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與諸葛亮誰更勝一籌?

七九式H


韓信名不符實

喜歡出奇計,然而總是考慮不周,碰運氣,幾乎每次都失敗,或瀕臨失敗,但總有人給他擦屁股。這人就是劉邦。

暗度陳倉失敗,滅趙幾乎失敗,殺龍且差點完蛋,十面埋伏險險功虧一簣。

韓信滅陳餘,滅龍且,滅項羽,固然有韓信的想法,但是最主要的是有一支鐵血騎兵部隊!那就是大漢首位騎兵大將灌嬰,是灌嬰的騎兵部隊奪取趙軍陳餘大本營,是灌嬰騎兵部隊的反覆衝擊,打敗了頑強的龍且,是灌嬰消滅了項羽的3萬王牌騎兵團,這3萬騎兵曾經在彭城大敗劉邦50萬大軍,這才有了十面埋伏!關鍵是項羽的精銳部隊都被灌嬰打光了!最後項羽也是死在灌嬰的騎兵部隊手裡!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如果單純比軍事能力,韓信強於諸葛亮太多,如果比綜合能力,諸葛亮完勝韓信,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因素,除了軍事能力,還有政治原因、時勢原因以及各種意想不到的突發原因。

韓信是偏科生,軍事能力超強,諸葛亮是全面生,綜合能力超強,如果把韓信和諸葛亮的能力用數值來衡量的話,應該是這樣的:

軍事能力:韓信100分,諸葛亮90分

政治能力:韓信10分,諸葛亮100分

帶兵治兵能力:韓信100分,諸葛亮100分

謀略水平:韓信100分,諸葛亮90分

內政能力:韓信50分,諸葛亮100分

治國水平:韓信20分,諸葛亮100分

當然了,一個能力強的將領帶兵與一個能力弱的將領帶兵交戰,並不一定是能力強的就會贏,戰爭與歷史是一樣的,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曹操有赤壁之敗,拿破崙有滑鐵盧之敗!

下面分別以井陘之戰和滷城之戰來分析一下,如果韓信與諸葛亮在戰場上帶兵作戰的話,誰會贏誰會輸?

另外,戰場上的勝負與時勢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韓信在井陘之戰的對手是諸葛亮,那麼這仗韓信能贏嗎?

可以肯定的說,韓信贏不了。把井陘之戰韓信的對手陳餘換成諸葛亮,我們來假設一下,這場仗會如何?井陘之戰韓信大概有三萬人,而且是遠道,諸葛亮有10幾萬大軍,並且是以逸待勞。

首先,諸葛亮不會像陳餘一樣傻,直接把韓信放過狹窄的井陘口,而實施背水一戰、拔旗易幟的謀略,韓信的謀略是因人而定,韓信能夠實施背水一戰,就是因為陳餘的愚蠢和大意,諸葛亮一生謹慎,韓信這仗基本上沒有取勝的可能。

韓信的每場戰役取勝,靠的都是謀略,依據不同的對手,制定不同的謀略,可是終韓信一生,沒有遇到一個謀略型的對手,韓信的對手是魏豹、夏說、陳餘、龍且,這些人要不就是庸才,比如陳餘,要不就是勇武有力,頭腦欠缺,比如龍且。

井陘之戰就連李左車都看出來瞭如何打敗韓信了,就更說諸葛亮了,高手對決,一旦被識破謀略,或者看不透對方的戰術,是很難取勝的。

李左車在井陘之戰前,建議陳餘由他率領3萬軍隊從小路出動打擊韓信的糧道,然後建議陳餘不要急著出戰,只需要消耗韓信,不要硬拼,等到韓信的糧草出現危機,再一舉出擊就能完敗韓信,可是陳餘不聽,偏偏中了韓信的計。

如果是諸葛亮領軍,肯定會聽從李左車的建議,以逸待勞,斷其糧道,韓信軍就不攻自破,就算諸葛亮沒有聽從李左車的計謀,也不至於被韓信這麼低級的計謀給誘到全軍出擊,也不至於被韓信埋伏的2000輕騎兵奪了城池。

再不行,就在井陘口設埋伏,或者設置堡壘,阻止韓信進軍,或者以消耗戰對待韓信大軍,韓信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如果打成消耗戰,就是拼實力了,實力不用看肯定是諸葛亮那邊贏了,就算是用計謀諸葛亮也差不到哪裡去,只是時勢不同而已。

