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農民的鋤頭巴子交給誰來扛?

手機用戶蔣明文


未來農業逐步推行改革應該是趨勢,目前,農村以老年和兒童為主,年輕人基本背離農業,在大城市打拼。我本人是農村的,對河南和湖南農村去的比較多,也看到農村一些現狀。一是很多地方,農村缺乏勞動力,留守農村的,以老幼病殘為主,仍是以家庭承包為主,年輕人外出打工,基本上是脫離農業的,年輕人不關心農業,農業的生產效率雖已實現了機械化,但是效率並不高,土地使用效率也不高,有的家庭不願意出租的土地,變成了閒置荒地,土地閒置比較多,甚至有個別地方出現荒村的情況(如安徽個別農村)。二、以我村一家庭為例,原六口家庭(四個孩子),孩子都去城市發展,父母都有七十多歲高齡,根本無法進行農業勞作,只能簡單種點蔬菜,土地被私下流轉,被無法外出打工留守在農村的能種地願意種地的其他家庭(基本也是老年)承包,土地經過私下流轉,相對集中的類似農場主式承包製出現。三、目前農業保收能力雖然有所提高,但農業保收仍是一個比較脆弱的話題,靠天吃飯還很大程度存在。農村水利需要國家進行重新設計,予以優化和普及。真正做到農業旱澇保收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很了不起的。四、目前土地的投入和產出比很低,這是導致年輕人不願意接觸農業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家庭承包方式體現不出賺錢效應,只能以自給自足為主,種地對農民只是意味著家裡有糧吃,不需要另外用打工掙的血汗錢購糧而已,有點聊勝於無的意思,農業變成了雞肋。五、農業汙染嚴重。本人經常去湖南農村,有很多地方農田荒廢,雜草叢生,經詢問村民,國家禁止種地三年,對土地進行汙染治理,國家對農民實行農業補貼。農民基本閒置在家,打麻將,帶孩子,衍化出一些農村問題。六、在農村的承包戶,也只以經濟利益為導向,不再遵循傳統的種植理念,比如河南大面積種的玉米,品種和以前的玉米品種很不一樣,我本人吃過,以前的玉米,味甜水分足棒大,現在的玉米,細長,難吃,聽說產量高,主要用於飼料養殖。七、農村正在不斷髮生變化,未來應該會有所改革,整合農村土地資源,提高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既讓農民有飯吃有錢掙,也讓農業健康持續發展。國家政策指引的方向就是農民鋤頭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