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農村稻田養魚怎麼樣養,一畝田可以養多少魚?

阿軍視野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本人在農村有兩個魚塘、有一些小小的經驗希望能幫助到你、一下我有幾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農村大家都知道、光種田一年收入不了多少錢、在種田的同時都會選擇養魚什麼的、稻田怎麼養魚、水太淺也不行、建議你用挖機稍微挖深點、塘低不要搞一平、這樣魚才有活動範圍、建議養些,

一、鯽魚 二、草魚 三、白連 四、胖頭魚、 五、黃魚 。

第二個觀點、以上幾種魚都是農村普遍、比較能生長、每天砍些草、不吃的老白菜、都可以放塘裡面、這樣草魚生長的特別快、定時撈個魚上來看看有沒有爛尾的。

第三個觀點、一畝地能養多少魚、個人建議不要超過1000尾魚、養太多容易發生病害、蹭加成本、建議以草魚為主、草魚可以放個200~500、鰱魚200、胖頭魚100、鯽魚200~300其他魚類來一點就行了。

以上就是我個人建議希望能幫助到你、目前我在家以鯽魚、草魚為主。






三農憨憨


運用高產的稻田養魚技術,有助於創建雙贏效益,確保實現魚類養殖效益提升以及田間水稻增產的雙重目標。並且,運用稻田養魚的方式還能實現對當地整體生態系統的有效改造,在此前提下保證農戶能獲取生態性更好的有機農產品。因此,稻田養魚技術應被視為現階段的高產養殖關鍵手段,而與之有關的經濟收益也表現得較為突出。

一、稻田養魚模式的特徵及其優勢

稻田養魚技術的內涵在於按照魚類與稻類共生互利的基本思路來有機結合養殖業及種植業,從而運用在稻田範圍內養殖魚類的措施來促進雙重增產。作為一體化生產的典型技術,運用稻田養魚的手段與技術客觀上可以實現養殖經濟效益的全面提升,並且當地現有的土地資源也能得到優化利用。與此同時,稻田養魚有助於提升魚類產品的整體質量,確保魚類產品具有鮮美與安全的雙重優勢。目前,運用稻田養魚手段獲得的鮮魚產品已經表現為供不應求的基本趨勢,並且呈現較高的魚類產品價格。

稻田養魚具有減少稻田農藥用量、全面防控稻田蟲害與病害、避免稻田滋生雜草以及方便魚類取食雜草等顯著的技術優勢。對於全過程的稻田養魚而言,水生昆蟲、田間雜草與其他生物都能促進魚類快速生長。通過捕食田間害蟲的方式,魚類還可以促進稻田病害的全面防控。

同時,對於水稻生長所需的各類有機肥可以通過轉化魚類餌料與糞便的方式予以獲得。在魚類與稻米共生的前提下,該技術模式緊密結合了當地養殖業與種植業,進而達到促進稻田增產、節約有限耕地以及改善田塊肥力的良好效果。

二、稻田養魚高產關鍵技術

截至目前,稻田養魚技術已經獲得較多養殖戶的青睞與認可。並且,各地養殖戶也在嘗試探尋適合於當地現狀的稻田養魚措施。通過運用稻田養魚的方式,水稻根部可以達到順暢呼吸的效果,並且實現了全方位的土壤疏鬆處理。但是不應當忽視,如果選擇了稻田養魚的方式,則需要妥善選擇相應的養殖技術及稻田處理技術,並且做好實時性的稻田病害防控。

(一)選擇合適的田塊

對於稻田養魚而言,關鍵前提就在於選擇最佳的田塊作為養魚基地。因此,養殖戶對於田塊的選擇需要保持謹慎的心態,確保能達到適當的田塊總面積。如果涉及到成片的田塊,那麼必須保證田埂地基牢固與田塊平坦。與此同時,對於選擇最佳的田塊用於養殖魚類還要做好保水保肥處理,並且保證易於進行日常的田間排灌處理。此外,對於適當的田塊選擇有必要保證便捷的交通,杜絕澇災與旱災給田塊帶來的影響。