我現在反過來說,如果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中,也就是滷城之戰,遇到的是韓信,而不是司馬懿,那麼諸葛亮可能也贏不了,雖然諸葛亮能贏司馬懿。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以弱勢兵力引誘司馬懿出戰,不惜自斷退路,將蜀軍糧道暴露給魏軍,引誘魏軍決戰,結果司馬懿大敗,魏軍被砍了三千顆首級。

如果是韓信是率領魏軍對戰諸葛亮,則韓信軍的實力強於諸葛亮軍,諸葛亮是長途跋涉,遠道而來,韓信是以逸待勞,但是韓信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對於情報工作非常重視,而且很善於分析對手。

滷城之戰,諸葛亮是遠道而來,糧草供應是非常困難的,雖然搶了魏軍在上邽的麥子,可是也管不了多久,韓信如果是司馬懿,肯定首戰也是不出戰,而是消耗諸葛亮,諸葛亮必須速戰速決才能有機會取勝,時間拖得越多,諸葛亮越沒有機會,反而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如果韓信在滷城之戰消耗諸葛亮,拒不出戰的話,諸葛亮是一點辦法也沒有,或者韓信能識破諸葛亮的計謀,諸葛亮也是無法取勝的,只能迫不得及退兵,如果諸葛亮如果退兵,那韓信也是不敢追的,如果追,就是另一個張郃。

換句話說,如果滷城之戰諸葛亮帶兵迎戰韓信的話,諸葛亮大概率就是無功而返,或者是被韓信消耗得後退,也就是諸葛亮會戰敗的意思。

如果單純的比較韓信與諸葛亮帶兵誰勝誰負,是很難確定的,在不同的時勢、背景、實力下,都對戰爭最後的結局會產生影響。不是說軍事能力強,就不一會贏,也不是說綜合能力強,就一定會贏,而是說輸贏要看當時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這麼說吧,如果把諸葛亮和韓信放在相同的環境,相同的背景,雙方有相同的實力,也沒有外部勢力的干擾,如果這樣的話,兩人會打成平手。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從知名度上來講,諸葛亮肯定要勝於韓信。一是《三國演義》受眾於民間太深,諸葛亮的智慧與傳說,家喻戶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二是諸葛亮是病亡,而且是為國操勞所至。韓信是被朝庭整死,罪涉謀反,名氣上也打了折。

單從軍事功績方面,韓信又勝於諸葛亮不少。韓信被後人稱為’兵仙’、’神帥’。他統軍率卒: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西漢立國,其功至偉。諸葛亮出軍北伐,終未光復漢室,不考慮對手的因素,軍事謀略、功績上,諸葛亮都比不了韓信。

諸葛亮治軍行軍,嚴律明令也有高於超人之處,但臨陣謀措,多於變化方面,在韓信面前只能是小弟。人們多傳誦諸葛亮運籌帷幄、料事如神,其實都是後世演義加工,藝術添花,不足深信。

但從全才上論,諸葛亮終還是強於韓信。因為諸葛亮在治政理民、制定科條律令方面,韓信又難能望其項背。韓信的強項單一,就是打仗、打勝。通俗換化下近代人物,韓信類比彭德懷、林彪帥才之人,諸葛亮類比周恩來式人物。這樣就好理解了。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韓信!兵家謀略第一!諸葛亮被演義神話的成分太大了。粗略的看了一下評論,看來不明白歷史的人太多了。

有人說韓信靠張良運籌帷幄,蕭何後勤保障,那你有沒有了解沒有得到韓信的時候,劉邦、張良、蕭何這些人的處境,被虐成什麼樣了都,還吹?韓信登壇拜將之後,暗度陳倉、定三秦、虜魏、破趙、平代、滅齊、雍水之役、垓下滅楚等等,“國士無雙”,“兵仙”等名號可不是白叫的。

