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差距那麼大,農村孩子怎麼辦?

黃Sir老師教數學


城市家長的受教育水平絕大多數都高於農村,對教育的投入更多,不論是功課補習還是興趣班培訓,這不得不承認在對孩子教育上已經輸在了起跑線。

當然作為農村的孩子獲得成功的機會是均等的但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實現魚躍農門,突破階層的固化。

不過現在有一點比較好的是互聯網教育開始普及了,且很多課程都是免費的,所以我覺得未來互聯網教育的進一步深入會逐漸的抹平教育資源的差異。這就要求農村地區的父母從小就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自律自強意識,讓孩子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否則的話,即使每個孩子都有智能手機,他們可能用它來玩遊戲而不是學習。


大蘿蔔與小白兔


我是農村的,跟城市的教育確實沒法比,在我們鄉鎮上的初中,每次考試基本班級前三,年紀前五,但中考考的市重點中學,僅僅是班裡第二十一名,前三十名是按成績排名,後面的是拿錢上的。但到了高中,學習資源差不多了以後,我期中考試就到第八名了,然後以後就基本在5到8名,再也沒10名以後


珍惜現在5411


很高興為你回答,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差距

我來自農村,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我的家鄉是在偏遠的粵北山區梅州市所屬群山中的一個小鎮。我在那裡讀完了七年小學和三年初中,之後因考上了市重點高中而離開家鄉去求學。2013年,從高中畢業,被廣東醫學院錄取,於是我到了湛江這座沿海城市。這一路走來,隨著上學地方的變更,閱歷的增加,越往外走,便越是體會到農村與城市教育之間的差距。趁這次寒假回家,便走訪了一些當地一些農民,並和一些教師校長等談了談關於農村和城市教育的差距的問題。

無可否認,自從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以來,大多農村小孩都有機會上學,比較少再因生活所迫而年幼輟學。可是,解決了農村小孩輟學問題是否就可以樂然然地想著如此便好了呢。很顯然,現實告訴我們,不是。對於教育而言,不僅僅沒有拉小城鄉差距,反而漸漸增大。我無法具體清晰地指出這個差距有多大,但是農村教育無論在硬件還是軟件上都無法和城市教育相提並論。

農村兒童佔中國兒童的比例絕不是少數,但是他們與同齡的孩子相比存在什麼樣的教育差距呢?就硬件上說,校舍緊張且簡陋,圖書匱乏,生活條件差。而反觀城裡孩子呢,在明亮寬敞的教室上課,上下學有家長接送,午餐有營養午餐,課餘時間還有機會參加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如果說硬件差沒多大關係,可以說是艱苦奮鬥,通過多方努力來克服,校舍可以修,我也曾在許多農村看過有不錯的校舍,可是,軟件差又該如何呢?農村條件艱苦,極少數老師會願意到農村支教,造成師資的匱乏,這是其一。其二,就算是有少數老師,勉強能夠滿足教學需要,但是一旦做出一點成績(教出一個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或者帶的班級升學率很高),便會被教育局上調,即是往所謂同等級好的學校調。這樣子,農村留得住多少高級老師呢?其三,現在社會高速發展,相應物價飛漲,但是農村教師工資卻跟不上時代步伐。老師不是聖人,他們也要生活,也要有住房,也上有老下有小,誰來為這些園丁們擔憂?又有多少教師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教書而外出尋工。

上了大學,常聽到一句話:大學何所謂大學,因為大學有大師。我想這句話用在基礎教育也是很有道理的。一個好的老師,影響的是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中國農村就算留得住幾位樂於奉獻的好老師,可農村學子有幾多!農村教育,輸在了起跑點上。

再一方面,農村與城市的家庭教育差別同樣是巨大的。城市裡的孩子父母大多是知識分子,文化水平比較高,在孩子的啟蒙教育,成長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有時間,有金錢去關注孩子的成長,去為孩子的未來做投資,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等等。然而,那些農民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又在做什麼呢?在現今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城市建設擴展滋生了大量的農民工,而農民工主體便是農民。為了孩子學費,為了生活,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城市做著那些最苦最累最底層的工作。他們不再臉朝黃土背朝天,可是他們工作依然是一滴血,一分錢。他們有什麼時間去陪著孩子成長?他們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是他們樂意看見的嗎?他們一年四季在外面奔波,孩子的家庭教育,興趣愛好發展,他們有何奈?因為知識侷限,生活侷限。