(二)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

從建設稻田基礎設施的角度來講,應能因地制宜地設置必要的坑塘,並且全面完成加固田埂的相關處理操作。

通常,養殖戶最好在接近當地灌溉水源的地點佈置坑塘,最好能佔據 7% 左右的稻田總面積。對於坑塘的整體形狀最好設計為長方形,並且將其限定為 50 cm寬度與 70 cm 的田埂四周高度。此外,在必要的時候,對於當地現有的田埂還需予以適當加厚或者加高處理,尤其是涉及大田開溝或者開挖坑塘的操作。

養殖戶在全面完成了上述的坑塘開挖操作以後,應將進水管埋設於稻田的特定部位。為避免魚類逃逸,最好在進水口的對面安放排水管,然後在進水管內部埋入塑料管或者竹筒作為進水源頭。對於魚類逃逸的現象要予以避免,則有必要設置雙層柵欄。對於大田魚溝,應將其連接於坑塘,並且至少保證 50 cm的中心魚溝深度及 80 cm 的寬度。每月至少應完成一次淤泥清除操作。在此前提下,魚溝可以始終保持暢通,便於魚類隨時完成取食操作。

(三)栽培水稻

全面開展稻田養魚的側重點在於選擇最佳的水稻品種,並且因地制宜確定相應的水稻插秧方式。具體而言,選擇適合當地栽植的稻米品種,最好保證其具有葉片直立、抗病性較好、抗澇與抗倒伏性能優良等特徵。對於培育壯秧而言,應選擇無病害的優質水稻秧苗用於培育,確保控制於最佳的水稻株距與行距。此外,為保證田間水稻可以獲得優良的光照,則需要依照寬窄相間的方式來進行插秧。在此基礎上,魚類可以隨時獲取田間食物,同時方便開展日常的農業活動。

從大田管理的角度來看,應密切關注水稻追肥與施加基肥等相關操作。例如,在插秧之前 3 d 內,應將 30 kg 專用水稻複合肥施加於稻田。在此基礎上,至少要保證稻田水層在 5 cm 左右,並且確保稻田平整。每隔一定時間,對稻田進行全方位的烘烤。在烤田期間,最好在坑塘內飼餵魚苗,確保將適量的精細餌料投放至坑塘內部。待 10 d 後,即可恢復大田養魚的狀態。

(四)放養魚種

稻田養魚若想獲得成功,那麼尤其要關注魚種的選擇。目前,紅萍魚是典型的稻田養殖品種,此外還包含青瓢魚等。在多數情況下,關於稻田養魚有必要重點選擇草食魚種,而不能選擇肉食為主的魚種。例如,在稻田飼養鯉魚或者草魚的基礎上,可以將雜食性的少量其他魚類投放于田間。青瓢魚、紅萍魚喜食浮游生物及田間雜草,因此還需科學投放魚類必需的餌料。

養殖種類的選擇、魚種放養規格、放養量等的確定

(1)稻田養魚:每畝可放體重50克的鯉魚種150尾,體重50克的草魚70尾或放養寸片魚種600-800尾,放養比例,鯉魚60%-80%、草魚20%、鯽魚10%。一般經8個月的養殖,可收穫成魚100公斤或大規格魚種80公斤左右。

(2)稻田養青蝦:通常每畝放規格1.5釐米以上的蝦種1.5-2萬尾,或抱卵親蝦0.3-0.5公斤,並可適當放養少量鰱鱅魚夏花,以充分利用稻田水域空間和調節水質。

(3)稻田養蟹:計劃畝產商品蟹20公斤以上的,每畝放規格為80-120只/公斤的蟹種4-5公斤;計劃畝產商品蟹30公斤以上的,可放上述規格的蟹種6-7公斤。也可實行魚蟹混養,每畝放規格為80-120只/公斤的蟹種2.5-3公廳,大規格魚種10-15公斤。

對於放養魚種而言,應保證當前所選擇的魚種具有整齊的規格與健壯的體質,避免投放帶有傷病的魚種。投放魚種之前 15 d 左右,最好將消毒專用的生石灰潑灑於水稻田間。通過運用上述的田間消毒操作,即可保證水稻田始終能維持清潔。養殖戶在日常的養殖操作中有必要經常巡查稻田,避免魚苗丟失。

拓展稻田養魚好處

首先,稻田養魚可以促進水稻增產。稻田養魚是一種內涵擴大再生產,是對國土資源的再利用,不需額外佔用耕地就可以生產水產品。各地經驗表明,發展稻田養魚不僅不會影響水稻產量,還會促進水稻增產。養魚的稻田一般可增加水稻產量5—10%,較高的增產14-24%。

