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王旭的這首雪中看梅花,到底是說雪呢,還是說梅花?

“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是梅花萼,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所以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是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元朝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朝王旭的這首雪中看梅花,到底是說雪呢,還是說梅花?


初衣解詩:今日初衣在醫院,母親聞訊即要來,我說天寒路遠,您就不必。她在電話裡說了一句,我在路上看見雪花一朵朵。

鬱悶的病苦,被她一句話忽然照亮,我起身看窗外,雨雪之中,竟有鵝毛雪花飛揚。就寒冷溼重的天氣忽然變得輕盈起來。

有誰風雪看梅花?但是我的母親,因為我是她的花朵,於是在風雪當中,踩一朵朵的雪花踽踽而來。

自古以來寫梅花的詩就多,但凡有梅花的地方,雪就退了一射之地。有梅花的地方,雪就成了背景。


元朝王旭的這首雪中看梅花,到底是說雪呢,還是說梅花?


但是我喜歡元朝王旭的這首《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你看裡面花雪滿眼,你一定會認為他是寫梅花的。但是讀來讀去,你卻讀到了另外的一種滋味。

“兩種風流,一家制作。”說雪與梅都是上天的造化之手。接下來想必梅花更加風流。

“雪花全似梅花萼。”就說的可不是今天的鵝毛大雪,說的是那些紛紛灑灑的小雪。古來觀察雪花,古人不遑多讓,他們觀察雪花是6個角,所以說雪花往往叫六出雪花。

而梅花大抵也是六瓣,那生在荒郊野外的野梅和寒梅,花萼和花朵,大多數六瓣六花。所以在這裡將雪花比作梅花,頗有神似。

那天上飛飛揚揚的小雪花,就像是梅花的花朵。


元朝王旭的這首雪中看梅花,到底是說雪呢,還是說梅花?


“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雪花飄揚沒有香味,那一定不是雪花的過失,那是風吹散了花香。

“雖是一般,惟高一著。”我以為下闕會寫梅花,但是執著的王旭,篇篇往深裡鑽。他要告訴世人為什麼雪花要勝梅花一等。

“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雪花輕盈哪裡就比梅花厚實?但是這樣一個薄不是指花朵的輕薄,而是指雪花的厚愛與自在。我們所知道的梅花,多半是寂寞地開在山裡,但雪花不一樣,只要她來到,人間萬物平等,不擇貴賤,穿簾入幕,讓人間享受她更多的溫柔和美麗。


元朝王旭的這首雪中看梅花,到底是說雪呢,還是說梅花?


這首詩,明明是雪中看梅花,寫來寫去,梅到成了陪襯品,在這首詞裡雪花是主角。可以說在梅雪詩詞當中,如此以梅做陪襯的雪,是少有看到的。就算是寫雪寫梅的名句,梅花輸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明顯的雪花是陪襯。

這首詩寫得非常的別緻。當然也可以說人是刻意的反用,以彰顯他對雪花的厚愛。

但是王旭的生平,雖然不詳盡,也足以勾勒這一個詞人的生活狀態。他家裡貧窮,教書為生,足跡遍及了大江南北,為人好古。


元朝王旭的這首雪中看梅花,到底是說雪呢,還是說梅花?


那麼他這樣一首與眾不同的梅雪詩詞裡,可以看出他的哪些精神風貌呢?

第一個他是喜歡梅花的。第二個他更喜歡雪花,因為雪花代表著它顛沛流離的足跡,和愛好人生平等的慈悲與慷慨。

雪花行跡天涯,比梅花更擁抱人間。這其實是一首非常接地氣的詩,也代表著許多中下層士子的達觀和樂觀。比起梅花的清高自守,雪花更加熱情,更加開放,出身一樣高潔,卻更大氣和無私。我們可以從這些詩裡,觸摸底層文化人的一些精神風貌,很另類,很民間,但是很有生命力。

雪花一朵朵,帶給每個人祝福與希望。


元朝王旭的這首雪中看梅花,到底是說雪呢,還是說梅花?


“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是梅花萼,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所以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是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