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米身高的戴高樂為什麼綽號“大公雞”?

白楊樹下談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的鐵蹄踏遍了整個歐洲。昔日的軍事大國,毫無還手之力,波蘭被瓜分,法國投降,就連強強聯合的英、法聯軍也被趕回了英吉利海峽對面。整個歐洲籠罩在戰爭的陰雲之下,德國稱霸全球的野心愈發膨脹。

然而,寧死不屈的英國,成為歐洲人民抵抗侵略的最後一塊陣地。不願當“亡國奴”的人們紛紛來到英國,繼續拿起武器參加戰鬥。最令人矚目的是,法國的戴高樂將軍,不僅是他2米的身高,而且孤傲、不屈的性格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戴高樂自幼受家庭的影響,有非同一般的貴族意識。

1890年,夏爾.戴高樂出生於法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棄武從文,成為一名教會學校的教師,後升為校長,母親是個典型的資產階級大小姐。他們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富有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對戴高樂的一生有深遠的影響。

首先,貴族標誌。戴高樂的“戴”字在法文中就是貴族的標誌,是法國皇帝對其家族,在17世紀以戎馬生涯報效國家的獎勵,戴高樂家族輝煌一時。隨著資產階級大革命,其家族受到嚴重打擊,但他們始終以貴族為榮,以貴族自居。

其次,戴高樂從小接受教會學校的教育。在這裡上學的孩子大都是貴族的後代,他從小就認為,貴族是一個高人一等,傑出而高尚的集團,有權利對民眾進行審判、管理和教訓,具有特殊的紳士思想,而他是這個光榮家族的繼承者。

更為重要的是,受父母教育的影響,戴高樂始終認為自己出身高貴、有強烈的控制慾和“光宗耀祖”的遠大理想。因此,在心理和舉止上,總顯得與眾不同。儘管他從不炫耀自己的貴族身份,但總表現出語言古板、舉止異樣,讓人敬而遠之。

然而,讓其家人失望的是,教會學校的嚴格教育,並沒有抹滅戴高樂的天性。他並不是一個遵規守紀的孩子,反而常常我行我素,尤其是看不慣學校倡導的“絕對服從”。從小養成了絕不在任何情況下,消極的絕對服從。

也正是這個天性,有著貴族意識的戴高樂,十分痛恨學校的強制制度,不願成為“領導者手中的一具屍體”。說白了,我管別人可以,別人休想管我。於是,成為他在重要的關鍵時刻,做出“不可思議”的舉動,成為風雲人物的一個主要原因。

家庭的愛國主義情節,讓他從小立志成為軍人。

拿破崙是法國人心中的大英雄,是他們的驕傲。如果有誰侮辱了拿破崙的名字,那麼復仇的愛國主義思想,趨勢他們據理力爭,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作為貴族的戴高樂家族更是堅定的保皇派,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他們貴族的身份。

1870年的普法戰爭,徹底摧毀了法國人的自豪感。割地賠款,讓民眾在屈辱中度過了30年。但是,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使他們“化悲痛為力量”,轉化為復仇的渴望,很快法國又強盛起來,而復仇的情緒也越來越高漲。

這樣的氛圍自然影響著戴高樂。父親經常給他講述法國光榮的歷史事件,以及自己作為軍人在普法戰爭中經歷,對法國的戰敗感到痛苦。於是,他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痴迷於軍人的一切,尤其喜歡擺弄父親在普法戰爭中獲得的勳章。

教會學校裡枯燥、乏味的歷史課,確是戴高樂最喜歡的。他被法蘭西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深深震撼,也對家族的戎馬生涯有著濃厚的興趣。他認為,法蘭西民族的強盛,是其畢生的事業,而成為軍人,是拯救國家的唯一途徑。

1909年,他考入聖西爾軍校。這所學校並不是人人都能上的學校,只面向出身於貴族家庭的子弟。對戴高樂來說,算是夢想成真、如願以償。不過,他孤僻、目空一切的性格也愈發的明顯,在學員中就有了“大公雞”的綽號。

