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把梅花寫得令人陶醉

梅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首,與松、竹並稱“歲寒三友”,又與蘭、竹、菊合稱“四君子”。梅花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以高潔的品格使古今文人為它歌頌。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諸如此類詠梅詩,在我國古典詩歌中不勝枚舉。

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把梅花寫得令人陶醉

雖然歌頌梅花的高尚品格,是詠梅詩的主流,在詩歌意蘊上也更有意義。但並不是說那些只是讚美梅花形象美的詠梅詩,就難登大雅之堂。譬如,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詩《梅》,它就是一首緊緊圍繞梅花形象美去寫的詠梅詩。儘管詩中杜牧沒有歌頌梅花的高尚品格,篇幅也只有寥寥四十字,但卻把梅花的形象美進行了完美的塑造。

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把梅花寫得令人陶醉

《梅》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

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

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

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把梅花寫得令人陶醉

首先,杜牧在詩的首聯兩句“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中,便極寫了梅花的姿態美。即輕盈的梅花,映照在溪水裡,就好像是一群仙女,用衣袖遮面,從瑤臺翩然而降。眾所周知,“梅花”與“雪”之間是一種密切的自然生態聯繫,常常共同出現在詩歌作品中。其實“梅花”與“水”之間,也有著密切的自然生態聯繫。

恰如“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它所勾勒出的絕美畫面,所塑造出的梅花之美,離不開水的映襯。至於把梅花比成一群從瑤臺翩然而降的仙女,則是擬人手法的運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掩斂”二字,它的意思是用衣袖遮面,傳達出的是一種嚴肅矜持而有禮貌的樣子。這就說明梅花美而不媚。

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把梅花寫得令人陶醉

頷聯“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緊承首聯對梅花美的描寫,意思是說,梅花雖然嫉妒雪的潔白無瑕,但姑且能夠與它相媲美,可對於春色而言,梅花卻勇於超越百花,獨天下而春。這兩句詩,主要是從梅花的色澤和開放的時間,從側面烘托了梅花的美麗。

頸聯“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即杜牧偶然間同客人一同欣賞梅花,發現梅花彷彿就是為了冬釀的酒而開。“凍醪”,指冬天釀造春天飲用的酒。賞花、飲酒,以及賦詩,是古代詩人的一大高尚情懷。杜牧之所以這麼說,同頷聯的功用其實一樣,都是為了側面烘托梅花的美。但在情感上,卻有著遞進的作用,即這兩句中的梅花,讓詩人覺得更美了。

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把梅花寫得令人陶醉

尾聯“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即假如梅花是長在秦樓邊的話,那麼它簡直能作弄玉的媒人了。這裡杜牧引用了一個典故,據《列仙傳》記載:“秦穆公女弄玉﹐好樂。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弄玉妻之,為之作鳳樓。二人吹簫,鳳凰來集,後乘鳳飛昇而去”。這裡杜牧再次點出了仙人,便是為了首尾呼應,進一步突出了梅花的美。

綜觀杜牧的這首詩,它通篇都是圍繞梅花的美去寫,使梅花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塑造。總的來說,它是杜牧很美的一首詠梅詩,可以說是從開篇美到結尾,把梅花寫得令人陶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