其次,稻田養魚可為社會增加水產品供應,豐富人們的“菜籃子”。近幾年在江蘇、四川、貴州等地,稻田養魚已成為當地水產養殖的主要方式之一。稻田養魚可以做到均衡上市,對於穩定水產品供應,平抑市場價格,滿足“菜籃子”需求,改善人們膳食結構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水資源缺乏且交通閉塞地區,發展稻田養魚,就地生產,就地銷售,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地區長期“吃魚難”問題。

第三,稻田養魚可以使農民收入有顯著增長。稻田養魚既增糧又增魚,而且可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噴農藥,節約勞力,增收節支,一般養魚稻田每畝可使農戶增加收入220元。實施高標準的稻魚工程進行稻田養魚,每畝可增加350元。利用稻田養殖名特優水產品及進行稻—魚—菇三元複合養殖,每畝稻田增收可超過千元。

第四、稻田養魚促進了生態環境的優化,增強了抵禦自然災害能力。由於稻田養魚,相應加高加固田埂,開挖溝凼,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於防洪抗旱。在一些丘陵地區,實施稻魚工程,每畝稻田蓄水量可增加200立方米,大大增強了抗旱能力。對一些乾旱較多的缺水地區,養魚的稻田由於蓄水量大,可以有效地延緩旱情。稻田養魚對環境改善作用主要表現為其具有較好的滅蟲效果。據測驗,養魚的稻田比不養魚田蚊子幼蟲密度低80%,主要是稻田養的魚食用大量的蚊子幼蟲和螺類,可以降低瘧疾、絲蟲病及血吸蟲等嚴重疾病的發病率。





出彩的老虎


如今稻田養魚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覺得稻田養魚比較的簡單,但是由於稻田水位比較的淺,在炎熱的高溫季節不進行管理很容易造成魚群的死亡,那麼怎樣進行管理呢?

在盛夏期間,稻田的水溫常常可以達到38°C左右,這種溫度超過了鯉魚的致死溫度。如果不進行採取措施的話,會影響到魚的生長,還會造成大量的死亡,所以當水溫達到35°C或以上時,應及時的更換水進行降溫冷卻或適當的加深田間水。在炎熱季節稻田中養魚需要對魚進行適當的管理,否則會導致大量的魚死亡或逃逸。

(1)調節水溫:當稻田裡的水溫升至35°C時,應及時倒入新水進行冷卻。首先,做一個水的缺口,進行邊排邊灌溉。在水溫下降後,增加水位後可以提高到15釐米左右。

(2)清澈的水華:在高溫的天氣下,養魚的稻田中長期蓄水往往會漂浮一層翠綠色的薄膜,這種薄膜被稱為“水華”。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小抄網內墊一層薄布,並小心的清理乾淨。通過每立方米水使用0.7g的硫酸銅來進行大面積的潑灑也可以消除掉。然而,硫酸銅的毒性會隨溫度變化很大,最好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以避免魚類中毒和死亡。

(3)預防缺氧:經常在稻田中加入新水可以增加水體的溶氧含量,防止魚類的“浮頭”。如果發生“浮頭”的現象,應增加註入的新水量。

(4)避免乾死:在排幹稻田或曬田時,應先清理魚溝,使其保持一定的蓄水深度,然後逐漸的排幹,以便魚可以自由的遊進魚溝裡。排水時要注意不要排得太快,容易導致魚擱淺。



農村人洋洋


稻田裡養它比稻穀還值錢!

如今在農村,僅靠一畝三分地,是很難養家餬口的,所以在農村為了能夠自己賺些額外的錢,都會選擇搞一些種植或養殖,在南方山區農村的稻田裡廣泛飼養著一種“寶貝”,這種寶貝可以跟著稻穀一起飼養,也可以一起收穫,農民稻田裡養的“它”比稻穀還值錢 ,剛剛飼養就被訂購完了。

稻田裡飼養的寶貝叫——稻花田魚,顧名思義就是吃著稻花長大的魚,這種魚肉質肥美順滑,還帶著一股淡淡的稻香味,利用稻田水面養魚,既可獲得魚產品,又可利用魚吃掉田中的害蟲和雜草,排洩糞肥,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為稻子生長創造良好條件,稻子還能增產,可謂是一舉兩得。