不過,他也有“目空一切”的“資本”,2.18米身高在學員中,可謂是“鶴立雞群”,在隊列中站排頭;“向右看齊”時,眾學員以他為標杆,向右看齊。儘管軍校生活單調、規矩多,但他的學習一直保持著名列前茅。看來,“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

畢業後下連隊的戴高樂,如魚得水,與貝當結成不一般的友誼。

戴高樂的畢業成績名列第13名,這讓他有了優先選擇去向的權利。在當時,有待遇好的海軍和空軍,威武的騎兵,火力強大的炮兵,當然還有艱苦、條件差的步兵。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選擇去北方的第33團當步兵,他認為:

一是,隨著機槍的出現,騎兵的輝煌將逐漸走向暗淡;炮兵只是輔助兵種,沒有什麼發展前途;海軍和空軍需要複雜的專業知識和訓練。這些都比不上步兵作為突擊力量的榮譽,“步兵更有軍隊的味道”;

二是,步兵第33團在北方的老家。是他和母親、外婆的出生地,從感情來說,他更願意在家鄉服役。同時,那裡曾是歷史上多次大戰的戰場,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很大,選擇第33團會更容易接觸戰爭。

更讓他堅持選擇的是,第33團的團長是菲利普.貝當,(投降德國的貝當元帥)在軍事理論上可謂是個改革家,才華出眾、威望很高,而且愛惜人才。這對“自命不凡”的戴高樂來說,跟這樣的上級衝鋒陷陣,學到的知識,以及可能晉升的機會更多。

兩人儘管年齡相差34歲,但貝當很快喜歡上這個“大個子”。戴高樂工作勤勉、精細、執行命令堅決,讓貝當對此十分欣賞。更讓他滿意的是,這位年輕人不逢迎上級,還具有淵博的軍事歷史知識。從此,倆人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友誼。

在法軍中,儘管派系氛圍很濃,國家多次試圖施行民主化,但依舊保留著嚴格的君主體制。因此,法軍成為國家中的國家,軍官們蔑視一切非軍人,在他們看來,軍人是高於國家公職人員的,甚至蔑視政府。這些都符合戴高樂的性格。

在部隊,軍官擁有很大的權力,可以發號施令,下級不允許質疑命令,還可以決定士兵的生死存亡。這一點,在戴高樂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過去很難與人接近,現在當上軍官更顯得孤傲。但在官兵們的眼中,這反而是成熟、自豪的表現。

雖然士兵們不喜歡這位“死心眼”的年輕軍官,但在戴高樂眼中,這些來自農民、礦工家庭的士兵,粗狂強悍、吃苦耐勞,是優秀的軍人。軍營生活,讓傲慢慣的戴高樂很受用,其控制慾得到了很好的滿足。可謂是“如魚得水”。

對人類而言,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性格和價值觀形成的基礎。戴高樂從小受到的傳統教育,讓他念念不忘自己的貴族身份,並形成不輕易屈服的性格。這也就解釋了其所謂的“脫俗”舉止,以及對法蘭西的熱愛。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戴高樂》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白楊樹下談歷史


相信大家都知道戴高樂這個人的存在,他的身高就最讓人難以忘懷,但是為何他的綽號是“大公雞”呢?這就讓我們很疑惑了,那今天就讓我們來解開這個疑惑吧。戴高樂,在1890年的11月22日出生,法國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建者,法國人民尊稱他為“戴高樂將軍”。

