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姐進城謀生 擺攤修鞋21年買下2套房


“修鞋掙的是辛苦錢,這些錢都是一塊一塊攢下的。”在濟南市周公祠街,陳玉紅正在專心地為顧客修鞋。1997年,她和丈夫背井離鄉來到濟南謀生。當時丈夫在乾洗店工作,陳玉紅便擺攤修鞋。無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總能看到她修鞋的身影。憑藉辛勤的雙手,陳玉紅不僅把兩個女兒拉扯長大,還在濟南買了2套房子。一套是她和丈夫的家,另一套是大女兒的婚房。

陳玉紅來自山東省泰安市,今年45歲。年輕時的她曾在皮鞋廠上班,婚後為了能邊照顧孩子邊掙錢,她和表嫂學習修鞋手藝。1997年,迫於生活壓力,陳玉紅和丈夫來到濟南謀生。“沒別的本事,就會修鞋。”到了濟南,陳玉紅依舊擺攤修鞋。2001年,已經在濟南修鞋4年的陳玉紅,把攤位搬到了制錦市小區附近,在這一干就是17年。

“老百姓過日子就應該節儉,不能因為壞了一點就扔掉。”因為修鞋手藝精湛、價格實惠,不少老顧客專門坐車趕來找她修鞋。從業20多年,陳玉紅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不僅能一眼看出來鞋的質量,還能根據不同的鞋“對症下藥”。她修過最貴的鞋子有近萬元,最便宜的只有不到10元錢,無論鞋子好壞,陳玉紅都一樣認真對待。


“一雙鞋子不能常年放著不穿,越放越容易壞。”陳玉紅耐心地對顧客說。一位阿姨的鞋已經2年沒有穿過,結果鞋底開膠被困在路上,不得不趕快找陳玉紅求救。經過陳玉紅的巧手,一雙嚴重開膠的鞋子被修得完好無缺。“我這雙鞋還是閨女結婚那年買的,如果不是小陳,我這雙鞋就報廢了,現在修修還能再穿幾年。”顧客開心地說。

周圍鄰居對陳玉紅的印象,除了修鞋好,就是能吃苦。除非惡劣天氣,否則無論嚴寒酷暑,她都會出攤修鞋。為了能多趕幾個活,陳玉紅已經許多年沒有吃過午飯。2007年,在濟南漂泊10年的陳玉紅,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家。生活穩定之後,她又和丈夫又在小區附近開了家皮鞋店。丈夫負責看店,她依舊在外修鞋。大女兒結婚時,她又為女兒買了一套婚房。

雖然生活越來越好,但是陳玉紅覺得對兩個女兒的虧欠永遠彌補不了。由於剛來那幾年生活還不穩定,大女兒6歲時便回泰安老家上學,從小缺失了父母的陪伴。而小女兒1歲時便跟著陳玉紅出攤修鞋,困了就睡在攤位旁的涼蓆上。“我原來在對面修鞋,傳達室的一對大爺大娘看著我辛苦,經常幫我看孩子。”陳玉紅指著不遠處說。


由於常年修鞋,陳玉紅的雙手變得粗糙乾裂,還經常被鞋油染得髒兮兮。雖然最苦的日子已經熬過去了,但是陳玉紅仍舊勤勤懇懇的堅持每天出攤。現在,陳玉紅已經當姥姥了,當年每天跟著她出攤的小女兒,也將要高考了。“等老了之後,我想回老家。種點青菜,養幾隻雞鴨。”陳玉紅忙碌了半生,而後半生她希望能過上田園般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