種田很辛苦,想到水田裡有魚抓,就不辛苦了,每當稻子剛收完,農民就可以提著竹籃來抓魚,稻田裡畢竟水不深,魚也多,抓魚相對來說容易。這種樂趣比釣魚爽多了。由於“稻田+魚”養殖採用的是天然利用稻田水域促進周邊生態平衡,平均每畝產量非常底。畝產只能達到80公斤左右,不及池塘養殖畝產十五分之一,所以價錢也比較高。

很多城裡人都會在農民下魚苗的時候就交定金購買,貴的地方可賣到50元公斤,最便宜的也要30元公斤,按這樣計算,畝產稻花魚的價值就斤四千元,這一畝田的稻穀還沒這價值高呢 接下來小編也給大家推薦下這種稻花田魚,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大軍進城


稻田養魚是近幾年來發展的比較好的生態農業之一了。稻田養魚就是充分利用稻田的各種資源,以水稻栽培為主,在稻田中養魚,豐富稻田的生物多樣性,實現“一田兩用、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既減少化肥、農藥的投入,又充分發揮稻田的最大潛力,實現稻魚雙豐收。今天就來說一下具體的技術操作要點。

稻田建設

魚池建設

稻田養魚的魚池建設是關鍵。選擇水源足,水質好,灌排方便,周邊無汙染源且耕作層深厚不漏水的田塊開挖魚池。魚池挖在上游進水口,魚池挖成方形或圓形,要求深 150cm,與魚溝相通,約佔稻田總面積 8%以上。挖成後的魚池內壁要用石料或磚塊砌牆,以防垮塌。魚池建成後再搭建遮陰棚,以便於魚類夏季酷暑時遮陰降溫。在魚池上搭建一個高出田面1 .7~2m的遮陰棚,在池埂上種植藤類瓜果等經濟作物遮陰。

魚溝建設

根據稻田形狀、大小開挖,挖成“一”字形、“十”字形、“井”字形或“田”字形。一般溝寬 60~70cm,深 60cm以上,溝要求挖直且溝溝相通;注意溝至少離田埂 1.5m,魚溝也要用石料或磚塊砌牆以免垮塌。魚溝至少佔稻田總面積的 5%,在魚池與魚溝連接處挖缺口,寬50~60cm,使池溝相通,並安裝攔魚柵。

田埂加固

對田埂要進行加高加寬加固,在直播或插秧前施工。加固後的田埂一般高 50~80cm,寬約 50cm,並進行錘打以防大雨時垮塌或漫水跑魚。

挖好進、排水口並裝好攔魚柵

每丘田各挖一個進、排水口,要求成對角開挖,口寬 30~40cm,用石料或磚頭修砌。在排水量大的稻田可增設保持正常水位的溢水口。進、排水口要裝好用鐵絲、竹篾或尼龍網等製作的攔魚柵,以防逃魚和有害生物進入。攔魚柵應比排水口長 3倍,做成弧形,高度要在底部插入田中 30cm後超出田埂約 20cm。

消毒和施肥

在冬季修整魚溝、魚池或開挖新的魚溝、魚池時,要在田裡放幹積水後每公頃用750kg以上的生石灰撒施消毒。消毒一星期後再灌水,並每公頃施11250kg腐熟人畜肥對水質進行培肥,至少過 7~10天后再投放魚苗。

水稻品種選擇及魚苗投放

水稻品種應選擇適合當地種植,抗性較好,且米質二級米以上的高檔優質稻,既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魚苗投放品種及比例:以草魚為主,佔總放養量的 60% ~70%,輔以鯉、鯽、鰱、鱅魚等,其放養量佔總放養量的 30% ~40%。規格及數量:草魚尾重 50g以上,每公頃放養約 225kg。鯉、鯽魚一般為 30~50g,每公頃投放 1500尾,鰱、鱅魚要放較大規格的,每公頃放養 250g以上的魚 750尾。時間及地點:2月份投放於魚池中,5月開通魚溝攔魚網放養。以鯉魚、鯽魚為主,佔總放養量的 70% ~80%,搭配品種以家魚為主,佔比為 20% ~30%。魚苗投放規格及數量:鯉魚規格為 50g以上,鯽魚為 30g左右,鰱、鱅魚應為 250g以上。鯉、鯽魚每公頃放養量為6000~9000尾,鰱、鱅魚每公頃放養量為 1500尾左右.