1908年,他選擇了從事軍職,並進入巴黎的斯坦尼斯拉中學讀書,以準備參加聖西爾軍校的入學考試,在1909年,他考入了聖西爾軍校,這所學校並不是人人都能上的學校,只面向於出身於貴族家庭的子弟。但是同時這對戴高樂來說,算是夢想成真、如願以償,不過,因為他孤僻,目空一切的性格也愈發的明顯,於是就在學員中就有了“大公雞”的綽號。但是,我們也知道,他也有“目空一切”的“資本”,他的身高2.18米,在所有學員當中,可謂直接是“鶴立雞群”,於是他在隊列中站排頭,“向右看齊”時,眾學員都以他為標杆,向右看齊。儘管軍校生活單調、規矩多,但他的學習一直保持著名列前茅,因為,“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

戴高樂出生於法國北部諾爾省的里爾,1912年畢業於聖西爾陸軍學校,他於1913年從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創建並領導自由法國政府 抗擊德國的侵略,在戰後成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並擔任第一任共和國總統。在他總統任期間,提倡東西方“緩和與合作”,主張與蘇聯以及東歐國家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1964年,戴高樂將軍與毛澤東主席以超凡的戰略眼光,毅然作出了中法全面建交的歷史性決策,在中法之間同時也在中國同西方世界之間打開了相互認知和交往的大門。同時,戴高樂他還主張美軍退出越南,並周遊許多國家以加強法國國際地位。但讓人難過的是,1970年11月9日,戴高樂逝世。

2005年,法國國家二臺舉行的“法國十大偉人榜”評選,電視觀眾評選戴高樂為法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人,戴高樂的父親出生於一個法學知識分子家庭,是一位文學和歷史教師,於是,戴高樂在他後來的《戰爭回憶錄》裡面寫道:“我的父親是個有見解、有學問、思想正統、視法蘭西尊嚴高於一切的人。是他讓我對歷史產生了興趣。”德雷福斯事件時,戴高樂堅信這位被指控犯下叛國罪的上尉實屬無辜,在他當時的圈子內十分罕見。戴高樂的母親讓娜·瑪約出身於北部工業資產階級家庭。年輕的戴高樂在巴黎和比利時的宗教學校讀書,成績優秀。這樣優秀的戴高樂就是在這樣優秀的父母↓成長的。其實,戴高樂的綽號是“鐵公雞”,不僅代表的只是是他的身高,還有戴高樂那英勇的形象。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唯戀無名


大家可以在一些歷史照片中看到,前法國總統戴高樂的身高非常的高,不過再高也沒有達到2米18的高度。戴高樂的實際身高是1米96,即使是在身高比較高的法國人中,也算是高個子了。

再加上戴高樂本人比較瘦,所以高高瘦瘦的個子顯得非常的挺拔,還有法國是以高盧雄雞聞名於世,所以很多人都叫戴高樂的綽號為大公雞。此外戴高樂還有一些其他的綽號叫做尖頭,大鼻子,這些恐怕都是因為戴高樂那比較高瘦的個子而聞名的。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戴高樂和大公雞一樣,非常的好鬥,在戰場上也比較拼命。

在一戰的時候,戴高樂是一位少校,曾經被德國俘虜關押過三年。到了二戰的時候,戴高樂已經是一位上校裝甲旅旅長。在希特勒德軍進攻法國本土的時候,戴高樂率領部屬和德軍進行應有的搏鬥,可惜實力遠遜於對手被擊敗。法國戰敗後,老元帥貝當組織政府向德國投降。戴高樂率領那些不願意投降德國的英勇鬥爭分子,前往英國組織流亡政府,繼續同納粹德國做鬥爭。

戴高樂和老元帥貝當本來關係非常的好,可謂是情同父子,可惜兩人最後分道揚鑣成為敵對的對手。在幾年之後,英法聯軍在美國的幫助下,最終殺回了本土,趕走了納粹德國入侵者,重建了新的法國。老袁帥貝當回國受審,最終被判死刑,但是戴高樂最終特赦了他,將其終身監禁。後來戴高樂又做了法國的總統,可謂是為法國的復興貢獻了自己一生。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很簡單,就是戴高樂的外形。