有人說當時項羽封的這些王實力不能和戰國時期的六國相比,用秦滅六國和韓信滅六國做比較。我只想呵呵了。要知道秦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那是秦國在四百多年裡31位君王,無數次變法,名將的南征北戰,百姓的同心同德最終完成的,而且當時的秦遠強於其他六國,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而劉邦一夥在軍事上被項羽集團虐的那叫一個慘,得到了韓信才揚眉吐氣,韓信逼迫項羽與劉邦簽訂鴻溝協議,後來劉邦毀約又被項羽虐慘,最終還是韓信擺平。

對了,還有人提到武廟十哲,笑死了。你先搞明白唐玄宗自己會不會打仗,懂不懂軍事,還搞武廟這一出,武廟裡我們的配享張良已經是個水貨了,十哲之一的孔明更水,其餘還都有些軍事水平。張良沒有什麼軍事戰績,而孔明的軍事能力如果在被神化後的《三國演義》裡還說得過去,正史裡的孔明就太丟人了,歷史上的孔明五次北伐,二出祁山,連自己家門口都打不出去,還吹?

其實諸葛亮只是一個權臣好不好,先搞明白,先有的《漢中對》,後有的《隆中對》,而且只知道諸葛亮的《隆中對》那是初中生水平好不好?軍事觀點那麼牽強的文學作品也被拿出來吹,沒天理了。


小呆瓜筆記


如果單從軍事上來講,韓信絕對是要強過諸葛亮的,諸葛亮是全能型人才,政治軍事樣樣精通,而韓信不一樣,韓信則專精軍事,正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可想而知,韓信的軍事能力有多強大了,要知道,在面對數萬甚至數十萬人還能指揮若定,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且韓信打敗過的對手也不簡單,項羽龍且等人都是精通軍事的高手,指揮過的戰役包括陳倉之戰,京索之戰,安邑之戰,井陘之戰,濰水之戰,亥下之戰等,都是教科書般的經典戰役,反觀諸葛亮,在軍事上面的建樹就泛善可陳了,七擒孟獲不過就是以先進的裝備跟強大的兵力去欺負文明尚處於矇昧狀態的南方蠻族,六出祁山更是可以說是寸功未立,除了耗費兵力財力外,並沒有太足以稱道的戰績,至於他的對手司馬懿雖然也稱得上是強大的對手,但是跟韓信打敗過的項羽等人比起來,還是略有不如的,韓信的軍事才能,縱觀整個中國歷史,也絕對足以位列前三,所以單論軍事,諸葛亮是比不上韓信的,當然,如果論綜合實力,諸葛亮肯定是要強過韓信的,畢竟韓信偏科太嚴重了



天命蜉蝣


我個人覺得諸葛亮更厲害些,排除三國演義,從正史的角度來看,我覺得諸葛亮比韓信更加可怕,具體分析如下:

韓信背水一戰,暗度陳倉,四面楚歌打的非常的漂亮,分析一下對手的形式,項羽實行封王制,又暴政,失民心,諸侯也不完全依附項羽,所以劉邦是佔有天時這一條件優勢,另外韓信在前方打的時候,後面還有蕭何,張良輔佐,對手除了項羽沒有一個拿的出手的名將,所以韓信的奇謀能成功,很多王侯都直接歸附劉邦,然而奇謀是有風險的,如果遇到會用兵的人,奇謀就很難實現了。劉邦得人心,項羽失民心,所以韓信輔佐劉邦一統天下,是擁有絕對的天時與人和優勢。

諸葛亮呢,魏國經歷三代君主,個個君主都不是等閒之輩,把魏國治理的很強大,人才輩出,順民心,所以魏國佔有天時。魏國佔據北方,擁有騎兵,擁有精銳部隊,擁有堅固的城池,魏國佔有地利,軍事力量強,物力資源充足等優勢。反觀蜀國,劉備夷陵慘敗,精銳部隊全軍覆沒,之後人才迅速凋零,諸葛亮用了鎖國政策,把蜀國治理的非常好,培訓士兵,經過三年,蜀國可以抽出兵力平定後方,諸葛亮只用幾個月就搞定了,然後還有能力揮師北伐。按照當時的形式,北伐根本就沒有成功的機會,蜀國根本不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任何一個條件。又加上兵力遠遠比不上魏國,糧草跟不上,人才也跟不上,這樣的北伐如果能成功?如果諸葛亮成功了,那諸葛亮就真的不是人了,不吃敗仗諸葛亮就已經是神人了。