水位水質調控

俗話說養魚先養水。養魚稻田水位水質的管理,既要照顧魚類對水的需求,又要顧及水稻生長要求乾溼交替的需求。

  • 一是根據不同季節及時對水位進行調整。5月份,溝內水位應保持在 0.6~0.8m。以後隨著氣溫升高,魚兒長大,加深水位,到 7月份可達 1m,8、9月份,應提升到最高水位。

  • 二是根據天氣及水質變化及時對水質進行管理。在 5~6月份時,半個月換水 1次,每次換水約 1/4。7~9月份溫度較高,要求 5天換水 1次,每次換水約 1/3,後期隨著氣溫下降,換水次數及換水量相應減少。

  • 三是根據水稻曬田和防蟲治病的要求調整水位。當水稻需曬田時,應放水至稻田廂面露出,操作時放水要慢,讓魚慢慢集中到魚池和魚溝中,同時儘量縮短曬田時間,並儘快復原稻田水位。防蟲治病時,應儘量選擇低毒的生物農藥對著葉面噴施,施藥後注意及時換水。

餌料投放

稻田養魚要想獲得好收成,還要搞好人工補飼工作。飼料以麥麩、米糠、剩菜、剩飯、豆漿、嫩草、禽糞等為佳,應定時、定點、定量進行補飼。可視水溫、水質、季節進行補飼,一般日投餌佔魚體重的 3% ~5%。每天上午 8~9時或下午 3~4時補飼。還可利用糞肥或混合堆肥繁殖天然餌料。魚的品種不同,補飼種類也應相應調整。補飼時投在魚池或魚溝內,要求做到“葷素搭配,精育結合”。首先充分利用稻田天然餌料,其次多喂些青飼料,另外要補充部分動物性飼料,總之要做到科學補飼,讓魚健康生長。

日常看管

稻田養魚的日常看管,要求細心、恆心兼備,要持之以恆。每天早晚要分別巡田,查看水位、水質、魚病、魚類攝食和防逃設施等情況。對田埂及攔魚網柵要經常檢查,預防漏水和溢水逃魚。下大雨時要及時排水,並查看網柵堵塞情況,及時清除雜物,確保排水暢通。還要防止水蛇、黃鱔、鴨子等天敵對魚造成危害。巡查田埂時發現鼠洞和黃鱔洞要及時堵塞。平時稻田應儘量灌深水,水稻收穫後應立即加深水位,以滿足魚類生長的需要。起魚時應選擇晚上緩慢放水。



農小二SN


我們廣西這邊以前稻田裡養魚只養鯉魚,因為鯉魚吃昆蟲,反正稻田裡的東西都適合養鯉裡,加上我們這邊梯田多,土質和魚塘的土差不多易存水,只要插秧的時候水夠多就不怕田裡的水會幹,如果田裡水少了的話魚還容易被蛇吃掉,另外打農藥時也要小心點,有些農藥可能會對魚不利甚至會死掉,還有就是田埂排水口不能挖太矮,要留高一點,上面空著的得用網狀的東西擋住,以免下大雨時魚會逃走。記得我們以前都是插完秧苗過一小段時間才把魚放下去養的,一畝田養個幾百尾鯉魚苗就可以了,養太多魚也不夠吃,收割時也不要指望能收穫多少,畢竟這是額外的收穫





遂鄉小海


1.水稻插秧後,1到兩個月就可以下魚苗養殖了,稻花田裡大多數養的都是些,鯽魚,鯉魚,草魚。

2.它們吃著稻花田裡的水稻,雜草和害蟲長大的,所以就叫它們為稻花魚。稻花魚在南方特別受歡迎,稻花魚在稻田裡長大的,而且還是生態魚,純天然的所以銷量很好。

3.它的肉質非常鮮嫩,營養價值很高,價錢也高,就是繁殖量有些低。

4.如果在南方那邊一畝地或許能養1千多斤稻花魚吧!