戴高樂的身高有1米96,在法國人中也算是比較高的個子。

而戴高樂又很瘦,鼻子卻大的離譜,加上前額向外突出,從側面看確實有些像公雞。

其實戴高樂的外號很多,比如:“大蘆筍”、“尖頭”、“大鼻子”。

這些外號,都是戴高樂年輕是就讀於聖西爾軍事專科學校以及剛剛服役時,同學和戰友給他起的外號。

這個外號另外的意思,就是戴高樂比較好鬥。

在一戰期間,戴高樂僅僅是一個少校,卻3次負傷,僥倖沒死。

最後一次負傷是凡爾登戰役被德國毒氣彈燻倒後,被德軍俘虜,關押了差不多3年。

期間,戴高樂曾經5次試圖越獄,但都失敗了。

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逃離戰俘營一旦失敗通常會被槍決,戴高樂卻敢連續這麼做,說明他非常勇敢。

二戰爆發時,戴高樂只是一個上校裝甲旅長,曾經率部和德國坦克部隊激戰,卻沒有獲勝。

需要說明的是,戴高樂一直都是貝當元帥的親密部下,長達20多年。早在貝當擔任上校時,戴高樂就在他部隊擔任少尉,後來一步步在貝當的照顧下爬了上去。

到了法軍就要崩潰之前,戴高樂被晉升為准將,並被保羅·雷諾總理任命為國防次長兼陸軍次長,目的就是讓他配合貝當去向德國投降。

然而,戴高樂卻拒絕跟隨老上級投降,毅然逃出法國繼續和德軍作戰。

德國人非常惱怒,讓法國軍事法庭判處戴高樂死刑。


薩沙


戴高樂是法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領導了自由法國運動,創建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為法國在二戰後的重新崛起打下了基礎。

看過戴高樂照片的朋友都知道,戴高樂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個子高,據考證戴高樂的實際身高大約為1.98米左右,網絡傳聞戴高樂身高為2.48米和2.18米,都屬於誇大其詞的說法。戴高樂被人們稱為“大公雞”,主要是因為戴高樂年輕的時候桀驁不馴,對待同學和上級都比較傲慢,因此戴高樂身邊的人給他起了“大公雞”的綽號。

戴高樂出生於一個法國的教師家庭,青年時代的戴高樂很喜歡看書,他的學習成績一直比較優異,17歲的時候順利考入了聖西爾軍校,聖西爾軍校是全世界最優秀的軍校之一,戴高樂在軍校裡面的各項成績都很出眾,但是他經常埋頭讀書,很少跟同學們交流玩耍,慢慢同學們紛紛把他比作傲慢的“大公雞”,戴高樂“大公雞”的綽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叫起來的。

戴高樂驕傲的性格伴隨了他一生,在戴高樂剛剛服役的時候,他總是能夠把長官安排的任務出色的完成。然而戴高樂的長官卻不喜歡戴高樂,因為他認為戴高樂的性格過於桀驁不馴,不適合作為提拔的對象。一戰爆發之後,戴高樂被派遣到前線與德軍作戰,因為作戰勇猛戴高樂在戰場上多次負傷。在第三次負傷的時候,戴高樂的戰友誤認為戴高樂已經戰死,戴高樂因此受到了全軍的表揚。實際上戴高樂並沒有戰死,他只是被毒氣燻倒,德國士兵發現了戴高樂,將他抓到了戰俘營裡面。

戴高樂在戰俘營裡面還是沒有改掉桀驁不馴的毛病,他多次策劃越獄行動,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一直到了一戰結束之後,戴高樂才順利回到了法國。從一戰結束到二戰爆發,戴高樂一直都在法國軍隊裡面服役,他曾經向法國軍方提出了裝甲兵作戰的設想,但是這一設想沒有得到法國軍方的重視。假如法國軍方接受戴高樂的建議,那麼法國在二戰時期肯定不會敗得那麼快。