如今的社會,對於寒門子弟的我們,想要有好的出路,必須要有學識做資本。除非有好的機遇,否則求學=上大學。而上大學大筆的學費生活費就像一個重擔,壓在每個家庭身上。高中語文老師曾對我們說:“再怎麼樣,你們已經走了應試教育這條路,況且我們重點中學的學生已經處在有利的一方,是受益者!”我從我的角度上說,我肯定這一言論。教育資源是傾斜的,向優等生傾斜,向富有地區傾斜,向行政中心傾斜。越是貧困的地區,越是支付不起地區間差異帶來的天價。單單是依靠志願者,或是那些需要轉正的老師週轉一下山區,怎是釜底抽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國家發展、社會發展的基礎,只有把教育搞好了,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的強國夢。希望讓更多的人都來關注一下我們國家的教育,特別是農村基礎教育。希望政府能適當地增加教育經費,多在教育上費一點心。也讓我們城鄉教育少一些差距,多一分公平。



樂途小張


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差距那麼大,農村孩子怎麼辦?這真是一個讓人很痛心的問題,農村孩子教育問題的現實,可能遠遠比想象的要糟糕。

農村的校舍

一,教育資源與城市學校相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儘管這些年國家扶持農村教育,修繕了校舍。但軟件十分滯後,尤其是師資力量非常薄弱,一位老師任多門學科的現象非常普遍,既是班主任語文老師,也是數學老師,兼教英語、體育等等,有些學科的老師極度匱乏。

二,有些家長對孩子教育不夠重視

儘管義務教育已經免除了學生的學費,但家長的觀念給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好多家長還是認為:孩子識幾個字,出去打工賺錢就行了。

嚴重流失的鄉村學生

三,農村的經濟狀況與城市差距明顯影響孩子教育

儘管現在農村人的吃穿問題已經解決,但經濟並不寬裕,不少地方經濟來源有限,家長在農閒期間不得不外出打工,補貼家用。很多孩子留在家裡上學,跟著爺爺奶奶或者親戚,甚至交給輔導班看護,造成孩子的家庭教育長時間缺失,孩子很容易貪玩影響學習,甚至於沾染不良嗜好徹底放棄學業。往往等到父母發現孩子的情況後,為時已晚!

在這些問題的綜合影響下,農村孩子堅持讀完小學就會有一部分首先輟學,有一部分堅持到義務教育結束,就是初中畢業,學習已經嚴重落後,放棄上學進入社會!

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差距很大,不只是學校的問題而是綜合性的問題。

國家政策支持鄉村教育

首先,要解決鄉村教師嚴重不足的問題,提高從事鄉村教育的教師的待遇,提高教學質量,這方面國家已經有明確的政策,補足教育資源的缺乏,需要一段時間。

再者,改變從事農業生產農民的經濟狀況,農村經濟搞好了,就會有更多的農村人思想脫貧,從而更重視教育,也能夠把更多的精力花費在孩子教育上,農村教育的根本性問題就得到了解決。這個過程可能太漫長!

期待山青水秀的熱土成為孩子教育的沃土

朋友們有什麼好的方法呢?為了解決農村孩子教育問題,讓我們共同想想辦法吧!


荒原十禾


城鄉教育的差距一直都存在,那麼我來說說我自己的觀點:

農村的孩子,還是得在學習的道路上拼出一條“血路”來。

從教了這麼幾年,我反倒覺得農村和城市教育間的差距不單只是師資,硬件上的差距,更多的是家長在教育觀念上的差距,一個家長的格局,真的可以影響到孩子的進取。

農村的孩子,如果想接受更好的教育,可以選的路徑大概就這三條:

1.小升初,考入城區的重點初中,這個相對容易。

2.中考,考取城區重點高中。

3.高考。

每上一個層級,需要付出的代價就越大,遇到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

但很多家長熬不下那種苦,也不捨得讓孩子熬學習上的苦,我在鄉鎮聽到過最多的聲音是:“不想孩子壓力太大”“健康快樂成長就好”諸如此類。

所以,在一片大肆種滿速生桉的土地上,你種松樹,種紅木,是會被譏笑的。

這才是城鄉間教育的真正差距。

所以農村的孩子,需要思考未來難免會遇到這兩種不同的聲音:

要麼拼,一路求索,學無止境。

要麼棄,被環境同化。

是你,會怎麼選呢?

