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口增長過快和少子化,老齡化嚴重的典型代表,印度和日本誰的人口形勢更嚴峻?

火山沙灘


可以說在人口問題上,印度和日本算是兩個典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兩個極端吧!


先說印度——

聯合國統計,最多五年,印度人口將超過我們,成為全球第一的人口大國。也就是說2024年印度人傲視全球了。

這是不是一件好事?

從短期來看,他能給印度帶來巨大的人口紅利,會讓印度出現類似我們80年代改開之初的那種勞動力比較便宜,使得很多加工出口產品生產基地蓬勃發展的態勢。

這對印度這個第三世界大國來說,是一定要經歷的。沒有這一步,他們可能很難快速積累經濟發展的成果,也就是用一個俗語來講就是先走量,之後再重質。

有人說印度面積是我們的三分之一,人口和我們差不多,這會是大問題。

其實印度可耕地面積比我們還多,都是亞熱帶可能作物成長也更容易。

從糧食問題上,印度應該不會有太大風險,而是貧困率比較高。

所以人口問題從長期來講,對印度的來說卻不一定是好事。

最重要的就是拖累經濟發展。

因為大部分生孩子多的地區都是老少邊窮地區,越窮生的越多,印度政府如果相關的補貼和安全防護措施跟不上,會導致貧困率整體依然在高位,兩極分化會更嚴重,社會動盪誘因會更大,不利於國家平衡發展。

其實印度也有過一些措施,比如政府倡議計劃生育,不過沒有強制實施罷了,畢竟該國印度教等宗教氛圍太濃,多子多福觀念很強,政府也不好違反宗教精神。這也是印度推行這個制度幾十年沒啥太大效果的原因。

再看看日本——

日本是一個人口萎縮的社會。

木叔舉個例子:

根據日本總務省4月12日公佈的該國人口統計數據,還是挺讓人吃驚的。

2018年日本總人口比上一年減少了26.3萬人,這是連續8年持續減少了。而2018年日本新生兒只有92.1萬人,是120年來的最低值。

特別是主要勞動力的15-64歲人口,減少了51.2萬人,在整體中佔比為59.7%,為有可比數據的1950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與此相對應的是,65歲以上人口為3557.8萬,在所有人群之中佔比最高,為28.1%。特別是70歲以上人口首次突破20%,為20.7%。

也就是說人口五分之一都是70歲以上的人,可見日本老齡化有多嚴重。

去過日本的朋友對日本的社會老齡化加速都有印象。

當地不少餐館的服務員都是50歲以上的女性了,有的甚至還用60-70歲的老奶奶服務員,當然有人把這當作一個招攬顧客的噱頭,其實這反映了日本社會的現實。

人口減少和老齡化加劇,很多日本學者眼中是個“國難”,因為這個勢頭很難通過常規手段來阻止。

比如,2016年日本右翼大報《產經新聞》專門刊文討論日本大和民族的消亡。

從印度和日本的人口問題能看出,顯然日本更嚴重。畢竟涉及到“國難”的地步了。

印度人多,大不了海外移民。日本則是越來越沒人了,只能靠移民來填補。

所以,孰輕孰重?


木春山談天下


印度一直在搞計劃生育的。


從1951年起,印度就一直致力於降低生育率,延緩人口增長, 這是2017年印度東北地區的新聞


翻譯:印度東北部的一個邦目前正在考慮一項法案,該法案將對所有政府僱員實行兩孩限制。阿薩姆邦教育,衛生和金融部長在根據《今日東北部》新聞發佈會上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在阿薩姆邦政府工作,那麼這個人就不應該有兩個以上的孩子”。

阿薩姆邦,就是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阿薩姆奶茶”的那個邦。


這是另外的一個新聞:印度的兩孩政策。

裡面還專門對比了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目前印度有十一個邦不同程度的實行了這個政策,並且懲罰那些生多了的,如果這些人不遵守二胎政策,那麼如果他是選舉人,將會被取消選舉資格,並且一些邦拒絕為多生孩子的家庭提供醫療保健,甚至會對父親實施罰款和監禁。


也就是說,印度實際上一直是限制生育的,這和日本剛好相反,印度一直認為,印度之所以沒有中國發展的快,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印度人口太多,生的太多,由於生的太多,佔了大量的資源,直接導致印度發展受到了拖累。


日本鼓勵生育


日本現在是鼓勵生育,實際上日韓兩國都經歷了限制生育到鼓勵生育的過程。


這是日本鼓勵生育的政策。

0到2歲,低收入家庭可以免稅。3-4歲孩子全部免稅,5歲孩子免保育費用。

如果不在政府指定的學校就讀,3-5歲的孩子政府最高補助37000日元/月,0-2歲孩子最高補助42000日元/月。

大學生家庭收入在270萬日元---約16萬人民幣以下的,公立大學就讀免費。

私立大學就讀,最多見面70萬日元,相當於人民幣4萬多人民幣。

實際上日本低收入家庭如果生孩子,幼兒園,保育院都是公立,他們負擔其實很小,而即便是如此,日本生育依然起不來。

為什麼呢?