在法國戰役開始後,戴高樂因為作戰勇猛,被提拔為臨時准將,這個軍銜也成為了戴高樂一生獲得過得最高的軍銜。由於德國採用了裝甲兵作戰,法國軍隊在前線全線潰敗,戴高樂不同意貝當政府的頭像主張,離開巴黎逃到英國組建了自由法國。貝當政府在戴高樂缺席的情況下,判處了戴高樂死刑,戴高樂從此開始了4年的流亡生涯。

戴高樂組建自由法國的時候,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不支持戴高樂,戴高樂艱難的支撐了四年之久,一直到了諾曼底登陸後,自由法國才獲得了世界的承認。法國復國之後,戴高樂領導法國重新恢復了大國地位,避免法國成為盟軍的佔領區。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戴高樂擔任了法國總統,他力排眾議退出北約,促進歐共體的建立,保障了法國歐洲大國的地位。可以說戴高樂是法國曆史上的英雄,正是因為他有著像“大公雞”一樣桀驁不馴的個性,法國才能夠在二戰後重新崛起。


歷史總探長


先糾正一個錯誤吧,戴高樂身高並非是2.18米,而是1.96米(當然也有的說是1.93或1.98米),接近兩米的身高,但絕對不是2.48米。

至於為何戴高樂有一個“大公雞”的綽號要從他就讀聖西爾軍校時說起


戴高樂畢業於法國最牛的軍校——聖西爾軍校。他這個人性格孤傲又有著法國人獨特的浪漫,愛軍事也愛文學,最重要的是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思想,“法蘭西”這一詞彙在他心中比什麼都重,甚至於說只要有人敢說法國半點不是,他都恨不得將之滅殺。

正因為戴高樂這桀驁不馴的性格與瘦長身材、靦腆的性格,給人一種離群索居的感覺。這才會有他在軍校時,人們給他取綽號為“大公雞”。

“大公雞”是好鬥的,戴高樂也如同他的綽號一樣,時不時頂撞教官,就像大公雞啄人一般,因為戴高樂在畢業時得到的評語是:“除了他的身材以外,各門功課均為中等。”

但,戴高樂骨子裡的民族主義在他為維護民族尊嚴而奮鬥的時候,“大公雞”性格卻成就了他,這一個富有魅力的戰時領袖。


哪怕是在戰敗投降之時,所有的法國人都活在深深的恥辱中,戴高樂這隻“大公雞”依舊樹立起恢復法國尊嚴的目標;哪怕被他召喚到一起的愛國者們只有寥寥數人,他卻勇敢地潛回法國建立抵抗組織;儘管彼時的納粹德國已經扶持了貝當和維希政權,但戴高樂這隻“大公雞”還是在世界上成功地維護了“真正的法國從來沒有投降”的形象。


身為流亡者和戰敗國名義上首腦的戴高樂,忍受著與丘吉爾激烈的爭吵、忍受羅斯福的敵對態度。但就這樣,這隻“大公雞”在和盟國打交道時,始終堅持法國依然存在,且正在為自己的權益而鬥爭的態度。

……

戴高樂幾乎是一人成功地贏得了一切。在重振法國的過程中,戴高樂靠著自己心中的民族尊嚴和自信、終於讓人們認識並接受了他。時至今日,戴高樂依舊是法國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像素說


2.18米身高的戴高樂為什麼綽號“大公雞”?


我們知道,在二戰中,世界上出現了很多偉大人物,其中法國的戴高樂將軍就是一個非常出名的人物,在關係國家存亡的歷史關頭,他站到鬥爭最前列,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法國的解放做出重要貢獻,被譽為法國的“現代救星”,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偉大人物,卻被稱為“大公雞”的綽號,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小編認為,但凡一個人的綽號,要麼體現這個人的外表,要麼體現這個人的性格,比如《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每個人都有綽號,並且與這個人都很貼切符合。具體原因是:

