十!朋友們,您覺得自己屬於哪種人呢?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琢磨君已經開通了“國學文化交流圈”,歡迎大家加入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