就如同質詢安倍晉三一樣


安倍晉三自己說希望日本人多生孩子。

而安倍晉三自己一個孩子都沒有……

所以這種首相能說的服誰呢?


日本和印度是兩個極端,印度想方設法降低生育率,因為印度無法為太多的青年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也無力因為人口上漲提供足夠的基礎設施,日本剛好相反,由於生育率過低,導致社會消費越來越萎縮。


如果按照嚴重度來說,日本人口問題大於印度,但是從長遠來說,印度人總有一天也不願意生孩子,也會面臨老齡化的問題。


李建秋的世界


一定是日本更嚴峻,截至今年4月1日,15歲以下兒童人數為1533萬,比上年減少18萬。隨著從1982年(昭和57年)到38年的連續減少,自50年以來的最低記錄被更新。在“平成”的30多年裡,它從89(平成元)的2320萬人減少到787萬人。日本內政和通訊部根據5日的“兒童節”估計了它。男孩785萬,女孩748萬,男孩人數比女孩為高37萬。在各縣中,45個縣減少,而東京增加了8,000個,沖繩縣與前一年相同。兒童佔總人口的比例為12.1%,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隨著連續45年從75(昭和50)下降,這也是有史以來最低的。從1997年開始,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比兒童多。兒童和老年人比例的差異逐年擴大,老年人比例為28.3%,是今年兒童的兩倍多,“低出生率和老齡化”脫穎而出。即使按年齡觀察孩子,12-14歲也有322萬人,但年齡越小,逐漸減少.9-11歲,321萬,6-8歲,309萬人,3-5歲,295萬人,0-2歲有286萬人。“只要沒有重大的社會變革,兒童的數量還會減少。” 比較大約30個國家中人口超過4000萬的兒童比例,日本的最低比例為12.1%。韓國為12.9%,中國為16.9%,美國為18.7%,最高為坦桑尼亞的44.4%。老齡化其實不可怕,這說明日本的醫療水平和經濟是世界第一流。但是少子化會造成勞動力不足會降低國家產業競爭力。交社會保障的人越來越少,老人的養老金會出現虧空。日本已經將少子老齡化看做日本國的國難。

印度的人口增長其實已經一點都不快了。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間,印度的人口增長率為1.13%,是中國年增長率的兩倍多。但低於世界水平人口1.16%。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估計2019新年第一天,估計有3,95,072名嬰兒出生在世界各地,印度幾乎佔其中的18%。印度人口將近14億佔世界的20%。比它的嬰兒佔比高。印度人口生育率為2.3。但是由於印度的兒童死亡率較高和男女比例失衡所以有專家學者認為印度的時代更替應該為2.3。已經和印度的生育率差不多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生育率一定會下降的。所以印度就算不計劃生育也出生率也會下降,這是各國的共識。



經濟愛好


鼓勵更多已婚女性出來工作與鼓勵生育,兩者其實是互相沖突的:女性在工作中可能不會傾向於生育、照料多個子女,而只生育一個又會讓生育率繼續維持低水平甚至下降。這大概就是現代版的自相矛盾吧!

東亞三個倒黴鬼倒黴的地方都一樣除了工作就沒私生活了。你想想沒有私生活活著累死了。那還有心思結婚啊。就算結了婚這三個國家的老百姓臥虎藏龍天生貴族化教育。只要不是太費放到歐美都是精英鬥士。想想下一代的教育。工資不算高餓不死也活不好。一年比一年變態的高考考試。

安倍養老金那個“對賭”有點意思,可以把這個思路延長到年輕人身上,大學畢業後,你和安倍籤對賭協議,給你3年時間浪,這期間在政府指定餐飲點就餐不要錢解決溫飽,預支三年工資,如果你在這三年時間內結婚生子,在三年到期後,無需償還預支工資,並且勞動法配合就業優先;如果3年內沒有生,那你必須延遲退休5年。

中國老齡化很正常啊,房子那麼貴,兩個一孩子結婚,兩個家庭家底全部耗光,不出去工作哪有錢給孫子孫女攢錢買房結婚?可是都出去工作了,生下來孩子,老人沒時間帶,年輕人沒精力帶,請保姆又有顧慮,乾脆算逑~這麼一想,結婚估計也沒興趣了~

我只想知道,中國女性勞動力結構是不是和日本一樣。觀念不同的是,在中國,幾乎沒有女性重返職場這一說。90%以上女性終生是在崗位上的。就不知道這個只是男方工作的狀況,是屬於發達,但是對國家來說好不好啦。換中國,不會說這些。說到底,還是錢,錢,錢。發達國家生育率都低,因為在發達國家生存需要更多技能,技能是需要氪金的,在中國培養一個二本需要多少錢,估計大家心裡有數,可是這能得到多少回報呢,本科的收益已經不能滿足一般生活需要了,培養到碩士基本也到24歲了,工作5年到30歲有明顯收益,基本父母也到奔65歲,吃不動喝不動玩不動,以後還不一定指望得上。

與其費勁拔力的花大錢培養一個指望不上的下一代,還不如把錢用在自己身上趁年輕玩玩樂樂,這就是年輕人不養孩子努力掙錢給自己玩的經濟動機這還是有能力的家庭採取的策略,沒錢的更不用想了,生個讀三本的老大還能忍,再加一個讀三本的老二,這是要了親命嗎?