一是因為“大公雞”是法國的象徵,這個象徵源於僑居法國的古老民族,他們以鬥雞圖案為旗幟,自此公雞的標誌在法國落地生根,併成為法國民族的精神象徵。而戴高樂將軍作為二戰時期法國的重要人物,挽救法國於危難之中,保家衛國,恢復主權,成功創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綽號“大公雞”是人們對的尊稱,因為他就是法國民族精神的象徵。並於1940年誕生了戴高樂主義,這是在法國投降和大部分海外領地陷於敵手,法國的獨立和主權已無從談起,更談不上強國或大國地位的情況下起步的民族精神。

二是因為戴高樂身材魁梧,猶如大公雞一樣有氣勢。據說戴高樂身高2.18米,且不說其它,僅從身高而言,他就是像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將軍一樣有氣勢,所以,綽號稱他為“大公雞”是褒揚,而不是貶斥,可以說,這個綽號非常符合他的形象。

三是因為戴高樂將軍像大公雞一樣“倔”。戴高樂自小性格非常倔,平時和男孩子們時常做打仗的遊戲,把小夥伴裝扮成不同國籍的士兵,但戴高樂總得當統帥而且是“法國軍隊”的統帥,一起遊戲時總要佔上風,壓別人一頭,既好鬥,又好勝。 第一次世界大戰,戴高樂投身軍旅,但他兵敗被俘,一般人被關,要麼尋思著越獄,要麼認命。但戴高樂卻是例外,不甘心看到法國淪亡,於是戴高樂以送英國將軍回國為由來到機場,英國將軍進入機艙,戴高樂跟著滑行的飛機跑了起來,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住了英國將軍手臂與其一同飛到了英國,建立了法國的流亡政府,指揮自由法國運動,繼續抵抗法西斯對自己國家的侵略,正是他這種不服輸的“倔”,最終光復了法國,回到巴黎。並且他的“倔”也是出了名的,在二戰期間,戴高樂和丘吉爾倆人沒事就攪在一起鬥嘴,有一次,倆人相互看不順眼,丘吉爾厭煩戴高樂的“自大”,戴高樂則是指責丘吉爾對羅斯福卑躬屈膝,一言不合倆人開始沒完沒了的相互嘲笑對方,最後為了一爭輸贏還專門請來翻譯對懟。

正是因為戴高樂的“倔”,所以他從始至終都堅持要和德國納粹鬥爭到底,事實證明,戴高樂的“倔”以及那顆熱烈愛國的心最終為法國以及法國人民贏得了足夠的尊嚴,納粹最終投降,法國最終得以光復。

四是因為他性格孤傲,卓爾不群。1909年8月,不滿十九歲的戴高樂順利通過了聖西爾軍事學院的入學考試,當時聖西爾軍校規定新生必須下放連隊鍛鍊一年,剛入學的戴高樂就這樣被分到了步兵第33團第9連,當一名軍官候補生,在法國北方老城阿拉斯陰沉沉的老城裡,戴高樂並沒有放棄對未來的憧憬,對乏味的工作毫無怨言,平時還老跑到圖書館去看書,但是不合群的戴高樂讓同學都嗤之以鼻,因此給他取了個外號孤傲的“大公雞”,顯得他卓爾不群。

五是因為戴高樂不畏強暴,不懼人微權輕,寄人籬下,具有奮鬥堅強的大公雞精神。在關係國家存亡的歷史關頭,他站到鬥爭最前列,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法國的解放做出重要貢獻。二戰結束後,他自己被人瞧不起,他的政權也遲遲不被盟國承認,大國決策他無緣置喙,戰爭結束時只爭到一個“準大國”的地位,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實現他的目標,沒有忘記為法國創建豐功偉績,為此他同羅斯福較勁,同丘吉爾強辯。最終確立了法國的國際地位。