諸葛亮在北伐中,有勝也有敗,但是對手都是用兵高手,並非像韓信對手那樣,擁有優勢兵力,卻不會帶兵打仗。然而諸葛亮北伐打出了斬王雙,敗曹真,敗張頜,敗郭淮,殺張頜,敗司馬懿,敗賈詡,敗費曜的戰績。其中賈詡是曹操五大謀士之一,張頜,曹真,郭淮,司馬懿都是當世名將,都被諸葛亮一人打敗,韓信白起打敗的名將也不過一人而已,諸葛亮創造了歷史上一人同時打敗眾多當世名將的記錄。

司馬懿在三國算得上是一流的軍事家,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在現代也被很多人稱讚,特別是滅孟達,殺公孫淵,這操作簡直就是大神級別的操作,絲毫不差韓信的背水一戰,然而這樣用兵一流的軍事家,在諸葛亮面前,加上郭淮,張頜,賈詡,魏平,費曜眾多人的輔佐,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卻被諸葛亮打出了破甲三千甲首,損失張頜,真是慘敗呀。破甲三千甲首算什麼,這個根本無法與韓信的背水一戰相比,但是諸葛亮面對司馬懿,打的司馬懿畏蜀如畏虎,當縮頭烏龜。在中國歷史上把一個擁有絕對兵力優勢的一流用兵高手打當縮頭烏龜,歷史上恐怕也只有諸葛亮能做到了。

司馬懿打不贏諸葛亮,就跟諸葛亮耗糧食,等待諸葛亮退兵,然而諸葛亮卻病死了,這下司馬懿高興的不得了,終於可以直起腰了,帥大軍直追蜀軍,可沒有想到,諸葛亮留下退敵遺計,姜維把諸葛亮準備好的木像推出來,司馬懿一見諸葛亮還活著,真是撒腿就跑,帥十萬大軍奔跑數千裡,還問左右我頭在否,這下司馬懿丟臉丟大了,死諸葛驚走活仲達十萬大軍。大家不要以為這個是小說裡面的情節,這是歷史上真正發生過的事情《晉書》《漢晉春秋》《資治通鑑》裡面都有記載。

諸葛亮在歷史上真正做到了一人敵十萬大軍,而且還是一死人,嚇退的還是一流用兵高手,中國軍事家司馬懿。歷史上軍事家過招的本來就少,還能打的對手聽到名字就怕的,歷史上只有諸葛亮一人做到了。司馬懿的軍事才能都讓後人讚歎,那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得有多高呀,無從得知。所以諸葛亮和韓信在用兵上都是高手,諸葛亮的戰績雖然沒有韓信出色,但是諸葛亮的用兵過程真是令人佩服,能打的對手司馬懿感嘆“真乃天下奇才”。

中國歷史上打的對手心服口服的都少,更別說打的敵人三代心服口服,這樣的事蹟也只能發生在諸葛亮身上了。

所以我個人覺得諸葛亮,在軍事方面比韓信強,因為諸葛亮的用兵過程比韓信可怕的多,令對手聽到名單都直冒冷汗,韓信做不到這一點。


大江侃歷史


你去問一個謀士你能指揮千軍萬馬嘛?兩個人的區別在於一個是文臣、一個是武將!文臣嘛治理天下、武將平定天下、諸葛亮是一個極富政治頭腦的人、可是哪劉備請他出山是因為他為劉備在戰略上定了方向、進入巴蜀、取益州,的四川隴蜀、看中原,窺荊州,三分天下。諸葛亮這個戰略沒錯、充分肯定未出茅廬三分天下定。韓信一開始投軍項羽執戟郎、幾次獻策均不得肯定,後來轉戰幾次來到劉邦、靠蕭何上位、面漢王得以實現抱負、韓信是個軍事天才,經常出其不意,戰爭局勢看的很透!可是韓信有個空白就是、政治幼稚!他是根本不懂政治、居功自傲、功高蓋主,動不動我得封個齊王、劉邦看的不是眼下成敗而是能否一統天下、所以那就封吧、天下一統,軍事將領幹什麼 ? 收邊防、隨時準備跟著皇帝去平叛亂、韓信老張新賬一起算,功高不可蓋主、居功不可自傲、韓信最後還是被殺了、因為政治幼稚害了他,。如果劉備沒死統一了天下、諸葛亮頂多沒什麼他是事幹、或是諸葛亮死在劉備前也是,最後和現在一樣都是一個大大的忠臣、諸葛亮比較聽話、韓信嘛有點玩火過大,相比較孔明更勝一籌。