農村小小雨


稻田養魚的好處:

利用稻田水面養魚,既可獲得魚產品,又可利用魚吃掉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排洩糞肥,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為水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 , 一般可使水稻增產一成左右 。

魚種放養:

放養種類有鯉魚、草魚、非鯽、鯽魚、鬍子鯰、泥鰍等。冬閒田水較深,也可養鰱魚、鱅魚。可單養或混養。一般稻田水淺,混養時種類不宜過多,以鯉或草魚為主,搭配鯽或鬍子鯰等。魚種放養量隨稻魚結合方式、魚的種類和投餌與否等而有較大變化。投餌者取高限,粗放養殖取低限; 用大溝溜稻田養魚,放養密度可適當加大。

飼養管理:

稻田養魚除攝食田中的天然餌料外,為提高魚產量,還需適當投餌。一般在插秧後20~30天開始投餌,如放養1齡魚種且密度較大時,放養後即投餌。將餌料投在魚溜或魚溝內,每天上午8~9時或下午3~4時投餵一次,投餌量視魚的攝食和生長情況而定。此外,也可施少量糞肥或混合堆肥,繁殖天然餌料。但施肥量要加以控制,以免引起水稻貪青倒伏,影響稻穀產量。

養殖密度:

例如以夏花培育魚種時,每公頃放魚種15000~30 000尾;飼養食用魚時,每公頃放魚種2250~6000尾; 投餌者取高限,粗放養殖取低限; 用大溝溜稻田養魚,放養密度可適當加大。利用冬閒田培育"夏花",每公頃放魚苗30萬~60萬尾,放養前10~15天稻田要用生石灰消毒。




嘉吉廣東區馮傑


你好,我是三農話題哥,關於你提的“農村稻田養魚怎麼養?一畝能養多少魚”的問題,我來幫你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禾田裡能養魚”!其實,稻田養魚已經不是啥稀罕事了,這種方式能更大限度地利用稻田的空間,實現魚米共贏,是一種種養結合產業新模式!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有“三個矛盾”需要解決,而這也是稻田養魚成敗的關鍵!

矛盾一、養魚與曬地的矛盾!

眾所周知,對於水田來說,水稻插秧苗後要排空水田中的水,進行曬地!可是,對於魚兒來說,無時無刻都離不開水,而這也成了一對矛盾!如何解決呢?一般情況下,大家都使用稻田挖魚坑或者水溝的方式,一把溝渠的寬度和深度在50~60cm左右,在稻田中縱橫相錯,形成“井字”或者“田字”!而對於魚坑來說,大致每個見方2米*2米*1米,並且首尾相連!待曬地排水時,能讓魚兒有時間去躲避,實現魚米產業共贏!

矛盾二、施肥與養魚之間的矛盾!

對於魚兒來說,對於水質的要求很高,因此,稻田中施肥不大可能使用化肥!因此,如何實現兩者的平衡呢?在筆者看來,以有機肥替代化肥!倘若施肥採用農家肥,一般要控制施肥的數量,而且農家肥必須要腐熟充分!

矛盾三、稻田病害防治與養魚之間的矛盾!

當然,對於稻田養魚來說,一般稻田出現病蟲害的危害程度遠比只是進行稻田種植的要低得多!一般情況下,不會考慮稻田養魚過程中,使用農藥進行病害的防治!但是,倘若稻田病害嚴重,確實需要用藥防治時,一般要選擇,控制用藥的劑量,必須使用對魚危害較小的藥劑進行噴灑!並且要求,稻田水位要達到20釐米以上,一般要以早餐噴灑為主!

綜上所述,對於題主詢問的稻田能否養魚,筆者的觀點是,可以!但是,要正確把握好以上三點的矛盾,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實現養魚與種稻雙豐收!

一畝能養300尾左右





三農話題哥


農村稻田養魚怎麼樣養,一畝田可以養多少魚?

還記得小時候,在我們農村的稻田裡基本上每家都會養一些魚,只不過那時候養的很隨便,基本上不管理的那種,插秧的時候養進去,收稻穀的時候抓回來吃,不管老鼠或者蛇類都可以隨便在田裡捕魚。那時候稻田魚的放養種類也很單一,因為交通不發達,魚種來源少。

稻田養魚一般的放養種類有鯉魚,草魚,鯽魚,泥鰍等,可單養或者混養。一畝田可以養多少魚?這個需要看你是採用什麼養殖模式和魚的種類來看了。如果你採用投餌飼餵的方式來養的話,每畝天大概可以投放6000尾左右,如果是不投餌料養的話,養殖密度相對要低很多,每畝田大概3000尾。如果你採用大溝溜稻田養魚的話可以適當增加放養密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