所以,綜合以上幾方面原因,小編認為,戴高樂被稱為“大公雞”的綽號,這就是對他身形、性格的體現,也是法國人民對他的不屈不撓精神的褒揚。


葛大小姐


夏爾·戴高樂,這位在法國曆史上幾乎與拿破崙齊名的傳奇人物,被法國人視為法蘭西之魂。有人曾說過,如果拿破崙給法國留下了歷經千年而不朽《拿破崙法典》;那麼,戴高樂給法國留下的,則是至今被本國人民奉為圭臬的“戴高樂主義”。

不過,這位聲名遠播的法國總統,竟然還有一個“大公雞”的綽號,他的這個綽號令人不解。像戴高樂這樣的傳奇人物,人們一般都會拿獅子、老虎來作為比喻,更何況在西方寓言故事中,公雞還是愚蠢、自負、虛榮的代名詞。

戴高樂

有人推測,或許法國人是根據戴高樂的身高給他取綽號,但是,他1.98米與巨人無異的身高,似乎也不至於和“大公雞”相提並論。那麼,戴高樂大公雞的綽號究竟是從何而來呢?

筆者查閱法國文化資料,發現了一條非常意外的小常識,原來“大公雞”是法國和法國人的精神象徵,公雞在法國人的眼裡象徵著勇敢、自由、神聖、智慧,是頗具正面象徵意義的動物。那麼,被西方人諷刺為驕傲自大和愚蠢的好鬥的雄雞,究竟如何成為法國的象徵動物之一呢?這就要從“雄雞”的歷史稱謂來源入手。

高盧雄雞

其實作為法國象徵物之一的公雞,它的全稱為“高盧雄雞”。公元前一世紀,凱撒大帝征服了現如今的法國地區,隨後,這裡被稱之為“高盧”。“高盧”一詞在拉丁語中為“雄雞”之意。如今的法國人又自稱為高盧人後裔,這個從羅馬帝國時代就出現的“雄雞”稱謂,被法國人視為自己的象徵。羅馬帝國在用武力征服高盧地區時,更將基督教帶去入了教徒,慢慢盛行開來並最終取得合法地位的基督教,讓絕大多數高盧人都成為了基督教徒。

被法國視為吉祥物的公雞

然而當時的歐洲許多國家,比如英、德、意志並沒有被羅馬帝國所帶來的基督教潮流所影響。正是由於宗教潮流的不平衡性,中世紀的歐洲進入了混亂時期,信仰基督教的高盧人,被英國、德國等諷刺為易怒、自負、好鬥,又愛慕虛榮的雄雞。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他國家對於法國的這種嘲諷代稱,不僅沒有被法國人反感,反而逐步發展演變成了一種正面的雄雞形象。比如在法國著名的寓言故事《列那狐傳奇》中,公雞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與狐狸鬥智鬥勇,巧妙的解救了自己的性命。這則寓言故事中所出現的公雞,也是它第一次在法國擁有正面形象。

戴高樂

接下來,法國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開始賦予高爐雄雞新的象徵意義。比如曾經挽救過法國命運的一位姑娘聖女貞德,親自在法國軍隊高舉的戰旗上繡上一隻英勇的雄雞,並帶領法國軍隊解救了被敵軍圍困7個月之久的奧爾良地區,讓法國在戰爭中的局勢逆轉。

還有法國國王亨利四世,這位結束了法國境內數十年宗教戰爭的國王,一直利用他的柔情與鐵腕重新振作法蘭西民族,在亨利四世兒子的婚禮上,他在一枚金幣上打造了一隻雄雞,作為法國王國的象徵,由於雄雞有了法國王室的代言,此後雄雞更是成為了聰慧、勇敢的象徵。所以戴高樂的“大公雞”綽號,其實是在誇讚戴高樂的智慧、勇敢,與英勇無畏的精神,以此來表達法國人民對於戴高樂的敬仰之情。