謊言代替貓


這個問題是典型的關公戰秦瓊嘛。兩個人完全不在同一個時代,沒有對比性,也沒有第三方人物做參照。諸葛亮能在三國群星當中力壓郭嘉、司馬懿、周瑜、龐統等人,能力是三國中首屈一指的。而楚漢時期相對於三國時期,英雄人物不夠多,對韓信的能力襯托不夠,缺少過人的事蹟來證明韓信的能力能超過諸葛亮。

在中國人印象裡,肯定算是諸葛亮更厲害。韓信的功績相對來說侷限於軍事方面,而諸葛亮除了軍事方面外,還對內政非常在行,很多事情都是親歷親為,由於他一直獨攬軍事和內政,甚至直接影響了蜀漢後期人才培養出現問題,他死後後繼無人,僅有姜維獨撐軍事方面,內政完全不行。

而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劉邦的統一,在軍事上可以說對韓信言聽計從。而當時,韓信割據齊國故地,投劉邦則劉邦勝,投項羽則項羽勝,自己獨立就能三分天下。可以說韓信的軍事才能是無與倫比的。

當然兩人一個軍事,一個內政,各有優劣,說起來無法比較。從歷史意義上講,韓信的功勞比較大。至少歷史功績擺在那裡,促進了中國的統一,開創漢室400年的開國功臣。但是諸葛亮所處的時代人才輩出,縱然他有經天緯地之才,也是沒法改變天下大勢的,雖然他為了統一大業嘔心瀝血直到累死都沒有成功,但不可否認,他為中國歷史的進程也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

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人眼裡還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呢,二人孰強孰弱,答案就留在各位看客的心中吧!





秦氏無雙


韓信更勝一籌。韓信掌兵權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一步步幫劉邦打敗項羽,贏得楚漢戰爭的勝利,幾次重要戰役已成中國戰爭史上的經典之作了,稱得上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之一了。諸葛亮掌握的雖是當時三國中最弱的軍隊,有情可原,但縱觀他以前和後來的軍事活動,雖勝多敗少且謹慎細緻,但戰績平平,有些時候勉強苦撐,一生沒什麼大手筆,無法與韓信相比。



徐文山


同樣是亂世,得韓信者得天下,對手還是西楚霸王,得臥龍三分天下還是劉備自己親伐拿下的巴蜀之地。

若論梟雄,劉備知人尚用,盡得馬超關張之輩可謂當之無愧。雖然關羽失荊州導致局面虧輸,然而上至曹操孫堅劉備能夠亂世起家,甚至從無到有,最終統領一方,下至周瑜曹真郭嘉之輩決勝千里。和霸主豪強相比,鞠躬盡瘁小心謹慎固然是優良品德,然而不養而戰導致蜀國經濟匱乏,以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逐鹿中原何談戰功卓偉?

韓信將兵,僅次霸王。

項羽平生盡顯背水一戰、破釜沉舟、以少勝多之能事。單論統領軍隊、出神入化當時罕逢敵手。劉邦諸輩十數倍人馬卻難擋其鋒芒。惟其酷好以戰養戰,卻不擅經營一方成為致命敗因。?正是韓信組織各路諸侯圍而不打,斷其糧草,四面楚歌,導致霸王別姬、不敗而敗、最終魂斷烏江。

若論戰略,三國素養最高的只可能是曹操。官渡之戰智謀貫穿全局,終結根深蒂固的袁氏家族為三國最漂亮的名局。赤壁之戰其實終於瘟疫,曹吳雙方並未展開大戰就以曹操不利不過江結束,主角卻和借東風借箭沒一毛錢關係。

縱觀諸葛生平,除卻傳說,並無閃亮戰績。相比之下曹魏之功更在於身處北方,在中原虛弱之際能夠震壓蠻夷,保全華夏正統。這就更非南陽臥龍所能比擬的。

總而言之,韓信,專業打仗的,諸葛亮,專業搞人事的,比戰略比戰術怎麼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