關於人口老齡化,我倒是有個奇葩的想法,有個關於人口的理論叫馬爾薩斯陷阱,在古代,馬爾薩斯陷阱爆發以後,隨之而來的是戰爭和自然災害,以此來消減持續增長的人口,而現代社會,在中日韓這邊,戰爭不太容易爆發,而自然災害,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國家都有比較完備的應對措施,不會造成大量人口削減的情況,所以,馬爾薩斯陷阱爆發轉換成了新的形式——人口老齡化,年輕人晚婚不婚甚至丁克。僅僅從數據分析的結果難免看問題不全面,希望加入不同年齡段的人其價值觀人格塑造的時代背景分析,更能對中國老齡化結構調整有借鑑意義。日本戰後30年是飛速發展的30年,中國有類似的地方,再結合德國和美國社會的發展比較,更能找出問題所在。

日本已經是非常非常能生育的民族了,日本的面積僅有37萬平方公里,人口高達1.28億,土地面積世界第62,人口數量世界第11,人口密度在非城市國家中排名7,如果把以色列去掉排名第六。在人口超億的國家中,日本人口密度排名第4。這樣的人口生育能力,居然有人會說日本不能生?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國的2.36倍(347:147)。有人會說中國有一半的土地不適合居住,日本也一樣,日本北海道的人口少得可憐,整個日本同樣有大約一半的國土不適宜居住,而且日本適宜居住的這一半,也遠遠不如諸如歐洲印度中國南方這些地方,同樣不如美國非洲的大部分土地。就這樣的國土面積,這樣的惡劣環境,日本愣是生出了一億多人口,所以請不要再說日本人不能生。日本不是人口問題造成經濟問題,而是經濟問題造成人口問題,就像一個大家族,當家族蒸蒸日上,自然子孫繁茂,人口越來越多,一旦家族產業不行了,經濟上衰敗了,自然孩子也生不起了,人口凋敝了。

日本人口到21世紀才開始減少,但是日本經濟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不行了,日本經濟不行來源於三個壓力,首先是美國的壓力,美國通過政治經濟手段打壓日本,並且把扶持對象轉移到了韓國身上,所以你看的新興產業日本基本上都沒能跟上,反而是韓國搞得不錯。其次就是韓國了,韓國幾乎所有發展起來的產業都是從日本手裡搶過來的,電子造船化工機械等等。最後是中國,中國產業上和日本競爭不多,但是關鍵是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能夠自給自足了,以往日本對華大規模的貿易順差慢慢消失了,想想以前中國人買一臺日本電視機需要一個家庭幾個月的收入?就這還搶著買都買不到。日本的產業一個一個的慢慢被打垮被取代,就像一個家族的生意一個一個被擠垮,收入越來越少,還拿什麼去維持那麼龐大的人口?

日本養不起了,這要是在中國古代,接下來就是農民起義,通過戰爭消耗掉一半人口,然後新王朝建立,重新開始發展。只不過現代社會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日本只能這樣煎熬著。引進外籍勞工有用嗎?引進外籍勞工就能把日本的造船電子芯片互聯網手機通信等產業重新恢復到八十年代的輝煌?不可能的事,日本的產業今後只會越來越衰弱,市場越來越小,如今日本最大的產業是汽車,如果日本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不能重複過去傳統汽車的輝煌,日本那就真的要死翹翹了。


歷史深度揭秘


認為應該是日本,日本目前處於少子化階段,既然出生率低,那麼就證明十幾年之後,日本青壯力將大幅減少,就將帶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那麼將會引發一系列問題,例如國家國防軍隊缺少壯年。那麼相反的是印度,印度人口增長過快,這件事情是能被通過國家的調控控制的,國家控制的好,形勢好轉就不會成大問題。


啊啊啊啊柴同學


氣候變暖,自然災害將頻發!!

對我們的糧食生產帶來的威脅是:災難性的!!!

土地對人口的承載能力將會嚴重下降!!

人多地少糧食綜合自給率偏低的14億人口的中國,

糧食安全將更不安全!!!

繼續鼓勵生育???

繼續大量種樓???

氣候變暖是全球性問題,繼續大量進口糧食將逐漸成為不可能!!!

謹記:1942,1968呀!!!


用戶102170253654


中國的人口形式更嚴重,高物價,低工資,老齡化,低生育率,未富先老


一葉知秋zfl


印度嚴峻個鏟子,印度人均壽命68歲,日本退休年齡都70歲,印度人在日本死了都還沒退休,印度人的人均壽命讓印度沒有老齡化危機,因為活不到那個時候~哈哈哈😄😄😄😄😄


忄夜明丶


中國的形式最嚴重。再過十年。 惡果將爆發式顯現。


戈壁孤狼19


顧左右而言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