鳶飛九天2018


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希特勒的軍隊打遍整個歐洲,西隊的軍事大國基本上沒有任何的還手之力,波蘭被瓜分,法國投降,英法聯軍也被趕回老家,整個歐洲大地都處在戰爭的陰影之下,如果還得不到抵抗,德國的稱霸全球的野心很快就會被實現。在此時,與歐洲大陸有一海之隔的英國,就成為了歐洲抵抗德國入侵的最後一塊陣地,很多想發起最後反抗的人們紛紛來到英國,重新拿起武器繼續參加戰鬥,在這當中法國著名的戴高樂將軍,是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

1890年戴高樂出生在法國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一位教會學校的老師,後來成為校長,而母親則是典型的資產階級大小姐。他們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有著非常強烈的愛國情懷,這對戴高樂以後一生的發展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首先就是一個貴族標誌,戴高樂的“戴”字在法文中就是貴族的標誌,這是法國皇帝對於他們這個家族報效國家的一種獎勵,戴高樂家族曾經輝煌一時,但是隨著資產階級大革命的爆發,戴高樂家族受到了嚴重打擊,但是他們的後人依舊以自己是貴族為榮。

戴高樂從小在教會學校接受正統教育,在這裡上學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貴族的後代,他從小就認為自己是貴族,天生就應該高了一等,有權利對民眾進行管理,腦子裡面都是紳士思想,他剛好就是這種思想的最有力的繼承者。特別是在父母親的影響下,戴高樂始終都認為自己的身份地位是非常高貴的,有著非常強烈的控制慾望,包括他想要光宗耀祖的這種理想。儘管他從來不炫耀自己的貴族身份,但是言行舉止表現出來的那種高傲的特徵,總是會讓人產生一種敬而遠之的疏離感。

雖然從小在教會學校的嚴格教育下長大的戴高樂,但是他卻並沒有成為一個尊貴守舉的孩子,反而,習慣了我行我素,他壓根就看不上學校所倡導學生應該絕對性服從的這種教育。反正在他腦海裡面有一種思想,那就是我管別人沒問題,別人管我不行。

1909年他考入了聖西爾軍校,這所軍校只招收出生貴族家庭的子弟,對戴高樂來講,剛好是能夠完成自己人生目標的一塊重要踏板。由於2.18米的身高在學員中,表現比較搶眼,再加上它本身偏向於孤僻的性格,也讓身邊的學員,感覺他就是一隻高傲的大公雞一樣。

總的來說,無論是戴高樂從小形成的這種性格特點,還是到他後來掌管整個法軍,所發佈的一些命令也好,還是一些日常的做法也好,都充分表現出了這個人已經形成了一種非常死板的價值觀念,而戴高樂從小受到了那種傳統教育,讓他念念不忘自己的貴族身份,並以此形成了一種不輕易屈服的性格,這在外人看來就感覺是一種比較高傲孤僻的性質,再加上他本人的身高又比較高,所以便稱呼他為大公雞,其實也就是一種身高很高,但是又不容易靠近的意思。


小芊芊愛歷史


我想是因為身材高大魁梧如大公雞一樣吧!

說起戴高樂他可是一個極富個性的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戴高樂投身軍旅,因此,雄心勃勃的他踏上了征途哪知道黴運來了連神仙也擋不住他的軍隊吃了敗仗,他兵敗被俘一般人被關,要麼尋思著越獄,要麼認命但戴高樂卻是例外他心無旁騖地在戰俘營裡潛心研究兵敗的成因最後還整出了一本兵法書《機械化戰爭》!

戰爭結束後,戴高樂被釋放回國以半個法郎的價格出售《機械化戰爭》一書,本以為就此可以報效祖國的戴高樂哪知道人家根本不當回事,但看到此書的德國軍官卻高興壞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德國軍官依靠著書中的方法

建立了現代化軍隊,只花半個法郎就打敗了法國軍隊,真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後面不甘心法國就這樣的戴將軍建立了法國的流亡政府,指揮自由法國運動繼續抵抗法西斯對自己國家的侵略直到1944年,法國光復,回到巴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