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奮戰防疫復產“雙勝利”:不調低全年經營目標

國產大飛機全球首發用戶在此起飛,旗下企業復產率達99%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錢擘 通訊員稅寧 報道:2020年2月26日,東航舉辦了一場獨特的“口罩風格”航空公司揭牌儀式——東航集團旗下一二三航空正式掛牌成立,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儀式的所有與會者都戴上了口罩。新亮相的“一二三”,將主要運營ARJ21、C919等國產民機,東航由此成為我國國有骨幹航空公司之中,首家國產噴氣式民用客機用戶,更是國產大飛機C919的全球首發用戶。

东航奋战防疫复产“双胜利”:不调低全年经营目标

東航旗下一二三航空正式掛牌。東航供圖

戴著口罩領跑國產民機運營,正是東航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產發展,奮戰“雙勝利”的一個縮影。到三月初,東航旗下企業的復產率已達99%。東航更在積極規劃把握疫情結束後的發展機遇,不會調低原先確定的企業2020年全年經營目標。

判大勢:把握中國經濟與中國民航向好基本面

“面對當前嚴峻複雜的形勢,我們始終充滿信心。我們的信心來自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戰勝疫情。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也是可控的。行業仍處於高速增長的發展階段,疫情結束後,國內旅遊市場和航空運輸市場必將迎來一輪恢復性增長。公司的‘黃金十年’鍛造,我們形成了一整套推改革、抓發展的經驗和做法,這些都讓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和底氣。” 2月26日,東航集團的近期工作佈置會上,東航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劉紹勇這樣寄語全體東航人、特別是東航的管理團隊。

东航奋战防疫复产“双胜利”:不调低全年经营目标

東航多次執行包機,保障各地援鄂醫療隊。東航供圖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東航的防疫“逆行”寫下多個第一:中國民航最早一班抵達武漢的援鄂醫療隊包機、中國民航最早一班從海外運輸防疫物資馳援武漢的包機、主要航司中最早著手調整旅客服務流程以避免客艙傳播觸點、主動承擔了單日18班馳援武漢醫療隊包機的民航業迄今最高峰值……而就在創下諸多“逆行”記錄的同時,東航也先行一步,開始了防疫與復產“兩手抓”的領跑,並對下一階段的總體趨勢作出評估。

东航奋战防疫复产“双胜利”:不调低全年经营目标

承運醫療隊抵達武漢的東航防疫包機。東航供圖

正是因為既認識到當前的嚴峻挑戰,又充分把握中國經濟、中國民航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東航做出了能夠化“危”為機的判斷,下定了不調減全年目標、衝刺防疫與復工“雙勝利”的決心。

東航對發展大勢的預判,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市場利好的正反饋。2月18日,東航發佈復工復產定製包機業務,截至發稿時,已經收到近百班包機意向;東航旗下東航物流的全貨機,已於2月中旬開始全部恢復運行,日均貨量較之二月初翻了一番,在承運的物資中,超過90%是復工復產和市場消費所需。東航高水準、精細化的“兩手抓”,及時握住了市場需求的脈搏。

調結構:航線運力“供給側改革”已在路上

2月25日和2月26日,東航的“昆明-仰光”和“昆明-曼德勒”相繼復航,成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東航恢復的首批國際航班。

中緬兩國胞波情誼長,東航是中緬航線上的最大承運人,其緬甸航點涉及仰光、內比都、曼德勒等地,客流多為往返兩國的商務差旅旅客。隨著各地逐漸復工復產,東航積極研判市場,及時實現緬甸航班的復航,為中緬兩國的人員往來、“一帶一路”的經濟社會合作交流,提供了“民航先行”的支持。復航伊始,每班航班即達百餘人的客流量,折射出東航啟動抓手的選擇精準。

东航奋战防疫复产“双胜利”:不调低全年经营目标

東航首班復工包機。東航供圖

在東航的研判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後,行業總體經營狀況的恢復有望快於“非典”。東航提出,從2003年的非典疫情看,自疫情爆發至恢復常態,整個行業只用了半年時間,並在隨後迎來一次爆發性增長,2004年國內旅客運輸增長率高達38.4%;而今天的中國,綜合國力遠遠超過當年,防控疫情的資源也遠遠超過當年,如果國內疫情能在三月被基本控制,那麼民航業觸底反彈的速度將會快於非典時期,民航甚至有機會抓住“五一”小長假,還可以通過7、8月的暑運旺季彌補上半年的損失。