我是檸檬老師,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足之處還望評論指正。謝謝!


檸檬黃老師va


說存在也存在,說不存在也不存在。因為這要分時間段來說,但不管城市或是農村的孩子,成才一部分是思想教育,而另一部分是個人自律。當然城市孩子在各方面都有優越的地方,農村孩子有的是不怕吃苦精神。

不管從硬件的教學設備,還是軟件的師資力量,在到社會見識,家庭經濟基礎,城市孩子肯定都比我農村孩子擁有的多。農村孩子雖然以上各方面相對於貧乏,但他們在逆境中的生存努力較強,畢竟在農村吃過苦。這也是說像我們70、80後的人來說。當然90、00後的孩子在農村孩子也不怎麼吃苦了,尤其現在的孩子更好了,因為種地都是機械,而且家長都在務工。

不過還有很多留守孩子,由於有爺爺奶奶照看。雖然不用幹農活,應該說精神世界和思想見識更差些。有很多甚至走上歧途,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負面影響。這是社會問題,不是一兩個人能解決的,所以還要等社會制度不斷完善,畢竟應該有國家政策支持,才能做好這些事。

綜合來說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孩子,優越感再強都不如從小樹立好人生價值觀。一個人的成才不是多有錢,官做多大,而是要他給社會創造了多少價值,做出多少貢獻。



皖江龍


自己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孩子,沒上大學前沒發現和城裡孩子的差別有多大,因為接觸的都是跟家裡情況差不多的同學朋友。

上大學去了外省,才知道城裡孩子生活是怎樣的。

在你每天放學回來還要做晚飯,別人已經開始享受美味的晚餐。在你開始吃飯洗碗收拾時,別人已經在上補習課,學習興趣班。寒暑假還在忙家裡的農活時,別人已經參加夏令營冬令營。

當然,這些可能都不是造成城裡孩子和農村孩子差距的原因。最主要原因是父母的格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教育孩子這件事,大部分農村父母都沒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陪伴孩子,甚至很多父母沒受過什麼教育,在孩子學習上更加提供不了什麼幫助,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更好引導孩子。


一隻小羊的平凡生活


農村和城市教育差距確實有,但這些客觀上的條件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農村每年照樣也有優秀的學生走出山門。但是數量有限,那麼對於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各類農村學校的硬件設施近年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各類科學實驗室,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教學等都逐步配備完善了,但是這些教學資源卻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這就需要學校足夠重視,按照課程標準來進行教學,而不是敷衍了事。

其次,學校的師資力量也是一方面,農村條件相對差一些,那麼大部分優秀的老師肯定選擇留在大城市,那麼農村師資一方面需要地方投入資源,幫助老師快速的成長,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來,而不是其他跟教學無關的任務。

再次,就是主觀因素了

家長也要與時代接軌,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好好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律,主動,自己思考,而不是溺愛或者放任不管,學生自己也要意識到客觀上的差距,主觀學習上需要更加努力,更多精力的投入才行。


琳達老師


其實現在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從教育方法上說是沒區別的,只是教育的側重點不同罷了。

因為農村孩子的生活環境對孩子在吃苦耐勞,勤儉節約方面是很好的基礎,所以這方面作為城市孩子的重點教育內容,對農村孩子就可以省略。

我們可以對農村的孩子給予更多的進行理想教育,努力開闊他們的視野,樹立人生觀教育,使他們站得高看得更遠,對將來發展會有極大的意義。

現在國家也很重視農村的教育,要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大力振興鄉村教育。相信中國農村教育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駕考那點事


城鄉教育的差距大,一是軟硬件上的差距,二是家長觀念上的差距,三是家庭條件上的差距,我想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城裡買房,去城裡上學,這是大多數家庭的做法。另外國家也在努力,農村小學合併,在硬件上縮小差距,定向培養師資,優秀師資交流拿措施,但這種差距還是會存在的,現實點就是家長努力賺錢到城裡買個學區房,這是當前最好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