在看多行業總體大勢的情況下,東航更充分強調,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優勝劣汰”考試——非典時期,我國民航客機不到1000架,而現在已經超過3500架,龐大存量下,如果基礎不穩、“內功”不實,在這輪考驗之後就很有可能過不了關。

東航因此確定,不能將疫情結束後的復產簡單作為現有航線運力佈局的重啟;其已開始著手規劃,哪些航線應該率先恢復,哪些要視情況逐步調整,哪些暴露出問題、效益不佳、不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則要堅決進行結構調整。預計到3月28日當前冬春航季結束之前,東航將首先擇優恢復約50%的航班運行,大約每天1300多班。

近年來,東航在迅速壯大機隊規模、持續拓展航線網絡的同時,始終在供給側積極發力,避免“大而不強”;新冠肺炎疫情的節點,有機會讓東航的供給側改革之路走得更高效,擇優恢復、結構調整、精準發力,在行業洗牌中佔得先機。

儲動能:調整創新攢足發展力量

“在全力打贏經濟保衛戰方面,堅決做到積極有為,苦練內功夯實基礎”,同樣是在2月26日東航集團的工作部署會上,東航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李養民,也特別對東航的黨員幹部職工如是強調。東航正在各個領域儲備發展動能,蓄勢起飛。

東航集團首先瞄準了刀刃向內、向科學管理要效益。東航已經召開了增收節支專題會,首批明確了第一期、共394項增收節支項目,預計能為企業增效16.95億元。

2月25日,戰“疫”中的東航收穫了今年的首個重量級國際獎項: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發佈2020年全球移動大獎(GLOMO)獲獎名單,東航與華為、聯通合作研發的5G智慧出行服務項目,摘得“最佳企業移動創新獎”。獲獎所展現出的信息化建設定力,恰是東航在防疫與復產“兩手抓”之中,變“危”為機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東航始終把“航空公司也是IT公司”、“信息化是航空公司的最高形態”作為發展理念孜孜以求。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信息化建設水平一道無從準備、不能作假的實戰大考。東航第一時間研發推出了旅客在線健康申明,讓旅客可以由東航APP、小程序和“中國東方航空”微信號進入,在線完成自己出行時的健康申明信息填報,避免紙筆填寫的麻煩和接觸傳播,並與主基地上海當地的“上海健康雲”實現數據共享。這一獲得旅客稱道的便利舉措,錘鍊了東航的應急信息服務能力,也通過便利服務而非強行推廣的方式,為東航長遠發展,更好建立了與旅客的移動端觸點。

东航奋战防疫复产“双胜利”:不调低全年经营目标

正在接受定檢的東航客機。東航供圖

於“危”中覓“機”,逆市找到成長空間、挖掘發展動能,正在東航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同步啟動。

基於對宏觀經濟、民航市場的長期看好,東航及時將當下受疫情影響的航班運行淡季變為飛機定檢、特別是深度定檢的作業旺季。截至目前,東航技術公司已將57架客機的深度定檢C檢計劃提前;預計到今年6月,可以為東航節約出飛機定檢停場時間105天、飛機改裝停場時間174天。這給東航在下一步疫情結束、市場恢復之際搶佔先機,有力夯實了運力保障基礎。

東航技術公司更直接發力第三方市場,戰“疫”期間已先後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青島航空、柬埔寨湄瀾航空等多家中外客戶提供定檢維修服務。

在傳統航班配餐業務受到嚴峻衝擊、需求量縮減90%的情況下,東航食品公司也沒有坐等民航市場回暖。他們敏銳地抓住了復工復產之後,企業對於員工午餐越來越高的清潔、安全要求——這正是航空餐食的品質優勢。東航食品迅速推出各類企業團購套餐,一方面登門拜訪接洽機場周邊企業,一方面與多年合作的綠地商貿集團聯繫,將自身產品優勢與合作方的銷售平臺優勢和線下配送網絡優勢相結合,很快贏得了企業的廣泛歡迎,目前其員工餐產品已經進入了上海的上百家企業。

新冠疫情防控仍然是當前的頭等大事,復工復產與下一步的高質量發展同樣重任在肩,作為民航央企的東航,正步疾蹄穩地走在“兩手抓”、“雙勝利”的道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